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构思——层层推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作文训练专题六(2课时)
课题:记叙文构思——层层推进执笔:肖隆国审阅:杨表清
作文采用层层推进法,可以把某种意思推向深入,启发人们深入思考。

层层推进可以分为内涵式层递、外延式层递、筛选式层递、衬托式层递、强化式层递等。

下面几篇文章都运用了层层推进法来结构文章,但仔细研读,你又会发现它们的推进方式又各有不同。

你能判断出它们之间的各运用了什么推进方式吗?
例文一
怀想天空
仓皇南飞的大雁不知又带走了谁的思念。

天空仍然很蓝,不知是人们的爱点亮了天空,还是天空照亮了人们心中的爱。

一个人的天空
在这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生活着一位歌者,他用自己的爱筑起了一个舞台,用这个舞台的所得为那些失学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空。

丛飞,那个在与癌症作斗争的男子,捐出了自己的所有,却没有想到去治疗自己的不治之症。

丛飞走了,带着自己对失学儿童的爱飞走了,飞向自己那片蔚蓝的天空。

有人说:‚丛飞的所作所为,并不能让每一个孩子的眼中都铺满灿烂的阳光。

‛但是,正是丛飞用自己的歌声唱出的那片天空,刺痛了我们的双眼,让慈善事业的大门逐渐开启。

这是爱的天空。

三个人的天空
你能想象一个人从万丈悬崖跌落下来,是什么后果吗?是灭亡,还是幸存?几年前的那件缆车事故,至今历历在目。

当一辆坐着享受天伦之乐的三口之家的缆车从缆绳上跌落的时候,只见四只手同时托起一个不大的身体,也同时托起了一个脆弱的幼小的生命,然而这两双手的主人却义无反顾地逝去了!这是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撑起的一片由血和肉组成的天空!有人曾说:‚那件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天空显得异常恬静。

让人看了有一种想家的冲动。

‛是的,当父母用自己的双手呵护着自己的一孩子的时候,一片永远也看不到风雨的天空,就在孩子们的头上铺展开来。

这也是爱的天空。

一群人的天空
为什么这个古老国度的慈善指数总像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为什么人们总是在一张张充满中彩希望的‚小纸片‛上去关注福利事业?为什?么人们总爱追问一个个富翁的资产,而不去关心富翁们对慈善事业的捐款?但是,青岛出现的那个爱心团体,却努力地改善着这一切。

‚微尘‛,这个爱心团体见证了一张张不同的面孔,却有同一个名字——微尘!人们早已不去追究‚微尘‛到底是谁,他究竟捐了多少钱。

因为,了解这个团体的人都成为了‚微尘‛的一员!‚微尘‛,寻觅不到却又随处可见,自认渺小却又成就伟大!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良心!看啊,远方慈善事业的天空,已露出了鱼肚白。

这更是爱的天空。

一个人的爱是渺小的,但是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是一群人的呢?当人们的爱汇聚起来,天空就被人们的爱点亮,同时,这由爱点亮的天空,又指引着芸芸众生,去点燃更多人心中的爱。

(作者一考生)
1.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推进方法?请简要分析。

2.你能给这种推进方法下个定义吗?你是否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来?
例文二
向“左”走
某销售公司要招两名助理,我很自信地抱着一堆资料去了。

公司门前已经等了很多人,每个人都意气风发,好像那高薪职位非己莫属。

看着他们,我觉得自己条件也丝毫不比他们差,完全没理由自卑,这么想着,也就气宇轩昂地排在了队伍的后面。

穿过一条走廊,突然出现了左右两条走廊,我正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时,看见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标示:‚名牌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请走左边,其他的走右边。


我很高兴地向左边走去,拐过一个弯,又出现了这样的标示:‚身高170cm以上者走左边,以下者走右边。

‛我高兴极了,心想:‚这公司可真有趣,这样做也实在是聪明,自然而然地淘汰一大批人。

‛我继续向左边走去。

没走几步,又有一个标示:‚外语六级以上者请走左边,其他的走右边。

‛我接着向左边走去。

接着标示接连出现:‚精通电脑者请走左边,其他走右边。

‛我接着向左边走。

‚表达能力强者走左边,其他走右边。

‛‚社交能力强者走左边,其他走右边。

‛‚形象气质佳者走左边,其他走右边。

‛‚本市户口者请走左边,其他走右边。

‛……
我一直向左边走去,我很庆幸自己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并暗暗得意,经过这样的筛选后恐怕就剩下我这个精英了。

‚会做假账者走右边,其他走左边。

‛我看着这最重要的一条,真为公司的正直诚信感到高兴,他们是如此痛恨做假账啊!
我大踏步向左边迈去,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发现自己已站在繁华的大街上了。

(作者:张春) 1.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推进方法?请简要分析。

2.你能给这种推进方法下个定义吗?你是否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来?
例文三
樟树赞
上海宋庆龄故居庭前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着那房子大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

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广东有种英雄树,它长得很高。

如果在它周围有别的树木,它一定要长得比别的树高出一段,方才罢休。

据说它的花大,它的花红。

仔细想想,即使花大如轮,花红如血,长在那么高的树上,伸着脖子,仰着脑袋,欣赏起来,难保一定有趣。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

茂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

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

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繁繁密密,荫凉特大。

这是两棵树荫很大的樟树。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就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花花绿绿的;屈体前进的;以叶作伪装的;密密麻麻,不易发现的。

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

树蛀空了,它们也还不死,而且散开去,另去物色寄生体。

樟树不招虫。

这个特点,在它作为树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充分。

别的树要喷洒药水,而它却不必。

其奥秘也可能是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在树的本身,树的内里,就有一种拒虫
的气味。

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就称它为香气。

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

这一点,恐怕世界上任何科学制作的化妆品,都是难以做到的。

即使当它枝枯叶谢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永不消失。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贵也贵在这里。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树。

有两棵荫凉大,不招虫的樟树。

(作者:茹志鹃) 1.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推进方法?请简要分析。

2.你能给这种推进方法下个定义吗?你是否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来?
例文四
明湖居听书
到了十二点半钟,看那台上,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橘皮似的,甚为丑陋,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

出得台来,并无一语,就往半桌后面左手一张椅子上坐下。

慢慢的将三弦子取来,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

人也不甚留神去听。

后来弹了一支大调,也不知道叫什么牌子。

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

这曲弹罢,就歇了手,旁边有人送上茶来。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

虽是粗布衣裳,到十分洁净。

来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

那弹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铮铮枞枞弹起。

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丁丁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

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

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

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的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说着的时候,黑妞早唱完,后面去了。

这时满园子里的人,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

卖瓜子、落花生、山里红、核桃仁的,高声喊叫着卖,满园子里听来都是人声。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

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

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

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从此以后,愈唱愈低,
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

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

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作者:刘鹗。

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
1.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推进方法?请简要分析。

2.你能给这种推进方法下个定义吗?你是否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来?
例文五
你不像县长
刘县长是个好领导。

好领导有时也会碰到尴尬的事。

一次,刘县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对我说,小李,明天咱们俩到山坡村去一趟,了解一下他们的扶贫救济款发放情况。

第二天县长推着一辆自行车,我惊问:你不坐小轿车?三十多公里山路呀!刘县长说,多骑骑自行车有好处,容易联系群众。

聊着聊着,不知不觉骑了十来公里,我见刘县长眉头上冒出热气,正想劝他歇歇再走,突然听到他的车胎‚噗‛一声放了炮。

我忙下车走,到刘县长车前,一看,车胎被玻璃碴子扎破了。

无奈,我们只得推着车子往前走。

走了一里多路,来到一个集市,街头有一个修车铺,修车师傅是个中年汉子。

刘县长把车推过去让他补胎,他不紧不慢地开始补。

为了赶时间,我督促说,请你补得快点,刘县长还急着赶路哩。

修车师傅一听,斜了我一眼说,小兄弟,你别拿县长蒙人,等不及,买辆新车!再说,这位也不像县长,县长有骑自行车的吗?
我正想解释,刘县长用目光制止了我。

刘县长对修车师傅说,大叔,我这个小兄弟逗你玩哩!补完胎,继续前行,又骑了几公里,天也快晌午了,由于早上吃得少,再加上骑车走山路费力,肚子有点饿了。

我对刘县长说,前边镇子是乡政府所在地,吃点饭再走,还有十多公里呢。

刘县长说行。

我问,是否到乡里给乡长、书记打个招呼?刘县长说不用,一和乡里说,乡里肯定派人陪同,那样老百姓就不会给我们讲实话了。

至于吃饭嘛,到街里小摊上随便吃点就行了。

来到一个饭摊前,我悄悄地告诉老板娘说,今天是刘县长到你这里吃饭,弄干净点,别吃了拉肚子。

老板娘一听,笑着说,这位小兄弟连谎话都编不圆,县长有到地摊上吃饭的吗?要真是县长,乡长、书记早把他领到翠花楼了!老板娘说完,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家饭店,我一看,虽然不是高楼大厦,但在这穷乡僻壤的镇子里也算气派了。

我依稀看到那饭店门前的招牌上还写着什么桑拿、歌舞、美容美发等一些字眼……
吃完饭,喝了一杯茶,抽了一支烟,我们又上路了。

紧赶,下午两点多钟我们终于赶到了山坡村。

来到村里,我们找到村委主任家。

村委主任把我们领到村民委员会办公室,我向村委主任介绍了刘县长,并说明了来意。

村委主任听完,我发现他的眼神有点怪。

他让我们先坐一会儿,说他到隔壁有点事,说完就出去了。

我无意间听到村委主任在隔壁屋里给乡派出所打电话,说村里来了两个可疑的人,让派出所来人处理。

我赶紧奔过去制止他,说我们不是坏人,我们真是从县里来的。

刘县长真的是县长!村委主任似乎还不相信,坚决地说,我看不像!(作者李其祥)
1.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推进方法?请简要分析。

2.你能给这种推进方法下个定义吗?你是否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来?
第一次作文
请以“体验”为题,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体验,不是对生活经历的泛泛而谈,而应当有针对性地从某一方面着手。

这里提几种学生较易把握的体验层面。

一是对生活中某一现象的体验;二是对人生中某一经历的体验,可以是读书、出游等;三是对某种情感的体验。

无论从哪方面着笔,都应结合自身的经历,表达自己真实而真切的感悟。

这样才能使文章真实并有深刻内涵。

若从现象入笔,有以下选择,“仰首是春,俯首是秋”从对四季的体验中,体悟时间的珍贵;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体验无法违逆的自然规律中,看清生命的印记;从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理体验中,领悟亘古的真谛。

在书中进行的体验,可以同海伦•凯勒一起,切身感受盲人现实生活的黑暗和内心世界的光明;可以和苏东坡一样,保留那份“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傲骨;亦可以陪屈原一道“上下而求索”,以挥洒自己“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洁。

这些体验书写于文中,应是令人动容、发人深省的。

可以表达对某种情感的体验,如宽广隐忍的父爱,温润厚重的母爱,真挚的朋友之情,珍贵的师生之谊……这些都是每个人成长历程中必定会体验过的情感。

无论写的是哪方面的体验,都应该是成长中的心路历程,人生中的宝贵记忆。

在对这些体验,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范文】
体验简洁
①简洁是一种潇洒,是人生中的一种境界。

我崇尚简洁,因为我是崇尚简洁的中国人的一员,古代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生活可谓简洁,‚人不堪其忧‛,颜回却以之为乐,孔子赞之曰‚贤‛。

当代学术界泰斗季羡林先生衣食简洁,也是以之为乐。

这种简洁的精神内在,让我骄傲。

【①开篇不生枝节,迅速定位“体验”的点,这是面对这个半命题作文的巧办法】
②我骄傲我有一头乌黑的头发,那种黑给人以芝麻般的纯黑,不掺和一丝杂色,令人舒心和平静,我不用担心太阳会把它晒黑,所以我可以尽情地享受阳光。

我更不用像洋人那样嫉妒别人的发色比自己好看。

因为简洁的黑色是万色之首。

③我更骄傲它是直的,是那样的舒畅,一‚舒‛到底,购买梳子时,不用考虑其齿口的大小,更不用在意谁的波浪大,谁的波浪小,因为简洁的形状让人百看不厌。

④我骄傲我使用的是筷子,两根在一起,便可以夹起任何想要的东西,连泡在肥皂水里的七彩玻璃珠也不例外,取材方便,不受大小影响,何必吃一顿又是叉子,又是刀子,还得用勺,大大小小地排列,那么多的花样,也不就是一顿饭吗?简洁的操作更让人喜欢。

【④小事例只要运用得好,同样可以彰显大道理】
⑤我骄傲我写的字是方块字,一笔一画,方方正正,不歪不曲,就如同做人一样,一个字不会因为要变动词或名词而加上几笔,让人感到一种肤浅。

中国字是依据事物本身而出的,是那样的形象而且真实可靠。

不像外文那样从顶峰转无数次才可以完成。

因为简洁是扭曲的进化产品。

⑥我更骄傲我读的是中国诗。

五言绝句,或是七言律诗,都是那样整齐平整,却让人读后回味无穷,入境越深越见其深广,让人有不同的体会,真可谓读百遍,遍遍有新意,因为简洁的构造是完美的终结者。

⑦我骄傲我们的感情表达是中国方式,婉转而又羞涩,但却是那样的温暖和馨香。

虽然不少人认为中国人情感的表达过于拘泥,可以像外国人那样随口说‚我爱你‛,不过这种‚爱‛似乎让人觉得难以珍藏和回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一字‚爱‛却深深地表达出作者的‚爱‛是那样的深刻,那样认真,放在心中,永远珍藏。

‚我爱你‛在这面前只能低下高傲的头,简洁的句子却更内含深情。

【⑦中外对比,表述传神,效果明显,自豪于“中国方式”的深情流淌在字里行间】
⑧如今染发,红色、黄色或绿色、紫色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也许‚简洁‛太无味。

卷发更是众多女性的爱好,也许‚简洁‛有时太没有活泼感。

西餐厅也越来越多地开起来,这一问,那一间,用刀、用叉、又用勺,也许简洁太单一了,但无论怎样的变,不变的是,我骄傲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从不担心这样的简洁会被抛开。

⑨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由简从繁的生活方式,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终会选择那最初的简洁;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毫不遮掩的‚直白‛,但我相信随时间的洗涤,他们终会选择简洁形式下的‚深刻‛,因为只有那样的记忆还存在你心中。

【⑧⑨直击现实,说服力强,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关注生活的深邃思考,对“简洁”体验之深】⑩体验简洁,感悟精神,我骄傲我是一个中国人,世界上最简洁的民族。

【点评】1.这篇作文为我们展示了一段发自内心的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读来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为之振奋。

“体验——”这样的半命题作文,乍看好写,其实很容易只忙于关注和思考种种现象而流于表层,如何切合自己的思考定位“体验”的点至关重要,这篇作文迅速把“体验”定位在“简洁”这个作者深入思考的点上,纵横古今中外,开合有度,更难能可贵的是能充分调动写作手段,把问题阐释得透彻,产生震撼力。

文章连用六个段排比,酣畅淋漓地从多个角度紧扣体验的点——简洁,质朴而又真切地表达出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空间,又为巧妙的构思和内涵连接叫好。

2.文章没有飞扬的文采,却有着毋庸置疑的丰富内涵,能让我们在多采用短句行文的过程中感受到另一种文质兼美。

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引用,准确生动地道出中国人感情表达的简洁深刻,从个别到普遍的提升概括,显示出作者难得的深邃思维。

优秀作文的成功是多方面的,甚至细小到如何使用标点,文中单独成段的判断句,表情达意的层次感等无不显示出全面的写作能力。

作者所运用的素材,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迁移到“简洁”“简单”“我和我的祖国”“感恩”等主题的作文中同样是优秀和出彩的。

体验生命的重量
那些我们耗尽一生所体验的,所经历的,所收获的,所撷取的,将成为我们生命的重量。

——题记
①记得汤显祖这样说过徽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样精致的话也只有拥有无数历史沉淀的徽州才能受用。

青墙黛瓦,仿佛是从历史的重重浓雾中走出的大气;清秀雅致,是青石板道路上无数历史车轮经过后的沉淀。

徽州有它自己的重量,有它自己的气质,从容拨开历史的浓雾,淡定地走出,有无数的风雨洗礼,但却都没有撼动它……因为徽州的历史中有份重量,在历史的风吹过它时,它完美屹立,依旧不倒。

【①以古人的话起笔,文章别致而又悠远,让人感受到一种“重量”】
②一座城,有了一种重量,即便是站立于风雨中,却依旧昂扬。

③记忆中,历史中有无数女子,锦心绣口,生活得傲视群芳,不是沉鱼落雁之貌,却依旧倾国倾城。

读过无数人的文,数不尽的诗,哀婉的,精致的,充满小女子特有感伤的,却对这样的一首诗,记忆至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欣赏项羽,更欣赏写这诗的女子,写得潇洒,活得激昂。

字字句句都有分量,每每读这诗,似乎都能看到力透纸背的坚决,浓浓的墨迹,慢慢化开……项羽不过江东,有人说他是一介武夫,是一时意气。

我却觉得写这诗的人,和我一样,能感受到项羽生命的重量,可以决绝,
可以背负责任,可以活得很漂亮。

而我,则更加幸运,还感受到了这位诗人生命的重量。

【③一个李易安,道尽多少女子理想之中的那份重量。

绕指柔亦可重如泰山,其间真味,体过方知,验过方信】
④一个人,有了一种重量,便可以站立,便可活得很绚烂。

⑤有时会想,我们一直在努力着,一直在拼搏着,像一个又一个的追梦人。

有时候,前方荆棘密布,风沙满天,似乎我们的全部道路都会被阻挡,这样的付出是不是有点傻?渐渐又会明白,那些经历过的苦难,经历中的迷茫,收获到的理想,似乎都会像历史的沉淀,渐渐沉淀成我们生命的重量。

【⑤体验过后,何去何从?唯有慢慢于生活中感知,才可读懂生命之重】
⑥我们,有了一种重量,生命的重量,也许不一定能活得很昂扬,不一定能活得很绚烂,可至少,我们拥有那么一份生命的重量,可以活得很顽强,很灿烂。

【点评】1.诗化的语言,使历史文化的积淀淡淡流露于笔尖。

作文,在对素材的运用中,可以融入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独具风格的语言来呈现。

对诗文的引用,可以增加文章的内涵,但应是灵活地穿插,而不是僵化地铺陈。

对人人皆知的“陈词”,要以独特的视角引用,才能及人所不及。

2.耗尽一生所体验的,是那么一种生命的重量。

这是一个恢弘的视角,本文的独特之处是通过一些平凡的东西来呈现自己的主题。

“城”“人”是平凡的,但他们被加入作者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之后,变得深刻。

“有了一种重量,生命的重量,也许不一定能活得很昂扬,不一定能活得很绚烂,可至少,我们拥有那么一份生命的重量,可以活得很顽强,很灿烂。

”凝练的抒写过后,是这样一段具有鼓舞性的话语,作者的生命状态与重量,就清晰地被我们感受。

体验生命的张弛
弓在箭欲射出前,低声对它说,你的自由,是我给的。

——泰戈尔
①展开历史的浩卷,我们会目睹太多‚占了情场,弛了朝纲‛的君王。

从为博褒姒嫣然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到为了儿女情长而放弃江山的唐明皇。

他们将生命的弦,紧绷在了温柔乡中,过度的沉迷与耽溺,致使他们一步步临近了悲怆。

那是丧家亡国的痛,是为人君王的耻。

②掩卷而思,不知晓一个人的人生,应在怎样的张弛中,才能完满,应在怎样的状态下,才会辉煌。

那些沉湎于情爱的君王还是为了国民与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过的,只是他们,在获得成功后,把错了松弛的度。

【①②由书中的历史,想到生命的张弛,厚重而自然的开篇】
③也许我们应给生活加压,放弃那些享乐与安逸。

因为‚只有经过地狱的磨炼,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

凤凰在成为王者前,也经过了那痛彻心扉的涅槃;蝴蝶在破茧振翅前,也承受过作茧自缚的苦痛。

【③对泰戈尔诗句的贴切诠释,对主题的进一步阐明】
④经历了太多磨难,背负了过多压力之后,我们是否会遗忘,当初是怎样快乐的成长?是否会失去,从压力中自我释放的能力与找寻幸福的勇气?也许我们应在幸福中放逐自己,躲避那些磨难与苦痛。

因为当‚森林里不再有压力,棕熊也化成巧克力时,我们才可以转身,简简单单,迎接夕阳‛,那是一种享受生命的状态,是一种甘于平淡的心态。

⑤可是,享受了太多甜腻的时光,获取了太多轻松的幸福之后,我们是否还有力量,去承载那生命的重量?是否会失去,在黑暗中辨别方向的能力与走出困境的勇气?【④⑤具有思辨性的论证,阐明生命的张弛应有度】
⑥沉思。

生命中,苦难与幸福的关系,是否应如弓与箭?苦难与幸福,是弓拉紧与松弛的两种状态。

在逆境中成长,给生命加压,才能积蓄足奔跑在生命路途中的力量。

在力量喷薄的一刹,把握幸福与轻松,才能拥有走完全程的勇气。

⑦箭的自由是弓给的,生命的华彩则是压力苦难与轻松幸福共同铸就的。

也就如顾城所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样,我们,要把握好生命张与弛的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