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专题报告-为何欧美在种猪繁育上具有领先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猪养殖专题报告-为何欧美在种猪繁育上具
有领先优势
生猪养殖专题报告-为何欧美在种猪繁育上具有领先优势
种猪繁育:生猪产业金字塔上的明珠
生猪繁育体系呈现金字塔型,种猪作为金字塔的顶尖,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公司在生猪行业专业化技术水平的高低,同时也是决定其经济效益及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研究,种猪基因对生猪经济效益中的影响占比达到40%,超过饲料、饲养管理和防疫的作用,是最大的影响项。
正是基于此,欧美等生猪繁育处于领先位置的国家,在育种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本开支。
育种工作具体上包括性状改良和品系选育两个方面,规范的性能测定和准确的遗传评估是种猪获得遗传改良的前提条件,品系选育是通过配种方式实现最优的遗传进展。
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配套系是杜长大(大长)三系配套,这一配套系在二元母猪环节体现除了长白和大约克夏优秀的繁殖性能,使得三元商品猪具有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优势。
种猪是影响生猪经济效益的最大单一因素
生猪育种作为生猪养殖产业链的重要的一环,是产业链中专业化程度最高、耗时最长、经济效益最持久的工作,从而也需要
大量的资本投入。
美国农业部在1996年的研究中发现,在决定生猪经济效益的因素中,基因所发挥的作用比重最大,达到40%左右,由于较早认识到了基因的重要性,美国等成熟市场在品种改良上进行了较大的资本投入。
一般而言,品种改良、营养饲料、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是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四大要点,近50年来美国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有40%的资本投入用于品种改良。
种猪繁育包括性状改良和品系选育两个方面
种猪繁育包括性状改良和品系选育两个方面,规范的性能测定和准确的遗传评估是种猪获得遗传改良的前提条件,品系选育是通过配种方式实现最优的遗传进展。
从种猪选育改良的基本原理来看,遗传变异性、选择强度、选择的准确性以及世代间隔决定了种猪培育的遗传进展,遗传变异性是遗传改良的基础,依照育种措施与育种方案制定选择强度与世代间隔,而育种选择的准确性则取决于育种值估计的方法与利用的信息量。
从种猪选育改良的方法来看,首先需要对种猪进行性状的度量与评定,得到表型测定结果,再通过遗传评估方法得到育种值估计,据此选择优秀种猪进行选种选配,从而获得优良后代,再对后代进行继续选育改良,循环往复不断精进,使得性状持续符合同样不断变化的育种需求。
其中,性能测定是开展生猪生产与育种工作的基础。
常用的性能测定主要包括生长性能测定、屠宰性能测定、肉质评定与繁
殖性能测定。
生长性能测定指标:达到目标体重日龄、平均日增重、目标体重背膘厚、采食量、饲料转换率等;屠宰性能测定指标: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度、胴体长、瘦肉率等;肉质评定指标:品质评定包含肉色、大理石纹、pH的测定、肉失水率、嫩度、肌内脂肪等;繁殖性能指标:初产日龄、产仔数、窝间距、初生重、泌乳力、断奶窝重、育成仔猪数等。
生猪繁育的最终目的是选育出具备优良性状且相关性状能
够稳定遗传的配套系,目前全球主要的生猪配套系基本都是以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皮特兰猪和汉普夏猪等作为母本或者父本,通过杂交的方式产生父母代种猪和商品代肉猪。
之所以这5个品种的种猪成为当前世界的主流品种,原因在于经过持续的性状改良,其在繁殖性能或者生长性能上表现突出且能够较为稳定的遗传给下一代。
具体来说:大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北部的约克郡及附近,大白猪具备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胴体瘦肉率较高、产仔数较多、母猪泌乳性良好等优点。
主要用于杜长大杂交生产第一母本,即用长白公猪与大约克母猪交配生产,再用杜洛克公猪杂交生产商品猪。
长白猪:生产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而且母猪产仔较多,奶水充足,断奶窝重较高;但是抗逆性差,体质较弱,对饲料营养要求高,易发生生殖障碍及裂蹄。
主要用于杜长大杂交生产,常作为与长白猪杂交改良的第一父本。
杜洛克猪:杜洛
克猪原产于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与纽约州等地。
增重快,饲料报酬高,胴体品质好,瘦肉率高。
但是杜洛克母猪平均产仔数9头左右,母性较差,育成率较低,常用作杜长大杂交方式中的父本。
皮特兰猪:皮特兰猪由法国的贝叶杂交猪与英国的贝克夏猪进行回交,再与英国大白猪杂交育成。
生长较为迅速,瘦肉率可达70%。
在经济杂交中常用作父本。
汉普夏猪:产仔数每胎10头,生长速度较慢,日增重700克左右,饲料利用率3左右,瘦肉率61%左右。
在经济杂交中常用作父本。
目前全球应用最广的是由长白、大约克夏和杜洛克三个品种杂交形成的三元配套系。
即祖代长白母猪与大约克夏公猪(或者大约克夏母猪×长白公猪)配种后产生长大(或大长)二元母猪,长大(或大长)二元母猪再同杜洛克公猪进行配种,产生杜长大(或杜大长)三元商品猪。
其中长大(或大长)二元母猪源自长白和大约克的基因使其具备高繁殖性能,而杜洛克基因的加入,使得三元商品猪具有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优势,因为成为全球生猪市场上最为主流与通用的商品猪杂交组合。
生猪繁育体系呈现金字塔型,从上游往下游的扩繁过程,曾祖代GGP到祖代GP的扩繁系数约为5,祖代GP到父母代PS的扩繁系数约为6~8,父母代PS到商品代CS的扩繁系数约为20,因而从曾祖代到商品代的扩繁系数约为600~800。
巨大的扩繁系数使得种猪在性能上的微小差异,最终会在商品肉猪的经济效益上会被几百倍的放大。
种猪繁育作为生猪产业链金字塔上的明珠,
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公司在生猪行业专业化技术水平
高低的环节,同时也是决定其经济效益及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为何欧美国家在种猪繁育上具有领先优势?
我们认为,当前欧美国家能够在种猪繁育上具有领先优势,在全球种猪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其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2点:1)育种体系完善高效。
选择是生猪育种的核心,而准确地选择和选种依赖于完善和成熟的育种体系。
美国、加拿大、丹麦、荷兰、法国等种猪强国不仅有联合育种体系,还有国际化的育种公司,这些联合育种体系和大型国际育种公司,不仅核心群规模大、性能好,且大规模地开展规范细致的性能测定,积累大量数据;2)持续地进行大量资本投入,不断推动育种技术进步,从早期的表型选择逐步进化到BLUP法,当前分子育种以及基因育种和基因组选择技术等,也都被应用到种猪繁育中。
基因育种能够有效减少育种时间,在提高育种效率的同时由于性能测定数量更少准确性更高,研发成本更低,且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采用基因组育种技术最多的是PIC,其自2012年采用基因组选择技术以来,截至2017年已经给每头商品猪额外带来了17.6元的经济价值,未来有望达到30元以上。
从育种体系看欧美种猪竞争力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