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湖矿区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1)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1)

矿井联系测量一、目的和任务矿井联系测量就是将地面上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坐标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

目的就是使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网采用同一坐标系统。

联系测量的主要任务是:(1) 确定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 (2) 确定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点的平面坐标x 和y ; (3) 确定井下水准基点的高程H 。

二、地面近井点的测设(1)地面近井点的精度要求 ⒈近井点测量精度的要求近井点可在矿区三、四等三角网、测边网的基础上,用插网、插点和敷设经纬仪导线,及GPS 等方法测设。

对于一般网型,近井点的精度,对于测设它的起算点来说,其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7cm ,后视边方位角中误差不得超过±10″。

GPS 测量必须按照1992年我国测绘局发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进行,近井点可以采用D 级和E 级测设。

⒉井口高程基准的精度要求井口水准基点的高度精度应该满足相邻井口间进行主要巷道贯通的要求,由于两井间进行主要的巷道贯通时,高程上允许的误差是=0.2m z m ±允,则其中误差为=0.1m z m ±,一般要求两井口水准基点相对的高程中误差引起的贯通点K 在z 轴方向上的偏差中误差不超过m3z±=±0.03m。

所以近井点高程测量,可以应该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测设。

(2)近井点布设方案本次近井点(水准基点)通过GPS进行布设,使用Trimble5800、5700GPS接收机,利用国家四等控制点为起算点,采取插网方式建立矿井E级GPS近井网,布网形式为同步图形扩展式。

测设了主井近井点坐标和高程。

三、立井定向《煤矿测量规程》规定的联系测量的主要精度要求实际定向精度与规程限差要求3.1两井定向方案本次设计方案的矿山有主井和副井各一个,因此投点时在两个井筒内各挂一根垂球线,采用单重稳定投点。

投点时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减小投点误差,这些主要措施包括:<1>定向时最好停止风机运转或增设风门,以减少风速;<2>采用小直径、高强度的钢丝,建议采用80kg重的垂球,并将垂球浸入稳定液中,并在大水桶上加挡水盖以减少滴水对垂球的影响。

矿用led灯课程设计

矿用led灯课程设计

矿用led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LED的基本原理,掌握LED灯在矿用环境中的应用特点。

2. 学生了解矿用LED灯具的设计要求,包括安全、节能、耐用等方面。

3. 学生掌握矿用LED灯具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对矿井照明效果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矿用LED灯具的优势和潜在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矿用LED照明方案,并进行初步的评估和优化。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正确安装和简单维护矿用LED灯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矿物资源开发中节能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节能意识。

2. 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鼓励其关注新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其在小组讨论和项目实施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应用科技类课程,结合物理、工程技术等知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已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科技类课程兴趣浓厚,但需引导他们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采用项目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LED基本原理:光电器件原理、LED的结构与发光原理、LED的色温与显色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光电器件》第1-3节。

2. 矿用LED灯具特点:矿用环境对灯具的要求、LED灯具的防爆性能、节能优势及耐用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特种灯具》第2节。

3. 矿用LED灯具设计要求:安全标准、节能设计、灯具防护等级及使用寿命。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特种灯具》第3-4节。

4. 矿用LED灯具性能参数:亮度、光束角、色温、显色性等参数对矿井照明效果的影响。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照明设计》第1-2节。

矿井监测监控技术课程设计方案

矿井监测监控技术课程设计方案

本科《煤矿检测监控技术》课程设计方案1 阐述煤矿检测监控技术课程的目的与意义:《煤矿检测监控技术课程设计》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设计性课程,是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精力来搞好整个设计,在整个设计中锻炼学生的团结互助和独立开发设计的能力,小组内的学生必须有较为明确的分工。

本课程要求学生综合应用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基础课程和煤矿监测监控技术等专业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与矿井监控系统相关的电子作品的。

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由2~3人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

学生可自发组织一个小组,也可由老师指定。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产品开发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2 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设计为两个阶段:1)到煤矿参观矿井监测监控系统,搜集相关技术资料,时间2天(内容、地点、方案另见计划)。

2)分组设计,时间8天。

课题1、矿井机电设备开停传感器电路设计设计指标:(1)检测机电设备供电电缆的电流,判断设备开停状态,就地显示并将开停状态上传到系统分站系统;(2)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就地显示设备开停状态,恒流型输出或频率型输出;(3)分站供电,供电电压12—24伏;(4)采用分立和集成电路元件设计;设计要求:(1)采用EWB软件或Proteus软件绘制原理图,确定每个元件参数;(2)进行电路仿真,记录仿真波形,将电路图和仿真波形复制到word文档中,保存以备用于课程设计报告。

(3)列出所有元件清单,由班长统一报实验室准备元器件及材料;(4)安装调试所设计的电路,使之达到设计要求,记录实验结果。

课题2、风门开/闭传感器电路设计设计指标:(1)检测矿井巷道风门开/闭状态,就地显示并将开/闭状态上传到系统分站系统;(2)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就地显示风门开/闭状态,恒流型输出或频率型输出;(3)分站供电,供电电压12—24伏;(3)采用分立和集成电路元件设计;设计要求:(1)采用EWB软件或Proteus软件绘制原理图,确定每个元件参数;(2)进行电路仿真,记录仿真波形,并将电路图和仿真波形复制到word 文档中,保存以备用于课程设计报告。

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

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

《车夫山矿山测量设计说明书》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班级:测绘工程08-3班姓名: QQ:学号:****: ***环境与测绘学院2011-7-22目录1. 课程设计目的与背景: (1)2.矿山基本情况...................................................................................................1 2.1.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 (1)2.2交通条件 (1)2.3.测区已有测绘资料及成果利用 (1)3.坐标系统 (1)4.相关作业依据与要求 (2)5、生产限差 (3)6、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4)6.1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4)6.2.两井定向 (9)6.3.南山风井陀螺定向 (14)6.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19)7、地面水准测量 (27)8.矿井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30)8.1.高程联系测量 (30)8.2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30)9、经费预算 (35)10.课程设计小结 (36)3矿山测量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目的与背景:矿山测量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矿山测量学课程和完成矿山测量教学实验之后进行的。

是对学生进行测绘高级工程人才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矿井的主要矿山测量工作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新能力。

为了通过模拟实践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更真实的了解矿山测量工作,环境与测绘学院在2011年7月10日至7月28日组织08届学生进行矿山测量课程设计,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有效的复习并形成体系。

而且可以学到书本上介绍不全的有效测量方法。

2.矿山基本情况2.1.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徐州市车夫山镇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

丘陵海拨一般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

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车夫山海拔361米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测绘控制测量课程设计_百度文库

测绘控制测量课程设计_百度文库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20 —20 学年第学期)指导教师: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灯湖矿区控制测量设计技术说明(一)作业任务及测区概括1 作业目的及任务范围灯湖矿区位于xx省xx煤田东北域,煤藏总量为XX亿吨。

本矿区已列入国家经济建设计划,准备进行重点开发。

根据建设规划,首先需分别施测54km² 1:2000地形图及23km² 1:1000地形图。

该矿区为1:5000地形图,其中虚线范围为1:2000测区图,点划范围为1:1000测区图。

为了加快建井速度,需在竖井间进行对向掘进(石红-上村直线贯通),最大贯通距离为3km,矿井最大单翼长度5km,井深一般不超过300m。

为满足矿井设计,建井、设计、生产三阶段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井巷贯通以及工业场地施工测量的需要,应在全矿区建立统一的具有足够精度密度的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

另外,为贯通工程需布设一专用控制网,要求俩近点横向相对中误差小于30mm。

2 测区概括本测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19°32′,北纬34°12′。

测区地面高程为+30m-+244m,位于xx省xx县境内,属华东近海丘陵地带,测区南部及中部为山地,其上林木茂盛,不利同视。

其余为平原,密布村庄和厂矿,建筑群遍地,林道纵横,影响观测。

灯湖位于测区东部,湖面开阔,中有大堤。

测区内有铁路支线通过,公路四通八达,村间大道可行汽车,交通比较方便。

测区地处华东近海地区,气候宜人。

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040mm,雨量集中于6、7、8月。

全年平均气候为+15°,夏季气温较高,一般为30°左右,冬季有雪,但不寒冷,最低温度为-5°,冻土线深度约为0.1m。

全年平均风力为2-3级,夏季略受台风影响。

适宜于野外作业时间为3-11月份,全年平均作业时间利用率为21天/月。

测区内地少人多,人口稠密,多为汉族,少数为回族。

测量作业所需人力、物力,材料及食宿可就地解决。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目录1、设计背景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矿井的主要矿山测量工作的设计:1.加深对课堂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新能力;3.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矿山基本情况2、设计要求1. 在进行设计时,必须遵守国家现行的测量规范、规程与图式。

2.对各种测量方案与测绘方法的选择,既要大胆采用新技术与新设备提倡创新,又要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其合理性、可能性与必要性,务必使自己的设计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施工时是可行的。

3. 设计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若遇疑难问题,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后,可向指导教师提出,但技术决定必须由学生独立做出。

4.设计说明书的任务是对全部测量方案、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作一简要而系统的说明,并附有必要的图表。

说明书中应尽量避免冗长的文字上的讨论与解释。

一般以直接叙述为主。

若在理论上与实践上有创见,可作必要的讨论与解释。

5. 说明书的编写与图表的绘制,均由学生本人独立地完成。

说明书与设计图要求内容正确、文理通顺、精简明了,图纸整洁。

3、测区已有测绘资料及成果利用收集资料收集矿区内各种已有的测绘资料,包括地形图、交通图、基本矿图、专门矿图、日常生产用图和生产交换图以及基础控制成果(成果表、点之记、网图、技术总结)及鉴定结论等。

平面控制资料为了使矿区坐标系统的一致性。

选用二个矿区一级三角点,这二个控制点X1,X2,都是矿区首级平面控制测量的起算点。

高程控制资料为使矿区高程系统相一致,故矿区首级水准控制网的高程系统选择1985黄海高程系,并且二个水准点为Y1,Y2。

表已知控制点数据4、坐标系统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

为了便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采用国家3°带高斯平面坐标系统。

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或矿区平均高程面的矿区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

矿山测量教学方案

矿山测量教学方案
学习的目的
• (1)掌握井下水准测量的方法、步骤和要领。 • (2)适应井下工作环境,锻炼动手能力。
井下水准测量
学习的内容及要求
• 应用井下Ⅰ、Ⅱ级水准测量方法实测巷道各点 的标高。


Ⅰ级水准要用双仪高法往返观测。
Ⅱ级闭合或附合水准可采用双仪高法单程观。


Ⅱ级水准支线可采用一次仪器高往返观测。
巷道中线的标定
新开掘的巷道掘进6~9m后,应用全站仪正
式标出一组中线点,每组中线点不得少于3个点,点
间距离不得小于2m。
(1)检查A点是否有位移或破坏。 (2)经检查认为A点无位移后,将全站仪安置在A 点,用盘左后视4点,在水平度盘上转出β角值, 在巷道顶板上距工作面5m左右给出2′点,用盘右 再给出2″点,取其2′、2″两点中间点为2点, 则2点即为巷道中线点。如下图所示:
• 2、在水平巷道标定腰线
在倾斜巷道中标定腰线
• 如下图所示1点为设计巷道的腰线点,其设计标高为 H1,A点为已知导线点,其标高为HA。根据两点的标高 可以计算出两点的高差hAa为 • hAa=HA-H1 • 在导线点A上挂垂球线,并从A点向下量取hAa值,在 垂球线上得到a点,然后过a点向待设腰线巷道两帮拉线, 线的终端应位于待测腰线起点的位置。在线的中间部位挂 半圆仪,当其读数为0°时在线的终端处做上标记,该点 即为新设腰线的位置,然后设法将此点位予以固定(钉钉 子或用水泥筑点)。同方法在另一帮与该点相对应的位置 再设一点,这两点即为一对腰线点,如下图(a)所示1、 1′点。
矿山测量教学方案
讲课人:XXX
目 录
• • • • • • • • 一、学习目的 二、学习内容 三、学习要求 四、方法和步骤 五、巷道中线的标定及延伸 六、巷道腰线的标定及延伸 七、对学员的要求 八、学员成绩的考核

煤矿测量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煤矿测量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测量工作在安全生产、资源开发和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特制定本课程设计方案。

二、课程设计目标1. 使学生掌握煤矿测量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设计内容1. 煤矿测量基本理论- 煤矿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煤矿测量的基本方法和仪器- 煤矿测量的精度要求2. 煤矿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与布设- 矿区坐标系统与测量基准- 平面控制测量误差分析3. 煤矿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网的设计与布设- 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分析4. 煤矿井下测量- 井下三角高程测量- 井下控制测量对贯通误差预计- 井下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5. 测量方案编制与实施- 最佳方案选择- 平面控制测量方案- 高程控制测量方案- 测量仪器配置与人员配备- 测量施工方案编制四、课程设计方法1. 理论学习- 针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复习。

2. 实践操作-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煤矿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测量数据的采集。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掌握测量误差分析的方法。

4. 方案编制与实施- 根据课程设计要求,编制测量方案,并进行实施。

五、课程设计评价1.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考察学生对煤矿测量基本理论、方法和仪器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能力- 考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测量仪器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方案编制与实施能力- 考察学生编制测量方案的能力,以及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团队协作精神- 考察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课程设计时间安排1. 前期准备(1周)- 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课程设计要求。

2. 实践操作(2周)-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煤矿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测量数据的采集。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目录1、设计背景22、设计要求23、测区已有测绘资料与成果利用34、坐标系统35、相关作业依据与要求45.1相关测量规45.2等级、精度要求46、生产限差的确定57、矿井平面联系测量67.1地面控制测量67.2两井定向87.3陀螺经纬仪定向157.4井下平面控制测量198、地面水准测量248.1水准线路布设249、矿井井下高程控制测量279.1 高程联系测量279.2井下高程控制测量2910、课程设计小结341、设计背景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矿井的主要矿山测量工作的设计:1.加深对课堂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其创新能力;3.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矿山基本情况2、设计要求1. 在进行设计时,必须遵守国家现行的测量规、规程与图式。

2.对各种测量方案与测绘方法的选择,既要大胆采用新技术与新设备提倡创新,又要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其合理性、可能性与必要性,务必使自己的设计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施工时是可行的。

3. 设计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若遇疑难问题,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后,可向指导教师提出,但技术决定必须由学生独立做出。

4.设计说明书的任务是对全部测量方案、测量方法与精度分析作一简要而系统的说明,并附有必要的图表。

说明书中应尽量避免冗长的文字上的讨论与解释。

一般以直接叙述为主。

若在理论上与实践上有创见,可作必要的讨论与解释。

5. 说明书的编写与图表的绘制,均由学生本人独立地完成。

说明书与设计图要求容正确、文理通顺、精简明了,图纸整洁。

3、测区已有测绘资料与成果利用3.1 收集资料收集矿区各种已有的测绘资料,包括地形图、交通图、基本矿图、专门矿图、日常生产用图和生产交换图以与基础控制成果(成果表、点之记、网图、技术总结)与鉴定结论等。

3.2 平面控制资料为了使矿区坐标系统的一致性。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书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书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一、概述1.1、设计目的矿山测量课程设计室在学完矿山测量学课程和完成矿山测量教学实验之后进行的。

是对学生进行测绘高级工程人才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矿井的主要矿山测量工作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新能力。

1.2、编制依据1、《矿山测量学》第一分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3、《矿山测量与规范》GB/T 15663.6-20081.3、坐标系统选取1、平面坐标系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

按3°分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121°,横坐标加500Km。

2、高程系统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统。

二生产限差的确定2.1、按一般采矿工程对测量工作的要求来确定。

一般采矿工程对测量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利用矿图来解决采矿技术问题。

为满足基本矿图的精度要求,一般采用3.0m作为生产限差,即基本矿图上最弱点相对于矿井近井点或井下导线起始点而言的点位极限误差值为3.0m。

此限差值中包括有测量、绘图和用图的误差,若去掉后两项,测量允许误差(对1:2000矿图而言)为2.75m 左右。

2.2、按测图与绘、用图精度相匹配的原则确定绘、用图的极限误差一般取0.8mm(图上),若矿图的比例尺为1:2000时,即为1.6m,此误差值仅指测量误差,不含绘、用图误差。

2.3、按井巷光通的限差确定平面上中线的允许偏差取0.3~0.5m,高程的允许偏差为0.2m,此误差仅指测量误差。

2.4、按由地面向井下指定地点打垂直钻孔的要求确定当孔深小于100m时,可取1.4m作为生产限差。

三矿井平面联系测量3.1、测区范围及概况车夫山位于徐州市,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视野开阔,控制网适合布置GPS控制网。

周围有大量的农田,给测量带来不便。

3.2、地面平面控制网布设经野外踏勘选点,在测区范围内布设工程D级GPS控制网作。

矿上测量课程设计

矿上测量课程设计

矿上测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矿上测量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矿上测量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矿上测量的方法和技巧;3.理解矿上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矿上测量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2.能够独立完成矿上测量任务;3.能够对矿上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矿上测量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3.培养学生对矿上测量工作的严谨态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矿上测量的基础理论知识、测量方法和技巧,以及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矿上测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测量原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等;2.矿上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地面测量、地下测量、比例尺测量等;3.矿上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包括矿产资源勘探、矿山建设、矿山安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矿上测量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矿上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矿上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矿上测量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第一节新封矿区控制测量任务概况 (3)第二节测区状况和条件 (4)第三节坐标系统的选择和起始数据的确定 (6)第四节平面控制网的布测 (9)第五节高程控制网的布测 (17)第六节加密控制网的布测 (22)第一节新封矿区控制测量任务概况一、任务来源新封矿区经过地质详查证实,煤的埋藏量极为丰富,煤质优良,具有极大的工业价值。

为开发能源,支援国民经济建设,上级机关决定筹建并成立新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8年将首先开发北旨村井田(设计年产量为120万吨);2012年以前将陆续建成六对竖井投入生产。

为适应矿山设计、井建施工和矿山生产的需要,必须建立满足大比例尺(1:500)地形测图和矿山工程测量所需要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根据新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封工程勘察公司签订的协议,该项控制测量任务由新封工程勘察公司测量队承担。

二、任务要求矿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13°01′,,北纬34°20'。

处于高斯投影6°带第19带。

矿区西南边界的直角坐标X=3800公里和Y=19675公里:东北边界的直角坐标为X=3820公里和Y=19695公里。

矿区面积为400平方公里。

根据统一规划主网、分区分期进行加密控制布网原则,此次控制测量的任务在于:(1)建立新封矿区D级GPS控制网,作为矿区首级平面控制;(2)建立新封矿区三等水准网,作为矿区首级高程控制;(3)设计北旨村井田(面积为25km2)的加密控制方案;(4)提出北旨村井田1:1000比例尺地形测图的图根控制测设方案(不作详细设计)。

作业的技术依据为:(1)《工程测量规》,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国建设部联合发布,1993年8月1日实施:(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国家测绘局发布,1992年10月1日实施。

三、完成时间新封工程勘察公司测量队现有工程师一名、技术员五名、工人十名;5″级全站仪二台,2″级全站仪一台、S1,和S0.5型水准仪各一台。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2012年6月20日目录一、课程设计概述 01.1设计目的 01.2设计内容 01.3编制依据 01.4坐标系统 0二、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1)2.1 两井定向方案 (1)2.1.1 技术规范及限差要求 (1)2.1.2 测量方案 (2)2.1.3 投点、连接 (3)2.1.4 工作组织与安全措施 (4)2.2.2 陀螺经纬仪定向步骤 (6)2.2.3 组织工作与注意事项 (7)2.2.3 陀螺经纬仪定向误差分析 (7)2.3 两种方案的比较 (7)2.3.1 两井定向精度估计 (7)2.3.2 陀螺定向精度估计 (8)三、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10)3.1井下导线的等级与布设 (10)3.2 导线布设系统 (11)3.3 精度估算 (12)3.3.1 基本控制精度估算 (12)3.3.2 采区控制精度估算 (13)四、高程联系测量 (14)4.1 高程导入方法 (14)4.1.1 钢尺导入高程 (14)4.1.2 钢丝导入高程 (15)4.1.3 光电测距仪导入高程 (16)4.2 精度估算 (16)五、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17)5.1 地面水准测量 (17)5.1.1 地面水准布设方案 (17)5.1.2 地面水准精度估算 (18)5.2 井下水准控制网设计 (20)5.2.1 井下水准布设方案 (20)5.3 井下三角高程设计 (22)5.3.1 布设方案 (22)5.3.2 精度估算 (22)六、经验与收获 (23)一、课程设计概述1.1设计目的矿山测量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矿山测量学课程和完成矿山测量教学实验之后进行的,是对学生进行测绘高级工程人才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矿井的主要矿山测量工作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新能力。

为了通过模拟实践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更真实的了解矿山测量工作,环境与测绘学院在2012年5月组织09届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矿山测量课程设计,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有效的复习并形成体系。

矿区平面控制测量

矿区平面控制测量

矿区平面控制测量1、矿区平面控制网应采用高斯正形投影,按3°(或1.5°)分带计算其平面直角坐标。

当控制网边长变形每公里大于5厘米时,可用选择“抵偿面”的方法限制长度变形。

小型矿山,当采用独立平面控制系统时,可将控制测量观测结果投影在某一平面上直接进行平差和计算其平面直角坐标。

2、矿区首级控制网的布设范围和等级的选择,必须适当考虑矿区发展的远景。

加密网以满足当前生产建设的需要为主。

3、矿区基本控制网的布设,应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首级控制网的三角形应近似等边;一般三角形内角不应小于30°,特殊情况下个别角亦不应小于25°。

当采用插网、插点或导线加忙时,可越级布设。

但5″和10″小三角应布设成近于直伸形的线形锁。

4、矿区各等级三角网(锁)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6-1的规定。

5、三角网(锁)的起始边边长,应尽量采用相应精度的电磁波测距仪测定;小三角网(锁)的起始边,也可用经过检定的钢尺直接丈量测定。

6、当矿区首级控制采用导线形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导线应尽可能布设成直伸形,相邻边长不宜相差太大; (2)、导线布设的要求应满足表16-2规定;(3)、当附合导线长度超过规定时,宜布设成结点网形;高级点与结点间和结点与结点间的路线长度,不应大于表16-2规定长度的0.7倍。

注:n -测点7、水平角观测应选择在大气稳定和成象清晰的条件下进行,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8、归心元素的测定可参照国家三角测量规范进行。

9、各等级三角网(锁)水平角按方向观测法,其测回数及观测各项限差规定如表。

注:(1)当照准点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的2C 较差可按同一观测时间段内的相邻测回进行比较,其差值仍按上表规定,按此法比较应在手薄中注明;(2)三角形的最大闭合差个数,在一个三角网(锁)中只能是极个别的。

各等级导线水平角的观测,当只有两个方向时,宜按左、右角观测(多于两个方向时,仍按方向法观测)。

矿产资源勘察课程设计

矿产资源勘察课程设计

矿产资源勘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矿产资源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及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矿产资源勘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3. 引导学生了解矿产资源勘察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矿产资源分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察的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2. 增强学生对矿产资源勘察工作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实践教学课程,以矿产资源勘察为主题,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实践能力,对矿产资源勘察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相关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矿产资源勘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矿产资源基本概念与分布特点:包括矿产资源的定义、分类及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成矿规律。

教材章节:《地理》选修3第二章“矿产资源的分布与评价”。

2. 矿产资源勘察原理与方法:介绍矿产资源勘察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勘察技术。

教材章节:《地理》选修3第三章“矿产资源勘察技术”。

3.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运用GIS等软件分析矿产资源分布,结合教材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教材章节:《地理》选修3第四章“矿产资源勘察案例”。

4. 矿产资源勘察法律法规及政策:介绍我国矿产资源勘察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管理制度。

教材章节:《地理》选修3第五章“矿产资源管理与政策”。

矿区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设计(开题报告)

矿区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设计(开题报告)
3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水准仪诞生了。它是以自动安平水准仪为基础,在望远镜光路中增加了分光镜和探测器(CCD),并采用条码标尺和图象处理电子系统,具有自动记录、检核、处理并能将测量成果输入电子计算机的高差测量一起仪器。电子水准仪的出现使水准测量产生了历史性的变革,电子水准仪的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经典水准仪。电子水准仪读书客观、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本设计中采用的仪器便是德国蔡司厂生产的DiNi12型电子水准仪及配套因瓦水准尺。GPS高程测量应用越来越广,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直接测定地面点的大地高,或间接确定地面点的正常高的方法。在用GPS测量技术间接确定地面点的正常高时,当直接测得测区内所有GPS点的大地高后,再在测区内选择数量和位置均能满足高程拟合需要的若干GPS点,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取其正常高,并计算所有GPS点的大地高与正常高之差(高程异常),以此为基础利用平面或曲面拟合的方法进行高程拟合,即可获得测区内其他GPS点的正常高。高程拟合方法,是一种纯几何的方法,一般仅适用于高程异常变化较为平缓的地区,其拟合的准确度可达到一个分米以内。对于高程异常变化剧烈的地区,这种方法的准确度有限,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些地区,高程异常的已知点很难将高程异常的特征表示出来。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设计方案或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主要解决的问题、理论、方法、技术路线及论文框架等)
1、主要研究内容:
(1)高程控制网设计
(2)高程控制测量的理论与方法
(3)水准测量方法与技术要求
(4)控制网精度预计的理论与方法
(5)编写技术设计书
2、主要解决的问题:
了解技术设计书的目的和意义,利用现有资料(矿区GPS平面网的展点图),设计出2-3个布网方案,比较各种方案的精度及工程量,分析其优缺点,从而选出一种最佳方案进行作业。提出作业的方法、技术、使用仪器以及要求,编写技术设计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湖矿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指导老师:***班级:测绘工程1102班*名:***学号:**********目录一、委托单位及作业任务 (1)1、委托单位 (1)2、作业任务 (1)二、测区概况 (1)1、地理概况 (1)2、交通状况 (1)3、气候情况 (1)4、居民及居民点 (1)三、已有测绘资料的来源及分析利用 (1)1、三角网成果及其精度 (1)2、高程网成果及其精度 (2)3、地形图资料 (2)四、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 (2)1、坐标系统的选择 (2)2、起算数据的配置处理 (2)五、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 (2)1、网图及数据 (3)2、精度估算结果 (4)六、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 (5)七、贯通专用控制网布设方案 (6)1、网图及数据 (6)2、精度估算结果 (6)八、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 (7)九、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 (7)1、工作进程 (7)2、工作量统计 (8)十、需要的主要装备、仪器、材料和经费预算 (8)十一、作业完成后应交的资料清单 (9)一、委托单位及作业任务1.委托单位此次作业委托单位为:XX省煤炭管理局2.作业任务灯湖矿区位于XX省XX煤田东北域,煤藏总量为XX亿吨。

本矿区已列入国家经济建设计划,准备进行重点开发。

根据建设规划,首先需分别施测54km21:2000地形图及23km21:1000地形图。

图2-1为该矿区1:50000地形图,其中虚线范围为1:2000区,点划线范围为1:1000测图区为了加快建井速度,需在竖井间进行对向掘进(石红-上村直线贯通),最大贯通距离为3km,矿井最大单翼长度为5km,井深一般不超过300m为满足矿山设计,建井、生产三阶段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井巷贯通以及工业场地施工测量的需要,应在全矿区建立统一的具有足够精度刻度的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

另外,为贯通工程需布设专用控制网,要求两近井点横向相对中误差小于30mm二、测区概况1.地理概况本测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19°32’,北纬32°12′。

测区地面高程为+30m~+244m。

位于XX省XX县境内,属华东近海丘陵地带,测区南部及中部为山地,其上林木繁茂,不利通视。

其余为平原,密布村庄与厂矿,建筑群遍地,林道纵横,影响观测。

灯湖位于测区东部,湖面开阔,中有大堤。

2.交通状况测区内有铁路支线通过,公路四通八达,村间大道可行汽车,交通比较方便3.气候情况测区地处华东近海区域,气候宜人。

全年平均降雨量1040mm,雨量集中于6、7、8三个月内。

全年平均气温+15℃,夏季气温较高,一般为+30℃左右,冬季有雪,但不寒冷,最低温度为−5℃,冻土线深度约为0.1m。

全年平均风力为2~3级,夏季略受台风影响。

宜于野外作业时间为3~11月份,年平均作业时间利用率为21天/月。

4.居民及居民点测区内地少人多,人口稠密,多为汉族,少数为回族。

测量作业所需人力、物力、材料及住宿均可就地解决。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来源及分析利用1.三角网成果及其精度测区内附近有国家XX二等网中的二等点三个:玉山、太山、广具山。

系1959年由XX测绘队施测。

作业所依据的细则为《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细则》(1958年)。

该二等网的主要情况如下:1)三角形平均边长为12km2)最小求距角为38°3)三角形最大闭合差+2.82“,闭合差正负号的分布符合偶然误差特性4)按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为±0.82”,平差后为±0.91“5)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700006)仪器检验项目符合规范要求,归心元素的测定正确,观测成果的取舍合理7)造标埋石质量良好。

经现场踏勘,玉山、太山、广具山三点觇标及标石保存完好8)坐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六度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7°2.高程网成果及其精度国家彭集II等水准路线由西向东横穿测区北部。

根据二等水准路线略图,本测区内及附近应有三个二等水准点,但依点之记只找到其中两个:II−2,II−4,且标石保存完好。

该二等水准路线系国家测绘队XX大地测量队于1979年施测。

施测精度及埋石质量均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为1958年黄海高程系统。

3.地形图资料1984年XX航测队曾航测本测区1:50000地形图,即图2−1,成图质量良好,可供技术设计图上选点之用四、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1.坐标系统的选择因为该矿区位于3°带第40带内,其中央子午线为120°,纬度为34°12‘处的N= 6385000,矿区中心处的横坐标值y m=NρcosB∙l" =6385000206265cos34°12′×(119°32′−120°)=43km以y m=43km,地面平均高程值H地面=+137m。

现算出在地面上的长度投影变形比为δS地面=|(0.00123y m2−15.7H)×10−5|=|(0.00123×432−15.7×0.137)×10−5|=180000可见,采用120°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高程+137m,在矿区的地面上长度投影变形比不超过容许值1:40000。

所以灯湖区的坐标系统的具体方案是:以120°子午线为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以+137m的高程面为投影面。

2.起算数据的配置处理以测区内的国家XX二等网中的二等点玉山、太山、广具山的坐标值作为矿区坐标系中的坐标起算数据。

五、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1.网图及数据图1:平面控制网网图2.精度估算结果图2:平面控制网待定点精度估算误差椭圆图六、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国家彭集II等水准路线由西向东横穿测区北部。

以二等水准点II−2,II−4,为起点布设两条附和水准路线,作为矿区高程首级控制网具体布设方案为:第一条沿两个二等水准点所依公路布设,第二条沿汉王庄,中旺屯,望城岗,桃园,光明乡布设。

第一条18.5km,第二条36.1km图3:高程控制网图精度估算:三等水准路线高程最弱点为III−7点,其精度按下式估算P1=1L1=119.5=0.051P2=1L2=116.6=0.061[P]=P1+P2=0.112M III−7=M∆√1[P]=±3.0√10.112=±9mm七、贯通专用控制网布设方案1.网图及数据图4:贯通专用网网图2.精度估算结果图5:贯通误差椭圆图经计算,从P1推算至P2的横向误差为1.69cm,小于规定限差3cm,符合要求八、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1)技术依据考虑到本矿区的发展前景,控制网的布设依据为《城市测量规范》和《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国家水准测量规范》2)觇标、中心标石、水准标石的类型及规格根据本测区地形及地质情况,控制点均选用角钢制作的4.5mm寻常标,具体规格见《城市测量规范》附录三。

中心标石用混凝土灌注,具体规格及埋石要求见《城市测量规范》附录二。

三等水准标石采用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规格及埋石要求见《城市测量规范》附录二十三。

3)仪器选择及检验要求三、四等三角测量选用J1型经纬仪一台,J2型经纬仪一台;三、四等水准测量选用S1型水准仪一台及铟瓦水准尺一对,S3型水准仪一台及木质区格式水准尺一对。

各类仪器的检验项目按“规范”要求进行4)观测方法及限差三、四等三角测量采用方向观测法,三等水准采用光学测微法,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四等水准采用中丝读数法,单程观测(支线为往返观测)。

操作要求及限差按“规范”规定进行5)概算内容及平差方法将地面观测值经过归心改正、方向改正,化算至高斯平面上,并作几何条件闭合差检查。

按方向坐标平差法在计算机上进行平差计算,独立进行两次。

九、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1.工作进程工作进程见表7:2.工作量统计工作量统计见表8十、需要的主要装备、仪器、材料和经费预算1)本次测量的仪器装备J2型测角经纬仪3台;精度为m D=±(5mm+5mm∙D km)测距仪2台;S1型水准仪3台。

2)经费预算见表9十一、作业完成后应交的资料清单1)供图上设计用的1:50000地形图。

其上应用不同颜色及符号标明各设计方案的具体网点2)1:50000比例尺灯湖矿区控制网设计图。

在1号图纸上按图式着墨给出所设计的水平网和高程网之网形(只绘最终方案),标明书籍点及新布设的未知点之点名及点位,以及起始边、水准联测路线、主要交通线、水系、城镇、重要地形物和图例等。

3)平面控制网精度估算误差椭圆图:包括导线网、专用网、高程网4)技术设计说明书- 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