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五校(华附,省实,深中,广雅,六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限时训练试卷
地理
命题学校:广东广雅中学命题人:高二地理备课组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 开考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班级、考号等相关信息
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
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下图是150° E经线上某地二分二至日地平面及太阳视运动方位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
题。

1.表示夏至日太阳方位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太阳运行到a点时,广州
A.处于地球上旧的一天C.物体影子朝向东北方
B.
D.
太阳高度角约为0°
白昼长度逐渐变长
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地理学者对我国乌鲁木齐河源区季节性积雪进行了科研 考察,分
析了该区域积雪厚度等变化特征。

下图是观测点分布及积雪厚度变化。

据此完成 3〜5题。

3.积雪观测点分布于 A .冰斗 B .角锋 C .刃脊 D . V 形谷 4 .观测点D 比A 处积雪厚度大,主要原因是D 观测点
A .海拔高
B .光照少
C .降雪多
D .地形平
5 .乌鲁木齐河源区的季节性积雪 A .存续时长约4个月 B . 12至次年4月厚度减小 C .海拔越高厚度越大
D . 3月厚度变化与气温有关
上坡雾是稳定的湿润气流被风吹向坡度较小的山坡时,因冷却而形成的雾。

5月某日 11时,西北太平洋某岛屿东部出现上坡雾,其白天持续增强,傍晚大雾开始衰退,但范围 有所扩大。

下图示意本
次上坡雾的形成与衰退。

据此完成6〜8题。

6 .本次上坡雾形成时 ①海面比陆地温度高 ②海面比陆地温度低 ③近地面风速较大 ④近地面风速较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白天,上坡雾持续增强是因为
A .陆风与谷风影响
B .陆风与山风影响
C .海风与山风影响
D .海风与谷风影响
8 .上坡雾在衰退阶段范围扩大,是因为
A .气温降低,离岸气流下沉
B .湿润气流增强,辐合带向东移
C .气温升高,海陆温差减小
D .湿润气流减弱,携带水汽凝结
Foa 葭
320
一卜尊
2006-12-1
2007-1-1
2007-2-1
2007-3-1
2007-4-1
形成阶段 衰退阶段
乌伦古河发源于仅分布有1.2km 2冰川的都新乌拉山,注入新疆第二大淡水湖乌伦古湖。

全长为
811km,流域面积约3.7万km 2
,年均径流量近10亿m 3,每年5-6月径流量占全年 60%左右。

乌伦古河流域人口约15万,牲畜蓄养量为250万头,通过多年的水土开发,灌 溉面积已达100多万亩。

自20世
纪60年代以来, 乌伦古河下游水量逐年减少。

下图是乌 9.乌伦古河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 .地下水 B .雨水 C .冰川融水
D .积雪融水
10.导致乌伦古河下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2022年夏季,我国出现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 录以来最强。

为抗旱保供水,水利部自8月16日起,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水库群,加 大出库流量为下游补水。

下图示意三峡水库运行后入库和出库泥沙的变化。

据此完成12〜13题。

12 .三峡水库运行后,流水作用在库区发生的变化是 A .侵蚀作用加强,沉积作用减弱 B .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减弱 C .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加强 D .侵蚀作用加强,沉积作用加强
13 .造成此轮大范围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①大气环流异常 ②拉尼娜气候事件 ③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增多 ④全球气候变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18年10月9日,位于北京延庆区的海坨山(主峰海拔约为2241m,素有“中国的富 士山”之称)开
A .降水减少明显 C .生产用水量大 11.近年来乌伦古湖流域 A .吉利湖盐度升高明显 C .流域蒸发蒸腾量减少
B .全球气候变暖 D .生活用水量大
B .下游土地荒漠化加剧 D .河流下游含沙量增加 伦古河流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9〜11题。

(180 LX)


始出现降雪天气,“海坨戴雪”的美景提前上演。

“海坨戴雪”景象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5月。

海坨山山体岩石多为花岗岩,山中多峡谷,山沟、山脚下到处都有河流、泉水。

读海坨山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4〜16题。

14.海坨山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地之一的有利条件最可能是
A.垂直自然带谱较完整,风光秀丽
B.坡度适当且积雪厚度较大
C.灌木带面积较大,便于规划路线
D.山顶的积雪夏季才会融化
15.海坨山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岩浆侵入、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B.断裂下陷、流水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断裂抬升、风化侵蚀
D.变质作用、流水沉积、断裂抬升
16.2018年10月“海坨戴雪”景象提前出现的原因是
A.降水量较往年偏少
B.山顶水汽蒸发量增大
C.冷空气到来比较早
D.山顶海拔高气温较低
第二部分综合题(共52分)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历史悠久、广泛分布的传统民居。

由于传统窑洞存在采光差、湿度 大、通风不畅等缺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窑洞建筑的延续和发展受到冲击。

因地貌、 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同,窑洞形态、布局方式也不同。

靠崖式窑洞是垂直于山面挖掘的窑 洞,一般选址在山坡或沿沟地带。

施工时,先纵向挖掘10米左右,再水平方向挖掘,挖到 有了窑洞雏形时,再修整。

最后用黄泥或石灰砂浆抹面,收尾装上门窗、护窑檐、女儿墙 等即可居住。

下图示意陕北佳县沙坪村靠崖式窑洞分布和
窑洞景观及窑洞结构图。

(1)说明窑洞的哪些优点使其成为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传统民居。

(6分) (2)描述沙坪村窑洞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8分) (3)指出窑洞内潮湿严重的季节,并说明形成过程。

(8分) (4)请从窑洞设计的角度,提出增加洞内光照的建议。

(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在我国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类特殊而罕见的湖泊,其湖面有时呈现出奇特的 粉红色,这类湖泊被称为“玫瑰湖”,是一种季节性的“赤水”景观(受水温、盐度、水 量等因素影响,含有红色色素的卤虫、藻类等生物大量繁衍)。

巴丹吉林沙漠有中国分布最 密集的“玫瑰湖”群,这些玫瑰湖以白色盐碱“打底”,众多酒红色的斑块点缀其间,浑 然天成。

每年都有一段时间,从高空看,达格图湖就像一块镶嵌在黄沙上的“粉红宝石”, 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出迷人光泽。

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玫瑰湖群分布。


高3.5m 儿
HHHV — II
如蒲门

窑 护
进深4-8m
等高等高线5河流道路,窑
巴丹吉林沙漠玫瑰湖群
(1)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当地“玫瑰湖”的成因。

(8分)
(2)推测达格图湖像“粉红宝石”的时间及原因。

(8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恩施大峡谷拥有天坑、地缝、绝壁、峰丛、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质景观。

已开放的云龙地缝景区是世界上唯一两岸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缝,右岸为1.8-2.3亿年前形成的三叠纪地层,左岸是2.5-2.8亿年前形成的二叠纪地层。

下图为云龙地缝景区图。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断云龙地缝的形成过程。

(10分)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