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影像学表现

合集下载

结肠炎症性病变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原则

结肠炎症性病变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原则

结肠炎症性病变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原则1. 引言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病理学特征是结肠黏膜的炎症性病变。

这种炎症性病变可以导致结肠黏膜红肿、溃疡形成、腺体变形和充血等病理改变。

本文将详细探讨结肠炎的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原则。

2. 结肠炎的病理学特征结肠炎的病理学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结肠黏膜红肿和溃疡形成结肠炎引起结肠黏膜的充血和水肿,导致红肿的出现。

同时,炎症还会损伤黏膜上皮细胞,形成溃疡。

这些溃疡通常呈现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

2.2 腺体变形和萎缩结肠炎的炎症还会导致结肠黏膜上的腺体发生变形和萎缩。

正常情况下,结肠黏膜上的腺体是呈现管状,而在结肠炎患者中,这些腺体会变得扭曲,并且腺体的数量也会减少。

2.3 充血和血管扩张结肠炎引起的炎症还会导致结肠黏膜的充血和血管扩张。

这些病理改变使得黏膜表面变得充血,常常可见血管扩张。

2.4 淋巴细胞浸润结肠炎的病理学特征之一是淋巴细胞的浸润。

这些淋巴细胞通常聚集在结肠黏膜的上皮细胞附近。

淋巴细胞浸润是炎症反应的典型表现。

3. 结肠炎的诊断原则结肠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和临床表现。

以下是结肠炎的诊断原则:3.1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炎的关键步骤。

通过结肠镜检查,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结肠黏膜的病理变化,包括红肿、溃疡和腺体变形。

此外,可以进行活检,以进一步确诊。

3.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炎症水平和贫血程度。

结肠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增加,同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可能降低。

3.3 粪便检查粪便检查可以帮助检测潜血和炎症标志物,对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监测非常有帮助。

3.4 影像学检查结肠X线造影和CT扫描可以提供有关结肠的结构和病变范围的信息,对于结肠炎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3.5 诊断标准结肠炎的诊断常常基于以下标准:症状、体征、结肠镜检查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需要排除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感染性结肠炎和肠道肿瘤等。

肠道疾病影像学

肠道疾病影像学

肠道疾病影像学肠道疾病影像学简介肠道疾病是指影响肠道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常见的肠道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肠道感染等。

肠道疾病影像学是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对肠道进行检查和诊断的一门学科。

1. X射线照影X射线照影是最早应用于肠道疾病影像学的技术之一。

通过向患者体内投射X射线,然后将通过不同组织的X射线影像记录下来,以便医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肠道X射线照影可以检测出肠道梗阻、肠道扩张、肠道炎症等情况。

2. 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一种无创的肠道疾病影像学技术。

通过向患者体内投射高频声波,然后利用其在不同组织之间的反射和传播来图像。

肠道超声波检查可以观察到肠道壁的厚度、发现病变和肿块等。

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通过利用X射线在不同角度上的成像来三维图像的影像学技术。

肠道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准确的图像,能够检测出肠道的结构变化、炎症、肿瘤等情况。

4.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影像学技术。

相比于X射线和CT扫描,MRI不使用放射线,对患者无任何辐射损伤。

肠道MRI可以提供高对比度的图像,能够观察到肠道的解剖结构和异常变化。

5. 结束语肠道疾病影像学是对肠道疾病进行诊断和监测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到肠道的结构、功能和病变情况,为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每种影像学技术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局限性,医生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运用不同的影像学技术来进行全面的肠道检查和诊断。

以上是对肠道疾病影像学的简要介绍,希望可以对读者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肠道疾病影像学的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建议。

ibd诊断金标准

ibd诊断金标准

ibd诊断金标准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其诊断金标准是结合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

1. 临床表现:IBD 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2.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IBD 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结肠镜和小肠镜检查。

内镜下可以观察到肠道黏膜的炎症、溃疡、狭窄等表现。

3. 组织病理学检查:内镜下获取的肠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炎症的类型和程度,对于IBD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 影像学检查:CT 肠道成像(CTE)、磁共振肠道成像(MRE)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肠道的形态和结构变化,对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IBD 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且有时可能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和观察。

对于疑似IBD 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诊断。

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

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

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一、消化系统疾病概述消化系统是人体内吸收、分解和消化食物的重要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器官。

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这些器官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常见的包括溃疡、炎症、息肉、肿瘤等。

为了及时准确诊断这些疾病,医学影像学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1. 溃疡病: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溃疡形成。

在胃镜检查中,可以看到胃内粘膜破损处形成的溃疡,影像学上呈现为局部粘膜纹理中断、溃疡边缘清晰、溃疡基底平坦等特征。

2.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

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肠道壁增厚、粗糙、肠腔狭窄、形成憩室等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做出诊断。

3. 胃肠道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

在影像学检查中,可以通过钡餐造影、超声、CT、MRI等手段观察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4. 肝胆胰疾病:包括肝硬化、脂肪肝、胆结石、胰腺炎等。

通过B 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肝、胆、胰的形态结构、大小、密度等,辅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计划。

5. 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常因肠道肿瘤、炎症、粘连等引起。

在影像学检查中,可表现为肠腔扩张、积气液体、扭转等特征,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选择治疗方案。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 X线造影:适用于胃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等的检查。

通过口服或灌肠摄入含有造影剂的饮料或溶液,借助X线设备观察器官的解剖结构、形态及功能状态,检测功能和病变。

2.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对消化系统进行检查,安全无创伤。

适用于胆囊结石、肝囊肿、胰腺炎等疾病的诊断,可以观察器官内结构、血流情况、异常回声等。

3. CT扫描:可以全方位快速准确地显示消化系统结构,适用于胃肠道肿瘤、肝胆胰疾病、肠梗阻等疾病的诊断。

提供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有助于医生分析和诊断。

结肠镜和超声内镜对炎症性肠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价值

结肠镜和超声内镜对炎症性肠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价值

-662-Chia J GasAoextercC,2222,Voh25,Nv2结肠镜和超声内镜对炎症性肠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价值**缪佳蓉2南琼0文韵玲0朱云珍0雷梓4缪应雷込云南省消化病研究所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1(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背景:超声内镜(EUS)能清晰显示肠壁层次结构,其用于炎症性肠病(IBD)诊断和活动性评估的价值尚处于探索阶段。

目的:探讨结肠镜和EUS在IBD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纳入2510年9月一ZU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活动期IBD病例,对其结肠镜和EUS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25例活动期IB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68例,克罗恩病(CD)37例。

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UC患者的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严重度指数(UCEIS)和CD患者的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PD)均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s’708,s’=0.646;P<0.000)o EUS下UC肠壁多呈对称性增厚,平均厚度(4.46±0.84)mm,以黏膜层增厚为主;CD肠壁多呈非对称性增厚,平均厚度(426±0.00)mm,以黏膜下层增厚为主。

CD肠壁增厚较UC 显著,且更易发现直径>2mm的脉管结构和痿管。

UC患者黏膜层、黏膜下层厚度和肠壁总厚度均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o=0.720,o=0.628,o=0.670;P<0.000),CD患者各肠壁厚度参数与疾病严重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结肠镜可诊断和评估IBD病情;EUS有助于鉴别活动期UC与CD,并可通过测量肠壁厚度评估UC疾病严重程度。

联合使用结肠镜和EUS可提高IBD的诊治效率。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Crohn病;结肠镜检查;内镜超声检查Value of Colonosccpy and Endosccpic Uarasenography io Diagnosis and Eveluahon of Disevse Severit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vse MIAO Jiaroog1,NAA Qiong1,WEN Yunling1,ZHU Yunzhea1,LLI Zt,MIAO Yinglea.1'Yum Institute f Diaestier Disease,Departmegi of Gastroenterolog;;tOr First OAfiC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o,Kimminy(650032);2Departmeni of PaOiolog;;U o First Afia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gtedotte;,KtgmtghCorrespondeyce to:MIAO Yinglei,Emai-:**************BacCgraund:Endoscopic ultrasonopraqhg( EUS)can Uisylag the different layers and structures of the intestinal waU, howeves,its veluc i n diaevosis and assessment of disease activity of inflammatore bowe-disease(IBD) is stiO in expdraUon.Aims: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codvoscopg and EUS in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disease severity of IBD.Methode:A retrospective sAdg was conducted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IBD aUmitted a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of Kunming Medica-University from September242to September2419.The reselts and characteestics of colovoscopg and EUS were analyzed.Reselte:One huncPed and five active IBD patients were enrolled,incluUing68cases of ulcerative co/tis(UC)and30cases of Crohn's disease(CD).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endoscopic score oi UC(ulcerative co/tis endoscopic00©乂of severim,UCEIS)and CD(simple endoscopic score2)Crohn's disease,SES-PD)were both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sease severity((二0.728,s s二 0.646;P<0.000)2EUS showed symmetric waU thichening in UC and asymmetric waU thichening in CD,with the mean Ata-waU thichness of(4.46±0.C4)mm and(8.26±200)mm,respectivelg.In UC patients,significant thichening of the mucosa wasobserved;while in CD patients,thichening of the submucosal layw was predominant.Vaschlae structures(laraer than 2mm in diameter)and fistulas were more lidely to be found in CD.The thichness of mucosc,suUmucosc and the tota-waUDOI: 2.3969/j.imv.1008-2025.2222.2.024*基金项目:云南省科学技术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222FE468(228)];昆明医科大学百名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项目(622722454);云南省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H222242)#Emai-:55416252@&本文通信作者,Email:myldu@胃肠病学彳。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引言结肠疾病是指发生在结肠(也称为大肠)的各种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结肠腺瘤、结直肠癌等。

影像学是诊断结肠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提供详细的结肠形态信息,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特征。

1. 炎症性肠病(IBD)1.1 溃疡性结肠炎(UC)影像学表现:- 结肠粘膜呈现不连续性溃疡、红斑、脓肿等- 结肠壁增厚,呈现“鼠尾样”改变- 结肠管狭窄,管壁可增厚诊断方法:- 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结肠粘膜的变化,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金标准- 结肠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结肠的全局情况,特别适合于全结肠性病变1.2 克罗恩病(CD)影像学表现:- 结肠管壁对称性增厚,呈现“鼠尾样”或者“串珠样”改变- 可见结肠周围脂肪组织炎症浸润和纤维化- 结肠管腔狭窄,可形成瘘管和瘘口诊断方法:- 结肠镜检查:可以观察结肠粘膜的变化,对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肠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结肠的全局情况,并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2. 结肠腺瘤2.1 腺瘤性瘜肉影像学表现:- 结肠内可见单个或者多个瘜肉影像,大小不等- 瘜肉表面光滑,边界清晰- 苔藓样变和溃疡病变是高度恶变的征兆诊断方法:- 结肠镜检查:对腺瘤性瘜肉的检出和定位具有高准确度- 结肠影像学检查:对于难以达到的部位或者全结肠性病变有一定的辅助价值2.2 腺瘤样瘜肉病影像学表现:- 结肠内可见大量大小不等的瘜肉样影像- 瘜肉表面不规则,呈现不规则的分叶状- 可见结肠管腔狭窄,结肠壁增厚诊断方法:- 结肠镜检查:可以观察和定位腺瘤样瘜肉病的病灶- 结肠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其全局分布情况,检查病变范围和累及程度3. 结直肠癌3.1 腺癌影像学表现:- 结肠内可见结肠管内充盈缺损,边界不清晰- 结肠管腔狭窄,管壁可增厚- 结肠壁和邻近组织可有浸润和转移表现诊断方法:- 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癌的检出和定位有高准确度和高敏感性- 结肠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结直肠的全局情况,对病变的范围、侵犯深度和远处转移等进行评估3.2 平滑肌肉瘤影像学表现:- 结肠内可见结肠管壁厚度明显增加- 结肠管腔狭窄,管壁可呈现不规则形状- 可见结肠壁增厚伴交壤处的肿块,并可侵犯邻近组织诊断方法:- 结肠镜检查:对平滑肌肉瘤的检出和定位具有一定的准确度- 结肠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结肠的全局情况,配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进一步评估结论影像学在常见结肠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详细的结肠形态和病变信息。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精简版范文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精简版范文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结肠疾病是指影响结肠(也称为大肠)的各种疾病,其中一部分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以下是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特点:1. 结肠息肉结肠息肉是结肠粘膜上的良性肿瘤,可通过以下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结肠镜:结肠镜是最常用的诊断结肠息肉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结肠内的息肉,也可进行活检。

CT 结肠造影:通过口服对比剂和静脉注射造影剂,在CT扫描中观察结肠内的息肉。

2. 结肠炎症结肠炎症通常表现为结肠壁的炎症反应,可以通过以下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结肠镜: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炎症病变,还可以进行活检。

结肠 CT:CT扫描可以观察结肠壁的增厚和炎症征象,还可以检查周围组织的病变。

3. 结肠癌结肠癌是结肠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通过以下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结肠镜: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结肠内的肿瘤,并进行活检以确定病理类型。

结肠 CT:CT扫描可以观察结肠内的肿瘤和其周围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还可以评估肿瘤的分期。

4. 结肠憩室病结肠憩室是结肠壁的突出,可通过以下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结肠镜: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结肠壁上的憩室,并进行活检。

结肠 CT:CT扫描可以观察结肠壁上的憩室和其周围的炎症征象。

5. 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影响消化道的末段结肠和直肠,可通过以下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结肠镜: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结肠内的炎症病变,并进行活检以确定病理类型。

小肠造影:口服对比剂和 X 光检查小肠,可以观察克罗恩病对小肠的影响。

以上是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特点。

根据具体病情,医生会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来辅助诊断和治疗决策。

炎症性肠病的内镜及影像学特征

炎症性肠病的内镜及影像学特征

1 电子内镜检查 11 C . D内镜下 表现 内镜下 典型表 现 有 : 黏膜 病 变 : ① 主 要 表现是充血 、 水肿 、 糜烂 ; 溃疡形 成 : 期呈 口疮样 溃 疡 ② 早 ( 又叫阿弗他溃 疡 ) 溃 疡 向纵深 发展 开始 表现 为 匍行 的纵 , 行 溃疡 , 即裂 隙样溃 疡 , 后这 些线型 的溃疡 融合 就表 现 为 最
增 生修 复( 糜烂或 溃疡 +黏 膜桥 样增 生 或息 肉 ) 同时 出现 ; ③发病 部位以直肠 、 乙状 结肠 、 左侧结肠 多见 , 侵犯全 结肠 和 单纯 回盲部者较少见 。
2 超声 内镜检查 21 U . C超声 内镜表 现 在 日本 , 根据超声 内镜下 的表 现将
以有相对正常的肠管 ; 增强 扫描 以后 , 增厚 的肠壁 可有 异常
镜 可观察到溃疡累积 的深度 ; 息 肉形成 : 12层 的黏 ⑤假 第 、 膜显 著增厚 , 且呈现 向腔内生长的低 回声改变 ; 管形成 : ⑥瘘
可 以看 到一些含 高 回声 气体 的低 回声 条带 区域 ; ⑦肛 周脓 肿: 表现为一个 明显 的低 回声 区 , 边界不规则 , 其后方可有 回 声增强 的区带 , 而低 回声 区内有一些 不均 匀的强 回声光 点 ,
42 C . T表现 主要表现为节段性肠 壁增厚 , 在病变 之间可
12 U . C内镜下表现
症改变 , 结肠黏膜呈细颗粒状 , 并有弥漫性 充血 、 肿 、 水 出血 、 糜烂 、 形状不规则大 小深浅 不同 的溃疡及 炎症性 渗 出 ; ②黏
膜增生 改变 , 表现为 黏膜桥样 增生 或息 肉形成 、 膜破 坏 与 黏
以通过拍摄很多 画面提供关于整个小肠详细 、 广泛的 内镜影 像, 在小 肠出血的评估 上 , 比于传 统 的诊 断技术 具有 更 高 相

肠道疾病影像学

肠道疾病影像学

肠道疾病影像学肠道疾病影像学导言肠道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

肠道疾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

肠道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在现代医学诊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医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信息。

本文将介绍肠道疾病影像学的概念、常见的肠道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它们在临床中的应用。

肠道疾病影像学的概念肠道疾病影像学是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影像学技术来观察和诊断肠道疾病。

这些影像学技术包括X线造影、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内窥镜等。

通过这些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到肠道的结构、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匡助准确定位和诊断肠道疾病。

常见的肠道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X线造影X线造影是一种常用的肠道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利用X射线穿透能力强的特点,通过给患者饮服含有X线对照剂的溶液或者颗粒,再进行X线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观察到消化道的形态、蠕动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肿瘤、溃疡等病变。

X线造影对于肠梗阻、充气性结肠炎等疾病的诊断有着很高的准确性。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也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利用超声波在肠腔和腹腔内部的传播特性,通过超声波的回波图象来观察肠道的结构和变化。

超声检查无辐射,操作简便,对于评估肠壁的厚度、检测肠道憩室、肿瘤等病变,以及引导穿刺和引流等操作具有很高的价值。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通过旋转X射线和计算机重建技术来观察肠道的三维结构和变化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CT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象,对于评估肠壁的厚度、检测肿瘤、感染和炎症等病变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此外,CT还可以进行肠道造影,通过给患者灌注含有对照剂的溶液,进一步观察肠道的腔内形态和变化。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通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观察肠道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MRI对于评估肠壁的厚度、检测肿瘤、感染和炎症等病变有着很高的准确性。

与CT相比,MRI无辐射,对于一些对辐射敏感的患者更为适合。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一、引言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疾病,其影像学表现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该疾病。

二、背景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以肠系膜和脂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其病因复杂,常见的包括自身免疫异常、感染、外伤等。

该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因此影像学检查成为其诊断的重要手段。

三、影像学检查方法1·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能够帮助观察肠道壁的增厚、血管扭曲和脂膜的厚度等特征。

2·CT扫描:CT扫描是最常用的肠系膜脂膜炎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全面观察肠系膜和脂膜的炎症表现,包括增厚、增强、水肿等。

3·MRI检查:MRI检查对于早期诊断肠系膜脂膜炎有一定优势,可以观察到肠道壁的充血、水肿和脂肪浸润等特征。

四、影像学表现1·肠道壁增厚:肠系膜脂膜炎的最主要影像学特征之一就是肠道壁的明显增厚。

增厚部位通常呈现节段性分布,以回肠和盲肠最为常见,常伴有弥漫性腹腔气液或脂液积聚。

2·肠系膜增强:CT增强扫描时,肠系膜和脂膜的血管呈现明显的增强,在炎症发生时,肠系膜的增强程度明显大于正常情况下,且呈团块状分布。

3·肠道血供改变:肠系膜脂膜炎常伴随肠道血供改变,CT或MRI检查可见纵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的扭曲和增粗。

五、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1·肠系膜脂膜炎影像学检查示例图像。

2·相关研究论文和案例报告。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肠系膜脂膜炎:一种炎症性肠疾病,以肠系膜和脂膜的炎症为主要特征。

2·影像学检查: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观察和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以辅助诊断和治疗。

3·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断层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4·MRI检查:磁共振成像,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进行断层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一、背景介绍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疾病,主要发生在肠系膜和脂膜之间。

其影像学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1·腹部CT扫描:腹部CT扫描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肠系膜和脂膜的显像。

通常采用薄层扫描,可进行增强扫描以更好地观察血管和炎症灶。

2·磁共振成像(MRI):MRI提供了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可以显示肠系膜脂膜炎的病变范围和炎症的程度。

常用的序列包括T1加权和T2加权图像。

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肠系膜和脂膜的病变情况,对于明确病变的性质和伴随病变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影像学表现1·肠系膜增厚:肠系膜脂膜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肠系膜的增厚,可导致肠系膜血管受压和狭窄。

在CT扫描中,可见肠系膜密度增高,MRI中肠系膜呈现高信号。

2·肠腔变窄:由于肠系膜的增厚和炎症的影响,肠腔可出现狭窄。

在CT扫描中,可见肠腔变窄,MRI中肠腔呈现狭窄及变形。

3·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肠系膜脂膜炎可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的增大和增生。

在CT和MRI中,可见肠系膜淋巴结的增大,并伴有炎症的信号改变。

4·脂肪炎症:肠系膜脂膜炎的病变范围主要包括脂膜的炎症反应。

在CT和MRI中,可见脂膜的密度减低,信号异常,呈现炎性改变。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1·腹部CT扫描影像资料2·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资料3·结肠镜检查结果报告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肠系膜脂膜炎:一种炎症性肠疾病,主要发生在肠系膜和脂膜之间,可导致肠系膜和脂膜的病变。

2·腹部CT扫描:一种通过X射线扫描腹部器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供高分辨率的肠系膜和脂膜的显像。

3·磁共振成像(MRI):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具有较好对比度的人体影像的医学检查方法。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有哪些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有哪些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有哪些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慢性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这两种疾病都具有相似的症状,如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和疲劳,但它们在病理生理学、治疗方法和临床表现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针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制定了一些共识意见,以下将探讨这些共识意见,以便更好地了解如何管理这些复杂的疾病。

一、诊断(一)临床表现炎症性肠病的诊断通常是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

典型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腹部不适、贫血、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

这些症状可以轻重不一,且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关节炎、皮肤病变和口腔溃疡。

(二)影像学检查医生通常会使用影像学检查来评估肠道的情况。

常用的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和腹部CT扫描。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的位置、程度和病理特点。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炎症性肠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

此外,粪便检查可以用于排除感染性原因,并检测是否存在潜在的病原体。

(四)生物组织检查有时需要通过生物组织检查来确诊炎症性肠病。

这通常通过活检或手术获取肠道组织样本,并进行病理学检查来确认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二、治疗(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炎症性肠病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抗炎药物如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炎症,减轻症状。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

生物制剂如抗TNF药物可以抑制炎症过程。

(二)营养支持由于腹泻和吸收问题,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面临营养不良的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这可以包括口服营养补充剂、静脉营养和特殊饮食计划。

(三)手术治疗在一些情况下,药物治疗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疾病,或者出现了并发症,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克罗恩病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

克罗恩病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

克罗恩病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罗恩病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以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克罗恩病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同时可伴有肠梗阻、腹部压痛、腹块、肠瘘、发热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实验室检查克罗恩病的实验室检查可能显示贫血、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等炎症反应指标异常。

此外,还可能存在血清抗核抗体和抗内皮细胞抗体阳性等自身免疫指标异常。

3.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克罗恩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内镜下,克罗恩病的病变可能表现为纵行溃疡、鹅卵石征、裂隙溃疡、非干酪性肉芽肿等特征性改变。

这些特征性改变有助于医生对克罗恩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4.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也是克罗恩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影像学检查中,克罗恩病的病变可能表现为肠道狭窄、肠壁增厚、肠黏膜皱襞粗乱等特征性改变。

这些特征性改变有助于医生对克罗恩病进行诊断和病情评估。

5.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克罗恩病诊断的“金标准”。

在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克罗恩病的病变可能表现为裂隙状溃疡、非干酪性肉芽肿、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增生等特征性改变。

这些特征性改变有助于医生对克罗恩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克罗恩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如果您的医生考虑您可能患有克罗恩病,他们可能会建议进行这些检查中的一种或多种以明确诊断。

炎症性肠病影像学表现(2023最新版)

炎症性肠病影像学表现(2023最新版)

炎症性肠病影像学表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慢性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

本文将详细介绍炎症性肠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肠段受累范围、壁厚度变化、粘膜累及、肠系膜改变等。

一、肠段受累范围炎症性肠病可以累及整个消化道,但最常见的受累区域是结肠和末端回盲部。

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被炎症累及的肠段范围及程度。

⒈结肠受累:结肠受累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粘膜纹理模糊、肠腔狭窄等。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有结肠壁粗糙不均、腔内附加物(如溃疡、息肉等)以及结肠狭窄等。

⒉末段回盲部受累:末段回盲部受累主要表现为回盲部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等。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有回盲部炎症、回盲部壁变薄、肠腔狭窄等。

二、壁厚度变化炎症性肠病引起肠道壁的炎症反应,导致肠壁发生明显的厚度变化。

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肠壁的厚度变化情况。

⒈炎症性肠病的活动期:在炎症性肠病的活动期,肠壁呈现明显的增厚,常见值在8mm以上。

肠壁增厚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⒉炎症性肠病的缓解期:在炎症性肠病的缓解期,肠壁的厚度可以明显减少,甚至恢复正常。

常见值在5mm以下。

三、粘膜累及粘膜的累及是炎症性肠病的一个重要表现,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粘膜的异常改变。

⒈溃疡:炎症性肠病常伴随粘膜溃疡的形成,溃疡可呈多形性,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

⒉深溃疡:在一些重症炎症性肠病中,可出现较大较深的溃疡,可累及全层肠壁。

⒊粘膜增厚:除了溃疡形成,炎症性肠病还可以导致粘膜的增厚,表现为粘膜的纹理模糊,粘膜形态不规则等。

四、肠系膜改变肠系膜的改变是炎症性肠病的一个特征性表现,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肠系膜的异常改变。

⒈脂肪瘤样增生:炎症性肠病可以导致肠系膜脂肪的增生,表现为肠系膜脂肪的增厚和密度增高,呈脂肪瘤样改变。

慢性炎症性肠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其进展

慢性炎症性肠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其进展

慢性炎症性肠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其进展朱庆强【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1(024)008【摘要】The imaging examinations, such as X-ray barium swallow,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iew on the imaging examinatio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IBD in order to gain a deeper insight into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慢性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影像学检查如X线钡餐、CT、MRI、超声等对于慢性炎性肠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文中就慢性炎性肠病的影像学检查及其表现进行综述,以提高对慢性炎性肠病的诊断认识.【总页数】5页(P883-887)【作者】朱庆强【作者单位】221000徐州,徐州医学院研究生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相关文献】1.炎症性肠病影像学诊断的现状和展望 [J], 耿小川;许建荣2.影像学诊断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J], 王柏棻;钟捷3.炎症性肠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J], 杨艳丽4.炎症性肠病诊治进展炎症性肠病发病机理进展 [J], 池肇春5.影像学诊断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J], 王术生(综述);俞咏梅(审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肠系膜脂膜炎概述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罕见的炎症性肠病,它主要累及肠系膜和脂膜,通常与其他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相关。

肠系膜脂膜炎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与自身免疫反应和基因遗传有关。

本文将重点介绍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和评估中,影像学检查起到关键的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1. 腹部X线:可评估肠袢的扩张、排气情况和钙化结节等,但其对肠系膜脂膜炎的检出率较低。

2. 腹部超声:可观察到肠段的厚ening,肠壁的回声增高,肠系膜的局部增厚,以及淋巴结的异常增大等。

3. 腹部CT扫描:是肠系膜脂膜炎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包括肠壁增厚、肠袢粘连、脂膜的异常增厚以及淋巴结的增大等。

4. MRI检查:在确定肠系膜脂膜炎病变的位置和范围方面,MRI比CT更有优势。

MRI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且不需使用放射性物质。

典型影像学表现肠系膜脂膜炎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肠壁增厚:肠壁的增厚是肠系膜脂膜炎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在CT图像中,肠壁呈圆形或卵圆形增厚,并且密度均匀一致。

增厚的肠壁还可能同时伴有层状剥脱的表现。

2. 肠袢粘连:肠袢粘连是肠系膜脂膜炎的另一个常见表现。

在CT图像中,肠袢之间出现沟壑状的粘连,致使肠袢之间无法自由移动。

3. 脂膜增厚:脂膜增厚是肠系膜脂膜炎的特征之一。

CT图像中可以观察到肠系膜脂膜增厚,并且呈现出局部块状或连续的增厚区域。

4. 淋巴结增大:肠系膜脂膜炎还伴随着淋巴结的异常增大。

CT图像中可以观察到淋巴结的增大,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5. 其他表现:少数肠系膜脂膜炎患者还可以出现肠系膜下脂肪块状或结节状的密度异常,并且伴有腹腔积液的形成。

结论肠系膜脂膜炎在影像学表现上具有一些特征性的改变,包括肠壁增厚、肠袢粘连、脂膜增厚、淋巴结增大等。

炎症性肠病的血常规特点及其意义

炎症性肠病的血常规特点及其意义

炎症性肠病的血常规特点及其意义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以慢性、复发性肠道黏膜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血常规是检查炎症性肠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将介绍炎症性肠病的血常规特点及其意义。

1. 白细胞计数升高:炎症性肠病患者常常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使白细胞数量增多。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增高的情况较克罗恩病严重。

白细胞计数常常超过正常范围,一般在10×10^9/L以上。

2. 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是炎性反应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其数量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体内增加。

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程度与炎症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3. C-反应蛋白(CRP)升高:CRP是一种急性炎症标志物,炎症性肠病患者的CRP常常明显升高。

血清CRP浓度与炎症的活动程度相关,可以用作炎症性肠病的炎症程度监测指标。

4. 血小板计数升高:在炎症性肠病中,血小板活性增加,导致血小板计数升高。

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刺激血小板聚集和释放血小板活性物质的结果。

5. 贫血:炎症性肠病患者常伴有贫血,贫血的发生率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贫血的原因可能包括消化道出血、营养吸收障碍和慢性炎症。

1. 评估炎症程度: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反映炎症的活动程度和严重程度。

这些指标的升高和波动可以用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监测疾病的复发。

2. 监测疾病进展:CRP升高可以提示肠道炎症的活跃程度,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血清CRP浓度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

3. 评估贫血情况:炎症性肠病患者常伴有贫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的降低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

血常规可以用来评估贫血的状况,以指导贫血治疗和营养支持。

血常规是炎症性肠病患者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反映疾病的炎症程度、活动性和严重程度,对于治疗和监测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只是一个指标,不能用于独立诊断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小肠ct诊断标准(一)

克罗恩病小肠ct诊断标准(一)

克罗恩病小肠ct诊断标准(一)克罗恩病小肠CT诊断标准简介克罗恩病是一种以慢性、反复发作性的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其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小肠。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克罗恩病小肠的诊断。

CT扫描的优势•高分辨率:能够观察到小肠的细微结构及病变。

•非侵入性:不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创伤性操作。

•可重复性:可以进行多次扫描以跟踪病情变化。

•快速:扫描时间短,患者的不适感降低。

克罗恩病小肠CT诊断标准影像学特征1.小肠壁增厚:CT图像上观察到小肠壁的局部或弥漫性增厚。

2.溃疡:可见小肠黏膜溃疡,呈线状或散在分布。

3.狭窄:可能造成小肠腔狭窄的病变。

4.炎性固定:可见小肠系膜周围的炎性渗出和纤维化。

5.肠管充气不全:小肠袋状扩张,气体无法通过。

分级标准根据CT表现,克罗恩病小肠可分为以下3个级别:1.低级别:仅表现为小肠壁轻度增厚和溃疡,病变范围较小。

2.中级别:除轻度增厚和溃疡外,还可见到部分肠管狭窄和炎性固定。

3.高级别:病变范围广泛,肠管狭窄和炎性固定明显,严重影响小肠功能。

诊断要点•克罗恩病小肠CT诊断应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CT诊断应由有经验的放射学医生进行,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意见。

•克罗恩病小肠CT诊断标准常根据国际上公认的标准进行评估,如爱德华兹标准等。

结论克罗恩病小肠CT诊断标准提供了一种快速、非侵入性的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明确克罗恩病的发病情况及程度。

通过合理应用CT技术,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肠
可累及
回盲瓣
正常
小肠
仅见郁积表现
结肠周围条索影 罕见
瘘管
不形成
肠段缩窄
可见
克罗恩病
不连续(跳跃分布) 不对称 右半结肠或弥漫分布 很少累及 可见狭窄 可累及任何部分 常见 形成
常见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溃疡性结肠炎
乙状结肠肠壁增厚
溃疡性结肠炎 靶征
溃疡性结肠炎
升结肠管壁增厚,分层强 化(靶征),肠壁积气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壁不规则 增厚 左侧明显
溃疡性结肠炎
横结肠假息肉形成
溃疡性结肠炎
乙状结肠周围血管增生 脂肪纤维增生
溃疡性结肠炎 中毒性巨结肠
肠结核
鉴别诊断
• 好发于回盲部
• 不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
CT、MRI检查
CT扫描和重建 • 平扫和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
(层厚/层距在5mm以下) • 造影剂注射速率2.5ml/Sec,注射剂量为1.5-
2.0ml/Kg • MPVR重建
CT、MRISE序列 快速干扰梯度回波序列(FSPGR) 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 脂肪抑制技术 FIESTA、LAVA序列等 • 可直接获得冠状位或矢状位图像
f12
假膜性结肠炎 肠壁坏死,假膜形成
假膜性结肠炎 结肠壁手风琴样改变
缺血性肠炎 肠壁积气
憩室炎 结肠壁多发憩室改变
阑尾炎 阑尾内粪石,阑尾积气
阑尾穿孔 阑尾壁增厚 腹腔内积气
肠脂垂炎 肠壁不增厚 结肠边缘脂性病灶
网膜梗塞 大网膜肿块形成
特征
溃疡性结肠炎
连续
分布
对称
累及肠段
左半结肠或弥漫分布
克罗恩病的CT、MRI表现
• 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密度混浊。肠管互相聚 拢或分离
• 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多发性增大
克罗恩病
肠壁增厚强化,纤维脂肪增殖
克罗恩病
肠壁增厚强化,纤维脂肪增殖
克罗恩病
肠壁增厚强化,纤维脂肪增殖
克罗恩病
肠壁增厚强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克罗恩病
肠壁增厚强化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横结肠肠壁增厚
克罗恩病
非抑脂ssFSE序列
抑脂ssFSE序列
肠壁增厚
回肠壁增厚强化 SPGR序列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的CT、MRI表现
• 管壁分层强化 粘膜层、浆膜层强化明显,粘膜下层水肿增宽 横断面呈“靶征”,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 管壁不强化或轻度均匀强化,无分层,提示病 变处于静止期或慢性期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克罗恩病 回盲部
纤维脂肪增生
克罗恩病的CT、MRI表现
• 并发症:对胃肠道周围脓肿的显示优于小肠插 管钡灌,但瘘管、窦道的显示不及小肠插管钡 灌
克罗恩病
合并肠 外瘘管 形成
克罗恩病
合并肠道内瘘
克罗恩病 结肠阴道瘘形成
克罗恩病
合并肛周脓肿
合并髂腰肌脓肿
克罗恩病
合并腹壁脓肿
病理
克罗恩病 • 节段性、跳跃性病变 • 主要累及回盲部和右半结肠 • 裂隙状溃疡 纵行刀切样,可直达浆膜,是形成
肠瘘的病理基础 • 结节病样肉芽肿(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 • 铺路卵石样粘膜表现
病理
溃疡性结肠炎 • 连续性病变 • 最先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并逆行向上发展,
主要侵犯左半结肠 • 肠瘘形成少见 • 肠粘膜修复过度,可形成假性息肉
合并肠系膜脓肿
克罗恩病
回肠末段病变,合并小肠梗阻
溃疡性结肠炎的CT、MRI表现
• 最先起始于直肠乙状结肠 • 连续性病变并逆行向上发展 • 管壁增厚一般小于10mm,肠腔可略狭窄,较对称 • 管壁分层强化,横断面呈“靶征”,可见肠壁积气 • 肠系膜血管增生,纤维脂肪增殖
溃疡性结肠炎
横结肠,降结肠肠壁增厚
• 溃疡型肠结核
溃疡与肠管长轴垂直,环
行对称性狭窄,易并发肠梗阻
• 增殖型肠结核
回盲部肿块,肠瘘、窦道
少见,常伴发其他部位结核
结核性结肠炎 肠壁局限性增厚
鉴别诊断
小肠淋巴瘤 • 好发于回肠 • 管壁增厚,管腔扩张 • 无管壁分层强化现象 • 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多发增大,融合多见
鉴别诊断
肠型Behcet病 • 好发于回盲部 • 圆形、椭圆形溃疡 • 肠管系膜缘对侧,很少为纵行 • 常伴口腔、生殖器溃疡和眼部损害
炎症性肠病的CT、MRI诊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 陈克敏
炎症性肠病(IBD)
•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
病理
• 克罗恩病又称为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或肉 芽肿性肠炎,是一种贯穿消化管各层的透壁性 慢性增殖性炎症,常形成非特异性肉芽肿
肠壁分层强化,靶征(活动期)
克罗恩病
肠壁分层强化,靶征(活动期)
克罗恩病
肠壁强化,无分层(静止期)
克罗恩病
肠壁强化,无分层(静止期)
克罗恩病的CT、MRI表现
• 肠系膜血管增生,回肠血管空肠化,呈“梳样征”
克罗恩病
肠系膜血管增生(梳样征)
克罗恩病
肠系膜血管增生(梳样征)(FSPGR序列)
CT、MRI检查
• 检查关键在于使小肠或结肠能够得到充分扩张, 一般可采用大量喝水或注气
• 另可应用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 或Mucofalk混悬 液使肠道扩张
CT、MRI检查
• 检查前夜口服缓泻剂 • 检查当天早餐禁食,检查前约45分钟口服甘露
醇溶液约1500-2000ml以扩张肠道。也可以经 导管注入液体或气体 • 检查前10分钟肌注东莨菪碱以松弛胃肠道 • 结肠可直接注入空气扩张肠腔
正常直肠 肠壁均匀强化
克罗恩病的CT、MRI表现
• 多发节段性、跳跃性病变 • 管壁明显增厚,可达10mm以上,肠腔不对称
狭窄,但不易并发肠梗阻
克罗恩病
病变累及多个肠段
克罗恩病
病变累及多个肠段
克罗恩病
空肠肠壁异常增厚强化
克罗恩病
回肠末段,盲肠肠壁增厚
克罗恩病
回肠末段,盲肠肠壁增厚
克罗恩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