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近史第四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近史第四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
界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0xx年初,我国南方多个省市发生严重冰雪灾害,大批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生产、生活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开始于()
A.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知识经济时代
1.B本题考查电力出现的时间,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
2.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分别进入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机械特色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2.D 瓦特改良蒸汽机后,人们利用蒸汽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电力逐渐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尽管一生只在学校里读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勤奋好学,勤于思考,发明了电灯、电报、留声机、电影等一千多种物品,成为著名的发明家。
他就是被誉为“发明大王”的 (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爱迪生
3.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发明大王”以及“发明了电灯、电报、留声机、电影”。
4.20xx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
大会新闻中心报导了北极熊所在地区的冰山正在逐渐融
化(右图象征着正在变暖的全球气候带来的影响)。
随着
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全球气候逐渐
变暖。
那么最早发明内燃机的是 ( )
A.瓦特 B.史蒂芬孙
C.卡尔·本茨 D.莱特兄弟
4.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以此为动力,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被制造出来。
5.下列关于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火车、飞机的动力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是蒸汽机,后者是电动机
B.前者是内燃机,后者是电动机
C.前者是蒸汽机,后者是内燃机
D.前者是内燃机,后者是发电机
5.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辨析能力。
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动力机是蒸汽机,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动力机是卡尔·本茨发明的内燃机。
6. 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后,某同学在笔记中对这次工业革命作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发明:火车、汽车、飞机 B.特点:电力的广泛运用
C.开始:美国、德国相对领先 D.影响: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6.A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7.第二次工业革命丰富了美国老板奥尼尔的生活,当时他不能()
A.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的经济数据B.驾驶汽车欣赏伦敦的夜景
C.搭乘火车外出考察D.使用手机谈生意
7.D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出现的新产品,这次工业革命到20世纪
初,当时还没有出现无线电话——手机。
故选D。
8.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有澳大利亚、美国等14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加,当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
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
②政府有关人员与本国运动员用笔记本电脑进行联系
③运动员可以乘飞机去参加比赛
④欧洲大陆国家的运动员可以坐火车来雅典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8.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结合现实生活知识可知笔记本电脑是第三次科
技革命的成果,当时尚未出现;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出现于l903年,故③是不可能出现的,故选A。
9.小华同学通过图示的方法展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其中空白的横线处应当填写 ( )
A.文艺复兴运动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次世界大战
9.C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10.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变成世界帝国……德国的货
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飘扬过海。
”这番话反映的实质是 ( ) A.要向全世界扩展势力 B.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C.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 D.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10.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
界,德皇的话语体现了德国要向全世界扩展势力的思想。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
盘。
”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 ( ) A.美国 B.意大利 C.英国 D.俄国
11.C德国是后起帝国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而英国
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代表,占有广阔的殖民地。
因此它们之间矛盾最为尖
锐。
12.观察下图,其中的圆圈连线和三角连线标志着 ( )
A.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轴心军事同盟的形成
C.华约和北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
D.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
12.A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
结合图中国家可知是德、意、奥三国组成的三
国同盟和荚、法、俄三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13.20世纪初,大国结盟让整个欧洲笼罩着战争的阴疆,按当时的形势推测,如果德国去进攻俄国,那么下列哪个国家有义务全力去帮助俄国 ( ) A.英国 B.意大利 C.美国 D.中国
13.A结合教材所学知识:l907年,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故选A。
14.哪次战争开始于新文化运动的前一年,结束于五四运动的前一年?()
A.美国南北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科索沃战争
14.B本题考查历史事件的时间,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复合题设的时间应是1914年-1918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的时间,所以选B。
15. “l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塞尔维亚检阅军事演习以后,乘坐敞篷车,得意洋洋地驶向波斯尼亚……普林西普正在拐弯处等候着……”这则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
A.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德国向英国宣战
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奥向英法宣战
15.C材料叙述的是萨拉热窝事件的经过。
16.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陈明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②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④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6.C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情况,解答本题可以排除法,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而不是萨拉热窝事件,它只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或说直接原因。
因此可排除②,故选C。
17.19世纪英国外相巴麦尊曾经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一战中哪一国家的举动最符合这一名言 ( )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17.A 题干中的限定语“一战中”,一战前,意大利为了整多世界霸权的斗争,与德国与奥匈帝国结成三国同盟,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考虑到利害关系,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的国家只有意大利。
1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法双方投入近200万兵力、共伤亡70多万人,属于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
其中,有“绞肉机”之称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18.C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A.民族解放运动 B.反封建斗争 C.反法西斯战争 D.帝国主义战争19.D一战中帝国主义国家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因此对交战双方来说,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20.在学习“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的历史课上。
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则同学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
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该是( )
A.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B.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 D.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20.C此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从交战双方的目的——争夺世界霸权——来分析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虽然塞尔维亚人民是为民族独立而战,但它改变不了一战的整体性质。
二、非选择题(共60分,第21题8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2分,第25题14分)
21.(8分)改错题:
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⑵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瓦特设计的内燃机。
⑶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扩军备战。
⑷1914年7月,德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请回答
⑴错误:;改正:。
⑵错误:;改正:。
⑶错误:;改正:。
⑷错误:;改正:。
答案: (1)错误:80年代;正确:70年代。
(2)错误:瓦特;正确:卡尔·本茨。
(3)错误:日本;正确:奥匈帝国。
(4)错误:德国;正确:奥匈帝国。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不要记混了;内燃机的发明者是卡尔本茨,瓦特改良的是蒸汽机;三国同盟的成员没有日本,不要同二战时的德意日轴心国同盟混淆了;向塞尔维亚宣战的是奥匈帝国,不是德国。
22.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的人物是谁?他被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3分)
(2)图2的这位发明家是谁?他的主要发明有哪些?列举出他的一项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分)
(3)图3的发明者是谁?该发明对人们的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分)
(4)以上三幅图片都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该事件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什么影响? (5分)
答案:(1)爱迪生;“发明大王”;他发明了电灯并有1300多项重大发明。
(2)卡尔.本茨;汽车和内燃机;例如:汽车的发明增强了人类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莱特兄弟;成为今天人们最快捷的交通运输工具。
(4)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对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综合掌握情况。
图1是爱迪生;图2是卡尔·本茨和他发明的汽车;图3是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然后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回答即可。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
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这次“变革”是如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4分)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什么?“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是从哪两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开始的? (6分)
(3)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2分)
答案:(1)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轮船、火车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汽车和飞机问世。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解析:通过材料一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二百多年前”“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判断这一革命为工业革命;通过材料二中的关键词“l870~1900年问”可判断这一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4.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发生越来
越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人类迈入现代化社会门槛的步伐显得格外艰难而沉重。
观察下列材料:
图表一: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1820年50 15~
20
10
1870年32 10 13 23
1896-l900
年
20 7 17 30
1913年14 6 16 36
请回答:
(1)1820—1870年,世界头号的工业国家是哪一个?该国成为头号工业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2)从1870—1913年,世界工业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
么? (4分)
(3)图表一和图片二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4分)
答案:⑴英国;最早开展工业革命。
⑵美国和德国后来者居上;这两个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
⑶由于美德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实力的增
长,他们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
结果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集团。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某次战争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
请回答:
(1)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哪次战争?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2分)
(2)欧洲的“火药桶”是指哪里?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
桶”,成为这次战争的导火线? (4分)
(3)在这一场战争中参加协约国的欧洲国家主要有哪几个?中国加入了哪一方?
(4分)
(4)在这场战争的影响下,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其直接原因是什么?
(4分)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战争。
(2)“火药桶”指的是巴尔干半岛。
萨拉热窝事件。
(3)英、法、饿。
中国加入协约国。
(4)发生了五四爱国运动。
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由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即可判断出战争名称,再结合交战双方的作战目的,即可回答第(1)题。
第(2)、(3)题属基础层面的考查,学生依据教材应该不难作答。
第(4)题有一定的综合性,要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归纳,理解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
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