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8六上·大庆期末) 下列划线字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A . 酝酿(yùn)窠巢(kē)应和(hè)黄晕(yùn)
B . 嘹亮(liáo)高邈(miǎo)澄清(chéng)贮蓄(xù)
C . 棱镜(léng)吝啬(lìn)莅临(lìn)静谧(mì)
D . 淅沥(lì)咄咄逼人(duō)菜畦(qí)雪骤(zhòu)
2. (2分) (2020八下·高明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他家院子里有几棵行将就木的松树,今天早晨,他把它们全部刨掉了。

B . 登上皂幕山的山顶,就能目空一切,所有景物尽收眼底。

C . 看着倾泻而下的水柱,听着振聋发聩的声音,我被它的气势震撼了,脑子里一片空白。

D . 近日,高明智湖公园的向日葵灿烂盛开,游客们纷至沓来。

3. (2分) (2019七上·射阳月考)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 . 在“创文”过程中,盐城交通主要存在着主干道过于拥堵,斑马线前车子不让行人,随意鸣喇叭,治理的道路似乎还很漫长。

C . 从强起来、富起来到站起来,中国人民走了一段很长的路。

D . 不少学校把安全疏散演练作为每周安全教育活动的重点,这一举措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防灾自救的意识。

4. (2分) (2020九下·温州竞赛) 下列有关《三国演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突出表现了设计者周瑜的善使谋略、聪明机智的性格,中计者蒋干的自作聪明、败事有余的形象。

曹操之所以中反间计,是因为曹操生性多疑,用人不信。

B .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乱世奸雄的典型形象,董卓当政,他挺身而出刺杀董卓,行败回乡,则发矫诏,聚诸侯,共讨董卓;一旦把汉献帝掌握到手中,就原形毕露,“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

C .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诸如: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和青梅煮酒论英雄等。

D .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指的是诸葛亮失守街亭后,司马懿亲率大军扑来,诸葛亮身边没有作战力量,但是鹤氅纶巾,登上城楼,凭栏焚香,安然弹琴。

司马懿即使来到城下,也看不出丝毫破绽。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5. (1分)给下面加下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________________chénài
纯粹殉职热________狭________
pōu wùyìguō
解________旁________断章取________强________不舍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6. (8分) (2019八下·上城期中) 古诗文名句填写
古典诗文别有洞天,藏有无数美景,也蕴含无限思绪。

陶渊明漫步桃花林,欣赏到了“中无杂树,①________,②________”的胜境;柳宗元观小石潭,发现潭中小鱼“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 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孟浩然望洞庭湖,“⑥________,⑦________”,描绘了水天合一的奇妙景象:《诗经》中,男子面对眼前的“⑧________,________”,感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
7. (7分)(2019·自贡) 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学校拟邀请校外辅导员王老师参加本次活动,下面是××同学预约王老师的电话内容,其中有两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王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学生××,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邀请您务必参加。

学校安排我和您联系,我将到寒舍,拜访,请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您看什么时间方便。

(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口号。

要求:使用对偶修辞,不超过20字。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8. (2分) (2019七上·温岭期末) 《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了三本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书,一本是长妈妈给他买的《山海经》,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要叫他背的《________》,一本是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 (10分) (2017七下·威远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七、课外阅读 (共1题;共16分)
10. (16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
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1)②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①闻寡人之耳者()(2)虽欲言,无可进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

示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

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
①暮寝而思之。

②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选第句,批注:
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
1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题目。

冬虫夏草是如何长成的
①自然界的变化,奥妙无穷,世界上就有这样一种身兼动物、植物的奇特生物。

冬天的形状完全是虫,夏天的形状又像是草,所以取了这么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冬虫夏草。

②清代的蒲松龄写得好:“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

一物竟能兼动植,世界物理信无穷。

”那么,这冬虫夏草究竟是怎样“变化生成一气通”的呢?
③在我国青藏高原生息着一种叫蝙蝠蛾的昆虫,就像许多蛾类生物一样,蝙蝠蛾在长出翅膀之前,也经过蛹状幼虫阶段。

蝙蝠蛾的幼虫极喜低温环境,它们生活在地表之下,以植物的根茎为食。

当大雪飘飞的冬季来到时,它
们纷纷潜伏于冻土层中。

等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气温逐渐上升,蝙蝠蛾幼虫就会来到土壤表层开始它们漫长的4年虫生。

④这是蝙蝠蛾本来应该拥有的正常虫生,然而偏偏在蝙蝠蛾极喜的生存环境里还有另外一种生物也同样极喜低温和高海拔,那就是一种叫虫草菌的真菌。

同样喜欢低温和高海拔的虫草菌与蝙蝠蛾所不同的是虫草菌生活在地表上。

⑤分别生活在地面和地下的两种生物,本应该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但是当虫草菌孢子随着雨水渗入地下,如果机缘巧合,孢子正好和蝙蝠蛾幼虫遭遇,便会粘附在蝙蝠蛾幼虫身上。

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就会萌发出牙管,这些尖状的牙管通过蝙蝠蛾幼虫的口腔、气孔等一切可能的通道侵入其体内,并在它的体内形成真菌丝。

真菌丝充分利用蝙蝠蛾幼虫体内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在其体内迅速蔓延,把它的“五脏六腑”消耗得一干二净,真菌丝也就充满整个虫体。

一种异物无端侵入体内并且不断蔓延,小小的蝙蝠蛾幼虫虽然也会为此烦躁、痛苦,它在人类看不到的地下苦苦挣扎。

但最终,一切挣扎都是徒劳的。

所以在表面看来,蝙蝠蛾幼虫仍然是一条虫的样子,实际上只是一个僵死尸体的空壳。

到了夏季,冰冻的表层土壤消融,土壤温度升高,真菌丝就会穿通虫壳,破土而出,并逐渐长成一株紫红色的小草,顶端有一个菠萝状的囊壳。

⑥到此,原本普通至极的蝙蝠蛾幼虫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之后,和同样普通至极的虫草菌珠联璧合,就生成了大名鼎鼎的冬虫夏草。

⑦冬虫夏草的变化是这样奇特,其神奇的功效也非常之多,它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

因此,自古以来就被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与人参、鹿茸一起列为中国三大补药。

早在1757年的《本草从新》中就有“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的记载。

中医认为,虫草入肺肾二经,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久咳虚弱、劳咳痰血、自汗盗汗等,是唯一的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

⑧《文房肆考》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个名叫孔裕堂的人,他的弟弟患虚弱症,出汗极多,但又怕风怕冷,即使是炎热的夏天,房门紧闭,处在帐中,仍然有怕风怕冷的感觉。

得病三年,医药无效,病情愈来愈严重。

后来有位亲戚从四川来,送他3斤虫草,他每天用虫草与肉类炖食,竟然一天天好起来,不久就完全痊愈。

⑨冬虫夏草这一奇特的高原精灵功效卓著,而采集又特别困难,所以愈觉珍贵,身价百倍。

素有“药中黄金”、“天下第一草”的美称。

(选自《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第四册)
(1)文章第②段中清代蒲松龄描写冬虫夏草的诗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⑤段详细介绍了冬虫夏草形成的四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其第二、第三阶段的内容。

①冬季,虫草菌孢子渗入地下与蝙蝠蛾幼虫相遇,孢子粘附在对方身上;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夏季,真菌丝破土而出,穿透虫壳,长成一株紫红色的小草,顶端有菠萝状的囊壳。

(3)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它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

(4)冬虫夏草素有“药中黄金”、“天下第一草”的美称,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12. (16分) (2018八下·芜湖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陕北的山
祁玉江
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

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

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

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

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

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

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

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

总之,任凭你怎么想像,想像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

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

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

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第①段画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
②走进大山,心灵为什么会得到“净化”?
(3)比较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安塞腰鼓》)
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4)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
九、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

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作文素材。

题目一:我的世界不会_______________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

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

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白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任选一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要求文体特征鲜明。

若选题目一,把半命题补充完整,若选题目二,依据材料写作文。

②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5-1、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6-1、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
7-1、
7-2、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8-1、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1、
9-2、
七、课外阅读 (共1题;共16分)
10-1、
10-2、
10-3、
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九、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