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著名国学大师刘师培曾倡导 “昌明中国固 有之学术为宗旨”,反对新文化运动;林纾(琴南) 认为 新文化运动是 “覆孔孟,铲伦常”, “尽废古书,行用 土语为文字”。
你怎么评价他们的观点?
提示:属于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传统文 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不利于文化的创新 和民族文化的繁荣。
4.P54(在正确……) 【提示】 首先,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 化,要以此为基础,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 民族文化的创新,也就失去了根基。其次,文化创新要体 现时代精神。
再次,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开展文化的 交流、借鉴和融合, 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文化创新的两种错误倾向 (1)“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即一味固守本民 族的__传__统__文__化_,拒绝接受新__文__化___和任何_外__来__文__化__的倾 向。 (2)“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即一味 推崇_外__来__文__化__,根本否定_传__统__文__化__的倾向。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4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4日星期六2021/9/42021/9/42021/9/4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42021/9/4September 4,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42021/9/42021/9/42021/9/4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2)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①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_传__统__文__化___,空谈文化创新。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 失去文化创新的_根__基__。 ②另一方面,体现_时__代__精__神___,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 求。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42021/9/4Saturday, September 0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2:14:51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42021/9/42021/9/4Sep-214-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42021/9/42021/9/4Saturday, September 04, 2021
A.文化创新必须迎合年轻人的要求 B.文化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文化创新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D.以现代手段改造传统文化,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解析:从该剧的成功可以看出,文化创新必须正确 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B 项符合题意,A、C、D 三 项说法都片面。
答案:B
[问题探究] 近年来,“永和豆浆”作为中式快餐的金字招牌,在 中国大陆异常红火。它的创始人以“发扬中华传统美食” 为己任,不仅立志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吃发扬光大,而 且借鉴西方快餐店的经营模式,成功探索出永和豆浆崭 新经营模式。自此,人们可以在环境舒适的餐厅品尝中 华传统美食,告别街头巷尾买油条、喝豆浆的不便和无 奈,实现了豆浆和油条消费习惯的“革命性”转变。

[思考] 文化创新中“继承传统”与“体现时代精 神”是否矛盾?
提示:不矛盾。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就 会失去根基;若不能体现时代精神,文化创新就会失去自 己的源泉和动力,丢掉自己的精神追求。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必要性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 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_重__要__动__力__,也是文化创 新必然要经历的_过__程__,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__采__众__长___。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__社__会__实__践__,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 化创新的__根__本__途__径__。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_取__其__精__华__、__去__其__糟__粕__”,改造 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_推__陈__出__新__、__革__故__鼎__新__”,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①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若漠 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 展要求文化体现时代精神。
[归纳总结]
1.全面把握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 (1)继承不是简单地累积和复制,没有继承就没有发 展,发展是最好的继承。 (2)批判继承是基础、是起点,创新是在批判基础上 融合新实践经验的升华。创新是发展,有批判继承才有 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文化。
总之,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
2.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即时应用] 1.“送您一枝鲜花,请把火种留下。”清明节,许 多地方的市民以鲜花和植树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了上 坟烧纸、烧香、烧花圈等陈规陋习。各地政府表示应大 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这说 明( ) A.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2.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实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_发__展__中__国__特__色__社__会__主__义__ 的实践。 (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_精__神__文__化__需__求____。 (3)发扬中华民族_优__秀__文___化__传__统___,汲取世界各民族 文化的长处。 (4)在_内__容__和__形__式__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 新辉煌。
1.P52 【提示】 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 的基本途径是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2.P53 【提示】 本探究活动介绍了传统文化中“孝”的内 涵的发展过程。最初,人们把“孝”看作最基本、最重要 的“德行”之一,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 提和根本,这应该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在发展过程中, “孝”被纲常化后,称“父为子纲”,
(3)观点一,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是“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观点 二,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是一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只有观点三 才是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问题探究] 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从初创时的仅把戏曲搬 到电视上,到实现电视媒体与百姓生活的对接,从封闭 到开放,从被动到互动,从舞台到民间,从录播到直播。 同时又融合了电视媒体、戏曲本体、观众参与的创新样 态,一下火爆荧屏。可以说,以创新的电视理念设计节 目,成为《梨园春》成功的法宝。
(4) __文__化__多__样__性___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对待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1)正确态度: ①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 _世__界__优__秀__文__化___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_有__益__成__果__。 ②不同民族文化只有_平__等__交__流__、相互借鉴,才能共 同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2)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 要_以__我__为__主__、为我所用。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
情景导入
传承传统孝道文化要与时代 发展相结合,要借鉴国外优 秀文化成果。上述论断体现 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识记文化 创新的根本途径及基本途径 2.通过自主预习,知道“推 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 创新的重要途径;理解世界 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 借鉴、融合对文化发展和创 新的作用 3.通过互动探究,树立正确 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 态度,增强创新意识
2.创新与交流、借鉴、融合的关系
(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 _优__秀__文__化_成__果____,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2)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_取__长__补__短__” 的过程。
(3)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 化特质的_新__文__化__的过程。
(1)《梨园春》栏目从照搬戏曲到创新样态实现成功, 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以创新的电视理念设计节目,成为《梨园春》 成功的法宝”这一论述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1)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5.P55 【提示】 (1)以上三个观点实际上是如何对待外来 文化的问题, 即我们要对外来文化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2)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各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 晶,各有其长处,
各族人民都曾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过贡献。文化的 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所以,文化的发展, 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要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 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特别要善于吸收发达 国家中那些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 明成果。同时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
[思考] 印度国父甘地有一句名言:“我希望各地的 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 根带走。”
对该名言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 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 主、为我所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
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发展到“愚孝”,成 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而现在我们提倡的“孝”, 是在父母与子女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的道德义 务,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分关系不可缺少的道德规 范。这种认识是对传统文化中“孝”的糟粕部分的去除, 又是对其精华部分的弘扬,
并加进了新时代人格平等理念,又体现出了文化的创 新。经过这一过程,可以看出道德文化是如何继承、发展 和创新的,并明白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 D.文化创新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用“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 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说法正确,但没有反映材 料的主要意思。 答案:A
2.中国传统戏剧一直叩不开年轻观众的心扉,但京 剧意象杂技剧《齐鲁风韵•粉墨》却被年轻人叫好又叫座。 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大胆突破,把杂技表演、意象、 艺术巧妙糅合进传统的京剧表演中,取得“墙里开花墙 外香”的效果。这表明( )
3.P54(对此……) 【提示】 例如,散文诗。其特点是:散文诗是一种吸取 散文和诗最佳美学特点,使其很好融合,并舍去二者的“拖 累”的一种独立的文体,有人亦称它是诗和散文的联姻。用王 光明教授的话来说,它体现了诗的内涵又容纳了诗意的散文性 细节,融合了诗的表现手段和散文的描述手段。
19 世纪中叶流行于欧美。它的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 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 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 跃性, 以凝练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 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