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以过紧日子的研讨题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以过紧日子的研讨题目
过“紧日子”,把钱花在“刀刃上”。

寻常百姓居家过日子如此,党政机关的管理和运转亦如此。

湖南省赫山财政始终坚持以收定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缩一般性支出,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精打细算,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一、勒紧“裤腰带”,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
严把支出审核关口,将过紧日子要求贯穿到预算管理全过程,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腾出资金优先用于改善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

一是年初预算直接压减。

自2019年财政部发布《关于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通知》以来,单位公用经费已压减10%以上,三公经费从2019年年初预算的1123.43万元到2021年年初预算的966.25万元,压减近14%,此外,非刚性、非重点项目也在逐年压减不断减少。

二是硬化预算执行约束。

严格按照区人大批准的预算安排支出,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拨款,除应急救灾等特殊事项外,执行中一般不再追加预算,确保年初预算安排的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实行项目排序,分优先等次安排资金。

根据财力优先安排“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债券还本付息支出,以及医疗卫生、乡
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民生领域支出。

二、聚力“补短板”,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节用是手段,裕民是目的。

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支出规模,确保民生支出占比始终稳定在70%以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2020年全区民生支出为378249万元,2021年预算继续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

一是安排教育支出95993万元。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全面落实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和各项助学政策,支持中小学薄弱学校新建、改扩建,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高。

支持职业教育及高中教育发展,安排资金3794万元,积极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及免学费政策,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育内涵提升。

二是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2774万元。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资金16171万元,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政策。

安排资金33329万元,兜底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安排资金9879万元,加大对退役安置、残疾人事业、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提高社会救助和保障水平。

促进就业再就业,安排资金1897万元,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再就业岗位培训等。

三是安排医疗卫生支出67714万元。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安排资金42127万元,用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

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安排资金6949万元,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大对分级诊疗工
作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完善财政补助与医疗服务数量、质量相挂钩的补助机制,支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改善基层卫生机构医疗条件。

四是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702万元。

主要用于“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群众文化活动以及送戏送电影下乡等惠民工程的开展,推进胡林翼故居恢复建设、金家堤支部纪念园建设、叶紫故居提质改造,推动“一碑五馆”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泉交河镇竹泉山村创建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特色旅游线路。

三、打好“铁算盘”,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
从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强化收入组织管理。

提高收入质量,增强发展后劲。

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确保企业切实享受政策红利,继续巩固现有财源,对重点税源企业展开“一企一策”精准帮扶,积极培育市场前景好、地方税收分享比例高的企业。

二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健全结转结余资金清理长效机制,控制结转结余资金规模。

完善财政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统筹结合机制,对上年末财政存量资金规模较大的部门,适当压缩下年财政预算安排规模。

三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综合采取各类措施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是规范资金审批程序。

单位申请拨付资金需单位出具纸质申请报告,经政府办公文处理程序,再进入资金审批程序,由财政业务部门、财政局局长、政府机要室、常务区长多重把关,规范资金拨付流程。

五是突出抓好立项争资。

把握国家产业布局和投资导向,找准中央投资方向,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主动汇报和对接,争取更多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全力配合相关部门争取农业、水利、交通、教育、科技、住房保障等专项转移支付;做好政府债券项目的储备与申报,全力争取更多的政府一般债券资金和专项债券资金,为保障财政平衡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四、管好“钱袋子”,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一是加快内控制度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监督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财政内控制度和全财政运行监控体系,创新动态监控方式,扩大动态监控范围,强化预防、纠偏、威慑功能,保障预算执行严格规范、财政资金使用合规透明。

二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

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关注民生、涉农、乡村振兴等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继续深化“互联网+监督”民生资金公开全领域监管机制,构建源头控制、在线跟踪和监督问效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三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加强绩效目标管理,优化绩效目标设置。

开展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堵塞管理漏洞。

强化绩效运行跟踪
监控和定期评价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四是加快预决算公开制度化、机制化建设。

进一步落实预决算信息公开主体责任,强化主动公开意识,改进公开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公开内容,扩大公开范围。

加大预决算公开考核力度,完善预决算公开制度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