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排水泵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备用泵选择:如果泵站经常工作的水泵不多于四台, 且为同一型号,则可只设一套备用机组;超过4台时, 除安设一套备用机组外,在仓库中还应存放一套。
(5)考虑扩建
5.2.2 确定集水池容积
在满足安装格栅和吸水管的要求,保证水泵工作时的 水力条件以及能够及时将流入的污水抽走的前提下, 应尽量小些。 (1)全昼夜运行的大型污水泵站:不小于泵站中最大一 台水泵5min出水量的体积。 (2) 小型污水泵站:能够满足储存夜间流入量的要求。 (3) 工厂的污水泵站:根据短时间内淋浴排水量来复核
集水池
5.2.5 污水泵站中的辅助设备
1、格栅:最主要的辅助设备 2、水位控制器 3、计量设备 4、引水装置 5、反冲洗装置 6、排水设备 7、采暖与通风设施 8、起重设备
5.2.6 排水泵站的构造特点及示例
(1)泵站往往设计成为半地下式或地下式。 (2) 集水池应尽可能和机器间合建在一起,缩短吸水管路。 (3)辅助间(包括工人休息室) 往往分开修建。 (4)当集水池和机器间合建时,应当用无门窗的不透水的隔墙
大型雨水泵站按流入泵站的雨水道设计流量来选择水 泵,小型雨水泵站中(流量在2.5m3/h以下),水泵的 总抽水能力可略大于雨水道设计流量。
(2) 水泵的型号不宜太多,最好选用同一型号。如必须 大小泵搭配时两种。如采用一大二小三台水泵时,小 泵出水量不小于大泵的1/3。
(3) 雨水泵可以在旱季检修,因此,通常不设备用泵。
1、排水管渠;2、集水池;3、机器间; 4、压水管; 5、立式污水泵;6、立 式比 合建式简单,施工较 方便,机器间没有污 水渗透和被污水淹没 的危险。 缺点:要抽真空启动, 为了满足排水泵站来 水的不均匀,启动水 泵较频繁。
1、排水管渠;2、集水池;3、机器间; 4、 压水管; 5、水泵机组;6、格栅
(2)优点:
A、节约:可不设集水池,不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泵房, 节约土建投资。不需要封闭的管道,水头损失较小, 电耗较省。
B、 维护与检修方便:便于实行遥控和在无人看管的泵站 中使用,还可以直接安装在下水道内提升污水。
C、 构造简单,便于安装:泵前可不必设置格栅。可取消 通常吸水喇叭管、底阀、进水和出水闸阀等配件。
排水泵站的类型取决于进水管渠的埋没深度、来水流 量、水泵机组的型号与台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施工 方法等因素。
选择排水泵站的类型应从造价、布置、施工、运行条件 等方面综合考虑。
合建式圆形排水泵站
适于中、小型排水量,水泵不超 过4台。 优点:圆形结构受力条件好,便 于沉井法施工,降低工程造价, 水泵启动方便,易于根据吸水井 中水位实现自动操作。 缺点:机器内机组与附属设备布 置较困难,当泵房很深时,工人 上下不便,且电动机容易受潮。
集水池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见表5-3。
5.3.4 出流设施
雨水泵站的出流设施一般包括出流井、出流管、超越 管(溢流管)、排水口4个部分
1、泵站;2、出流井; 3、溢流管;4、出流管;5、排出口
5.3.5 雨水泵站内部布置、构造特点与示例
设计注意点: (1)机组布置 雨水泵站中水泵一般都是单行排列。 (2)吸水、压水管路 吸水口、集水池 压水管 (3)辅助设施 吊车 格栅
§5.4 合流泵站的工艺特点
5.4.1概述
在合流制或截流式合流行水系统设置的用以提升 或排除服务区域内的污水和雨水的泵站为合流泵站。
合流泵站的工艺设计、布置、构造等具有污水泵 站和雨水泵站两者的特点。
合流泵站设计选泵时,不仅要装设流量较大的用 以抽送雨天合流污水的水泵,还要装设小流量的水泵, 用于不下雨时抽送经常连续流来的少量污水。
3、选泵要点 (1)所选水泵在集水池水位变化范围内都应在高效段内 (2)水泵并联时,联合运行与单泵运行时都应在高效段内
集水池中水位变化时水泵工况 水泵并联及单独运行时工况
(3) 选用工作泵的要求是在满足最大排水量的条件下,减 少投资,节约电耗,运行安全可靠,维护管理方便。 (A)流量选择:大小兼顾、型号整齐 (B)泵的形式:污水泵站中一般选立式离心污水泵;当 流量大时,可选择轴流泵;当泵房不太深时,也可选 用卧式离心泵。对于排除含有酸性或其他腐蚀性工业 废水的泵站,应选择耐腐蚀的水泵。排除污泥,应尽 可能选用污泥泵。
按其在排水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中途泵站(或叫区域 泵站)和终点泵站(又叫总泵站)。
按水泵启动前能否自流充水分为自灌式泵站和非自灌式 泵站。
按泵房的平面形状,可以分为圆形泵站和矩形泵站。
按集水池与机器间的组合情况,可分为合建式泵站和分 建式泵站。
按照控制的方式又可分为人工控制、自动控制和遥控3 类。
5.1.2 排水泵站的基本类型
分开。集水池和机器间各设有单独的进口。 (4)在地下式排水泵站内,扶梯通常沿着房屋周边布置。如地
下部分深度超过3m时,应设中间平台。 (5)在机器间的地板上应有排水沟和集水坑。 (6) 对于非自动化泵站,在集水池中应设置水位指示器。 (7)当泵站有被洪水淹没的可能时,应设必要的防洪措施。 (8)集水池间的通风管必须伸到工作平台以下,以免在抽风时
1、排水管渠;2、集水池;3、机器间; 4、压水管; 5、卧式污水泵;6、格栅
合建式矩形排水泵站
适于大型泵站 优点:在机组、管道和附属 设备的布置方面较为方便, 启动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 动化。电气设备置于上层。 不易受潮,工人操作管理条 件良好。 缺点:建造费用高。当土质 差,地下水位高时,因不利 施工,不宜采用。
小结设计要点:
水泵台数不多于四台的污水泵站和三台或以下的雨水泵 站,其地下部分结构采用圆形最为经济,其地面以上构 筑物的形式,必须与周围建筑物相适应。
当水泵台数超过4台时,地下及地上部分都可以采用矩形 或由矩形组合成的多边形;地下部分有时为了发挥圆形 结构比较经济和便于沉并施工的优点,也可以来取将集 水池和机器间分开为两个构筑物的布置方式,或者将水 泵分设在两个地下的圆形构筑物内,地上部分可以处理 为矩形或腰圆形。这种布置适用于流量较大的雨水泵站 或合流泵站。
2、泵站的扬程
~ H H S Sh s d h s h d ( 1 2 )
Hss——吸水地形高度(m),为集水池内最低水位与 水泵轴线之高差; Hsd——压水地形高度(m),为水泵轴线与输水最高 点(即压水管出口处)之高差; Σhs和Σhd——污水通过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中的水 头损失(包括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第五章 排水泵站
5.1 概述 5.2 污水泵站的工艺特点 5.3 雨水泵站的工艺特点 5.4 合流泵站的工艺特点 5.5 螺旋泵站的工艺特点
§5.1 概述
5.1.1 组成与分类
(1)组成 排水泵站的基本组成包括:机器间、集水池、格栅、辅
助间,有时还附设有变电所。
(2)分类
排水泵站按其排水的性质,可分为污水(生活污水、生 产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合流泵站和污泥泵站。
D、特殊功能:用在提升活性污泥和含油污水时,不会 打碎污泥颗粒和矾花;用于沉淀池排泥,能使沉淀污 泥起一定的浓缩作用。
(3)缺点:扬程低、占地大、有臭气
5.5.2 设计参数的选择
螺旋泵的直径和长度是两个主要的设计参数。
5.5.3螺旋泵的安装
(1)斜槽(泵壳)的安装 (2)电动机安装方式
5.5.4选泵举例
对于抽送会产生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的污水泵站,必须 设计为单独的建筑物,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2 污水泵站的工艺特点
5.2.1 水泵的选择
1、泵站设计流量的确定 排水泵站的设计流量一般均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流量 决定。 一般小型排水泵站(最高日污水量在5000m3以下),设 l-2套机组;大型排水泵站(最高日污水量超过15000m3) 设3-4套机组。
(4)集泥池:根据从沉淀池、消化池一次排出的污泥量 或回流和剩余的活性污泥量计算确定
(5)自动控制的污水泵站 集水池容积计算 (A)泵站为一级工作时:
W Q0 4n
(B)泵站分二级工作时:
W Q2 Q1 4n
W——集水池容积(m3); Q0——泵站一级工作时水泵的出水量(m3/h) ; Q1、Q2——泵站分二级工作时,一级与二级工作水 泵的出水量(m3/h) n——水泵每小时启动次数,一般取n=6。
(3)压水管的流速一般不小于1.5m/s ,当两台或两台 以上水泵合用一条压水管而仅一台水泵工作时,其流 速也不得小于0.7m/s,以免管内产生沉淀。
(4)其它:每台水泵的压水管上均应装设闸门,污水泵 出口一般不装设止回阀;电气安全;防腐等。
5.2.4 泵站内部标高的确定
泵站内部标高主要根据进水管渠底标高或管中水位确定。 机器间底板标高 集水池最高水位 水泵轴线 水泵基础标高等
5.5.4螺旋泵站实例
臭气从室内通过。 (9) 集水池中一般应设事故排水管。
§5.3 雨水泵站的工艺特点
5.3.1雨水泵站的基本类型
“干室式”
“湿室式”
1来水干管;2格栅;3水泵;4压水管;5传动轴 6立式电机;7拍门;8出水井;9出水管;10单梁吊车
5.3.2 水泵的选择
(1)流量:应满足最大设计流量的要求,但也必须考虑 到雨水径流量的变化。雨水泵的台数,一般不宜少于 2—3台.以便适应来水流量的变化。
5.2.3 机组与管道的布置特点
1、机组布置的特点
(a)适用于卧式污水泵; (b)及(c)适用于立式污水泵。
2、管道的布置与设计特点
(1)每台水泵应设置一条单独的吸水管
(2)吸水管的设计流速一般采用1.0-1.5m/s ,最低不得 小于0.7m/s ,以免管内产生沉淀。吸水管很短时, 流速可提高到2.0-2.5m/s 。
(4)水泵的扬程必须满足从集水池平均水位到出水他最 高水位所需扬程的要求。
5.3.3 集水池(也称吸水井)的设计
(1)在雨水泵站设计中,一般不考虑集水池的调节 作用,只要求在保证水泵正常工作和合理布置吸水口 等所必须的容积。一般采用不小于最大一台水泵30s的 出水量。
(2)保证水泵良好的吸水条件。
5.4.2 合流泵站示例
§5.5 螺旋泵污水泵站的工艺特点
5.5.1概述
(1)组成:图示为螺旋泵站布置。污水由来水管, 进入螺旋泵的水槽内,带动螺旋泵的电动机及有关的 电气设备设于机器间3内,污水经螺旋泵提升后进入 出水渠5,在渠道起端设置格栅4。
1、来水管;2、螺旋泵; 3、机器间;4、格栅;5、出水渠
(5)考虑扩建
5.2.2 确定集水池容积
在满足安装格栅和吸水管的要求,保证水泵工作时的 水力条件以及能够及时将流入的污水抽走的前提下, 应尽量小些。 (1)全昼夜运行的大型污水泵站:不小于泵站中最大一 台水泵5min出水量的体积。 (2) 小型污水泵站:能够满足储存夜间流入量的要求。 (3) 工厂的污水泵站:根据短时间内淋浴排水量来复核
集水池
5.2.5 污水泵站中的辅助设备
1、格栅:最主要的辅助设备 2、水位控制器 3、计量设备 4、引水装置 5、反冲洗装置 6、排水设备 7、采暖与通风设施 8、起重设备
5.2.6 排水泵站的构造特点及示例
(1)泵站往往设计成为半地下式或地下式。 (2) 集水池应尽可能和机器间合建在一起,缩短吸水管路。 (3)辅助间(包括工人休息室) 往往分开修建。 (4)当集水池和机器间合建时,应当用无门窗的不透水的隔墙
大型雨水泵站按流入泵站的雨水道设计流量来选择水 泵,小型雨水泵站中(流量在2.5m3/h以下),水泵的 总抽水能力可略大于雨水道设计流量。
(2) 水泵的型号不宜太多,最好选用同一型号。如必须 大小泵搭配时两种。如采用一大二小三台水泵时,小 泵出水量不小于大泵的1/3。
(3) 雨水泵可以在旱季检修,因此,通常不设备用泵。
1、排水管渠;2、集水池;3、机器间; 4、压水管; 5、立式污水泵;6、立 式比 合建式简单,施工较 方便,机器间没有污 水渗透和被污水淹没 的危险。 缺点:要抽真空启动, 为了满足排水泵站来 水的不均匀,启动水 泵较频繁。
1、排水管渠;2、集水池;3、机器间; 4、 压水管; 5、水泵机组;6、格栅
(2)优点:
A、节约:可不设集水池,不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泵房, 节约土建投资。不需要封闭的管道,水头损失较小, 电耗较省。
B、 维护与检修方便:便于实行遥控和在无人看管的泵站 中使用,还可以直接安装在下水道内提升污水。
C、 构造简单,便于安装:泵前可不必设置格栅。可取消 通常吸水喇叭管、底阀、进水和出水闸阀等配件。
排水泵站的类型取决于进水管渠的埋没深度、来水流 量、水泵机组的型号与台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施工 方法等因素。
选择排水泵站的类型应从造价、布置、施工、运行条件 等方面综合考虑。
合建式圆形排水泵站
适于中、小型排水量,水泵不超 过4台。 优点:圆形结构受力条件好,便 于沉井法施工,降低工程造价, 水泵启动方便,易于根据吸水井 中水位实现自动操作。 缺点:机器内机组与附属设备布 置较困难,当泵房很深时,工人 上下不便,且电动机容易受潮。
集水池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见表5-3。
5.3.4 出流设施
雨水泵站的出流设施一般包括出流井、出流管、超越 管(溢流管)、排水口4个部分
1、泵站;2、出流井; 3、溢流管;4、出流管;5、排出口
5.3.5 雨水泵站内部布置、构造特点与示例
设计注意点: (1)机组布置 雨水泵站中水泵一般都是单行排列。 (2)吸水、压水管路 吸水口、集水池 压水管 (3)辅助设施 吊车 格栅
§5.4 合流泵站的工艺特点
5.4.1概述
在合流制或截流式合流行水系统设置的用以提升 或排除服务区域内的污水和雨水的泵站为合流泵站。
合流泵站的工艺设计、布置、构造等具有污水泵 站和雨水泵站两者的特点。
合流泵站设计选泵时,不仅要装设流量较大的用 以抽送雨天合流污水的水泵,还要装设小流量的水泵, 用于不下雨时抽送经常连续流来的少量污水。
3、选泵要点 (1)所选水泵在集水池水位变化范围内都应在高效段内 (2)水泵并联时,联合运行与单泵运行时都应在高效段内
集水池中水位变化时水泵工况 水泵并联及单独运行时工况
(3) 选用工作泵的要求是在满足最大排水量的条件下,减 少投资,节约电耗,运行安全可靠,维护管理方便。 (A)流量选择:大小兼顾、型号整齐 (B)泵的形式:污水泵站中一般选立式离心污水泵;当 流量大时,可选择轴流泵;当泵房不太深时,也可选 用卧式离心泵。对于排除含有酸性或其他腐蚀性工业 废水的泵站,应选择耐腐蚀的水泵。排除污泥,应尽 可能选用污泥泵。
按其在排水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中途泵站(或叫区域 泵站)和终点泵站(又叫总泵站)。
按水泵启动前能否自流充水分为自灌式泵站和非自灌式 泵站。
按泵房的平面形状,可以分为圆形泵站和矩形泵站。
按集水池与机器间的组合情况,可分为合建式泵站和分 建式泵站。
按照控制的方式又可分为人工控制、自动控制和遥控3 类。
5.1.2 排水泵站的基本类型
分开。集水池和机器间各设有单独的进口。 (4)在地下式排水泵站内,扶梯通常沿着房屋周边布置。如地
下部分深度超过3m时,应设中间平台。 (5)在机器间的地板上应有排水沟和集水坑。 (6) 对于非自动化泵站,在集水池中应设置水位指示器。 (7)当泵站有被洪水淹没的可能时,应设必要的防洪措施。 (8)集水池间的通风管必须伸到工作平台以下,以免在抽风时
1、排水管渠;2、集水池;3、机器间; 4、压水管; 5、卧式污水泵;6、格栅
合建式矩形排水泵站
适于大型泵站 优点:在机组、管道和附属 设备的布置方面较为方便, 启动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 动化。电气设备置于上层。 不易受潮,工人操作管理条 件良好。 缺点:建造费用高。当土质 差,地下水位高时,因不利 施工,不宜采用。
小结设计要点:
水泵台数不多于四台的污水泵站和三台或以下的雨水泵 站,其地下部分结构采用圆形最为经济,其地面以上构 筑物的形式,必须与周围建筑物相适应。
当水泵台数超过4台时,地下及地上部分都可以采用矩形 或由矩形组合成的多边形;地下部分有时为了发挥圆形 结构比较经济和便于沉并施工的优点,也可以来取将集 水池和机器间分开为两个构筑物的布置方式,或者将水 泵分设在两个地下的圆形构筑物内,地上部分可以处理 为矩形或腰圆形。这种布置适用于流量较大的雨水泵站 或合流泵站。
2、泵站的扬程
~ H H S Sh s d h s h d ( 1 2 )
Hss——吸水地形高度(m),为集水池内最低水位与 水泵轴线之高差; Hsd——压水地形高度(m),为水泵轴线与输水最高 点(即压水管出口处)之高差; Σhs和Σhd——污水通过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中的水 头损失(包括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第五章 排水泵站
5.1 概述 5.2 污水泵站的工艺特点 5.3 雨水泵站的工艺特点 5.4 合流泵站的工艺特点 5.5 螺旋泵站的工艺特点
§5.1 概述
5.1.1 组成与分类
(1)组成 排水泵站的基本组成包括:机器间、集水池、格栅、辅
助间,有时还附设有变电所。
(2)分类
排水泵站按其排水的性质,可分为污水(生活污水、生 产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合流泵站和污泥泵站。
D、特殊功能:用在提升活性污泥和含油污水时,不会 打碎污泥颗粒和矾花;用于沉淀池排泥,能使沉淀污 泥起一定的浓缩作用。
(3)缺点:扬程低、占地大、有臭气
5.5.2 设计参数的选择
螺旋泵的直径和长度是两个主要的设计参数。
5.5.3螺旋泵的安装
(1)斜槽(泵壳)的安装 (2)电动机安装方式
5.5.4选泵举例
对于抽送会产生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的污水泵站,必须 设计为单独的建筑物,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2 污水泵站的工艺特点
5.2.1 水泵的选择
1、泵站设计流量的确定 排水泵站的设计流量一般均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流量 决定。 一般小型排水泵站(最高日污水量在5000m3以下),设 l-2套机组;大型排水泵站(最高日污水量超过15000m3) 设3-4套机组。
(4)集泥池:根据从沉淀池、消化池一次排出的污泥量 或回流和剩余的活性污泥量计算确定
(5)自动控制的污水泵站 集水池容积计算 (A)泵站为一级工作时:
W Q0 4n
(B)泵站分二级工作时:
W Q2 Q1 4n
W——集水池容积(m3); Q0——泵站一级工作时水泵的出水量(m3/h) ; Q1、Q2——泵站分二级工作时,一级与二级工作水 泵的出水量(m3/h) n——水泵每小时启动次数,一般取n=6。
(3)压水管的流速一般不小于1.5m/s ,当两台或两台 以上水泵合用一条压水管而仅一台水泵工作时,其流 速也不得小于0.7m/s,以免管内产生沉淀。
(4)其它:每台水泵的压水管上均应装设闸门,污水泵 出口一般不装设止回阀;电气安全;防腐等。
5.2.4 泵站内部标高的确定
泵站内部标高主要根据进水管渠底标高或管中水位确定。 机器间底板标高 集水池最高水位 水泵轴线 水泵基础标高等
5.5.4螺旋泵站实例
臭气从室内通过。 (9) 集水池中一般应设事故排水管。
§5.3 雨水泵站的工艺特点
5.3.1雨水泵站的基本类型
“干室式”
“湿室式”
1来水干管;2格栅;3水泵;4压水管;5传动轴 6立式电机;7拍门;8出水井;9出水管;10单梁吊车
5.3.2 水泵的选择
(1)流量:应满足最大设计流量的要求,但也必须考虑 到雨水径流量的变化。雨水泵的台数,一般不宜少于 2—3台.以便适应来水流量的变化。
5.2.3 机组与管道的布置特点
1、机组布置的特点
(a)适用于卧式污水泵; (b)及(c)适用于立式污水泵。
2、管道的布置与设计特点
(1)每台水泵应设置一条单独的吸水管
(2)吸水管的设计流速一般采用1.0-1.5m/s ,最低不得 小于0.7m/s ,以免管内产生沉淀。吸水管很短时, 流速可提高到2.0-2.5m/s 。
(4)水泵的扬程必须满足从集水池平均水位到出水他最 高水位所需扬程的要求。
5.3.3 集水池(也称吸水井)的设计
(1)在雨水泵站设计中,一般不考虑集水池的调节 作用,只要求在保证水泵正常工作和合理布置吸水口 等所必须的容积。一般采用不小于最大一台水泵30s的 出水量。
(2)保证水泵良好的吸水条件。
5.4.2 合流泵站示例
§5.5 螺旋泵污水泵站的工艺特点
5.5.1概述
(1)组成:图示为螺旋泵站布置。污水由来水管, 进入螺旋泵的水槽内,带动螺旋泵的电动机及有关的 电气设备设于机器间3内,污水经螺旋泵提升后进入 出水渠5,在渠道起端设置格栅4。
1、来水管;2、螺旋泵; 3、机器间;4、格栅;5、出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