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和孩子做朋友了,真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再和孩子做朋友了,真的!
在这些家长的眼里,认为「和孩子做朋友」是亲子关系的最佳答案。

但是“亲子关系”往往不是那么更易就能诠释的,你得因材施教。

家长和孩子已成朋友,放低自己的姿态,倾听孩子的见解,尊重
他们的选择,这一点也没错,但千万别误解了和孩子建立关系亲密关
系的意义。

亲子关系可要比友谊复杂得多。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朋友关系绝不是亲子关系的归宿,实际上,父母需要做的远远比朋友多得多。

以为和孩子做朋友
就是不管教
图片来源:123rf 正版图片库
幼儿家长若是和孩子以朋友相待,则很容易落进「管教不得」的
我有一个大我十岁的兄长,他家闺女也比我家儿子也大个差不多十岁。

他这个人最秉承「与孩子当朋友」的观念,养育孩子的时候从来不说重话。

对女儿的也许批评总是轻描淡写,更别说什么管教和惩罚。

有一次,她闺女为了买某个歌手演唱会的门票,偷偷动了妈妈放在抽屉的钱。

我兄长发现后,竟然也没法说她什么,只是说了句:「没钱了可以和我们要,别这样。


他女儿自然没没有把这轻飘飘的批评放在心上,也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反问他为什么不错误指出孩子的错误,他就总拿「要跟孩子当朋友」来打马虎眼,还说些「难以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一类的话。

久而久之,我发现,他是吗在拿孩子当朋友,可孩子却拿他当「傻子」。

他一个当爹的大老爷们儿,在孩子心中一点权威感都没有。

与此同时,由于他多年的「监管不力」,觉得该管的时候却发现管不了了:
孩子十几岁了,出现了可能需要一些特别需要管教的行为以后,父母的权威已然失效。

亲子关系变成朋友关系,父母权威的轰然倒塌,很容易让孩子「错后不知错、错后不改错」。

小时或许无大碍,可如果小朋友真的犯了大错,最后不还是要为自己的不良行为买单吗?
图片来源:123rf 正版图片库
朋友没有义务指出孩子的分析指出错误,但家长有。

学生需要在孩子犯错时,给予适时的管教和疏导,防止孩子越跑越偏。

有研究证明,对于孩子成长最有利的亲子关系,其实是「权威式」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是古板的「爸妈说什么孩子谈什么」的威权式教育,而是家长对孩子有持续稳定的高要求,以及对孩子行为有持续稳定的高广泛支持。

深信和孩子做朋友
就是没有要求
图片来源:123rf 正版图片库
跟孩子之间的「朋友关系」很容易让家长失去了对孩子进行高要求的心气儿。

现在很多家庭确实重视兴趣爱好给孩子从小培养兴趣爱好,但有时候孩子专攻几天就累了,倦了,放弃了。

家长也本着「孩子开心就好」的态度来处理,答应孩子:
「算了,我们下次学别的。


可对孩子有要求的父母,从不会这样。

我们不可能对朋友有要求,而父母却母亲一定要对孩子有期待。

「海空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绝不是正确的养育旨趣。

我们是成人,本来就相较于孩子拥有更多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储备,所以更应该把「指方向」和「拉一把」的工作做到位。

父母如果不在孩子想要放弃的时候加以要求与支持,其实是对孩子天赋音乐才能最大的浪费。

以为和孩子做朋友
就是让孩子「说了算」
图片来源:123rf 正版图片库
「跟孩子做朋友」的另一大误解,是让孩子什么都自己说了算。

我们应当给孩子提供内部空间选择的空间,但并不一定是把所有的选择都甩锅给他。

我的朋友在孩子上亲子班前,曾向我询问过一个缺陷:该不该让孩子自己挑亲子班?
朋友是个非常朋友尊重孩子的人分,虽然他的孩子只有 3
岁,但是他也常常让孩子做关于自己的决定。

于是,他随身带孩子去体验了两家亲子班的文娱活动活动,想让他自己制做选择。

一个家亲子班离家比较远,接送不太方便,是中文教学;还有一家离家只有三分钟的车程,还是双语教学。

孩子在体验后,更喜欢远一点那家亲子班的稍远氛围。

这时候朋友就困惑了,因为他更倾向于把孩子送到那家近一点的亲子班,这样上下班接送也更便利。

「我应该尊重宝宝自己的意见,还是作出更利于我自己的选择?」
这个缺陷其实很好回答:孩子,只是一个孩子,不具备剖析剖析
复杂问题的能力。

他可能今天喜欢这家,是因为去的路程更远更有新鲜感,明天绕一圈再以去近一点那家亲子班,他就爱玩近一点这家了。

所以,这样的问题还是应该家长来做主。

图片来源:123rf 正版图片库
朋友没有义务帮你谈选择,但我们要为孩子的选择把关。

其实,更高明的做法是父母为孩子确定一个大概的「选择区间」。

比如还是说少儿班的问题,家长先挑 3 个离家都比较近、条件也没有很大不同之处的亲子班,再孩子根据体验和偏好去选择。

这样既照顾了孩子的主动性,也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选择足够安全与靠谱。

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问孩子,你喜欢这个小区还是那个小区,你觉得我们要不该再给你妹妹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等等,这些风险问题都行使权力不适合让孩子来决策。

图片来源:123rf 正版图片库
父母和孩子相处,需要有朋友似的赞誉尊重和认可;但丈夫与和孩子的关系,绝不能约等于朋友关系。

孩子犯错了,父母要管教;
孩子气馁了,父母要鼓励;
孩子想放弃,父母要督促;
孩子做抉择,父母要把关。

朋友好做,父母难当。

作为父母,我们要尽其所能,把孩子养育成一个快乐的人,一个
受人尊重的人因,一个愿意与之为友的女孩子。

这是我们的责任,长路漫漫,却心甘如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