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人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器人学导论课程编号:BF
(英文):Introduction to Robotics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机构学、自动控制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开课系(所):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1.教材:机器人学、蔡自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教学参考书: 机器人学导论,约翰J.克雷格、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 注:上述教材和参考书将根据教材课购买情况可互换
一、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人类(地球人)正在以非凡的智慧构思新世纪的蓝图。
世界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但是,地球人在发展中也面临着环境、人口、资源、战争和贫困等普遍问题,同时还要学会与机器人共处,这是21世纪地球人必须正视和处理的紧要问题,是影响地球人生存和发展的休戚与共的重大事件。
机器人学是一门高度交叉的前沿学科,机器人技术是集力学、机械学、生物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控制论与控制工程学、电子工程学、人工智能、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之大成,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新技术。
自第一台电子编程工业机器人问世以来,机器人学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正如宋健教授1999年7月5日在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14届大会报告中所指出的:“机器人学的进步和应用是本世纪自动控制最有说服力的成就,是当代最高意义上的自动化。
”机器人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不但使传统的工业生产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将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1.绪言
简述机器人学的起源与发展,讨论机器人学的定义,分析机器人的特点、结
构与分类。
2.2.机器人学的数学基础
空间任意点的位置和姿态变换、坐标变换、齐次坐标变换、物体的变换和逆变换,以及通用旋转变换等。
3.3.机器人运动方程的表示与求解
机械手运动姿态、方向角、运动位置和坐标的运动方程以及连杆变换矩阵的表示,欧拉变换、滚-仰-偏变换和球面变换等求解方法,机器人微分运动及其雅可比矩阵等
4.4.机器人动力学
机器人动力学方程、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着重分析机械手动力学方程的两种求法,即拉格朗日功能平衡法和牛顿-欧拉动态平衡法;然后总结出建立拉格朗日方程的步骤
5.5.机器人的控制
机器人控制与规划
6.6.机器人学的现状、未来
包括国内外机器人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现状和预测、21世纪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新世纪机器人学的发展战略等。
不同类型机器人的研究发展状况等。
三、三、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1.1.课内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安排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能了解机器人发展的最新技术与现状;初步掌握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知识。
2.2.课外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安排
有机会安排学生参观机器人生产线
四、四、实验(上机)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五、五、课程进度学时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