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卡连柯《教育诗》的体会
教育诗读后感
![教育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b1c287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7.png)
教育诗读后感《教育诗》是一部由著名作家郑振铎所著的散文诗集,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风格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部作品以教育为主题,通过诗意的文字描绘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深刻的内涵,让读者在阅读中受益匪浅。
在《教育诗》中,郑振铎先生通过对教育的思考和感悟,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和意义。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引导他们走向真、善、美的境界。
同时,他还强调了教育的力量,认为教育是改变世界的最有力量的武器,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在阅读《教育诗》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郑振铎先生的思想所感染,他对教育的追求和对学生的关爱,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另外,郑振铎先生在《教育诗》中还通过对教育的赞美和歌颂,表达了对教育工作者的崇敬和敬意。
他认为,教育工作者是社会的灵魂和希望,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阅读《教育诗》,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伟大和神圣,也更加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同时,我也对教育工作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他们是社会的脊梁和希望,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之,通过阅读《教育诗》,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教育,用心去教育,用爱去教育,让教育之花开遍祖国的大地。
马卡连柯教育诗读后感
![马卡连柯教育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865b25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7.png)
马卡连柯教育诗读后感
摘要:
一、简介马卡连柯及其教育理念
二、阐述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的核心观点
三、分析马卡连柯教育诗中的教育实践及其意义
四、探讨马卡连柯教育诗对现实教育的启示
五、总结读后感
正文:
马卡连柯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教育事业。
他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更是为我国教育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是教育学生的基本单位,教育任务的实现离不开集体的作用。
他强调通过组织健全、合理的教育集体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使学生在集体中成长,从而形成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这一观点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我国倡导的“班级集体”、“校园文化”等,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马卡连柯的教育诗中,生动地描绘了他的教育实践。
他主张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以此塑造学生的品格。
这种教育方法使得他在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儿童劳动公社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我国教育者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经验。
马卡连柯的教育诗不仅展示了他独特的教育理念,而且对现实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启示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
造。
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潜能。
阅读马卡连柯的教育诗,我深感他的教育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借鉴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以此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马卡连柯的教育诗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念,也让我对现实教育产生了新的认识。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五2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五2](https://img.taocdn.com/s3/m/96d656fa284ac850ad024269.png)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五)“特殊学生”马卡连柯有这么一段名言:“我们要善于这样说话:使孩子们在我们的话里感到我们的意志,感到我们的修养,感觉到我们的个性”。
这一点,他在《教育诗》和《塔上旗》等教育文艺著作中,曾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优良的范例。
现举一例:他和奥普利希柯谈话的经过。
奥普利希柯无论如何不肯从流浪儿童临时收容所到工学团去,马卡连柯只得亲自出马去接。
这个“特殊”人物躺在床上,用蔑视的目光迎接着马卡连柯;“滚你的,我哪儿也不去!”关于他的“勇敢”的性格,马卡连柯听别人说过,所以马卡连柯这时说:“先生,我非常不愿意打扰您,但是我不得不来尽我的职责,我恳求您坐上为您准备的马车。
”奥普利希柯起初被马卡连柯的“万分殷勤周到的态度”弄得很诧异,甚至在床上坐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原来的那种喜怒无常的脾气又占了上风,他又把头倒在枕头上。
“我已经说过了不去!……不要多罗嗦!”“既然这样,敬爱的先生,我万分抱歉,只好对您采用强力了。
”奥普利希柯从枕头上抬起他那生满卷发的头,带着毫不做作的惊奇对马卡连柯看了一下。
“啊呀,从哪儿来的这么个家伙?你以为这么容易就能用强力把我制住!”“请您注意……”马卡连柯加重了威慑的语调,还加上讥讽的口气:“……亲爱的奥普利希柯……”接着,马卡连柯突然对他大声喝道:“喂,收拾收拾,还躺着干什么!对你说,叫你站起来!”奥普利希柯从床上一跃而起,奔到窗口:“真的,我要跳窗了!”马卡连柯轻蔑地对他说;“要么就赶快跳窗,要么就是上车,我没有功夫跟你多纠缠”。
他们是在三层楼上,所以奥普利希柯高兴而爽直地笑着说:“你真是麻烦!……唉,叫我怎么办呢?您是高尔基工学团的主任吗?”“正是。
”哗,您该早说呀!早说了我们早就可以走了。
”他们精神十足地准备上路了。
(《教育诗》第178至179页)这件事说明,教师任何谈话都需要选择适当的地点、时间、环境和声调,即教师谈话要有一定的“表演技巧”。
“无言教育”一次,有一个男孩子侮辱了一个女孩子。
马卡连柯
![马卡连柯](https://img.taocdn.com/s3/m/58b1be8d84868762caaed5cb.png)
从《教育诗》解读马卡连柯集体教育中的创新思想【摘要】马卡连柯是前苏联著名教育革新家、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集体主义教育理论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其代表作《教育诗》则生动地体现了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其中不乏一些开创性的观点,如平行教育,前景教育。
研究其集体教育理论对我国现今的儿童教育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马卡连柯教育诗集体教育创新思想马卡连柯(1888~1939),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作家。
毕生致力于苏联的教育工作,先后创办并领导了高尔基工学团、捷尔任斯基公社两个儿童教养院,挽救了3000多名误入歧途的青少年。
其代表作《教育诗》叙述了教养院的流浪儿童,从不遵守纪律的一群乌合之众,在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下,逐渐转变为团结战斗的集体,成为苏维埃新人的故事。
高尔基对马卡连柯的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1928年,高尔基访问了儿童教养院之后,在《苏联巡礼》一文中写道:“这几百个受了生活那样残酷的、侮辱性的蹂躏的孩子,是谁能这样改造他们,使他们变得不可认识了呢?教养院的组织者和院长安.谢.马卡连柯”。
《教育诗》生动地体现了马卡连柯的新型的教育观点,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创造性的教育工程。
他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理论的框架,给苏联教育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一)流浪儿是可教的------尊重和信任是教育的前提在马卡连柯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十月革命后,流浪儿童和青少年罪犯成群,教育和改造他们成了前苏联新政权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呢?马卡连柯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热爱、尊重和信任他们,“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因为“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个要求里也就包含着对这个人的尊重。
”①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诗读后感
![教育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5ceb2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c.png)
教育诗读后感《教育诗》是一部关于教育的诗集,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余秋雨。
这部诗集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许多读者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这部诗集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余秋雨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余秋雨在《教育诗》中对教育的思考和反思让我深受启发。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人格。
他强调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看到教育的功利化和应试教育的盛行,而余秋雨的思想给了我一种新的启示,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机器。
其次,余秋雨在诗中对人生的思考也让我深有感触。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功成名就,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他在诗中写道,“人生何处不风流,不过是一种心境。
”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在于内心的宁静和快乐,而不是外在的成就和名利。
这种深刻的思想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最后,余秋雨在《教育诗》中的优美的语言也让我深深沉醉其中。
他的诗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让人读后心旷神怡。
他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在阅读这部诗集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片清新的山林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总的来说,《教育诗》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温暖的诗集,它不仅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余秋雨的思想和语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和教育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希望能够通过这篇读后感,与更多的人分享这部优美的诗集,让更多的人受益。
马卡连柯教育诗读后感
![马卡连柯教育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0d06a7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7.png)
马卡连柯教育诗读后感
摘要:
一、马卡连柯及其教育思想简介
二、教育诗的主要内容与主题
三、读后感及对个人教育的启示
正文:
马卡连柯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20 世纪初期影响了大量的教育工作者。
他的代表作《教育诗》以小说的形式展现了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对于教育理念的探索。
《教育诗》主要描述了一群流浪儿童在一位充满爱心的教育者带领下,逐渐走上正轨的成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马卡连柯强调了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者应该以集体为单位进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此外,马卡连柯还提倡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认为教育者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在阅读《教育诗》后,我深感受益匪浅。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不仅对于当时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发展需求。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懂得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最后,我们要坚持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也要尊重他们,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总的来说,马卡连柯的《教育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视角,让
我们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秘诀
![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秘诀](https://img.taocdn.com/s3/m/c2e77458be23482fb4da4c44.png)
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秘诀■“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平行教育影响”不会使学生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前景,即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新任务,吸引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为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前景,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开展活动,由简单的原始满足发展到最高的责任感,从而使整个集体朝气蓬勃,永葆青春。
■“我是体罚的反对者,很早就是个反对者。
”用体罚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是十月革命后前苏联政府为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和违法青少年所建立的特殊教育机构。
有一个人的名字是和这两所学校紧密相连的,他就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
他在这两所特殊学校的16年间,采取了教学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把3000多名失足青少年培养成为了将军、工程师、医生、教师、新闻记者、工人等,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和好评。
马卡连柯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而他成功的秘诀就是集体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全部教育过程应该是在“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原则下进行,为我们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集体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教育的前提——尊重与信任十月革命后,流浪儿童和青少年罪犯成群,教育和改造他们成了前苏联新政权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呢?马卡连柯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热爱、尊重和信任他们,“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谢苗·卡拉巴林是马卡连柯的学生,正是马卡连柯对他的尊重和信任让他走上新生的历程。
马卡连柯教育诗读后感
![马卡连柯教育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6a090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f.png)
马卡连柯教育诗读后感摘要:一、马卡连柯教育诗的背景和意义二、马卡连柯教育诗的主要内容三、马卡连柯教育诗的现实启示四、对马卡连柯教育诗的感悟和借鉴正文:马卡连柯教育诗读后感马卡连柯教育诗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创作的一部具有深厚教育思想内涵的诗歌作品。
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认为马卡连柯教育诗对于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首先,马卡连柯教育诗的背景和意义。
马卡连柯教育诗创作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一部反映苏联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的诗歌作品。
它以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教育理念,展现了苏联教育的宏伟画卷,为当时的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其次,马卡连柯教育诗的主要内容。
马卡连柯教育诗从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强调教育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诗中还描绘了理想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以及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再次,马卡连柯教育诗的现实启示。
虽然马卡连柯教育诗创作于几十年前,但其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仍具有现实意义。
例如,诗中强调的以集体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德育理念,对于我们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具有指导意义;诗中提倡的劳动教育,对于我们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借鉴价值。
最后,对马卡连柯教育诗的感悟和借鉴。
马卡连柯教育诗是一部充满教育智慧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经验和启示。
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要深入学习马卡连柯教育诗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马卡连柯教育诗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智慧和启示,值得我们反复学习和借鉴。
马卡连柯
![马卡连柯](https://img.taocdn.com/s3/m/e7f9ae39f111f18583d05a4a.png)
集体教育的含义: ①在集体中的教育, ②和通过集体的教育, ③为了集体的教育。 集体教育的原则: ①依存与服从原则, ②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③前景教育原则, ④作风和传统。
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 (A)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 (B)平行教育原则。 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 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 是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 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 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 个人的教育。”马卡连柯后来用 “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他的上 述思想。
四、论劳动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劳动不仅是劳动教育必 不可少的措施,而且是全部教育总体中 不可缺少的手段。他认为劳动永远是人 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生活和文化 幸福的 基础。学校中应该重视劳动及劳 动教育,应将教育和劳动结合起来。 马卡连柯论述了知识教育与生产劳动 有机结合的一般原则。
五、论家庭教育 家庭中的集体教育也是马卡连柯探 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他认为家庭教育的 一个重要条件是:建立“完整和团结一 致”的家庭集体,所谓不健全的家庭, 一是父母 不和甚至离异;二是“独生 子女”。马卡连柯还要求家庭能够培养 孩子的诚实、关心他人、节约、责任感
在苏联建立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过程中, 《统一劳动学校宣言》是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文 件。它不仅宣布废除十月革命前等级分明的极 其复杂的普通学校类型,确立统一劳动学校制 度,而且集中阐明了教育世俗化、民主化、普 及初等义务教育、学校与沸腾的社会生活相联 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施综合技术教 育、采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教育内容和先进的 教育教学方法、反对旧学校中的形式主义和烦 琐哲学、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首创精神、重
等品质。
前苏联的教育改革
十月革命胜利不久,苏联即真正实现了 教育世俗化。与此同时,苏维埃政府又明令 取消了等级、民族、性别在国民教育方面的 限制,决定男女同校学习,努力实现教育的 民主化,积极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
马卡连柯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d95a57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4.png)
马卡连柯教育思想马卡连柯是苏联著名的人本主义教育家,教育实践活动家。
他的代表作有《教育诗》等。
一、教育观点马卡连柯认为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但他认为,遗传素质只是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个因素。
在他看来,儿童智力发展缓慢,遗传作用绝对不容忽视。
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基于这种对教育作用的认识,马卡连柯极力反对儿童学中把儿童分成可教育的、不可救药的等类型的做法,认为教育者要相信孩子,关心孩子,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教育,他们的身心就会健康成长,完全可以成长为一个社会上正常的人。
马卡连柯认为人的遗传天赋是有差异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教育要注意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还要注意个性的多样性。
二、论教育内容与原则马卡连柯认为苏维埃社会主义教育要完成培养身心全面发展新人的任务,就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全面性,要让他们从小接受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为他们身心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1.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的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青少年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要提高教育的效果,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有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的欲望。
他说:“对我们所不尊重的人,不可能提出更多的要求。
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就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人的尊重,正因为我们向他提出了要求,正因为他完成了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才尊重他。
”因此,他极力主张教育者“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马卡连柯倡导教育者把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实际上就是要切实调动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
2.集体主义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学校教育者不能轮流单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教育者必须依靠学生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教育之任务。
他极力主张教育者要及早创立良好的学生集体,使学生集体也成为教育全体学生的力量。
《教育的诗篇》观后感
![《教育的诗篇》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aba3f2e0912a216147929eb.png)
《教育的诗篇》观后感苏联电影《教育的诗篇》是由长影于1956年译制的。
影片描写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初期,如何教育流浪儿成为苏维埃新人的过程。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
”而要完成这个任务,苏维埃教育所需要的第一个形式就是集体。
在高尔基工学团初建时期,马卡连柯任主任。
这个由扒手、小偷和蓬头垢面的小流氓等六位未成年的行动恶劣的学员组成。
他们不但不接受马卡连柯的教育,还拒绝人类的一切文明,竟然邋遢到一个星期才洗一次脸。
集体主义根本无从谈起。
寒冷的冬天,面对着不去砍柴、无柴做饭的小无赖,马卡连柯有生以来第一次打了人——推倒了那个小无赖。
终于一个孩子耐不住寒冷和饥饿找来了斧头,马卡连柯带着手枪、穿着掉了底的靴子在冰天雪地中和他们一起去拉锯砍树,一起抽烟,一起欢乐的吃饭。
师生关系开始解冻,逐步融洽。
马卡连柯重视集体教育。
对工学团里接二连三发生的偷窃事件,他组织“人民法庭”,教育偷窃集团的首犯布隆;根据当地群众的需要,组织学员自觉承担保卫国家森林的任务。
在工学团里,除了严格实行半天生产劳动、半天上课学文化,还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政治学习会。
这样,学员们逐步提高了认识和觉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工学团不只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改善,而且有了“新集体的萌芽。
”马卡连柯适时教育孩子们学校要有纪律,而且“我们的纪律既要严厉,又要坚决!”面对寒冷、劫匪和废弃的庄园,工学团成立了护送队、砍柴队、外表装修队三个分队,并努力地工作着。
——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建立起来了。
接着,高尔基工学团宣告成立了。
马卡连柯认为“冬天里在我们这个团体里生发出来的集体的萌芽,呈现出一片新绿!”经过马卡连柯的努力,高尔基工学团又接受一个恃强凌弱强、不守纪律、不工作、不学习的“烂工学团”,并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团结的集体。
完成了“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的历史使命。
但是,我认为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中的一部分内容已不再适合我们的教育。
解读《教育诗》
![解读《教育诗》](https://img.taocdn.com/s3/m/3ebd2544852458fb770b5676.png)
的植 物 ,教 养 院摆脱 了饥饿 处境 ,而且发 展得越 来越 好 。第 三部 写 的是 教养 院迁往 库里 亚 日以及
改造 的过程 。搬 到库里 亚 日不久 ,教 养 院很 快征
服 了它 ,建立 起 了更庞大 、更 坚强 的集体 。教养
院的成功 ,引起 了很 大 的关 注 ,高尔基 也 曾亲 自
社会 主义社 会新人 。书 中也 描写 了马卡连柯 摸索
着建 立并锻 炼学 生集体 的经 过 ,重 视在集 体 中培
养 民主的风 气 ,以及 为教养 院争得 了建立共 青 团 的权 利 。第 二 部 写 的是 高 尔 基 教 养 院发 展 的过
程 。到教 养 院建立 的后期 ,教养 院扩 大到特烈 普
2 1 a第 8期 0o ( 第 1 0期 ) 总 7
・
堤 私 有 丝
THE M ODERN EDUCATI ON 0URNAL J
No. 201 8, 0
Ge e a , . 0 n r lNo 1 7
教育 家 ・
解读 《 育诗 》 教
郭 丽 霞
[ 要] 《 摘 教育诗 》是马 卡连柯 对他在 高 尔基 劳动教 养 院八 年教 育 实践 的描述 。在 《 教育诗 》里 马卡连柯 的思想集体教 育、劳动教 育和纪律教 育等 主要教 育思想得到 了充分 的体 现。本文主要有三 大部 分 ,在 文章的前 面介 绍 了作 者和 《 育诗 》的主要 内容 ,第二 教 部分介绍 了本 书的主要 思想,第三部分是马卡连柯 的主要 思想对我 国当前教育的启示。
凯 田庄 ,开垦 了大 面积 的土 地 ,种 上 了种 类齐 全
《 教育 诗 》是马 卡连柯 的一 部代表作 ,他 认
教育史上的光辉——读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教育史上的光辉——读马卡连柯的《教育诗》](https://img.taocdn.com/s3/m/80ce2decba0d4a7302763a39.png)
的暂时缺 点和 落后一 面 ,
、
去发 掘 他 们 内在 的
、
健康 的
积 极 的 因素。
因此 , 马 卡 连柯 来到 教养院 第一 步工作 , 就是 组织 学生 参加 社会 有益 的劳 动 , 使 他
们摆 脱游民懒惰习气,
。
这就是困难所 在
马 卡 连 柯 费 了很 大 的 周 折 ,
才 使 学生打 扫 了教
的 , 是严 重错 误。 马 卡 连 柯 自己也 确认无 疑 。 事 后 , 他 对其 他 教 师 说: ` 我 深深 感到 这
件事,
从 教育 学观 点 是太 卤莽 ,
。
从法 律 上说 来 也是不 合法 的
教 育诗
》
。
的主题
《教 育诗 》 通 过马 卡 连 柯 这 个 艺 术 形 象 , 生 动 地 具体 地 真 实地 反映 了 十 月 革 命后 ,
共 产 主 义 教 育 理 论 的 形 成 和 实践 过程 , 在苏 维 埃 教 育 史 上 记 录 了 新 的一 页 , 是 人 类教 育
。
史上 的光辉
。
讲 习所
。
一九 O 五年他担任 哈尔 松省道林 站铁 路学校 的教师
他在 回忆 中写道 :
“在 我
教书 的 那个 铁路 学校 ,
空 气无 比新 鲜 ,
、
工 人的
真正 的无 产阶 级掌 握 了这个 学校 。“一 九
一 四年马卡连柯 进 入了 波尔塔瓦师 范学院学 习 ,
.
毕业 时 以优异 的成 绩获 得 了金质 奖章
(二)
《 教 育诗》 这部作 品 反 映 了苏 维埃 社会 对少年 儿 童进 行共产 主义 教 育的重大主 题。
马卡连柯教育诗读后感
![马卡连柯教育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e9406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6.png)
马卡连柯教育诗读后感摘要:一、马卡连柯教育诗的背景与意义二、诗中教育的主题与核心理念三、马卡连柯教育诗对我的启示四、如何将马卡连柯教育诗的理念应用于教育实践正文:马卡连柯教育诗读后感今年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名为《马卡连柯教育诗》的书籍,它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共鸣。
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向更多人传递知识、启迪思想的责任,因此,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阅读马卡连柯教育诗的感悟。
《马卡连柯教育诗》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创作的一部诗歌体教育著作。
全书分为四十多个章节,以诗的形式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的方法和目标等内容。
这部著作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对苏联及世界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中教育的主题与核心理念紧紧围绕着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热爱生活、勇敢追求真理的人。
在诗中,他反复强调,教育要关注个体的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
同时,教育还应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阅读《马卡连柯教育诗》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用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诗中提到的“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等教育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如何将马卡连柯教育诗的理念应用于教育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充分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注重道德品质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注重实践教学。
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教之道 贵以专——略解马卡连柯及《教育诗》
![教之道 贵以专——略解马卡连柯及《教育诗》](https://img.taocdn.com/s3/m/2b060fe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6.png)
教之道贵以专——略解马卡连柯及《教育诗》
王稼伟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作品简介:《教育诗》(又译为《教育诗篇》)是一部不朽的教育经典,是前苏联最宝贵的教育学遗产之一。
此书就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根据自己和流浪儿童实际接触的亲身体验,分析研究各类犯罪儿童不同的心理情绪和生命历程写下的。
这部如诗一般的教育著作在描写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语言明快幽默,饱含了马卡连柯的教育理想,体现出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
全书是一部优美的教育工作记录,由回忆录、随笔、特写、日记、政论、中篇小说等多种不同的文字体裁组成,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王稼伟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9
【相关文献】
1.教之道贵以专——略解马卡连柯及《教育诗》 [J], 王稼伟
2.“教之道,贵以专”——王稼伟校长成功教育人生解读 [J], 杨劲平;
3.教之道贵以专 [J], 洪珏
4.教之道贵以专——如何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观念 [J], 王丽梅
5.爱乐祺:教之道,贵以专 [J], 冯珊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卡连柯集体主义理论的探析与启示
![马卡连柯集体主义理论的探析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75899a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9.png)
马卡连柯集体主义理论的探析与启示马卡连柯集体主义理论的探析与启示摘要:马卡连柯(1888~1939) ,前苏联教育家,作家。
提出了通过集体和生产劳动来教育儿童以及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集体主义教育理论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本文将通过对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理论的分析,探讨它对我国当前教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马卡连柯;集体主义理论;启示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1888年生于生于苏联乌克兰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哈尔科夫省别洛波里城,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作家。
马卡连柯是在苏联早起教育改革事业中出现的一位优秀的教育革新家。
他在把流浪儿和少年违法者改造、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新人的实践基础上创立了他的崭新的教育理论体系。
其中最主要的成就之一就是集体教育。
他创建的集体主义理论的教育方法是相当的成功的,3000多名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童经过再教育,变成了有文化、有道德、爱祖国、守纪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苏维埃公民,不少人还成为了教师、工程师、科学家、医生,甚至还荣获国家勋章,当上了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
一、马卡连柯集体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马卡连柯于1883年3月生于乌克兰别洛波里城的一个铁路工人家里。
1905年被派往克留科夫铁路学校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此时正值俄国1905年革命的高涨时期,马卡连柯接受革命影响,参加反对学校反动当局的斗争。
1914年升入波尔塔瓦师范专科学习,1917年以优秀成绩毕业,此后,先后担任过克留科夫高级铁路小学和波尔瓦塔市立小学校长。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各项事业,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马卡连柯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改革旧教育的斗争。
这一切也为他在教育事业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马卡连柯在工作期间,一方面积累了教育、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家长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奠定了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
马卡连柯《教育诗》
![马卡连柯《教育诗》](https://img.taocdn.com/s3/m/0a6e4e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c.png)
马卡连柯《教育诗》马卡连柯的《教育诗》是一部以集中营为背景的作品,主要描述了马卡连柯在教育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体验。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教育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性,还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首先,马卡连柯在《教育诗》中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在集中营中接受教育的孩子们所经历的巨大变化。
这些孩子原本是罪犯或流浪儿,处于社会的底层,然而在马卡连柯的教育下,他们逐渐摆脱了过去的阴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并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马卡连柯在《教育诗》中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在集中营这个特殊的环境中,马卡连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包括凶恶的看守、冷漠的狱警、自利的政治犯以及天真无邪的孩子们。
这些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背景,他们的行为和思想也因此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
马卡连柯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和尊重人性的复杂性。
此外,马卡连柯在《教育诗》中还表达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和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全面而系统的过程,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还包括道德、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培养。
同时,他还强调了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性,认为教育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最后,马卡连柯在《教育诗》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他坚信,即使在最困难的环境下,人们也可以通过努力和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于读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总之,《教育诗》是一部充满深刻思想和启示的作品。
通过对于集中营这一特殊环境的描写,马卡连柯不仅展示了教育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性,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同时,他还表达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和理念,并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浅谈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
![浅谈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fbc1bf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2.png)
浅谈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浅谈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有一个流浪儿,进了教养院后还偷盗农民的财物,组织扫荡农民的瓜田,结果被驱逐出院。
他在外流浪了半年,又自动回到院里来。
有一天,院长派他骑马进城领取500卢布,并给他一支手枪防身。
傍晚时他归来复命,院长问他钞票数过没有,他回答数过了,院长把钱往抽屉里一放,说:“谢谢你跑了一趟,去吃饭吧。
”过了两个星期,院长又派他进城取款,这一回是两千卢布。
他喊道:“两千!要是我携款潜逃,你怎么办?”院长说:“叫你去你就去,别发神经病!”钱取回来后,院长照样数也不数就收到抽屉里。
这位院长,就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被高尔基誉为“天才教师”的安东·马卡连柯。
马卡连柯或许是所有教育家中最应该受到尊重的了。
马卡连柯创造奇迹的奥妙何在?一言以蔽之:集体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个别老师的方法,甚至不是整个学校的方法,而是学校和集体的组织。
他提出了著名的“平行教育影响”,即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
在这里,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集体的一种影响。
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
”他还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前景,吸引学生集体中的每一成员,为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前景,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开展活动,由简单的原始满足发展到最高的责任感,从而使整个集体朝气蓬勃,永葆青春。
这个原则又称为“明日欢乐论”。
马卡连柯所说的集体,不仅包括学生集体,同样包括教师集体。
马卡连柯认为以往的教育看重好教师,排斥“庸碌无为”的老师,然而哪有那么多“好教师”呢?他提出了“教师集体”的理念和思路。
他认为,无论哪个教师“都不能单独地进行工作,不能作个人冒险,不能要求个人负责”,而应当成为“教师集体的一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的
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教育诗》。
马卡连柯在书中叙述了教养院的流浪儿童,从不遵守纪律的一群乌合之众,在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改造成为社会新人的故事,其文笔娴熟而幽默,叙述充满激情,更由于在创作中表达出的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使本书影响深远。
读了这本书,结合平时的教育实践,我对“尊重”、“师范”、“集体”这三个词有了新的体会。
“尊重”,既尊重学生。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国家要在沙皇俄国的废墟上建立,处在百废待兴的局面。
流浪儿童和青少年罪犯成群,教育和改造他们成了新政权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有政治觉悟,有高度责任感和荣誉感,遵守纪律,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社会成员?马卡连柯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热爱、尊重和信任他们。
因为在马卡连柯看来,学员本来都是好的,是“普通的孩子”、“没有违法的儿童,而有的只是那些和我一样充分享有幸福生活权利的人”。
在改造这些青少年犯罪者的过程中,他对工学团的学员不但不厌恶,而是欢迎他们,一开始就和他们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彼此信赖的友谊。
同时,马卡连柯极力不让犯罪的青少年回忆痛苦的过去,鼓励他们“应该忘记过去,应该不断地前进”。
当他发现学员稍有一点进步时,就积极地加以表扬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马卡连柯的这一思想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要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的教育理论不谋而合,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我们也都应该热爱、尊重学生,要善于从学生身上发掘积极的因素,以正面教育的方法情真意切地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前进。
总之,就像马卡连柯说的那样:“人是可以教育好的,对人应该采取既严格要求,又充满乐观的态度,要发掘人身上的力量和美,使他认清前途和远景。
”
“师范”,既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要以身作则并倾注自己的心血去塑造儿童的灵魂。
马卡连柯在《教育诗》第一部第27章“攻取共青团”中写道:“我们认为单单…改造‟一个人还不够,我们应该用新的方法教育他,就是说,应该把他教育成不仅是社会上没有危险的或是无害的一员,而且应该把他教育成新时代的积极分子。
”以此为目的,马卡连柯欢迎来到工学团的犯有抢劫、偷盗罪的学员。
有的学员来到工学团时,身一上脏得要命,骨瘦如柴,生着疥癣。
可是,助理医生兼护士葛利高里叶芙娜总是从生活上关怀他们,不辞劳苦地替他们收拾,像“亲娘”一样对待他们,表现了工学团的教师对学员的爱。
为了教育好学员,工学团的教师针对学生的各个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为了把学员培养成苏维埃新人,教师在劳动中总是以身作则,在农田和工场里与学员们一起干活。
教师们的以身作则
是工学团改造与培养流浪儿童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工学团的教师用肝胆照人的模范行动完成了对学员的道德影响。
我们现今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样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作用。
从上师范学校开始,我们就被教育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融入血液、刻入骨髓的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所有的老师在小学生的心中大都有着偶像的地位,孩子们会下意识的去模仿他们的老师,这种现象在我们小学教育阶段尤为突出。
做了近十年的班主任,我发现很多道理你和学生讲十遍他不一定能记住,可如果学生是亲眼目睹老师做了,哪怕只有一次,他也会印象深刻,并且会有意的去模仿。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某些行为意识上你总能看到他们班主任老师的影子。
所以我们要善用这一现象,以自身的言语和行动引领我们的学生走向成功。
“集体”,让学生在集体中自我教育。
书中叙述了马卡连柯建立和锻炼学生集体的经过。
马卡连柯通过让学员参加农业生产,修房子等工作逐渐地组织了儿童集体。
他认为:每一个学员都是人,要唤起他们的人格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尊心。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把学员的集体组织起来。
他指出,组织儿童集体的第一个步骤是要引导学员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并且通过说理教育而逐步形成集体的舆论。
他对学生的性格、脾气、优缺点看得细致、准确。
把学生分成几个连队,指派队长,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
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每个人也逐渐养成热爱集体生活的习惯。
马卡连柯认为,学生的成长必须有良好的集体。
使学生有归属性和纪律性,这是教育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教师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建立学生集体,通过集体的规章制度和大家的互相影响,它有教师不可取代的作用。
学生有集体组织,他们就会在集体活动中得到自我教育,这叫做“平行影响”。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都是在集体中完成的,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集体内部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
如何发挥集体的作用,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
马卡连柯的理论提醒了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两点,一是选拔班干部,培养小助手。
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
”班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对班级工作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些“小领袖”式的学生干部,作为同龄人,在班级学生中的作用往往是班主任不可替代的。
二是要着手创立良好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象“水”,学生象“鱼”;学生在民主、平等、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中,会表现出一种愉快的心情、积极进取的精神,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是像诗一样美好的科学,尤其是教育新人的过程更加如同诗歌创作一样,其间充满着艰难困苦的探索,同时也极富浪漫传奇的色彩。
而这本《教育诗》充满
着马卡连柯的智慧和他作为灵魂工程师的匠心。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他们是一个个思想独立、精神独立、个性独立的人。
我们要做的,就是伴着他们、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并在这过程中,用我们的心灵悉心享受这美丽的“教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