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往往需要进展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WTT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1 教学目的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根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展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假设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根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展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究法
活动过程:
老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老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老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老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根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老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展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老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
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滚一滚
〔1〕老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展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答复老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答复。
答复老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拟、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根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展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搜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开展泥塑才能。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2 活动目的:
1、通过课件认识,理解符号含义。
2、操作课件,学惯用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电教活动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河马嘴巴的形象。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
老师:瞧,有一只小河马,它的嘴巴也是大大的,它呀还是一只贪吃的小河马,吃东西时,大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二〕结合课件讲述,知道河马大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1、河马爸爸妈妈送食物,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老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妈妈来喂它。
食物来
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一个盘子里有*个?一个盘子里有*个?小河马说:我要吃多的那盘,是哪个?
老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老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香蕉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
〔出示已经学过的=号〕
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习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老师:咚咚咚谁来啦?〔小马〕小马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幼儿操作电脑〕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猫、小鸡。
老师:贪吃的小河马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其实在这个大嘴巴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呢。
我们。
〔三〕根据河马嘴巴,认识理解符号。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符号。
老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
〔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
嘴巴扁扁等于号。
〕老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
老师:小河马家的食物真多呀,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应该用哪个符号。
〔出示课件,选择正确的符号〕〔四〕农场摘果子比赛,集体练习符号的运用。
1、幼儿分组进展摘果子比赛。
老师:农场里的果子熟了,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摘果子吗?我们来比赛,在一段音乐中,看看哪一队摘的多?〔幼儿操作〕
2、集体统计比赛结果,练惯用数字记录,使用符号。
老师:用数字记录,读起来可真方便。
刚刚你们做的操作卡回到教室后也可以用数字记录一下,再读一读,好吗?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继续练习符号的运用操作。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3 活动目的: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
2、进步幼儿观察、比拟才能。
3、培养幼儿扩散性思维。
4、开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每人8根小棒〔6根一样长,2根一样短〕、几何图形片、拼图二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局部:激发幼儿兴趣。
T: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
〔出示图形〕
二、幼儿观察、操作,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活动:
①请幼儿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数一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
③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T:老师总结: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个一样大的角,都有四条边,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面的两条边一样长。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来]并说出房子和船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有几个。
3、分类活动
给每位幼儿发一套几何图形片。
①请幼儿把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的图形找出来,数数共有几个?
②请幼儿把四个角一样大,对面两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找出来,数数共有几个?
4、活动延伸:比比谁多
请幼儿动脑筋,用已学过的各种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并讲出自己用什么图形拼出了什么物体?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4 活动目的: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历的根底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历,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
如今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刚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局部,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讨论。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
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亲密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如今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
〔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
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机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3、讲述后提问:
1〕、小明去秋游了吗?为什么没去成?
2〕、他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钟起床的?
3〕、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了?
4〕、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活动反思:
幼儿对整点的认识很明确,但是对半点,时针的位置无法正确拨出。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5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假设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假设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假设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如今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老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老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
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玩,我们得找规律记住它们。
”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得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找出4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找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9大于7”“7小于9。
”
三、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乖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
〕引出数字小兔。
让幼儿观察小兔子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找出后,比拟大小,填上“>”或“<”。
四、游戏:击鼓传包
玩法:老师摇动铃鼓,幼儿传猫头包,鼓声停顿,包在谁的手里,就和他的同桌各从包里抽出一张卡片,比拟大小,如“8”和“6&
活动目的: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敏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是掌握“>”和“<”的方向。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6 活动目的: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历的根底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历,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
如今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刚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局部,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讨论。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 12,然后依次是1、2……11。
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亲密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如今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
〔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
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机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四、师:今天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张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生活图片我们来看一看吧!
1、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呢?是几点吃早点呢?小朋友拿出你们椅子下的钟面拨一拨吧!
2、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上课呢?小朋友拨一拨吧!
3、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睡觉呢?幼儿操作。
4、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起床呢?幼儿操作。
5、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下午是几点户外活动呢?幼儿操作。
6、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离园呢?幼儿操作。
五、游戏操作:
1、老师演示电脑小游戏请个别幼儿来操作。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时钟游戏,你们看!当小丑报出时间,小朋友可以按动时钟耳朵上的箭
头,转到你认为正确的位置,然后单击下方确定,小丑会做出对错判断,
2、幼儿合唱歌曲,上机操作.
小朋友你们想玩玩这个游戏吗?那我们一起去电脑房上机之前,我们一起唱首关于歌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7 [设计思路]
幼儿起初对大于和小于不好理解,有一简单的方法,就是只要让幼儿记住〉和〈的开口方向,通过唱歌和身体姿势来感知,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领会大于和小于,这样就容易多了。
[活动目的]
1、认识大于〉和小于〈,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敏性和可塑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数字娃娃1-10
3、数字卡
4、猴子头饰40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如今是什么季节?〔出示课件〕春天来了,蜜蜂和蝴蝶都飞来了,你们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并出示相应的数字卡,它们之间能不能放=号?〔不能〕那么我们可以在它们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那边的数字大,那边的数字小,我们给这个符号起个名字叫大于号〉,像张着大嘴巴,朝着大数笑,它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
2、春天来了,不但蜜蜂和蝴蝶飞来了,你们看,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蝌蚪出来干什么了?
鱼儿在水里快乐地游着,〔出示课件〕你们数一数,有几条小鱼、几只小蝌蚪,并出示数字卡,它们之间能不能放=号?那么我们可以放上一个别的符号,这个符号叫小于号〈,它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
3、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熟记大于号和小于号〔你们看一下,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开口方向都朝着什么数?〔大数〕尖尖的屁股朝着什么数?〔小数〕,让幼儿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出示课件〕
二、表演游戏:两个小朋友戴上数字娃娃的头饰,另一个小朋友用身体姿势表演大于号和小于号。
三、稳固练习:〔出示课件〕每人一张练习题,做完后进展订正。
四、游戏:击鼓传包。
鼓声停顿后,包落在谁的手里,就和他的同桌从包里拿出两张数字卡片,大数幼儿先说几大于几,然后小数幼儿再说几小于几。
五、游戏《小猴学样》。
在做游戏之前,我们要先学样本领:就是把不等式变成等式〔出示课件〕,猴妈妈说,两边的小猴子不一样多,没法做游戏,我想让两边的小猴子变的一样多,也就是大于号变成等于号,有两种方法4-1=3,3+1=4。
游戏做完了,猴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它们喜欢吃的桃子〔出示课件〕,猴妈妈想让两个盘子里的桃子变的一样多,也就是把小于号变成等于号,请小朋友帮助想方法:5+2=7,7-2=5。
[活动完毕]
继续稳固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小朋友戴上小猴子头饰,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做《小猴学样》的游戏,完毕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8 教学目的:
1、正确书写数字“1”
2、理解数字“1”表示的意义,引导幼儿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娃娃家的物品,其中有些事一个,有的是又许多。
如:一个娃娃、一个杯子、一面镜子、一个玩具车、一把牙刷、一把梳子、许多书、许多积木、许多彩色笔〔散的〕,可以实物。
2、卡片:数字1、许多
3、1和许多操作卡片
教学过程:
一、问候、热身:
老师数字幼儿指五官,1—眼睛2—鼻子3—眉毛4—嘴巴,老师报数字幼儿作出反响。
二、呈现教学主题
1、玩娃娃家的`游戏,感知1和许多都是表示数量的。
布置娃娃家
———请幼儿说说娃娃家有些什么?
———找数量:请幼儿找找娃娃家里哪些东西只有1件,哪些东西有许多
———老师小结:像书,积木、彩色笔有许多,出示准备好的图片。
一个娃娃、一个杯子、一面镜子、一个玩具车、一把牙刷、一把梳子只有一个的,想想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
2、认识数字1、理解意义
〔1〕分析^p 字形,字意。
1像什么。
〔2〕老师小结:一样东西都可以用来表示。
三、识别概念和区分
1、1还可以表示什么。
老师提醒它可以表示很大的一样,也可以表示很小的一样。
2、找找教室里或生活、身体上哪些东西可以用1或者许多来表示。
3、认识许多,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出示许多书。
师:这里有什么呀?书。
有多少书?〔许多〕
师:哇,老师手里有许多书,那如今呀就让小朋友们和我一起分享分享。
———将书分给幼儿。
师:小朋友,还有书吗?
幼:没有
师:那你们手中有几本书?
幼:也是一本。
师:那我把许多书分成了1本1本1本。
〔边说边指着自己和幼儿的书〕
师:可是如今已经分享好了,那怎么样才能变成许多本书呢?
幼讲述。
———总计:一本一本放在一起就是许多。
师:许多书放在一起就是一叠书,我们如今可以直接说它如今是〔一叠书〕,那这里我们可以用数字什么来表示呢?〔1〕只是这个1是表示一叠书。
分开来就是〔许多书〕。
许多书可以组成〔一叠书〕。
小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就是许多。
许多也可以组成1,这个1表示更大的东西。
四、规那么内化与应用
1、游戏拍手,老师说1幼儿拍一下,老师说许多,幼儿快速拍手知道老师说停幼儿才停,重复。
〔或者跺脚,拍肩〕
2、送卡片〔准备1和许多数量实物图片〕,出示字卡1和许多,请幼儿将卡片送到相应的数量。
五、认知策略形成
1、正确学会书写1
师:原来1这个数字这么厉害,如今我们来学学它应该怎么写。
师:看看梁老师如今把1写进了什么里面?格子里。
师:可是它在格子里是怎么站的?
幼:斜的。
———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示范
2、布置课堂作业:1写一行。
老师提醒幼儿的写作业的姿势和握笔方法。
3、两位老师巡视指导幼儿的写作业的坐姿和握笔方法
六、布置回家作业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9 活动目的: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开展空间知觉。
3.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的才能。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长方体纸盒假设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假设干;
2.正方体、长方体物品假设干;
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
1.观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
2.老师讲解操作要求这个纸盒老师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一样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4.分析^p 幼儿操作结果
(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示在上面,老师与幼儿一起来观察。
(2)刚刚我们小朋友都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过了,你们说它有几件衣服呀?(6件)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
老师逐一将衣服"脱"下展示在黑板上。
那你们说这个纸盒有几个面啊?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老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
(4)如今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
(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老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