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泉州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一、选择题
1. 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孕育了生命的蓝色星球,它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正圆形的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人们形象地把地球称之为“蓝色星球”是因为()
A.地球上绿地面积广
B.地球表面全部被海洋覆盖
C.地球上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地球上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3)强强说:“我的东面是东半球,西面是西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
”你知道他所在的位置吗? ()
A.160°E、0°
B.160°E、60°S
C.160°W、30°S
D.20°W、0°
(4)以下地理现象与当地自然条件不相吻合的是()
A.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为白色
B.荷兰广泛分布着抽水风车
C.新疆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
D.福建省泉州市到处都有竹楼的分布
2. 图为“某中学校园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从校门到校训碑需要走200米,该图的比例尺最接近的是()
A.1:10
B.1:100
C.1:10000
D.一百万分之一
(2)下列位于校训碑西南方向的是()
A.气象站
B.地理园
C.图书馆
D.运动场
3. 看地图时要学会识别图例,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A. B.
C. D.
4. 当驾驶员不认识路,打开车上的导航地图,选择路线,边看图边行驶,可以省时省力,准确到达目的地,车载导航地图属于( )
A.地形图
B.政区图
C.交通图
D.气候图
5. 据图回答问题:
(1)甲地的经纬度是()
A.60°E,5°N
B.60°E,5°S
C.60°W,5°S
D.60°W,5°N
(2)关于甲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东半球、热带
B.北半球、西半球、南温带
C.南半球、西半球、热带
D.北半球、东半球、北温带
6.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叙述有()
①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相等
③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圆
④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同一方向走,最终能回到出发地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 和东经60度正好相对的一条经线是()
A.东经120度
B.西经120度
C.西经60度
D.东经40度
8. 张一同学用绘制简笔画(如图所示)的方法来记忆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张一同学少画了七大洲四大洋中的()
A.非洲
B.印度洋
C.大洋洲
D.大西洋
(2)以下对大洲大洋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亚洲地处北半球、东半球
B.非洲与欧洲的经度位置相似
C.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包围
D.南美洲地处低纬度,是热带大陆
9. 下图示意北半球海陆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表示的大洲分别是
A.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
B.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
C.欧洲、北美洲、亚洲、非洲
D.非洲、亚洲、北美洲、欧洲
(2)戊表示的大洋是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10.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A.8693米
B.9003米
C.8690米
D.8999米
11. 下列关于“世界之最”的连线,正确的是
A.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B.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C.最长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D.最大的岛屿—澳大利亚
12. 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小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
13. 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
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B.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D.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14. 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极地地区的酷寒、干燥、烈风
D.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
15. 2019年4月18日13时01分在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北纬24.02度,东经121.65度)发生6.7级地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是因为下列哪两个板块的挤压碰撞产生的()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2)地震来临时,教室里的学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一直躲在教室里,等待救护人员救援
B.立即从窗户处外跳逃生
C.各自立刻跑向室外
D.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旁边,震动暂停后快速撤离
16.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果园小木屋的海拔是( )
A.100~200米
B.100~150米
C.150~200米
D.200~250米
(2)登临M观景台,不可能观赏到的风景是( )
A.仰望飞瀑
B.俯瞰奇峰
C.近观茶园
D.远眺丽湖
二、解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________洋、B________洋。
(2)C________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__盆地。
(3)D________洲与欧洲分界线F是________山脉;E是________运河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4)①是世界最小的大陆________大陆,而最大的岛屿则是________。
(5)从图中可以看出,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________洋。
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读图并完成问题。
(1)甲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
(2)甲点位于________ (填东或西)半球;乙点位于________ (填北或南)半球;甲点位于________纬度(填低、中、高)。
(3)与乙点所在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经线是________。
(4)甲、乙、丙三点中,所在纬线最短的是________。
(5)两人分别从甲、丙往北走最终能否在北极点汇合________(填能或否)。
注:南回归线度数为23.5°S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处地形部位名称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B.D两处,适合攀岩的是________处,B处河流的流向大致为________。
(3)甲乙两山峰的图上距离为③厘米,计算其实地距离是约为________。
(4)图中山坡E和山坡F坡度相比,坡度较陡的是山坡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某班学生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
阅读实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问题。
【实验】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
如图一,用手挤压书本,观察书本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图二,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观察纸张发生了什么变化?
(1)实验中的纸张(书本)代表了地球上的________。
图一实验反映了板块的
________运动,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___________现象,图二实验反映了板块的
________运动,这种运动会产生_____________现象(提示:双选,从以下各项选择填
出产生的现象:①断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④形成新的海洋)。
(2)读图三可知,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其中D___________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大
洋洲在C_____________板块。
(3)我国主要位于A__________板块,阿尔卑斯山脉是由该板块和B____________板
块相互作用形成的。
(4)从三幅图可以看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________,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_______,世界上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自
然灾害)大多发生在这里。
读昼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一分。
(1)甲、丁两点中,正值白天的是________,正值黑夜的是________,由于地球不停
地自转,便产生了________(昼夜交替/昼夜)现象。
(2)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时间的差异,图中同纬度的甲丙丁三点,甲点正值正午,丁点
正值午夜,那么丙应该是正值________(日落/日出)。
丙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需要
经过________小时。
(3)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从北极上空看呈________(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福建省泉州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D
C
D
D
【考点】
世界海陆分布概况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体证据
【解析】
(1)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选D.
(2)人们形象地把地球称之为“蓝色星球”是因为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故选C.
(3)东面是东半球,西面是西半球,则该点的经度是20°W,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则该点的纬度是0°;故该点为
(20°W、O°)。
故选D.
(4)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为白色,适应当地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故A正确;
荷兰广泛分布着抽水风车,故B正确;
新疆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故C正确;
福建省泉州市没有竹楼分布,故D错误。
故选D.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C
A
【考点】
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解析】
(1)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2)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解答】
(1)200米=20000厘米;从图中量得校门到校训碑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2/20000=1/10000。
故选C。
(2)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据此读图可知,位于校训碑西南方向的是气象站。
故选A。
3.
【答案】
A
【考点】
图例和注记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地图是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地图包括方向、比例尺和图例三个要素,以上四个符号中,A表示的是铁路,B表示的是国界
线,C表示的是长城,D表示的是湖泊,故选A.
4.
【答案】
C
【考点】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由题目可知,车载导航地图是为了更好地查找交通路线,准确到达目的的,这种地图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的,属于交通图,故
选C.
5.
【答案】
C
C
【考点】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经线的度数是向西增加的,是西经,纬线的度数是向南增加的,是南纬,所以甲点的位置是
60°W,5°S。
故选C.
(2)赤道是南北半球的界线,甲点位于赤道以南,所以位于南半球;东西半球的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甲点位于西
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位于西半球;根据五代的划分,南北纬23.5°之间是热带,甲点位于南纬5°,所以是热带。
因此正确的
是C.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6.
【答案】
D
【考点】
经线与纬线
【解析】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解答】
在地球仪上每条经线都是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每条纬线都是圆,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指示东西方向;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同一方
向走,最终只能到达极点,而不能回到出发地点。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7.
【答案】
B
【考点】
经线与纬线
经度与纬度
重要的经线和纬线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相对经线圈满足的条件:度数相加等于一百八东西经相反,所以东经60度的相对经线
是西经120度,故B符合题意。
8.
【答案】
C
B
【考点】
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解析】
(1)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
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
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地球上广阔
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世界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观察图中大洲可知,图示中少画了大洋洲。
故选C。
(2)读图分析可知:
亚洲主要地处北半球、东半球,故A错误。
非洲与欧洲的经度位置相似,故B正确。
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故C错误。
南美洲主要地处低纬度,非洲是热带大陆,故D错误。
故选B。
9.
【答案】
A
A
【考点】
世界海陆分布概况
昼夜长短的变化
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大洲的轮廓和位置可知,甲、乙、丙、丁表示的大洲分别是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
故选A.
(2)根据位置可知,戊表示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包围。
是世界上纬度位置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故选C。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0.
【答案】
B
【考点】
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将两地的绝对高度相减,所以吐鲁番盆地与珠穆朗玛峰的相对高度,就是8848米–(~155米
)=9003米,故选B。
11.
【答案】
B
【考点】
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格陵兰岛也是世界上最大
的鸟屿,故B符合题意。
12.
【答案】
A
【考点】
陆地地形概况及其特征
【解析】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解答】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故A正确;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崎岖不平,故B不正确;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故C不正确;
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是高原,故D不正确。
故选A。
13.
【答案】
D
【考点】
板块的运动
【解析】
运用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解答。
【解答】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中国地处亚欧板块,美国地处美洲板块,两大板块挤压运动,使得太平洋的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有可能会拼合在一起,美国和中国就会成为陆上邻国。
故选D。
14.
【答案】
B
【考点】
海陆变迁的证据
【解析】
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现象。
【解答】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比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了海陆是在不断变迁的。
故选B。
15.
【答案】
A
D
【考点】
防灾减灾
板块的运动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一些在火灾、地震、水灾中逃生的科学知识,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要充分利用科学知识逃生。
【解答】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震多发。
故选A。
(2)地震来临时,千万不要惊慌,若在教室里上课,来不及躲闪,立即钻到课桌下,或狭小的空间里,等震动结束后快速跑到室外空旷处;不能从窗户处外跳逃生,那样有生命危险。
故选D。
16.
【答案】
C
B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
(1)由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等高距是50米,小木屋是在150米至200米之间,故选C。
(2)由图可知,登临M观景台,可以仰望飞瀑,还可以看到近处的茶园,又能远眺丽湖,不可能看观赏到俯瞰奇峰,故选
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解答题
【答案】
太平,印度
非,刚果
亚,乌拉尔,巴拿马
澳大利亚,格陵兰岛
北冰
【考点】
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洲界线
【解析】
根据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地球上广阔
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太平洋跨南北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岛屿也
最多。
B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C为非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刚果盆地,分布着面积广阔的热带雨林。
D亚洲与欧洲分界线F是乌拉尔山脉;美洲大陆是一块整体。
人们在美洲大陆中部中
美地峡的最狭窄部位开凿了E巴拿马运河,习惯上以它作为划分北美洲与南美洲的界线。
①是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而最大的岛屿则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所有的经线都连接南北极,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答案】
23.5°S,60°E
东,北,低
90°W
丙
能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解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
一个地点的位置。
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
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
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
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
故可判定,甲点
的经纬度是23.5°S,60°E。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
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按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故可判定,甲点位于东半球;乙点位于北半球,甲点位于低纬度。
经线圈的特点是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由此可判定,与乙
点所在的经线(90°E)组成一个经线圈的经线是90°W。
纬度度数越高,纬线长度越短;甲、乙、丙三点中,丙点纬度最高,所在纬线最短。
两人分别从甲、丙所在的经线往北走最终能在北极点汇合;是因为经线是连接南北两
极的半圆形弧线。
【答案】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板块,挤压,张裂
(2)
逐渐扩大,红海两侧的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做张裂运动
(4)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从板块运动方向看,地中海两侧的两大板
块做挤压运动,因此,地中海面积会逐渐缩小.
【考点】
六大板块及其分布示意图
【解析】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
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
解:读图可知,(1)材料中的书本代表了地球上的板块.图一实验反映了板块的挤压
运动,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的现象是:褶皱隆起形成山脉或引发火山、地震.图
二实验反映了板块的张裂运动,这种运动会产生的现象是:断裂产生裂谷或新的海洋
或引发火山、地震;
(2)喜马拉雅山存在着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运动;
(3)红海面积逐渐扩大,原因是红海两侧的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做张裂运动;
(4)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从板块运动方向看,地中海两侧的两大板
块做挤压运动,因此,地中海面积会逐渐缩小.
【答案】
甲,丁,昼夜交替
日出,24
自西向东,逆时针
【考点】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方向。
理解“东加西减”,推算区时。
已知西侧时区的区时,求东侧时区的区时,要用加法,
即“东加”;已知东侧时区的区时,求西侧时区的区时,要用减法,即“西减”。
【解答】
读图可得,甲、丁两点中,正值白天的是甲,正值黑夜的是丁,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图中同纬度的甲丙丁三点,甲点正值正午,丁点正值午夜,丙正值日出,该点位于晨
线上,丙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需要经过24小时,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24小时。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