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PPT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
会计学
1
中学生的心理 发展概述
中小学生的 认 知 发 展 与 教育
中 小 学 生 的 人格发 展
个 别 差 异 与 因材施 教
本章内容概览
心 理 发 展 的 含义
心理发展的 阶段特征
中 学 生 心 理 发展的 教育含 义
认 知 发 展 的 阶段理 论
少年期 青年初期
认 知 发 展 阶 段与教 学的关 系 人格的发展
Title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学龄期 (二)少年期 (三)青年期
第19页/共133页
(一)学龄期
6、7岁至12、13岁是儿童进入 学校学习的时期,学习活动逐 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的 主要活动形式,并对儿童的心 理产生重大影响。
学龄期开始,注意力、观察力、 记忆力全面发展,表现为有意
第35页/共133页
自治需求
高中阶段是探索、尝试并走向独立的阶段,由于其智力与个性的 高度发展,使他们产生了独立自主的需求
与初中生相比,与父母的直接冲突减少了,希望与父母和睦相处, 平等地探讨 问题。
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对现实中存在的弊端极为敏锐和反感,甚至 愤怒或绝望;片面性及表面性,易偏颇,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自 我 意 识 的 发展 学 生 的 认 知 差异及 其教育 含义
性 格 差 异 及 其教育 含义
第1页/共133页
学习准备期 关键期
艾 里 克 森 人 格发展 理论
人格的含义
影响人格发展 的社会因素
评价目标
l.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 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 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第20页/共133页
注意开始延长,观察力提高,
(一)学龄期
记忆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加快发展,由机械记忆向理解性记忆过渡,已能对抽象的词汇和 具体形象的图画表现出同样良好的记忆,模仿性想象仍占主导地位,但在绘画、手工、游戏 中都有大量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 很大的具体性。如低年级小学生虽能熟练地演算加减乘除,但对诸如货币的价值理解就很肤 浅。
第10页/共133页
问题: 1.案例三中的学生为什么有如 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 鼓励他? 2.对比三个案例,解释哪个或那 些案例涉及行为的、认知的 、社会的、道德的或者生理 发展的两难困境,并具体描述 这些困境.
第11页/共133页
我的看法 :1、 案例三 中的学 生的表 现与它 所处的 年龄阶 段有关 ,按照 皮亚杰 的心理 发展观 ,这个 年龄段 的孩子 可以说 具有“ 自我中 心”的 特点, 见不得 别人好 ,也就 是说妒 忌心强 。而对 出众的 学生他 们表现 出排挤 的态度 。而这 个年龄 段的孩 子又特 别在乎 同伴关 系。这 种环境 (同 学之间关 系)给 孩子的 影响是 比较大 的,以 至于他 不愿承 认他有 擅长。 如果我 是老师 ,我会 私下鼓 励,或 是有能 力帮他 发表, 因为嫉 妒只发 生在小 的差距 人之间 ,大的 或是悬 殊的就 会变成 羡慕。 在对孩 子们的 认识加 以引导 ,因为 孩子是 具有可 塑性的 。 2、三个案例中依次讲了心理发展的不 同阶段 。不同 阶段有 不同的 特征。
第3页/共133页
为什么儿童在学会某一领域的 一种技能之后,在解决另一领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发展:指个体从出生(胚胎)、成熟、衰老 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有次 序的、适应性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变化: 不是 指所有 的变化 。是指 那些按 一定顺 序出 现 ,并 保 持 一 定时间 的变化 。如: 因病引 起的暂 时性 变 化 不 能 称 之为发 展。“ 这类变 化至少 发生在 生命的 早 期 , 一 般 被认定 为有助 于个体 更好的 成长,而 且使 行 为 变 得 更 有适应 性、组 织性和 复杂性 ”
有的专家认为,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即 小学 4年级时期(约10~11岁)。
第21页/共133页
(一)学龄期
低年级小学生对不具体、不形象的概念很难记忆,但机械记忆能 力却在飞速发展,10岁通常达到一生的最高峰。
低年级小学生极具模仿能力,其想象力的发展也以模仿性想象为 主。因此,成人的言行对其行为塑造起关键作用,而教师是他们 较崇拜的对象,故教师的言谈举止更有楷模作用。
产生持久变化的原因:自然成熟与学习。
第4页/共133页
自然成熟或成熟:是指由遗传 密码决定的本能行为的发展。 →刚性变化
学习:指由经验而导致的心理
和性行变遗为化传带来的持久变化。→柔
发展
影响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遗
传和环环境境。
第5页/共133页
环境对人的影响
A 发 展 方 向
第6页/共133页
有明显的有意性,即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 中和稳定在毫无直接兴趣的、比较抽象、 枯燥和困难的学习任务上,并能在比较复 杂的学习活动中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第34页/共133页
自我意识
1、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 2、注意自身形象,女生比男生更加关注 3、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4、逐渐客观、全面,独立性提高 5、强烈而敏感的自尊心,期望好的评价; 6、容易自卑,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 7、自我意识影响他们稳定的人格及价值观
(1)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 (2)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 (3)性格相近; (4)能相互理解。
第29页/共133页
3、与异性朋友交往 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 在最初阶段,故意在异性面前表露出漠不 关心、轻视、不友好,甚至攻击对方。到 后期,男女生之间开始融洽相处,还会有 一位自己喜爱的异性朋友。
第23页/共133页
(一)学龄期
在情绪发展方面,高年级小学生的一些高级情感,如责任感、义 务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社会道德感等开始落实在行为表现 上,而且远比低年级时深化。但消极不良因素的影响,可使小学 生的一些骄傲、自满。专横、懒散、嫉妒、幸灾乐祸等不健康的 情绪有所滋长。
第24页/共133页
第15页/共133页
③不平衡性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 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 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 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 发展速率。从总体发展来看,幼儿期出现 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 发展,到了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 期,然后再是平稳地发展,到了老年期开 始出现下降。
第26页/共133页
思维品质的矛盾发展
1、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 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第27页/共133页
自我意识
其突出表现是内心世界丰富,在日常生活 和学习中,常常思考一系列关于“我”的 问题
第28页/共133页
人际交往
1、交友范围逐渐缩小,密切、稳定、持久、知心 2、朋友关系日益重要 择友的标准是:
3.理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 的差异,智商的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 育含义。
第2页/共133页
问题
为什么儿童似乎在几个月里在 一个特定的水平上停滞不前, 而一两个星期后成绩却又突飞 猛进?
为什么某个年龄段的儿童能很 轻松的学会某种技能,而年龄 更小的时候费九牛二虎之力也 学不会?
第17页/共133页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 展
划分为8个阶段:
①乳儿期(0——1岁); ②婴儿期(1——3岁); ③幼儿期(3——6、7岁); ④童年期(6、7岁——11、12岁); ⑤少年期(11、12岁——14、15岁); ⑥青年期(14、15岁——25岁); ⑦成年期(25——65岁); ⑧老年期(65岁以第18后页/共)13。3页
第8页/共133页
案例2:刘老师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对 交家庭作业越来越漫不经心,为此, 她决定在班上确立一条规矩。她对全 班同学说:“本周不交家庭作业的同 学将不能参加野营活动。”碰巧,一 位女生的妈妈在那周生病住院。这位 女生因为家中出现此事以及对母亲生 病的担忧,有一份家庭作业没有完成 。刘易斯向全班同学解释说,该女生 没交家庭作业是个例外,因为她的妈 妈病了。但是全班同学都不乐意,他 们说:“规则就是这么定的。她没有 交作业,所以不能参加野营。”
第36页/共133页
Title
三、中小学生心理 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准备 (二)关于关键期
第37页/共133页
学习准备
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 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 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第30页/共133页
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1)与父母的情感 不如儿童亲密。 (2)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 (3)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常与父母 不一致。 (4)父母榜样作用削弱
第31页/共133页
5、师生关系 初中生不再盲目地接受一切教师,而是
开始品评教师,并会钦佩一两位教师。 喜爱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热情和蔼、
发展的方面:
生理发展 个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 认知发展
第7页/共133页
案例1:开学第一周,老师试 图教授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 上应该怎样做。他说:“当 我提问时,你应该举起右手 ,我将会叫你回答。你们能 够像我这样举起右手吗?” 二十双手举起来了,但都是 左这手表。明: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
极易受到事物表面特征的
发展的四个基本特
①认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 ③不平衡性 ④差异性
第13页/共133页
①认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是持续增长还是跳跃式发展
第14页/共133页
②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正常情况下,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 展。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 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 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 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体现在每个儿 童身上,都是如此。
㈡少年期
初中生主要指年龄在11、12~14、15岁的少 年,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
他们在身体外形、内脏机能及性的成熟三 大方面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是个体成长 发育的第二个“生长高峰”。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25页/共133页
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矛盾
1、反抗与依赖 2、封闭与开放 3、勇敢与怯懦 4、高傲与自卑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关心学生成长、有朝气的教师。
第32页/共133页
㈢青年初期
高中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末期,处于由少 年到成年的过渡期。
生长发育相对稳定,组织与器官的机能逐 步达到成熟水平;
道德品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 期
逐渐社会化,成为劳动主体
第33页/共133页
高中生智力的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思维水平逐渐成熟、完善 高中生的智力已接近成熟,其智力活动带
第9页/共133页
案例3:王老师教初中二年级的英语课 。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 :“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名 诗人。王萌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 读给大家听听。”王老师朗读了那首 诗,它的确很美。然而,王老师注意 到王萌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 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王 老师问王萌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 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 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 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第22页/共133页
(一)学龄期
社会化的丰富性促使儿童进一步加深对自我、 对他人的认识和了解,使其个性和社会性有了 新的发展。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 时期,他们不仅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 逐步发展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 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由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 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 价。
第16页/共133页
④差异性
尽管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是要经历 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个体差异 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 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 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有的人观察能 力强,有的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 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长 于形象思维;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则开窍 较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