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破甲弹威力试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甲后效试验把剩余射流或破片对模拟坦克内的弹药和 油料的引爆、引燃作用归为二次效应。
因此,破甲后效作用不仅取决于剩余射流的速度、质 量(大小)和二次破片的速度和质量(大小),还与穿孔的形状、 穿孔在装甲板面上的位置及剩余射流及二次碎片的飞散方向 和范围有关。 二、破甲后效检验方法
国内外对破甲后效作用基本上采用以下二种检验方法。 1、模拟坦克目标法:这种方法一般只在专门的破甲后效综 合试验或专项试验时采用。
口的纵、横向最大尺寸。对未穿透孔,除测量入口尺寸外, 还应以符合测量规定的细杆量出孔的实际(斜)侵彻深度,同 时测量靶背部凸起高度(若存在的话)。每发弹孔应写上编号, 以便记录和评定是否有射击重孔:两个穿孔相连通,或两个 穿孔距离太近不符合技术条件规定。
动破甲试验要统计破甲率——命中靶面(有效区)的穿透 靶板发数量与试验有效发(符合规定数量的)数量之百分比。
2、从破甲弹威力来看,首先是看弹丸在弹道终点以动态碰 击装甲时的破甲能力,此时聚能装药有一定的着速,将影响 风帽的变形而改变炸高;其次,弹丸的旋转运动会使射流产 生离散;再则,在大着靶角(一般指≥60°角;)弹丸抗跳飞能 力及引信的起爆灵敏性和可靠性等都会影响聚能装药的破甲 能力。这些重要因素,只有在动态试验下才能考核它们的综 台影响结果。
三、破甲后效试验 这种试验包括与动破甲试验相结合的后效靶试验及专门
的破甲后效试验。
7.2 动破甲试验
7.2.1、试验目的和要求 动破甲试验是考核破甲弹(或反坦克导弹战斗部)在规定
条件下射击时侵彻毁伤装甲目标的破甲能力。 动破甲试验是一项综合性试验。它包括考核引信作用
可靠性、聚能装药作用正确性、弹丸着靶正确性以及爆炸完 全性等性能及全弹的破甲威力性能。
速或某定转速两种情况。通过静破甲试验为确定装药结构、 选择设计参数而测定射流与破甲过程的各种性能参数。
一般情况下常以聚能装药的静破甲最大穿深来比较破甲 弹的威力性能。 2、动破甲试验
这是用破甲弹对指定的模拟装甲目标,在一定的着靶条 件下以射击测定破甲弹威力的试验。
这种试验一般都要测定动破甲穿深和靶后剩余射流等情 况。
在一般炸高下射流侵彻非多层间隔钢锭的旋转破甲试验, 采用柔性驱动的竖直试验为好;大炸高或多层间隔钢锭的旋 转破甲试验,则以刚性驱动的水平试验为好。
在图7-7旋转破甲试验装置示意图中示出:试验电机、旋 转主轴部分与试验弹之间用大块护板隔离,起保护隔离作用。 直流电机由可控硅整流器提供电枢电流与励磁电流,直接控 制电机转速,并通过传动装置增速,使旋转弹达到试验要求 的某一定转速。主轴的实际转速通过光电转换测定:与主轴 旋转同步的遮光板上6个小孔透过的间断光束,经光电放大、 整形,输入数字频率计测出频率,显示出数字,按放大倍数 为10换算成主轴转速(r/min)。垂直向下的试验弹22从雷管引 出的两条平行起爆导线先结套于试验弹上方零件内,再通过 空心主轴13,使试验弹与主轴同步旋转,形成柔性悬吊式旋 转,导线另一端与导电环(集流环)外部电刷连通。为减小旋 转弹的摆动,设置3条防振线(铁丝)。当弹丸达到指定转速 且旋转摆动稳定(图示摄象头、监控视屏)时,启动起爆器, 通过两条起爆线使电刷两端瞬时接通起爆电压,聚能装药内 的雷管起爆。
产品在设计定型和生产验收时一般不做静破甲实验。然 而在分析产品破甲性能质量问题或改进设计时,静破甲试验 将是有效、简便的试验方法。
7.4.2、实验方法 一、试验用靶 1、钢锭靶
钢锭靶一般采用45#以上碳素钢铜锭(或钢棒) ,对于同一 组试品则应采用相同材料钢锭靶,其直径应比战斗部口径大 1.5~2倍,以能防止钢锭靶被炸裂而影响试验结果为宜。钢 锭的长度应大于实际破甲穿深。为便于观察分析和测定破甲穿 深,避免因杵体夹于侵彻孔内不能测出实际破甲穿深,一般静 破甲钢锭是由几段钢锭组成,常常对射流尾部侵彻段专列l~2 短钢锭,或再适当多加一些薄钢锭,既可防止因射流穿出钢锭 背面而试验失效,又可测出侵彻深度的跳动情况。对于多段钢 锭应保持其整体性,即各段钢锭的接触良好,无缝隙。穿深大 的静破甲试验,钢锭的堆积必须避免因倾斜而使射流边穿,试 验失效。
试验中以计时仪测定弹丸着靶(给出开始记时信号)到高 速光敏传感器采集到出现爆轰闪光而给出停止记时信号为止 的起爆时间。
除必要仪器测试外,靶前应有专门的观察人员,对爆炸 情况作观察和记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2.4、试验结果记录与评定 动破甲试验不允许有爆炸不完全情况发生。为此每发都
要通过仪器记录和观察判定弹丸是否起爆正常、完全。 对每发弹要详细记录穿孔的入口纵、横向最大尺寸和出
概率P (1 )百分位点(参见附录B图B-5)。
取置信度水平l-α=0.8,0.85。
7.2.3、试验测试与观察 生产验收试验以全装药在规定射程上射击试验时,一
般不需测定弹丸速度。 产品设计定型试验则要求设置天幕靶或线圈靶测定弹丸
速度。选择的测距应使测速误差小于l%,测定金属射流穿 过靶的射流残留速度用测速(喷断)靶,或用高速摄影法,测 速误差应小于5%。
7.2.2、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 本项试验的靶场场地布置基本同于穿甲威力试验,参
见图6-14。 一、射距
射距一般为50~l00m,也可在降低破甲弹威力的最大 转速所对应射距上考核破甲弹威力是否符合战技指标。对 于存在最佳抗旋转速的破甲弹,可进行该转速所对应射距 下的动破甲试验,以便作出全面的破甲弹威力评定。
为了对破甲弹威力作出全面评价,产品在设计定型试 验中,还要作考核弹丸着速的适应能力试验、法向角的适应 能力试验,以及对诱发聚能装药提前爆炸而降低破甲威力的 附加钢甲干扰环境的抗干扰能力试验等。
一般动破甲试验不包括后效靶试验,但是对破甲弹威力 综合评定时应包括对后效靶的后效作用试验,或进行专门的 后效试验。
2、后效靶板法:这是国内外常用的能与动破甲试验相结合 进行模拟检验方法,也为穿甲后效试验所采用。
7.4 静破甲穿深试验
静破甲穿深试验简称静破甲试验 7.4.1、实验目的
静破甲穿深试验的目的是测定一定炸高条件下无着速破 甲战斗部对靶板的最大侵彻深度。
静破甲穿深是破甲弹的一项重要威力性能。在产品设计 过程中以此测定值来比较选择聚能装药结构、材料、工艺和 尺寸(包括最佳静炸高)等,为此要通过一系列静破甲试验确 定聚能装药结构。
2、装甲钢靶 材料同于动破甲试验。中口径聚能装药的结构方案试验,
常以120~220mm厚的标准均质靶轧制钢靶板的侧面(厚度方 向)接受射流侵彻。靶板的利用率较高,尤其利用射击后废 弃靶板,较为经济。间隔靶板或复合靶板较昂贵,更应充分 利用之。 二、试验方法与试验装置
静破甲试验的被试品是破甲战斗部,或聚能装药配以 一定炸高——静炸高。因静炸高不需要像动炸高那样预留弹 丸着靶时装药引爆期间(风帽)头部变形量,因此静炸高小于 动炸高。
只有综合上述两方面的试验才能考核破甲弹的威力。 二、破甲弹威力试验分类
破甲弹威力一般分三类试验:静破甲试验(包括聚能装 药不旋转与旋转下的各项破甲试验)、动破甲射击试验和专 门的破甲后效试验。
1、静破甲试验 聚能装药战斗部在一定炸高条件下,以静态爆炸测定破
甲威力的试验称为静破甲试验。 “静态”是指被试件在爆炸瞬同无轴向动能,但有零转
三、发射药及其药温 对有规定着速的试验,应按专用减装药选配法确定符合
初速要求的试验用发射药量。 生产验收试验中只做常温全装药的动破甲试验;产品设
计定型应在高温、低温和常温全装药下分别进行动破甲试验。
对于反坦克弹战斗部的动破甲试验,由于发射全弹的耗 资较大,为节省试验经费,一般以导弹战斗部进行试验。为 此需在射向上设置专用的发送战斗部滑动冲击(靶面)装置, 战斗部以两条钢丝绳(它们的一端分别焊在靶面瞄准点的两 侧)为导引,以一定的速度撞击瞄准点而引爆聚能装药。
二、靶板系统 靶板系统是按战技指标规定的一定厚度的均质靶板和法
向角,或与规定装甲车辆目标的防护装甲具有等效防护能力 的靶板系统。
试验用靶架结构(与穿甲弹威力试验用穿甲靶架结构相 比)较为简单,为确保试验安全,靶架结构应牢固地固定在 水平地基上。破甲弹的靶架结构多为仰式或俯式靶架。靶板 紧固,或仅仅安放在靶架面上,但应有限制措施阻挡因弹丸 爆炸震动而使靶板弹离靶架。
图7-6示出米兰(MILAN)和霍特(HOT)两种反坦克导弹不 同炸高h下的静破甲穿深L变化曲线。由试验曲线可得到最佳 炸高及其对应的最大静破甲穿深。
改变聚能装药的其它结构尺寸,同样可以得到对破甲穿 深影响的试验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可以改进产品,提高破甲 威力。 ‘
2、旋转破甲试验 被试品在定转速下旋转破甲试验的试验目的是考核弹丸
第七章 破甲弹威力试验
7.1 破甲弹威力与试验分类 7.2 动破甲试验 7.3 破甲后效试验
7.4 静破甲穿深试验
7.1 破甲弹威力与试验分类
破甲弹利用聚能装药爆炸后的聚能效应由药型罩形成的 高速金属射流侵彻装甲目标。
一、破甲弹威力
1、 仅以射流对装甲的超高速度侵彻特点而言,破甲弹本身 着速对侵彻的影响已微不足道。为此与穿甲弹以其自身的 (火炮速度下的)动能对装甲侵彻特点相比,则聚能装药无论 有无(着靶)动能,在引爆装药后都有一定的破甲能力。因此 可以专门对聚能装药进行静态破甲试验,确定其破甲能力。
按被试品有无旋转运动试验方法有以下两种 1、不旋转的静破甲试验
被试品以静止状态头部向下垂直靶面引爆(参见图7-5) 提供破甲弹零转速下静破甲垂直穿深。
破甲战斗部试验应辅以弹丸支架,将战斗部置于靶面 上。聚能装药试验可直接以支筒高度装定静破甲炸高h,装药 引信孔内配入假引信,放入与装药匹配的起爆药柱,中心插 入起爆雷管,雷管底面紧贴起爆药柱药面;按起爆雷管的类 型不同,或以导爆索,或以导火索引到安全地点起爆雷管。
动破甲试验,不仅要评定破甲弹对主靶(即模拟装甲防 护能力的靶)的穿透能力,而且要通过后效试验检验破甲后 效作用,正确评定破甲弹对目标的毁伤能力。
破甲后效作用(又称后效威力)是剩余射流与二次破片等 的杀伤作用和毁伤作用的总和。其杀伤作用是剩余射流或二 次破片等对有生力量的杀伤。其毁坏作用则是对武器、仪器 及其它装置的毁伤。
起爆后测量各段钢锭的破孔入口和出口尺寸,测定各发 的射流侵彻总深度。
由于同一产品在相同条件下试验时,试验结果不完全 相同,有的产品试验跳动量大,有的跳动量小,因此要对同 一试验条件(如相同炸高)进行一组试验(一般为5发),得出平 均破甲穿深和最大跳动量。跳动量小表示破甲稳定性好。对 于破甲弹的静破甲威力评定的依据是最大平均破甲穿深及破 甲稳定性。
由于非聚能装药战斗部本身原因造成的未穿透情况不 应记录统计量内,而是以补试的结果计入统计计数。
7.3 破甲后效试验
最终确定破甲弹毁伤装甲目标能力的,不仅仅是金属射 流能否穿透规定的装甲板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对装甲目标内 部乘员和设施的毁伤能力。因此要进行专门的破甲后效试验, 或选以适当有效的考核方法与动破甲试验相结合进行综合性 的动破甲试验。
无论单层均质厚钢靶板(100~200mm)还是复合结构靶板。 其性能尺寸都应符合技术要求。
安装靶板时调试法向角的精度要求为法向角大于30°时 的安装误差应小于8mil;法向角小于30°对的安装误差小于 3mil。
试验弹为实弹、真引信,射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和称量 质量。如系配用压电引信,还应检查其两条回路是否导通。
转速对破甲威力的影响,或研究旋转条件下射流的产生,发 展过程。
这种试验适用于为提高弹丸密集度性能而具有低速旋转 的尾翼稳定破甲弹。
试验方法有以下两种 (1) 按聚能装药与靶的相对位置关系分为垂直侵彻试验(参见 图7-7)和斜侵彻试验。
(2) 按聚能装药旋转轴的空间方位区分,有竖直试验(图7-7) 和水平试验(图7-8)。
一、关于破坏机理的一些观点 据有关研究发现:靶板后的破坏程度与射流贯穿过程中
所生成的破片数成正比;靶后破坏与穿孔(出口)剖面直径是 等效的(至少是一级近似程度);破片随穿出孔剖面直径的增 大而增加,它是单变量函数关系,但不适合穿孔不规则情况; 破甲弹对装甲的毁伤作用主要是高速和超高速金属质点射流 的贯穿作用以及高速金属破片(如铝破片)的汽化作用。
四、试验数量
生产验收试验的试验数量,按产品图规定。产品设计定
型试验样本量可参考下式,即
P(n, x)
2
1 2F1 (1, 2 )
式中 P(n, x)——试验样本量; n——每组的试验发数;
1 ——F分布的第一个自由度,1 2(n x 1); 2 ——F分布的第二个自由度, 2 2x; F1 (1, 2 )——以1、 2为第一、第二自由度F分布的
因此,破甲后效作用不仅取决于剩余射流的速度、质 量(大小)和二次破片的速度和质量(大小),还与穿孔的形状、 穿孔在装甲板面上的位置及剩余射流及二次碎片的飞散方向 和范围有关。 二、破甲后效检验方法
国内外对破甲后效作用基本上采用以下二种检验方法。 1、模拟坦克目标法:这种方法一般只在专门的破甲后效综 合试验或专项试验时采用。
口的纵、横向最大尺寸。对未穿透孔,除测量入口尺寸外, 还应以符合测量规定的细杆量出孔的实际(斜)侵彻深度,同 时测量靶背部凸起高度(若存在的话)。每发弹孔应写上编号, 以便记录和评定是否有射击重孔:两个穿孔相连通,或两个 穿孔距离太近不符合技术条件规定。
动破甲试验要统计破甲率——命中靶面(有效区)的穿透 靶板发数量与试验有效发(符合规定数量的)数量之百分比。
2、从破甲弹威力来看,首先是看弹丸在弹道终点以动态碰 击装甲时的破甲能力,此时聚能装药有一定的着速,将影响 风帽的变形而改变炸高;其次,弹丸的旋转运动会使射流产 生离散;再则,在大着靶角(一般指≥60°角;)弹丸抗跳飞能 力及引信的起爆灵敏性和可靠性等都会影响聚能装药的破甲 能力。这些重要因素,只有在动态试验下才能考核它们的综 台影响结果。
三、破甲后效试验 这种试验包括与动破甲试验相结合的后效靶试验及专门
的破甲后效试验。
7.2 动破甲试验
7.2.1、试验目的和要求 动破甲试验是考核破甲弹(或反坦克导弹战斗部)在规定
条件下射击时侵彻毁伤装甲目标的破甲能力。 动破甲试验是一项综合性试验。它包括考核引信作用
可靠性、聚能装药作用正确性、弹丸着靶正确性以及爆炸完 全性等性能及全弹的破甲威力性能。
速或某定转速两种情况。通过静破甲试验为确定装药结构、 选择设计参数而测定射流与破甲过程的各种性能参数。
一般情况下常以聚能装药的静破甲最大穿深来比较破甲 弹的威力性能。 2、动破甲试验
这是用破甲弹对指定的模拟装甲目标,在一定的着靶条 件下以射击测定破甲弹威力的试验。
这种试验一般都要测定动破甲穿深和靶后剩余射流等情 况。
在一般炸高下射流侵彻非多层间隔钢锭的旋转破甲试验, 采用柔性驱动的竖直试验为好;大炸高或多层间隔钢锭的旋 转破甲试验,则以刚性驱动的水平试验为好。
在图7-7旋转破甲试验装置示意图中示出:试验电机、旋 转主轴部分与试验弹之间用大块护板隔离,起保护隔离作用。 直流电机由可控硅整流器提供电枢电流与励磁电流,直接控 制电机转速,并通过传动装置增速,使旋转弹达到试验要求 的某一定转速。主轴的实际转速通过光电转换测定:与主轴 旋转同步的遮光板上6个小孔透过的间断光束,经光电放大、 整形,输入数字频率计测出频率,显示出数字,按放大倍数 为10换算成主轴转速(r/min)。垂直向下的试验弹22从雷管引 出的两条平行起爆导线先结套于试验弹上方零件内,再通过 空心主轴13,使试验弹与主轴同步旋转,形成柔性悬吊式旋 转,导线另一端与导电环(集流环)外部电刷连通。为减小旋 转弹的摆动,设置3条防振线(铁丝)。当弹丸达到指定转速 且旋转摆动稳定(图示摄象头、监控视屏)时,启动起爆器, 通过两条起爆线使电刷两端瞬时接通起爆电压,聚能装药内 的雷管起爆。
产品在设计定型和生产验收时一般不做静破甲实验。然 而在分析产品破甲性能质量问题或改进设计时,静破甲试验 将是有效、简便的试验方法。
7.4.2、实验方法 一、试验用靶 1、钢锭靶
钢锭靶一般采用45#以上碳素钢铜锭(或钢棒) ,对于同一 组试品则应采用相同材料钢锭靶,其直径应比战斗部口径大 1.5~2倍,以能防止钢锭靶被炸裂而影响试验结果为宜。钢 锭的长度应大于实际破甲穿深。为便于观察分析和测定破甲穿 深,避免因杵体夹于侵彻孔内不能测出实际破甲穿深,一般静 破甲钢锭是由几段钢锭组成,常常对射流尾部侵彻段专列l~2 短钢锭,或再适当多加一些薄钢锭,既可防止因射流穿出钢锭 背面而试验失效,又可测出侵彻深度的跳动情况。对于多段钢 锭应保持其整体性,即各段钢锭的接触良好,无缝隙。穿深大 的静破甲试验,钢锭的堆积必须避免因倾斜而使射流边穿,试 验失效。
试验中以计时仪测定弹丸着靶(给出开始记时信号)到高 速光敏传感器采集到出现爆轰闪光而给出停止记时信号为止 的起爆时间。
除必要仪器测试外,靶前应有专门的观察人员,对爆炸 情况作观察和记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2.4、试验结果记录与评定 动破甲试验不允许有爆炸不完全情况发生。为此每发都
要通过仪器记录和观察判定弹丸是否起爆正常、完全。 对每发弹要详细记录穿孔的入口纵、横向最大尺寸和出
概率P (1 )百分位点(参见附录B图B-5)。
取置信度水平l-α=0.8,0.85。
7.2.3、试验测试与观察 生产验收试验以全装药在规定射程上射击试验时,一
般不需测定弹丸速度。 产品设计定型试验则要求设置天幕靶或线圈靶测定弹丸
速度。选择的测距应使测速误差小于l%,测定金属射流穿 过靶的射流残留速度用测速(喷断)靶,或用高速摄影法,测 速误差应小于5%。
7.2.2、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 本项试验的靶场场地布置基本同于穿甲威力试验,参
见图6-14。 一、射距
射距一般为50~l00m,也可在降低破甲弹威力的最大 转速所对应射距上考核破甲弹威力是否符合战技指标。对 于存在最佳抗旋转速的破甲弹,可进行该转速所对应射距 下的动破甲试验,以便作出全面的破甲弹威力评定。
为了对破甲弹威力作出全面评价,产品在设计定型试 验中,还要作考核弹丸着速的适应能力试验、法向角的适应 能力试验,以及对诱发聚能装药提前爆炸而降低破甲威力的 附加钢甲干扰环境的抗干扰能力试验等。
一般动破甲试验不包括后效靶试验,但是对破甲弹威力 综合评定时应包括对后效靶的后效作用试验,或进行专门的 后效试验。
2、后效靶板法:这是国内外常用的能与动破甲试验相结合 进行模拟检验方法,也为穿甲后效试验所采用。
7.4 静破甲穿深试验
静破甲穿深试验简称静破甲试验 7.4.1、实验目的
静破甲穿深试验的目的是测定一定炸高条件下无着速破 甲战斗部对靶板的最大侵彻深度。
静破甲穿深是破甲弹的一项重要威力性能。在产品设计 过程中以此测定值来比较选择聚能装药结构、材料、工艺和 尺寸(包括最佳静炸高)等,为此要通过一系列静破甲试验确 定聚能装药结构。
2、装甲钢靶 材料同于动破甲试验。中口径聚能装药的结构方案试验,
常以120~220mm厚的标准均质靶轧制钢靶板的侧面(厚度方 向)接受射流侵彻。靶板的利用率较高,尤其利用射击后废 弃靶板,较为经济。间隔靶板或复合靶板较昂贵,更应充分 利用之。 二、试验方法与试验装置
静破甲试验的被试品是破甲战斗部,或聚能装药配以 一定炸高——静炸高。因静炸高不需要像动炸高那样预留弹 丸着靶时装药引爆期间(风帽)头部变形量,因此静炸高小于 动炸高。
只有综合上述两方面的试验才能考核破甲弹的威力。 二、破甲弹威力试验分类
破甲弹威力一般分三类试验:静破甲试验(包括聚能装 药不旋转与旋转下的各项破甲试验)、动破甲射击试验和专 门的破甲后效试验。
1、静破甲试验 聚能装药战斗部在一定炸高条件下,以静态爆炸测定破
甲威力的试验称为静破甲试验。 “静态”是指被试件在爆炸瞬同无轴向动能,但有零转
三、发射药及其药温 对有规定着速的试验,应按专用减装药选配法确定符合
初速要求的试验用发射药量。 生产验收试验中只做常温全装药的动破甲试验;产品设
计定型应在高温、低温和常温全装药下分别进行动破甲试验。
对于反坦克弹战斗部的动破甲试验,由于发射全弹的耗 资较大,为节省试验经费,一般以导弹战斗部进行试验。为 此需在射向上设置专用的发送战斗部滑动冲击(靶面)装置, 战斗部以两条钢丝绳(它们的一端分别焊在靶面瞄准点的两 侧)为导引,以一定的速度撞击瞄准点而引爆聚能装药。
二、靶板系统 靶板系统是按战技指标规定的一定厚度的均质靶板和法
向角,或与规定装甲车辆目标的防护装甲具有等效防护能力 的靶板系统。
试验用靶架结构(与穿甲弹威力试验用穿甲靶架结构相 比)较为简单,为确保试验安全,靶架结构应牢固地固定在 水平地基上。破甲弹的靶架结构多为仰式或俯式靶架。靶板 紧固,或仅仅安放在靶架面上,但应有限制措施阻挡因弹丸 爆炸震动而使靶板弹离靶架。
图7-6示出米兰(MILAN)和霍特(HOT)两种反坦克导弹不 同炸高h下的静破甲穿深L变化曲线。由试验曲线可得到最佳 炸高及其对应的最大静破甲穿深。
改变聚能装药的其它结构尺寸,同样可以得到对破甲穿 深影响的试验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可以改进产品,提高破甲 威力。 ‘
2、旋转破甲试验 被试品在定转速下旋转破甲试验的试验目的是考核弹丸
第七章 破甲弹威力试验
7.1 破甲弹威力与试验分类 7.2 动破甲试验 7.3 破甲后效试验
7.4 静破甲穿深试验
7.1 破甲弹威力与试验分类
破甲弹利用聚能装药爆炸后的聚能效应由药型罩形成的 高速金属射流侵彻装甲目标。
一、破甲弹威力
1、 仅以射流对装甲的超高速度侵彻特点而言,破甲弹本身 着速对侵彻的影响已微不足道。为此与穿甲弹以其自身的 (火炮速度下的)动能对装甲侵彻特点相比,则聚能装药无论 有无(着靶)动能,在引爆装药后都有一定的破甲能力。因此 可以专门对聚能装药进行静态破甲试验,确定其破甲能力。
按被试品有无旋转运动试验方法有以下两种 1、不旋转的静破甲试验
被试品以静止状态头部向下垂直靶面引爆(参见图7-5) 提供破甲弹零转速下静破甲垂直穿深。
破甲战斗部试验应辅以弹丸支架,将战斗部置于靶面 上。聚能装药试验可直接以支筒高度装定静破甲炸高h,装药 引信孔内配入假引信,放入与装药匹配的起爆药柱,中心插 入起爆雷管,雷管底面紧贴起爆药柱药面;按起爆雷管的类 型不同,或以导爆索,或以导火索引到安全地点起爆雷管。
动破甲试验,不仅要评定破甲弹对主靶(即模拟装甲防 护能力的靶)的穿透能力,而且要通过后效试验检验破甲后 效作用,正确评定破甲弹对目标的毁伤能力。
破甲后效作用(又称后效威力)是剩余射流与二次破片等 的杀伤作用和毁伤作用的总和。其杀伤作用是剩余射流或二 次破片等对有生力量的杀伤。其毁坏作用则是对武器、仪器 及其它装置的毁伤。
起爆后测量各段钢锭的破孔入口和出口尺寸,测定各发 的射流侵彻总深度。
由于同一产品在相同条件下试验时,试验结果不完全 相同,有的产品试验跳动量大,有的跳动量小,因此要对同 一试验条件(如相同炸高)进行一组试验(一般为5发),得出平 均破甲穿深和最大跳动量。跳动量小表示破甲稳定性好。对 于破甲弹的静破甲威力评定的依据是最大平均破甲穿深及破 甲稳定性。
由于非聚能装药战斗部本身原因造成的未穿透情况不 应记录统计量内,而是以补试的结果计入统计计数。
7.3 破甲后效试验
最终确定破甲弹毁伤装甲目标能力的,不仅仅是金属射 流能否穿透规定的装甲板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对装甲目标内 部乘员和设施的毁伤能力。因此要进行专门的破甲后效试验, 或选以适当有效的考核方法与动破甲试验相结合进行综合性 的动破甲试验。
无论单层均质厚钢靶板(100~200mm)还是复合结构靶板。 其性能尺寸都应符合技术要求。
安装靶板时调试法向角的精度要求为法向角大于30°时 的安装误差应小于8mil;法向角小于30°对的安装误差小于 3mil。
试验弹为实弹、真引信,射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和称量 质量。如系配用压电引信,还应检查其两条回路是否导通。
转速对破甲威力的影响,或研究旋转条件下射流的产生,发 展过程。
这种试验适用于为提高弹丸密集度性能而具有低速旋转 的尾翼稳定破甲弹。
试验方法有以下两种 (1) 按聚能装药与靶的相对位置关系分为垂直侵彻试验(参见 图7-7)和斜侵彻试验。
(2) 按聚能装药旋转轴的空间方位区分,有竖直试验(图7-7) 和水平试验(图7-8)。
一、关于破坏机理的一些观点 据有关研究发现:靶板后的破坏程度与射流贯穿过程中
所生成的破片数成正比;靶后破坏与穿孔(出口)剖面直径是 等效的(至少是一级近似程度);破片随穿出孔剖面直径的增 大而增加,它是单变量函数关系,但不适合穿孔不规则情况; 破甲弹对装甲的毁伤作用主要是高速和超高速金属质点射流 的贯穿作用以及高速金属破片(如铝破片)的汽化作用。
四、试验数量
生产验收试验的试验数量,按产品图规定。产品设计定
型试验样本量可参考下式,即
P(n, x)
2
1 2F1 (1, 2 )
式中 P(n, x)——试验样本量; n——每组的试验发数;
1 ——F分布的第一个自由度,1 2(n x 1); 2 ——F分布的第二个自由度, 2 2x; F1 (1, 2 )——以1、 2为第一、第二自由度F分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