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核电技术发展和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核电技术发展和展望核电是一种清洁、安全、技术成熟。
供应能力强、能大规模应用的发电方式。
国际何能的应用经历了对核电机组的第一代到第三代不断改进的过程,目前,国际第四代核能研究利用系统提出了反应堆设计和核燃料循环方案的新概念,我国核电已由起步进入发展阶段,具有自主设计制造第二代核电的能力,我国已做出积极推进核电发展的重大决定,加快我国核电建设,提高核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重,这将助于缓解电力增长与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的矛盾,核能利用的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回顾我国的核电发展历程,其实早在1956年制定的国家原子能发展12年大纲中就明确指出:“用原子能发电是动力发展的新纪元,是有远大前途的。
”“在有条件下应用原子能发电,组成综合动力系统”。
1974年3月31日中央政府批准了30万KW级的压水堆核电方案,核电才开始起步,这就是秦山核电站的由来。
秦山核电站是第一座由我国自主创新建成的核电站,它于1983年基本完成研究开发和工程设计,1985年3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我国核电技术的重大突破。
我国从法国成套进口的2台90万KW级的核电机组也与1987年在广东大亚湾开工,2台机组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并网发电。
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发电,为我国核电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国大陆已有10套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05万KW在商业运行发电,已超过台湾省的总容量。
前两年国务院批准的《核电中长
期发展规划》中规定,到2020年,我国大陆核电装机容量将达4000万KW,在建容量1800万KW。
这一切都显示了核电在我国已由起步进入发展阶段。
在近些年的核电发展中,我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由中央政府批准我国第一座自主建设的30万KW级压水堆核电方案(秦山1期)时即指出:建设这座核电站的目的不仅在于发电,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它的研究、设计、建造、运行,掌握技术,积累经验,培训人员,为我国今后的核电发展打下基础。
秦山1期核电机组已安全运行15余年,通过不断技术改进使机组性能和设备可靠性显著上升,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48天的优异成绩,积累了可贵的技术和经验。
在秦山30万KW级核电机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高的恰希玛核电站,是我国以总承包方式援建巴基斯坦的高科技出口项目,已于2000年建成发电,运行良好。
继此,巴基斯坦又要求我国再援建第二号机组,在技术和安全经济指标上将有进一步的提高。
2004年3月双方已签订合同,正在实施中。
秦山2期核电工程在吸取秦山1期技术和经验的同时,参考从放过进口的大亚湾核电站,消化吸收其技术和经验,并适当引进了一些技术,采取“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式,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成功。
它由2套功率为65万KW的核电机组组成,其第1号喝第2号机组已分别于2002年2月和2004年3月并网发电。
这是继秦山1期之后,我国核电自主化建设新的里程碑。
秦山3期工程虽然采用的是加拿大坎都型重水堆核电机组,但我们对它的消化吸收和掌握都很快,建设期间的质量、进度和投资三大控制都做得很好,其2套机组均已于2003年10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总投资和建设周期均优于计划指标。
总得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具有自主设计建造第二代核电机组的能力,并能加以改进。
一直以来,我国都采取积极发展核电的政策,因为核能有其无法取代的下列优点:
(1)核能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能源,又是高度浓集的能源。
1t金属铀裂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70万t标准煤。
地球上已探明的核裂变燃料,按其所含能量计算,相当于有机燃料的20倍。
只要及时开发利用,便有能力替代有机燃料,人类将不再为能源问题而困扰。
(2)核电是清洁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
目前世界上大量燃烧有机燃料的后果是很令人忧虑的。
燃烧后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气体,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还导致酸雨和大气层的“温室效应”,破坏生态平衡。
比较起来核电站就没有这些危害。
核电站严格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安全规范和卫生规范设计,对放射性三废,原则上是回收处理储存,不往环境排放,排往环境的只是处理回收后残余的一点尾水尾气,数量甚微,对环境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3)核电站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正确设计、高质量建造和按规范运行的核电站,其安全是有保证的。
(4)发展核电有利于减轻交通系统对燃料运输的负担。
1座100万KW的燃煤火电机组每天需燃煤1万t,1年需300万t,而1座100KW 的核电机组每年仅需燃料30t,可见核燃料运输量仅是煤运输量的十万分之一,大大减轻交通运输负担。
(5)以核燃料代替煤和石油,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煤和石油都是化工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宝贵原料,能用它们创造出很多产品。
它们在地球上的储藏量是很有限的,作为原料,它们要比仅作为燃料的价值高得多。
所以,从综合利用资源的角度来说,也应逐步以核燃料代替有机染料。
总之,核电是一种清洁、安全、技术成熟、供应能力强、能大规模应用的发电方式;加快我国核电建设,提高核电在电力供给中的比重,有助于缓解电力增长和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的矛盾。
而我国核能利用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但这终究是一个长期的,巨大的系统工程,既要解决近期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大量技术课题,又要为下一步和长远发展进行系统的预设,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牵涉到的学科范围也十分广泛和相互交叉。
因此,必须远近结合,高瞻远瞩,全面考虑,统筹安排,认真落实,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并驾齐驱。
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和国家的统一规划下,经过努力,我国核能的开发利用必将结出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核电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期刊论文】–机械设计2010(6)
2、核电: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期刊论文】—前沿2008(9)
3、我国核电发展的铀资源供应风险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国电力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