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大赛初赛试题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知识大赛初赛试题一
1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如何得名?
A. 给农作物杀虫的时期
B. 昆虫结束冬眠的时期
答案:B
中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春雷响动,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
2宣纸得名于它的:
A.用途
B. 材质
C. 产地
答案:C
得名于宣纸的产地——安徽宣城。
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A人口数量B政治地位C随机排序
答案:B
《百家姓》编写于宋朝,当时的皇帝姓赵
4.下列哪项不是“五谷”中的作物:
A.黍
B. 稷
C. 糠
D.麦
答案:C
关于“五谷”古代有不同的说法,但现在公认为“稻,麦,豆,稷,黍”
5古人用什么方法保持口腔清洁?
A.口服某种药物
B. 嚼杨柳枝擦牙刮舌
C. 用清水漱口
答案:B
古人的洁齿习惯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000年,我国就已有了保护牙齿、清洁口腔的记载,春秋时期的《礼记》中就说“鸡初鸣,咸盥漱。
”除了漱口以外,古代还有咬杨枝清洁口腔的习惯。
根据佛教经典记载,僧侣们“每日旦朝,须啮齿木,揩齿刮舌”。
即依靠咬嚼一种叫做“齿木”的枝条,摩擦牙齿表面,同时还用它刮舌,确保祛除细菌,保持卫生。
佛经《华严经》上还归纳了嚼杨枝的十大好处,如消宿食、除痰疾、解众毒、去齿垢、发口香等。
6.下列哪项不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A.定窑
B.汝窑
C.官窑.D弟窑
答案:D
宋代五大官窑分别是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A.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庄子
答案:B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孟子评论墨家的“兼爱非攻”时说的。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
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8 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请问张骞出使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答案:对抗匈奴
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普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0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1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甲洗客袍?银字声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国学知识大赛初赛试题二
1在宫殿大门外一般都有一对石狮或铜狮,请问按建筑方位,古代宫殿大门前成
对的石狮一般都是(石狮子在大门两侧的摆放都是以人从大门里出来的方向为参照的):
A. 左雄右雌
B. 左雌右雄
答案:A
左雄右雌(石狮子在大门两侧的摆放都是以人从大门里出来的方向为参照的),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
放在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放一个绣球(也有雕成张着嘴的);门口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也有雕成闭着嘴的)。
大家也可以从狮子爪下的东西来辨别:如果爪下为球,象征着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必为雄狮。
爪下踩着幼狮,象征着子孙绵延,是雌狮。
2小张即将大学毕业,整天为找工作而发愁,他父亲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他的意思是让小张:A. 坚持不懈 B. 自我提高 C. 自立门户
答案:B
自我提高。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不要愁得不到职位,该愁自己拿什么来立在这位上。
不要愁没人知道我,该求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
3以下说法时间最短的是:
A. 一须臾
B. 一刹那
C. 一弹指
答案:B
“须臾”、“弹指”、“刹那”都是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量词,出自于印度的梵语。
《僧只律》上解释说:“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所以,时间最短的应该是“一刹那”。
4“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
A.牛郎和织女
B. 唐明皇和杨贵妃
C. 七仙女和董永
答案:B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晚唐白居易的《长恨歌》。
这首诗是他有感于唐玄宗(即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5“干支纪日”发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它于哪个朝代成型:
A.夏
B. 商
C.西周
D.东周
答案:B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成,甲乙丙丁等十干和子丑寅卯等十二支相配,共60组,一直沿用至今。
6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请问这是谁的名言?
A. 顾炎武
B. 关天培
C. 林则徐 D 严复
答案:C
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全诗如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这首诗作于1842年8月,林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口占留别家人。
诗中表明了林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意是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难道可以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吗?春秋时郑国子产受到诽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趋:迎受。
“苟利”二句是林则徐最喜爱、经常吟咏的诗句。
7 董仲舒向谁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汉文帝
B. 汉武帝
C. 汉景帝 D 汉高祖
答案:B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对原来孔子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融进了法家和阴阳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
首先是思想上的统一,即独尊儒家的学说。
其他有宣扬君主权利来自上天的赐予,使皇权神化,以及实施仁政,强调法制,即"德主刑辅",先对百姓进行教育,教育无效时再用刑罚来镇压,这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治国方针,在被武帝采用之后,成为此后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8下列判词中描写的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谁?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答案:秦可卿
详解:1.“情天”二句——太虚幻境宫门上有“孽海情天”的匾额,意思是借幻境说人世间风月情多。
这是为了揭露封建大家族黑暗所用的托词。
“幻情身”,幻化出一个象征着风月之情的女身,这暗示警幻仙姑称为“吾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的那位仙姬,就是秦可卿所幻化的形象。
程高本作“幻情深”,“深”是错字。
“幻”在这里是动词,与“幻形入世”、“幻来亲就臭皮囊”用法相同。
作者讳言秦可卿引诱宝玉,假托梦魂游仙,说这是两个多情的碰在一起的结果。
2.“漫言”句——不要说不肖子孙都出于荣国府(指宝玉)。
3.“造衅”句——坏事的开端实在还在宁国府。
9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答案:D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
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7 “瘦金体”是以下哪位皇帝创立的字体:
A 宋真宗
B 宋徽宗
C 宋神宗
D 宋钦宗
答案:B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
他早年师从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8 孟子提出:人性本善。
历史上谁最先提出与孟子相悖的理论,人性本恶?
答案:荀子
荀子认为:性是恶的,伪是善的。
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化性起伪”:“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故必将有师化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他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
因此,必须用师法教化、礼仪规范来使人向善,但善不是“性”,而是“伪”。
9《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0《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1《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