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5评说硫、氮的“功”与“过”5.2认识物质的量浓度配置一定物质...》460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认识物质的量浓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上海市第一中学
化学教研组
周媛媛
【课题名称】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年级】高一年级第二学期
【教材相关内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在高中化学(上科版)第5章第2节第4课时的内容,教材第12页至第13页。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第5章“评说硫、氮的‘功’与‘过’”是继第2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之后的又一章以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章节。
通过对硫、二氧化硫、硫酸、氮气、氨和铵盐的学习,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作归纳和提升,为今后继续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提供知识好和方法的铺垫。
借助“酸雨”的测定,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简单计算,使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涉及的所有概念全部呈现。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构成了宏观与微观
量化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的视角和方法。
虽然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难点,但在高一阶段要求相对基础、不易过难,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逐步深化。
本节内容是物质的量浓度的第2课时,重点放在学习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上,放在实验操作规则理解与总结概括反思能力上。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已有知识):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基本公式,简单的定量仪器的使用。
能力储备:配置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基本实验操作,使用简单的定量测量仪器的操作。
二、教学目标
1、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方法及容量瓶使用的方法。
2、通过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经历完整的实验思维、实验操作过程,并认识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3、通过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了解实验误差,感触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2
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四、教学思路
让学生通过分析意识到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关键在于准确确定溶液的体积,从而引出并使学生认识容量瓶。
在配制演示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通过师生互动,理解一些关键性操作,形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完整操作过程。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巩固加深理解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中培养总结概括与反思能力。
教师应注意合适的指导。
五、教学过程
1.
教学流程图
2.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请同学们根据计算原理来配置一瓶100mL0.5mol/L碳酸钠溶液。
[板书]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原理:VMmVnC
[引导]根据学生讨论时遇到的困难,提炼出关键数据的获取。
[板书]关键数据的获得
固体溶质的质量——天平称量
溶液体积——物质混合会引起体积的变化,因此需要可以直接得到所需溶液体积的仪器,容量瓶。
[讨论]
学生会提出称量固体——先计算,用量筒量取100mL水。
回忆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1引入:根据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完成配置100mL0.5mol/L碳酸钠溶液的任务。
2溶质碳酸钠物质的量、溶液体积确定。
4拓展:用98.3%的浓硫酸配置100mL0.5mol/L稀硫酸。
3介绍容量瓶的结构及特点,包括常见规格及选取原则。
配制过程
4边讲边演示配制过程,师生探讨关键步骤的意义,隐含误差分析。
3
[提问]以上的四种仪器你认为哪一种最合适呢?
[学习任务1]学生观察容量瓶并描述其结构特点
[介绍]
常见容量瓶的规格有: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问题]有时我们需要配置的溶液是200mL、300mL时,选取多大的容量瓶呢?
[讲解]同样的实验操作,不同人不同操作存在误差,即使同一人的操作也会存在误差。
为了减少这种误差,尽可能减少实验操作的次数。
即“取大不取小”,需要200mL溶液时选用250mL的容量瓶,需要300mL溶液时选用500mL的容量瓶。
[学习任务2]下面就请同学们讨论解决我们最初提出的问题:配制100mL0.5mol/L碳酸钠溶液。
[归纳]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的第一步是需要算出溶质的量。
请同学们计算出所用Na2CO3的质量。
[设问]知道所需溶质碳酸钠固体质量,后面的操作请完整的设计出来。
[学生讲述,教师纠正并演示操作]
纠错1:将碳酸钠固体倒入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
原因:物质的溶解存在热效应(上学期第4章能量中学习了“溶解中的能量变化”),而容量瓶使用要求“室温下”。
强调1: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时,转移至容量瓶中。
[讨论]
最后一种,因为“脖子”细而长,提高精确性。
[观察]分发到的容量瓶,找出它的特点:梨形瓶体、细长颈、颈部有一圈刻度线、磨砂瓶塞、瓶体标有体积数、温度。
[讨论]会产生两种方案:配制2个100mL和配1个250mL。
[讨论]如何配置100mL0.5mol/L碳酸钠溶液?
得知道需要多少碳酸钠。
[计算]
m(Na2CO3)=n(Na2CO3)·M(Na2CO3)=c(Na2CO3)·V·M(Na2CO3)
=0.5mol·L-1×0.1
L×106
g·mol-1=5.3
g
[学生讲述]
用天平称量5.3g无水碳酸钠
碳酸钠倒入容量瓶中(×)
[学生讲述]
加水至刻度线
体会并认识容量瓶。
((((
4
纠错2:不要忘记残留在烧杯、玻璃棒中的碳酸钠溶液。
如果不将这些残留液转移至容量瓶中,会导致什么后果?
强调2:将烧杯和玻璃棒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操作要点:玻璃棒一侧轻抵容量瓶口内壁,使溶液一滴不漏地全部进入容量瓶中。
[问题]用什么仪器加水至刻度线呢?
强调3:滴管量少,烧杯和量筒容易导致加水过量。
用洗瓶向容量瓶中直接注入蒸馏水,距刻度2-3cm处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这一步称为定容。
操作要点: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容量瓶放在桌面上,保持视线与刻度线水平。
当最低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即完成定容。
[追问]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演示摇匀操作]
操作要点:盖上瓶塞,一手指尖托瓶底,一手抵住瓶塞,倒转摇匀。
强调4:摇匀的操作,需要容量瓶瓶塞不能漏液,所以在选
择容量瓶之后要立即进行“检漏”操作。
[演示检漏过程]
强调5:不能长期存放液体或进行化学反应、溶解等。
因此,要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学习任务3]回顾并总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和步骤。
[板书]
仪器:电子天平、药匙、玻璃棒、小烧杯、胶头滴管、洗瓶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定容,6.摇匀。
[学生讨论]
容量瓶中溶液的溶质少了,最终溶液浓度偏低。
滴管。
烧杯。
量筒。
不一样。
摇动容量瓶
[回答]
仪器:电子天平、药匙、玻璃棒、小烧杯、胶头滴管、洗瓶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定容,6.摇匀。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方法。
总结巩固配制步骤。
学生练[问题]如果溶质是液体,配置一定浓度溶液的仪器和操作有变化吗?
[学习任务4]如何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
5
习溶液配制
1.84
g/cm3浓硫酸来配制250
mL
1mol/l的稀硫酸?
[板书]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不变
[板书]2、注意溶液体积没有加和性
[实践活动]
配制250
mL
1mol·L-1的Na2CO3溶液。
教师指导。
作业布置:学案第9页完成
[思考]
原理: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n(浓溶液中溶质)=n’(稀溶液中溶质)
c(浓)V(浓)=c’(稀)V’(稀);V(浓)=13.6ml。
用量筒量取13.6
ml的浓硫酸溶液,后面的步骤和固体溶质配制是一样的。
学生自主实践
【完成巩固练习】
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
配制盐酸溶液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B.
配制盐酸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C.
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实验误差,培养反思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推进流畅,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的过程,并且结合自己在研究课中实践体验理解并掌握相应操作“转移溶液要一滴不漏”,同时结合自己的已有实验操作经验提出问题“为什么不用漏斗转移溶液?”
整个教学设计都围绕化学实验蕴含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体现科学严谨求实安全的态度。
配置一定浓度溶液的原理、仪器的选择及操作步骤都渗透化学实验简约、操作便利、减少误
差等原则,一些仪器和操作的形成都是前人经验的积累,让学生体验并通过思考进行归纳提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原理:VMmVnC
关键数据的获得:固体溶质的质量——天平称量
溶液体积——物质混合会引起体积的变化,因此需要可以直接得到所需溶液体积的仪器,容量瓶。
常见容量瓶的规格有: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药匙、玻璃棒、小烧杯、胶头滴管、洗瓶
操作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 5.定容,6.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