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_看花认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9.看花认植物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可以根据花的颜色和形状等认识植物。
2.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植物的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对身边植物的花进行比较。
3.科学态度目标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增强保护身边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可以根据花的颜色和形态等特征认识植物。
难点:在教师指导下,能对身边植物的花进行比较,认识不同的植物。
三、教具准备
图片、花的实物、表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里各种花竞相开放,大自然装点得格外美丽,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花的世界。
师播放视频。
师:这些花漂亮吗?它们是哪些植物的花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花认植物”。
(二)探究活动
1.认一认植物的花。
(1)师(拿出花束):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你认识这些花吗?(生介绍自己认识的花,师把花奖励给表现好的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把花放在抽屉里,渗透德育教育。
(2)师:除了老师带来的花,你还认识哪些花?
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认识的花。
2.比较花的不同。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几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花。
(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3组花:桃花和梨花、百合花和雏菊、玫瑰和太阳花)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的两种花,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小组内观察、讨论。
(3)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①桃花和梨花:
生:一种花是粉红色的,另一种花是白色的。
师小结:粉红色的花是桃花,白色的花是梨花。
这两种花的颜色不同。
②百合花和雏菊:
生1:一种花大,另一种花小。
生2:花瓣的数量不同。
生3:花瓣不一样。
……
师介绍两种花的名称。
③玫瑰和太阳花:
生1:花瓣的数量不同。
生2:一种花的花瓣大,一种花的花瓣小。
……
师介绍两种花的名称。
师小结:像大小、数量等方面的不同,我们统称为“形状”不同。
(4)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观察,那就是
根据花的颜色、形状等方面来认识不同的植物。
这些方法你学会了吗?那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认识一下这两种植物吧。
①师出示向日葵和金鸡菊。
②小组内观察、讨论,完成表格。
(打√)(打√)颜色白色黄色白色黄色
圆形方形圆形方形形状
大小大小
③小组汇报。
(5)师:生活中相似的花还有很多。
①(出示荷花、睡莲)你认识这是什么花吗?
生:这是荷花。
②师:一种是荷花,另一种是睡莲。
其实很多大人也很容易把这两种花混淆,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分辨它们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③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发现:荷花的花瓣大、圆润,叶子离开水面,像一把伞;睡莲的花瓣小、尖,叶子贴在水面上,就像在水面上睡觉一样。
师:荷花和睡莲的区别主要在叶子,下节课我们再研究怎样看叶认植物。
(三)巩固练习
师出示课件,生认一认“这是什么植物的花”。
(四)拓展活动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认识了不同的植物,大家观察得非常细致,都有当科学家的潜质。
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人们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地研究、探索,培育出了各种各样的花。
(出示菊花)
2.师:这些都是菊花,其实这只是很少一部分,据统计菊花有7000多个品种,同学们课下可以用多种方式去认识更多的菊花,用
今天学到的观察方法找找它们的不同。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发言。
师:希望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更多的植物,去探索大自然更多的奥秘。
板书设计:
9.看花认植物
粉红色
白色
看花大的认植物
小的
形状
花瓣
数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看花认植物》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通过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参观植物园等渠道对植物的花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植物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和好奇心,这将对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虽然不能清楚地说明理由,但已经了解植物是生物,并对植物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
经过学前教育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因此我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奖励的方式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在学生能表达出对花的直观感受时,比如花是粉红色的、白色的、花瓣大或小、花瓣多或少等等特点时,我及时地总结出科学的观察方法,让孩子知道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在观察花的过程中,大多数孩子在一开始只是注意到花的香味,这时我及时地提醒孩子老师的要求是“观察”,孩子们能及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花的外形上。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看花认植物》效果分析
1.实物教学的优势。
一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对什么事物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学中我准备的教具大多数是用的实物,孩子能够近距离的观察和触摸,对观察对象有了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还学到了科学的观察方法。
2.培养了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本节课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能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学会了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
大多数学生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看花认植物》教材分析
从本课开始,教材将引导学生根据植物的具体特征来辨认植物。
本课引导学生根据植物的花来辨认植物。
“活动准备”以文本形式提出让学生课前观察周围植物的花的任
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植物花的特点,为课堂探究做准备。
“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认识常见植物的花;辨别相似植物的花的不同。
关于第一个活动,教材展示了4种常见植物的花:月季花、牡丹花、荷花、紫玉兰花。
这几种花的花朵大小、颜色,花瓣的数量、形状都不相同。
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花,说出植物的名称与特征,发现不同植物的花不同,比如花朵的大小、颜色,花瓣的数量、形状等。
由于地区、环境的差异,在教学时我选择了几种孩子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花,这样能够贴近孩子的生活。
泡泡语“我还认识……”旨在提示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其他植物的花的名称,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认识更多植物的花的名称,了解更多植物花的特点。
关于第二个活动,教材展示了两组对比图。
第一组是桃花和梨花,第二组是向日葵和野菊。
在教学时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我给学生准备了3组花,桃花和梨花、玫瑰和太阳花、百合花和雏菊,第一组花主要引导孩子发现两种花的颜色不同,桃花是粉红色的,梨花是白色的;第二组和第三组花主要引导孩子发现花朵的颜色相同,但花瓣的大小、形状、多少等方面是不一样的。
然后渗透“方法指导”——“我们可以根据花的颜色、形状等来认识植物”,引导学生对前面的观察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在学会了观察方法后,我让孩子运用方法观察向日葵和金鸡菊,引导孩子学以致用。
“拓展活动”让学生认一认多种多样的菊花,通过菊花花朵颜色、
花瓣形状等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同类植物的不同品种的花的颜色、花瓣形状等不同。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看花认植物》评测练习
它是哪种植物的花?
1. 2. 3.
(桃花)(梨花)(向日葵)4. 5. 6.
(雏菊)(玫瑰)(迎春花)
7. 8. 9.
(薰衣草)(玉兰)(喇叭花)10. 11.
(油菜花)(樱花)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看花认植物》教学反思
“看花认植物”一课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寻找并辨认周围常见植物的花,认识到植物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认识不同植物的花了解不同植物的花的特征,学习辨认植物的花的方法,再利用这种方法通过植物的花辨认植物。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记录和整理,初步观察周围常见植物的花,意识到植物的多样性,产生探究植物的兴趣,同时有目标、有方法地学习辨认植物的花的方法。
本课的“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认识常见植物的花;辨别相似植物的花的不同。
第一个活动,在教学时我选择了几种孩子们生活
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花,这样能够贴近孩子的生活。
这几种花的花朵大小、颜色,花瓣的数量、形状都不相同,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花,说出植物的名称与特征,发现不同植物的花不同,比如花朵的大小、颜色,花瓣的数量、形状等。
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其他植物的花的名称,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认识更多植物的花的名称,了解更多植物花的特点。
第二个活动,在教学时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我给学生准备了3组花,桃花和梨花、玫瑰和太阳花、百合花和雏菊,第一组花主要引导孩子发现两种花的颜色不同,桃花是粉红色的,梨花是白色的;第二组和第三组花主要引导孩子发现花朵的颜色相同,但花瓣的大小、形状、多少等方面是不一样的。
然后渗透“方法指导”——“我们可以根据花的颜色、形状等来认识植物”,引导学生对前面的观察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一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对什么事物都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往往是盲目的,没有顺序的,也有一些随意,所以我在准备教具时,注意了把同一组花放在一起,比如把桃花和梨花的图片打印在同一张纸上,孩子们清楚地知道谁和谁在一起对比,很快看出两种花的颜色不同,更容易得出结论。
玫瑰花、太阳花、百合花、雏菊则是出示的实物,小组分工在进行观察、比较时,更能激发孩子们探究的兴趣,并且准确的找出它们的不同。
孩子们通过原有的认知,加上近距离的观察和触摸,都较好的对观察对象有了深刻的印象,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正是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还学到了科学的观察方法。
在学会了观察方法后,我让孩子运用方法观察向日葵和金鸡
菊,引导孩子学以致用,训练孩子们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显然,这样的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定向、有知觉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素养的核心,也为提高科学态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看花认植物》课标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基本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人合作、关爱生命与自然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看花认植物》一课属于青岛版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的范畴,课标中“生命科学”领域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重点是能根据花的颜色和形状认识植物,知道植物花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植物的一些特征。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
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