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实现同课异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ttle Learner Magazin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eaching March 2018
———2018·03多元智能教学Multiple Intelligences Teaching 小学生 教苑谈艺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实现同课异构?董祁洁“同课异构”,简单来讲也就是多个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施教,其优势在于教师提供的多种思路,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路拓展,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实施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得到不一样的启示,对实现美术学科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传统美术课程教学方式来看,美术课的教学设计通常分为以下六个板块:导入、教授、教师作业示范、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学生作业展示点评、教师总结拓展。
在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下,实现对知识点的概况和梳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美术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对促进学生想象力和鉴赏能力等各项能力全面发展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多思路体现教学价值“同课异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其最为显著的优势为,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由多个教师实施教学活动,学生对多个观点和知识点进行思考,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思路的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积极构建同课异构模式,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对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以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小学美术教材中《生活中的线条》一课教学为例,这一部分内容既是上一课《蔬果的剖面》的内容延伸,又为下一课《节奏的美感》奠定了绘画基础。
本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线条,体会直线与曲线带给人们的动与静的感觉,欣赏画家用不同形式表现的线条,感受艺术作品中线条的丰富表现力,体验用线作画的乐趣课后拓展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可塑性材料进行立体作品的创作。
在教学实践中,由多个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有教师采用的教学思路为“线条动画导入———对比直线和曲线———寻找生活中的线条———欣赏大师美术作品中的线条———找线条
的规律———教师示范———体验创作———展示评价———拓展。
”在这种思路下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可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线条图片进行对比,如笔直的公路与蜿蜒的盘山路、平静的湖面与波涛汹涌的海面等。
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线条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
学生创作前,可引导其欣赏画家笔下的线条的表现方式,以及同龄人创作的表现线条的美术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也有教师的思路为“摆毛线游戏导入———寻找
教室中的线条———对比直线与曲线———如何创作出漂亮的线条
画———总结知识点———欣赏大师美术作品中的线条———欣赏学生作品———总结线条与色彩的作用———
展示评价———拓展。
”不同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
教学内容的理解,对促进学生思维
思路发展也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
作用。
由此可见,围绕小学美术教学
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重点促进学生思维思路的拓展,真正发挥出同课异构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还需要
由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角度,深度发掘同课异构的重要价值。
二、互动交流,注重课程参与
“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下,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更多元化,对
创新课堂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发挥
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小学美术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下,由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剖析,还需要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真正实现多元化教学的重要目标。
再以《生活中的线条》一课教学为例,剖析教学内容发现,线条是造型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生活中由于运动方向、材料、排列方式等因素会使线条产生许多变化,因此线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也是画家用来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基于教学内容的性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提出思路后(图片导入———曲线直线的特点———线条在生活装饰中的运用———欣赏梵高、吴冠中作品———直线曲线给人们的感觉———从而渗透心情、情感———欣赏学生作品———教师示范作品———总结评价),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
例如提问学生“直线曲线的感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在钻研美术内容对学习美术课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学中积极构建同课异构模式,还需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剖析,逐步实现美术课程教学目标。
三、优化评价和系统化知识梳理小学美术课堂构建“同课异构”教学模式,对“同课异构”理念本质和内涵的深层次发掘,有效的评价更能清楚了解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针对性解决问题,而教学总结整理环节对知识的梳理,又可以促使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形成。
所以,在小学美术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下,还需要实现对教学评价的优化。
再以《生活中的线条》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们自主地跟随这个良好的思维模式去发现美,去发现别人作品中的优点,正确地看待能力比自己强的同学。
同时在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环节,让学生自主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尽可能地打开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放僵化的学习思维,达到促进学生思维拓展的重要目的。
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知识缺漏部分的补充,就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由此可见,小学美术课堂积极构建同课异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还需要实现对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冈西镇中心小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