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县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7 水教案1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7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字1个,会写字3个。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研究文章中心,初知珍贵
1、板书课题,提问: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们认为它会写些什么?
2、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水”的什么?
3、小结:本文是记叙文而不是说明文,通过写人们珍惜水而表现了水的珍贵。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水的珍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惜的?
2.文章先总体写水的珍贵,后具体写人们怎样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精读课文,体会水的珍贵
1.学习第一段
(1)“珍惜”是什么意思?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说。

画出第一段中写水珍贵的句子。

(2)学生回答后,教者逐句引导理解。

①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人,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②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③你是怎么理解“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的.
(3)再读全段,反复体会水的珍贵。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
①相互交流所选择的句子,说说理由。

②理解“期盼"(期待、盼望),盼望下雨天的原因是什么?
③欣赏有关句子:
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只有在下雨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在雨中奔跑踊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④研究“先是……然后……"“只有……才……"的用法.⑤各自朗读体会。

第二课时
1、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找出写水珍贵的句子,重点研究: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②齐读“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
到来”。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①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事?
②第四自然段中要着重理解妈妈的动作和“我们”的感受。

③第五自然
段.
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写的是什么:是写妈妈给我们洗澡的本领高,还是写别的什么?
(4)学习第六自然段.
理解“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四、练习
1.“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
找出有关句段仔细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加以描述的。

2.插图配一段说明文字。

3.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
“乐”。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月是故乡明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在烟波浩渺(miǎo mǎo)的海边,我们点起篝(gòu gōu)火。

听着海浪声,看着火光闪动,一种激动在心底萌(méng
míng)发。

抬头望去,那澄(dèng héng)澈(chè cè)的月光是如此的温柔。

(2)那位耄(māo mào)耋(dié dé)老人,一个人住在乡下.夏天,他的小院儿充满绿色,各色花朵点缀(zuì zhuì)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二、给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
(2)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
(3)后来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三、把词语和相关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

烟波浩渺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乐此不疲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答案】
一、(1)miǎo gōu méng chéng chè
(2)mào dié zhuì
二、(1)陪衬(衬托)不可胜数(不可计数)(2)大概(可能)(3)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三、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第二课时
一、在括号里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一()月亮一()柱子几()大苇坑
一()明月一()知了几()土山
二、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四字词语,意思不变。

1。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亮的光辉充满四周,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2。

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漂泊天涯.()
3.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蓝而广阔无际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三、默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四、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

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写的()。

2。

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1)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
(2)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
(4)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
4. 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
【答案】
一、一(个)月亮一(个)柱子几(个)大苇坑
一(轮)明月一(群)知了几(座)土山
二、1。

清光四溢 2.离乡背井 3。

碧波万顷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答案不唯一.)
四、1.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2。

(1)(2)(3)(4)
3.句中的“此”是指代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

对这两件事的回忆更突显“我”对童年和家乡的眷念。

4. 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
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快乐读书吧
精彩的民间故事
教学目标
1、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读懂中国民间故事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及道理。

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学会读懂民间故事的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通过阅读,感受中国民间故事永恒的艺术魅力。

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启迪智慧,拓宽文化视野。

教学重难点
明白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
教学准备:提前准备《从前有座山》的歌曲、阅读《田螺姑娘》》、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从前有座山》)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学生很快猜出歌名。

师:对了,其实它也是一个民间故事,小时候爷爷奶奶就给我们讲过。

今天让我们走进民间故事的世界,去读一读更多的民间故事吧!
二、明白定义,初谈感受
1、什么是民间故事?我们试着给民间故事下一个定义。

(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

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劳动人民坚贞不屈的精神的赞颂。

主要类别:神话传说、传奇故事、生活故事、才子佳人故事、公案故事。


2、你知道哪些中国民间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3、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民间故事的课文,能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吗?
(通俗易懂,有趣、好看、很感人)
4、小结:民间故事写的都是人民群众中间流行的一些故事.好多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寄托了人民群众的一些美好愿望。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民间故事》,走进那奇幻的世界。

三、品读《田螺姑娘》
1、出示感人的片断。

2、自由读。

3、赏析。

(1)生齐读,读完后,你的心情怎样?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个美丽的故事打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而那优美的文笔更是令人难忘。

再读读,把文章里最吸引你的那些情节(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找出来,用横线标出,认真读一读,细细品味,并在旁边写写感受。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读书时,我们不仅要知道写了一个怎样故事,还要在文章里最吸引你的那些情节(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找出来,用横线标出,认真读一读,细细品味。

并在旁边写写感受。

读完以后,还要想想故事中写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有谁?他(她)又怎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划出相关句子和圈出相关词语。

这是我们读书以后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只有这样,才能把故事读懂、读深、读透。

四、布置作业
1。

读《梁祝十八相送》和《八仙过海》。

2.精彩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让我们找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精彩的民间故事
《田螺姑娘》
人物关系情节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有两点:
1.学生课前读《田螺姑娘》充分,因此课堂上学生交流起来很有话说。

2。

通过分析《田螺姑娘》,学生懂得了如何去读好民间故事,也就是理清人物关系,抓情节.不足之处:如何抓住重点语句谈感受,一些学生还做得不够好,有待进一步训练。

5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罗贯中写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课文主要讲了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施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故事情节曲折,充满智慧,引人入胜。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

教学效果(思效)
教给方法找对应。

很多课文都是前后呼应,这样的知识学生是掌握的。

本课许多内容前后呼应,教学时,我教给学生找到前后对应的学习方法。

第一是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第二是找它的预测或结果,第三是把两句话连在一起。

一句表预测,一句表结果,前后一对应,就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在理解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再去寻找其他一一对应的句子,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四笑”,精准感悟。

教学时,我让学生细心研读课文,抓住重点人物诸葛亮探究。

课文写到诸葛亮共有11处,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你联系课文,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随后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和众多信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体会到诸葛亮笑自己时是自信的笑,笑曹操时是轻蔑的笑,笑鲁肃时是友善的笑,笑周瑜时是得意的笑,从而体会人物的不同特点.这样的研读丰富了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

(2)复述课文,提高能力。

复述课文是学生对教材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绝不能省略,学生有没有完全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就全靠复述课文这一环节了。

在让学生复述课文之前,我让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列出课文小标题:“借箭的原因——借箭的准备——借箭的经过——
如数交箭",然后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说一说草船借箭这则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将这三组同学所说的合起来完整地说一次。

学生说完,我还要求学生动笔将这则故事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写好后经过修改,再请同学站上讲台进行现场复述课文的练习。

学生借助复述课文这一环节,无形中会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里许多句段当中的文字内化成为自己可用的语言,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发展了逻辑思维,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

不足之处(思失)
课上完了,回顾整节课,自己觉得还是有一些遗憾:
课件范读那个环节,我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就不会出现课堂中那种沉闷的现象
了.Flash动画吸引了学生,那就是周瑜给诸葛亮派任务时的对话,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其次是鲁肃和诸葛亮在江中草船借箭的过程,学生看得不亦乐乎,看了一遍,要求看第二遍,4。

改进措施(思改)
运用远程教育,教师应该更认真地备课,不但备所上的远教课,还要充分备学生.像《草船借箭》这样的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们在以后的教育中,要重视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分组研读,抓住人物动作、语言,把握人物特点,这样不但增加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表演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平阳县五年级下册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部分(35分)
一、书写平台.(5分)
1.书写要求: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3分) 2。

请将诗句工整地抄写在方格里.(2分)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选出下列每小题中错误的一项.....
,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4分) 3.A.揩.眼泪kāi B 。

翁媪.ǎo C.匕.首bǐ D 。

造诣.zh ǐ ( ) 4.A.咀嚼.jué B 。

扒.手bā C.哄.骗hǒng D 。

调.度diào( )
5。

A 。

疾弛 B.迫不及待 C 。

噩耗 D 。

脊梁 ( ) 6。

A.清晰 B.陪不是 C 。

羞愧 D.抖擞 ( ) 三、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把对应词语的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3+3=6分) A 。

垂头( )气 B 。

( )声屏气 C.百折不( ) D.美( )美奂 E.完( )归赵 F.扶危( )困 7.德国军官离蜡烛越来越近,在场的人都 ,生怕露馅。

( )
8.真正的维也纳音乐并不在 的金色大厅或歌剧院,而是在城郊的小酒馆里。

( ) 9。

白血病女孩徐天韵虽历经病痛的折磨,但她依然 地与之抗争。

( ) 四、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请把序号填在括号里.(2+2+2=6分)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热爱艺术的朋友们,切不可错过这次难得的艺术盛宴..。

B.草原之行,带给我的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感受的是眼睛,打动的是心灵。

C 。

他们一起享用了一桌满是山珍海味的盛宴..。

D 。

在这场精彩绝伦的演奏会上,我们尽情享受着音乐的盛宴..。

11。

下面语句表述错误....
的一项是( )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A.获得资料的途径有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等。

B。

“世界上重大的创造与观察都是靠思考.”是一个病句。

C。

“梁国杨氏子九岁”和“晏子使楚”中的“子”意思一样。

D.“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是一副回文联.
12.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和描述中,正确
..的一项是()
A。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他是一个很有钱又吝啬的人。

B。

《白杨》一课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歌颂了边疆建设者的奉献精神。

C。

《西游记》里有许多故事,如“大闹天宫"“火烧赤壁”“三打白骨精”.
D.《晏子使楚》一文是剧本,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在情境中运用。

(13、14题每空1分,15题2分,共14分)
13。

本册课文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动人的画面:《草原》中,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不用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流入云际。

其中“流”字用得特别好,让我体会到了。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中,“最喜小儿亡赖, "的画面清新可爱;《杨氏之子》中,当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时,儿应声答曰:“。

"的画面令人会心一笑。

这个聪慧的孩童,他的回答妙在。

14。

有的同学上课时心不在焉,老师一提问,他就像是“徐庶进曹营—- "。

老师常用《满江红》中的“”这句话来劝诫他们。

15.草坪上竖立着“别踩我,我怕疼”这样富有情趣的提示语,特别能打动人。

图书角的书本被放得乱七八糟,我也准备写一句富有情趣的提示语来提醒大家。

(2分)
阅读部分(35分)
(一)人物描写一组(节选)(15分)
A。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B。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说着,便用帕拭泪.
16。

语段A选自儿童小说《》。

此时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形,可以用四
字词语“”来形容。

(2分)
17.语段B选自古典文学名著《》。

王熙凤表面是夸,实际还有另外
两层意思,即(把序号
...)(4分)
..填在横线上,多选题
A.阿谀贾母
B.抱怨贾母偏心林黛玉
C.安慰迎春等嫡亲孙女
18。

这两段话,主要运用了和描写来刻画人物。

从中我能体会到小嘎子的性格和王熙凤的性格。

(6分)
19。

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以上两种外,还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

我至少能运用一种方法来写出一个同学的特点,先把特点填在括号里,再具体写下来.(3分)
特点:( )
(二)“中国式过马路”(8分)
【社会一角】
【他山之石】
20.什么是“中国式过马路"?请用一句话概括。

(2分)
21.仔细阅读上面的材料,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3分)
(1)“中国式过马路”引发的事故有轻有重,轻的让驾驶员受伤,重的造成死亡惨剧。

( )
(2)外国政府对行人乱穿马路这一行为的处罚是罚款。

()
(3)综合上面两则信息,我认为严厉处罚行人违章,是为了保障人们的交通安全。

( )22.请结合上述材料信息,站在“小赵”的立场,把对话补充完整。

(3分)
【妈妈送小赵去上学,眼看就要迟到了,人行道上却亮起了红灯。


妈妈:快!快!快点跟大家一起过去!
小赵迟疑着。

妈妈:你看,大家都过去了,车子也只能让我们先过,再说只有我们站着不过,傻呀!
小赵:
(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2分)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

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è)》。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

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不幸的悲惨的遭遇,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è)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来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查历史的遗迹。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
)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 )会驱散绝望之云。

23。

“厄运”的意思是 ,在第二自然段中,“厄运"是指 .(2分)
24。

请在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分)
25.本文共有四个自然段,通过
告诉我们 (用文中的句子作答)(3分) 26。

本文中,谈迁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 )(多选题...)(2分) A 。

他喜爱历史,是一位史学家 B 。

《国榷》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C 。

他幼时家境贫寒却刻苦学习 D.他在厄运面前不放弃、不气馁
27.文中运用了很多数字,请用“—-”画出有关句子(至少两处),再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3分)
这些语句更加突出了
习作部分(30分)
双休日里,你是运动、游戏还是继续埋头学习?是外出游玩还是“小鬼当家”?或是做其他事情?选择一件记忆最深刻的事,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

2.标点规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事例具体,感情真实。

字数不少于400字. ,
参考答案
二、3。

D 4.B 5。

A 6。

B
三、丧敛挠轮璧济7.B8.D 9.C
四、10。

C 11.C 12.B
五、13.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翠色欲流草原的碧绿、小丘的柔美线条和草原的勃勃生机姹紫嫣红应接不暇清平乐·村居溪头卧剥莲蓬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出应有的礼貌,又反映出他语言的机智幽默 14。

一言不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5。

示例:带走满腹知识,留下一架好书.
(一)16。

小兵张嘎互不相让 17。

红楼梦林黛玉 AC 18.动作语言争强好胜圆滑世故
(二)20。

不看红绿灯、凑够一波人就过马路。

21.(1)×(2)×(3)√
22。

示例:妈妈,可是闯红灯是不对的,从小您不是就教育我要“红灯停,绿灯行"吗?我们应该做遵纪守法的好市民。

(三)23。

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国榷》原稿被偷走 24.只要就 25。

巨著被偷重新撰写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驱散绝望之云。

26.BD 27。

①经过20多年……《国榷》.
②新写的《国榷》……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国榷》这部巨著完成的不易,耗费的时间之长,内容的翔实以及作者的辛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