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
一、基础知识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哂(shěn)笑 谄(chǎn)媚 畏葸(xǐ)不前 相形见绌(chù)
B.殷(yīn)红 偌(nuò)大 乳臭(xiù)未干 暴风骤(zhòu)雨
C.熟稔(rěn) 膝(xī)盖 戛(jiá)然而止 自出机杼(shū)
D.羞赧(nǎn) 拘泥(ní) 否(pǐ)极泰来 引吭(háng)高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松弛 观摩 蓬头垢面 顾明思义
B.拖沓 毒枭 省吃简用 涸辙之鲋
C.家具 斡旋 慎终如始 轻诺寡信
D.醴泉 皈依 恶贯满盈 变换莫测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近日,我国多个地区出现沙尘天气。
其原因是什么?影响范围及程度如何?发展趋势怎样?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气象专家。
B.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琼斯9日在福克斯电视台一访谈节目中说,朝鲜官员表示希望与美国建立“一种新的、比较好的关系。
”
C.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主要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
D.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增加润滑油,或者将粗糙的平面磨平,都能达到减少阻力的作用。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她面带微笑,憧憬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D.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就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头一天我打电话约她在公园门口见面,第二天却不期而遇地再公园门口见到了她。
B.妈妈批评起我来,总是洋洋洒洒,没完没了。
C.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D.不管如何描述姚明,都不算言过其实,因为姚明的文化意义已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绯闻 菲薄 蜚短流长 烟霏云敛 B.窠臼 苛责 溘然长逝 恪尽职守
C.缉拿 舟楫 图书编辑 嫉恶如仇 D.拮据 狙击 白驹过隙 笑容可掬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告罄 股份制 劳燕分飞 骨鲠在喉 B.编纂 笔杆子 小荷尖角 竭泽而鱼
C.狂燥 露马脚 前倨后躬 唉声叹气 D.膺品 摄相机 要言不繁 磕磕绊绊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联合国粮食开发计划署专家考察后认为,中国政府组织___________的营养改善计划具有高效率、高质量和规范性的特点。
②网络监管一旦出现法律真空,大众的__________和诉求势必遭受侵犯和破坏,因而网络安全必须要靠法制“护航”。
③12月13日,中国首次在钓鱼岛海空进行立体巡航,向世界庄严__________: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确立的国际秩序不容篡改。
A.实施 权力 宣布 B.实施 权益 宣告 C.实行 权益 宣布 D.实行 权力 宣告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文章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完整,语言简洁通俗,平易近人。
B.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 既有财经名流的高谈阔论,又有普通观众的对话交流,雅俗共赏,广受观众喜爱。
C.交通局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工作开展得绘声绘色,形象得到整体提升。
D.受惠于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大快人心,在已发布年报的公司中,交出满意答卷的有百余家。
二、社科类现代文阅读(共18分,每小题3分)
(一)
“中庸”辨析
张岱年
①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
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以辨析。
②“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
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
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路》)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义。
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孟子?尽心下》)不说中行而说中道,中行、中道,当是同一意义。
总之,中庸、中行、中道,应具有同一含义,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③《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
《说文》:“庸,用也。
”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
孔子尝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
④“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
这就是“过犹不及”。
有些事情,确实如此。
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
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
例如所谓 “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
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
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
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
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
因此,“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
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⑤近代西方国家都宣扬自己的民族精神。
如法国人民鼓吹法兰西精神,德国人民提倡日耳曼精神等等。
中华民族必有作为民族文化的指导原则的中华精神。
古往今来,这个精神得到发扬,文化就进步;这个精神得不到发扬,文化就落后。
正确认识这个民族精神之所在,是非常必要的。
11.本文认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孔子提出“中庸之为德”,而没有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
B.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可以推测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
C.孔子在《子路》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行应与中庸同义,是较高的品德。
D.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道与中行和中庸含义相同,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12.下面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庸》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所谓执两用中就是对于中庸的解释。
B.《说文》:“庸,用也。
”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
C.中庸就是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说的“过犹不及”。
D.后儒提出“无过无不及”,这是对中庸的正确解释。
(二)
当代戏剧文学缺少了什么
当代原创戏剧文学缺失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中国当代话剧要想发展必须找回这些
缺失的东西。
当代原创戏剧文学从整体上看缺少深切而真挚的人文情怀,缺少强有力的人道主义精神。
戏剧是“人学",从古至今,戏剧存在的价值首先就在于他的"人学深度",而人道主义、人文关怀是戏剧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在精神,是戏剧产生“人学深度”的重要原因。
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戏剧流派、各种各样的创作方法,但这个东西是绝对不能丢失的。
一旦丢失,戏剧就成了空壳,成了各种形式手段的杂耍和小玩闹。
当前国内戏剧原创最薄弱、最欠缺的首先是这个。
不少原创剧作在经营故事、建构情节、寻找特定表达形式、使用各种现代舞台手段上多有可取之处,加上导演、舞美、演员等方面的强力合作和大笔投入,演出往往不乏光彩。
但它们常常经不起咀嚼,经不起深究,主要是它的“人学”含量不足,我们感受不到内在的人学力量,感受不到艺术家对人的独特发现、独特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层体验。
其次,当代现实主义戏剧原创愈来愈薄弱。
现实主义戏剧,或者往大了说现实主义戏剧精神,自90年代以来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冷落和忽视。
这些年,各种各样的戏剧多起来了,以现实主义名义和方法创作的戏剧也不少,但其中"伪现实主义"、低水平的现实主义作品不少,真正的有深度的现实主义戏剧日渐式微,对时代生活有高度概括力和深刻
表现力、充满思想力度和情感真诚度的现实主义作品已成为"稀有品",千呼万唤不出来,很是令人忧虑。
话剧已历百年,这一百年间,曹禺、老舍等老一辈戏剧家开辟了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
《雷雨》《日出》《原野》《茶馆》等没有一部不是现实主义的力作,代表了中国话剧的最高水准。
他们为中国当代戏剧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财富。
在他们的现实主义戏剧里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戏剧的力量,感受到了曹禺、老舍们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对人性的深度体察和解剖,对生命的关爱与悲悯,对中国人情感世界和内心深处种种复杂微妙的律动的精细刻画。
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话剧出现了许多变数,但仍然有许多优秀作品优秀作家受到了曹禹、老舍们创立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滋养和哺育,在《小井胡同》《狗儿爷涅条》《天下第一楼》等许多优秀的当代剧作里我们总是能看到这种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后来的优秀剧作家都是从曹禺、老舍的戏剧中长出来的果实。
文化发展既要扬弃要创新,也要承接,中国当代戏剧文化更应该如此。
今天的中国话剧非常迫切的一个历史任务就是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现实主义戏剧传承链条。
申国话剧越是走向多元化。
这个链条越不应该断裂,不应该出现空白和盲点。
当今中国话剧需要有一批人沿着曹禹、老舍等现实主义大师的路继续前行。
14.下列对“很重要的东西”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指当代原创戏剧文学中所应该具有的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的内在精神和现实主义的戏剧精神。
B.指可以使原创戏剧产生"人学深度",在戏剧创作中绝不能丢失的深切而真挚的人文情怀和强有力的人道主义精神。
C.指当代戏剧创作中越来越薄弱的,通过高度概括和深刻表现时代生活使作品充满思想力度和情感真诚度的现实主义精神。
D.指使原创戏剧不再是个空壳,不再是各种形式手段的杂耍和小玩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在精神。
15.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中国话剧产生了许多变数,但后来的优秀的剧作家还是受到曹禺、老舍的现实 主义创作精神的影响。
B.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对人性的深度体察、对生命的关爱等现实主义精神在当代许多优秀剧作中也有一定体现。
C.曹禺、老舍留下的这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中国作家的成长成熟提供了丰富的 养料。
D.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中国后来的优秀剧作家正沿着曹禺、老舍等老一辈戏剧家 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前行。
1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代现实主义戏剧创作中既有体现一定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也有伪现实主义和低 水平的现实主义作品。
B.《雷雨》《茶馆》等作品代表了中国话剧的最高水准,而《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等作品也是当代现实主义剧作中的优秀代表。
C.中国话剧越是要向多元化发展,就越是要建立起自己的现实主义戏剧传承链条,这是一个非常迫切的历史任务。
D.不少原创剧作家在经营故事、建构情节、寻找特定表达形式等方面投入过多精力,因而使许多当代戏剧"人学"含量不足。
三、课外古文阅读(共24分,每小题3分)
(一)
张 复 斋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
先生幼即善属文。
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
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
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
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宅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赞。
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
其父诣县诉。
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贪为解。
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
"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
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仗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
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
”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
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
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
"其人即屈服。
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
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
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
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
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
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
"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
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官县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
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清?刘大《张复斋传》》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 诛:索取 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
C.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蒙:受
1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 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
B.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
C.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 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
D.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
1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②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④先生出贿付其父⑤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 ⑥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20.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 上是以孝为先。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
(二)
天 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
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曰:是何也?曰:无何也。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
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
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
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
节选自《荀子?天论》,有改动
2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本而节用 本:根本,指农业生产
B.寒暑未薄而疾 薄:至,靠近
C.雩而雨 雨:下雨
D、故错人而思天 错:使…弄错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而殃祸与治世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禹以治 何以战
C.是何也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因物而多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3.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句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曰:是何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天有它自己的运动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和君主好坏为转移,也不能主宰人们的吉凶祸福。
B.文章还认为,人应该在了解掌握天的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使天地为人类服务。
C.对“星队木鸣”等异象,作者认为不足畏,那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罢了。
并进一步认为,政治清明,则异象迭起也没什么关系。
但对于“雩而雨”的现象,作者只好作出含糊的解释。
D.文章把散句和整句结合起来,挥洒自如,使说理透彻,行文气势和节奏感强。
运用设问、反复、排比、对比等修辞,酣畅淋漓的表述了观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8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座号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四、文言翻译(共10分,第一、第三小题各3分,第二小题4分)
2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分)
(2)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4分)
(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3分)
五、诗歌鉴赏(共8分,每小题4分)
2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4分)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
六、作文(共60分)
27.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爱好虚名的人是认定“别人的行为便是他自己的幸福”,爱好享乐的人是认定“他自己的感觉便是幸福”,但是拥有智慧的人则认定“自己的行为才是他的幸福”。
一一玛克斯?奥勒留《沉思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4.A(BCD概括不全面) 15.C(是对他们之后的优秀剧作家有影响,而不是对所有作 家有影响,扩大了
范圈) 16.D(强加因果,当代戏剧的"人学"含量不足,并非因为剧 作家分散精力。
)
【参考译文】:
复斋先生,姓张,华容县人。
他的先祖从江南和州迁居到华容县游桥,先后传承九代,而生先生。
先生年幼就善于写文章。
入官学后,遇上吴三桂叛乱,颠镊往来于战阵申,和他的弟弟召修背着母亲跋涉于危岩深谷之间,几乎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康熙乙丑年间中进士,主政福建晋江,多行善政。
上司准备上述推荐他,但先生因母亲年迈要养老送终(而推辞)。
当地百姓挽留他而不能,都一起供给他食用之需,哭着送到洛阳桥的有数万人。
张复斋先生侍养母亲二十年后,才起用为江西金溪县令。
正值荒年,先生请求获得七千多石粮食,多方赈济、借贷,救活了很多人。
恰逢有上级官员倚靠朝廷权贵,他所隶属的郡县官员都被胁迫而归依其门下,并向他索求厚礼。
张先生不愿屈从,就被解除了官职。
金溪的百姓挽留哭送他到晋江。
在晋江时,有商人埋怨他的继母的苛求,而不奉养他的父亲。
他到县衙申诉。
商人向先生送礼,以家里贫困为由请求宽解。
大家都争相去看,天正冷,商人拿新衣服给他父亲穿,而自己穿着破衣服,装出又冻又饿的可怜相,并说
:“有衣服都用来孝敬父亲了”。
张先生特意怒视他的父亲,说:“孩子冷成这样,你不体恤他吗?”喊下吏拿大棒来。
张先生斜眼看商人脸色如平常一样,突然指着他骂道:“你看你父亲将受杖刑了,却怎么忍心看呢,不孝的罪名如何能推托得掉?”就用大棒敲那商人,而他父亲就在旁边哭泣。
张先生拿出些钱给他父亲,说:“用这安度晚年吧”。
大家都拍手称快。
百姓欠税久不能交,等到交纳延期那么赋税就更多了。
先生诘问得知他们有得已到了卖孩子的地步了,就捐献出俸禄赎回孩子还给他们。
有一个看守瓜园而死掉的人,夜里不知是谁干的。
先生召集乡民到社庙来,关上门让他们脱了衣服看,有一个人身体有受伤的痕迹,先生叱责他说:“你去偷那人的瓜,正好那人在戒备,于是两人殴打起来,以至到了这种地步。
”那人就伏罪了。
先生断案明察秋毫而有仁爱之心,诸如此类有很多。
晋江人文比其他县要兴盛。
先生到了后,就更勉励父老乡亲,让他们教育开导子弟,那些渐渐地成为俊杰的人,他亲自予以礼遇。
从此后晋江参加童子试的多大万人。
先生从金溪免职后归居华容,足不出户。
华容在洞庭湖畔,地势低洼而赋税苛重。
在明朝末代,百姓多有流亡。
国家最初规定赋税准许原来额度每十亩可减为六亩多,后来土地开垦面积渐渐增加,而朝廷清丈令下达后,县官认定他们欺骗官府、隐瞒实情,准备征收全额赋税。
先生说:“我没有中等人家的田产,而乡人就更困苦不堪了。
”于是到县衙禀报事由,说这地方都是湖岸荒滩之地。
十有八九被水浸没,百姓愚昧,不懂得按先例请求减免赋税,被官府误以为是隐瞒而获罪罚,应当准许湖乡按下等地来征收赋税,一亩地只收一升粮。
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性情谨厚之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属实,无其它(隐情),终于按他说的办了。
华容人至今还受用他给大家带来的利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评论曰:先生在官府任职前后只有四年,但是他造福利于民的事却很多啊。
2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1)【参考答案】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
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
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2)【参考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
考生通过解答第⑴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
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译文:
我坐船在江上行驶,极目远眺,夜色笼罩在岸边的芦苇上,一片苍茫。
雪已残,雁声断了,新月初升,潮水汹涌,蓝天照到水面,好象天已到尽头。
船行驶在映着树梢的江面上,好象船跟着树梢在前行。
我离开家已将几个夜晚了。
这时,船工在划桨时尽情地唱着渔歌,我却因离家多时听起来感到厌烦。
赏析: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蒹葭苍茫,这让我们想起了《诗经?蒹葭》篇中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中对水中伊人的思慕和追寻成了后世诗人心中一个永恒的情节。
因为“道阻且长”,伊人可望不可即,所以才成为永恒。
这伊人并不专指情人,也可以是家人、朋友,有时还指皇帝,而更多的时候指的则是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