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网上信息搜索》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高中信息技术]网上
信息搜索教学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信息素养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根本素质,逐渐列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学目的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人才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中学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详细任务是快速获取信息、正确评价信息、有效利用信息和准确表达信息。
这一节网上搜索课是基于网络环境而开设的,由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根据主题要求去查找、搜集、分析、整理和交流信息,表达了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学习和掌握IE阅读器的使用方法,理解关键宇搜索和分类搜索的技巧;熟悉常用的国内外搜索引擎的网址。
2、才能目的:理解选择关键字搜索的技巧,能根据搜索的结果调整关键字的准确度;可以根据-定的主题下载相关的图片、文字,并利用PowerPoint制作相应的宣传小报,能将网上搜索信息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协作,使学生的意识和才能得到进步。
4、德育目的:认清网络世界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一定要正确、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
二、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明确任务
师: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搜集一些信息资料。
图书、报刊、播送、电视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如今,网络为我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信息空间,网上查询方便、快捷。
可是,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准确而快速地搜索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一内容。
[教学体会]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促使学生认识到从网上搜集、获取信息是最方便、最快捷、最常用的方法。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我将充足的时间是是安排在学生上网练习上。
导课部分设计为开门见山式,直接引出教学任务。
2、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教师布置任务,一一共同解决三个问题:
〔1〕书上关于关键词搜索的操作描绘与我们平常上网时搜索关键词的操作一样吗
〔2〕除了书上提供的新浪网站具有搜索功能外,还有其他哪些网站提供搜索引擎
〔3〕如何让你的关键词搜索更准确有效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
学生通过看书学习,尝试操作,最后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汇报学习体会时,及时点拨。
师生一一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新授课内容被学生掌握的过程。
[教学体会]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汇报学习时,教师及时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小组协作,理论运用
师: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上网理论一番吧。
我们来确定-个搜索主题,为电影黑客
帝国III制作-份宣传资料。
如今假定教师是某电影发行公司的老板,同学们四个人为一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型的宣传筹划公司。
我们方案在电影首映当天为每一个观看电影的观众免费赠送一份该片的宣传资料。
如今我向你们征集宣传资料的制作方案,你们可以把制作方案用PowerPoint制成电子报刊,大家可以到网上搜索,获取所需要的素材。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每个制作小组要有明确的分工:谁筹划谁制作谁分管信息的搜索、下载、保存防止责任互相推诿和资源的浪费。
文件夹已设为一一共享,组内每个同学可以通过网上邻居访问彼此的资源。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适时评价。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挑选信息,重新加工、整理,再加人自己新的信息,提醒学生切不可照抄照搬,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学生通过分组完成作品,锻炼了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处理信息的才能,同时也复习了文字处理方面的知识。
[教学体会]学生在包罗万象的信息资源中需要快速地搜集、整理信息,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才能。
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有一一共同的学习目的,通过分工,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培养了意识,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
各小组独立完成各自的作品,小组之间又有剧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步学习效率。
4、反响信息,开展个性
各组展示作品时,要求从三方面汇报:
〔1〕小组成员是如何分工的
〔2〕你认为一份电影宣传资料应包括哪些必须的组成部分
〔3〕说明创作意图。
各组推选出代表,说明本组的创作意图及独特设计,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教师针对作品的优点和缺乏,给予及时准确的赞扬和建议。
在师生交流中,教师注意鼓励学生个性开展,帮助学生寻求创新、展示自我。
[教学体会]让学生在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最正确舞台,进步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表达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引入其他学科和生活中的知识。
三、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内容不多,比较枯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鲜明有趣的主题,以期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信息技术课的精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网络道德意识。
教学彩任务驱动、主题活动、自主学习、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表达了网络教学的优势。
课堂学习气氛热烈,教学效果显著。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校园网与Internet的接轨为网络教学提供了无限的潜能,这也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最终都要以增强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信息索养,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意识为目的,让学生掌握在网上搜集信息、获取信息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