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6.段太尉逸事状自主达标测评粤教必修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16.段太尉逸事状自主达标测评粤教必修5
高中语文16。
段太尉逸事状自主达标测评粤教必修5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邠.阳王〔bīn〕釜鬲.〔lì〕椎.〔chuí〕
B.老躄.〔pì〕覆校.〔jiào〕击柝.〔chè〕
C.焦令谌.〔chén〕衣.疮〔yì〕野好赭.〔zhě〕
D。
注槊.〔shuò〕晡.食〔bū〕封识.〔zhì〕
答案:B〔“躄〞应读“bì〞,“柝〞应读“tuò〞。
〕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逸事无赖瓮盎恬然 B。
虞侯肆志督责泾州
C.捶死挣扎亭障堡垒姁姁覆校
D.逸坠瑾状太尉执事
答案:A〔B中“侯〞应为“候〞,C中“捶〞应为“垂〞,D中“瑾〞应为“谨〞.〕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纵士卒无赖
..:撒泼放刁,为非作歹 B。
戚.不放言:忧虑
C。
今尚书恣.卒为暴:任意 D。
既署.一月:暂时担任
答案:C〔“恣〞应解释为“放纵〞。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
尽甲. B.裂裳衣.疮 C。
北.上马岭 D。
必达.其志
答案:D〔A中“甲〞名词用作动词,B中“衣〞名词用作动词,C中“北〞名词用作状语,D 中没有活用。
〕
5.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杀害
..士也
..人如是不止 B.刚直
C。
即告.太尉 D。
其故封识具.存
答案:A〔A中“杀害〞古义是“杀人害人〞,今义是“非法杀死〞.〕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便可白.公姥
B.因.谕曰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孝德使数十人从.太愿奉军以从.
D.尚书固.负若属耶余固.笑而不信也
答案:A〔两个“白〞都是“告诉、禀告〞之意.B.前一个“因〞是“于是〞的意思,后一个“因〞是“通过,由〞的意思;C.前一个“从〞是“跟随〞的意思,后一个是“听从〞之意;
D.前一个“固〞是“难道〞之意,后一个“固〞是“本来〞之意。
〕
7.下列各句中“以〞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把 B。
以.乱天子边事:用
C。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因为 D。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而
答案:C〔A。
凭借;B。
而;D.用。
〕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段太尉超人胆识的一组是〔〕
①今不忍人无寇暴死②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③无伤也,请辞于军④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⑤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⑥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A.①③④ B。
②⑤⑥ C.①②⑥ D。
③④⑤
答案:D〔①是说明自己的理由;②是段太尉对犯纪军士的处置;⑥是太尉对甲者的要求,这些都不属于“超人胆识〞。
〕
9.下面是对文章的简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写郭晞军队无法无天,写白孝德慑于郭子仪的权威而不敢过问,这就为段太尉的出场点明背景,渲染气氛。
B。
段太尉与白孝德的一段对话,写出了太尉对整顿郭晞军队已成算在胸,这表现了太尉勇于任事、志在救民的品格.
C.段太尉将郭晞的十七个军士斩首示众,这对打击郭晞的嚣张气焰虽说是必要的,但它却激起了军营的叛乱,造成了不该出现的紧张局面。
D。
这段文字采用衬托、对比、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方法,把为了邠州人民而主动制止郭晞军队横暴的段大尉写得栩栩如生。
答案:C〔军营没有“叛乱〞,“噪〞是“大肆喧哗〞的意思。
〕
二、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3题。
方克勤,浙宁海人也。
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饮食。
元季乱,隐山谷中。
国初被征,起家为济宁知府。
比至官,首为书一通悬康衢,谕天子爱养元元之意,民即.有不乐,听诣府自言,禁隶卒谁何之。
引耄耋坐语,讯得失.聘贤者为师,各立学,学凡数百区,学子系籍者至千人。
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
吏征率不伺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
克勤与民约,税如期。
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
岁暮转戎衣于燕,时令:役民舟者有诛.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民请以舟僦役,克勤曰:“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
〞载以舟行.省义之,不问.郡城坏,故事,以兵完.筑.指挥使倚奥援暴贵人为重,五六月,辄聚民万余人治之,民不得田,哀号往即工.克勤奋曰:“民困不救,乌用两千石为!〞密闻之中书,即日诏罢役。
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
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尝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
〞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
每行县,杯汤不肯受。
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
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
同列以.事夺禄,旦夕延共食。
会饮醉,投案大诟去,礼待之愈恭。
及酒.醒,来谢。
克勤阳为不知者,曰:“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君何谢也?〞晚亦畏甚,昼所为,夜必白之天,俯仰无愧怍。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索:探求
B.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阅:观察
C。
故事,以兵完.筑完:修缮
D。
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奉:供养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如姬父为人所.杀
B。
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
C.同列以.事夺禄,旦夕延共食不赂者以.赂者丧
D.及.酒醒,来谢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方克勤为官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①克勤与民约,税如期②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③民困不救,乌用两千石为!
④每行县,杯汤不肯受⑤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⑥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君
何谢也?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克勤青年时刻苦学习,元末避乱山中。
明朝初任济宁知府,兴办教育。
在垦荒征税之事上,他按照朝廷规定办理,取信于民,并采取很好的措施.
B。
年底往燕地运送军服时,方克勤为使百姓不受困苦,按照法令用船运送。
他还能挺身为民,不畏权势,使朝廷下令停止农忙时征集大量百姓修郡城之事.
C。
方克勤治政取得良好的政绩,但他不追求名誉,过着很简朴的生活。
每次巡行属县,连一杯热水也不肯接受.兖州长官通过方克勤的小仆人进献两个瓜,也被他退回。
D。
方克勤待人诚恳,受贬谪的人经过郡,他一定给予很大照顾。
他为人宽和,礼待一位被罚俸禄的同事,那人酒后失态,后向方克勤道歉,方克勤装作不知而安慰他。
10.答案:B〔阅:经过。
〕
11.答案:A〔A。
所:前为特殊指示代词,后为助词;B.辄:就;C。
以:因为;D。
及:等到。
〕12。
答案:C〔注意答题的角度是“为官正直清廉〞。
〕
13。
答案:B〔“按照法令〞错,原文中法律规定“役民舟者有诛〞。
〕
三、表达交流
14。
请观察你周围的同学,记录他们一些有趣的逸事,在文中不要透露被记录同学的姓名。
然后在班内交流,看其他同学能否正确辨认你记录的是哪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