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项目,囊括了制陶、刺绣、中医等领域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特色的技艺项目,设立退出机制,对怠于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或过度开发的企业和单位,将撤销基地标牌,并向社会公告。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指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主要目的
1、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生产方式有着几千年口传心授确立的传习体系,严格维护传统手工技艺的原真材料、核心技艺和传统工艺流程,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的前提。

2、在核心技艺和关键的工艺流程中,要坚持秉承传统,守住“手工制作特色”这一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底线”,不能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大量采用机械化进行生产复制的行为。

[2]
3、在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健康的保护,最终得以传承发展,这是“生产性保护”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而进行过度开发,避免急功近利,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利用。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机构设置
第一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命名后,文化部将研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命名管理办法》,加强对示范基地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并实行动态管理。

对怠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或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企业与单位,将予以撤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标牌,并向社会公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指在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

2012年1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颁牌仪式在京举行。

2014年4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公示名单确定。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传统美术)
一、简介
2011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文化部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要求,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文化部经组织专家评审、实地考察、评审委员会审议、公示等程序,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包括北京景泰蓝制作技艺、河北衡水衡水内画、山西老陈醋酿制技艺等涉及41个项目企业或单位,39项国家级名录项目入选。

二、申报条件
(一)已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单位或企业;
(二)在生产性保护活动中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完整性及核心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三)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注重整理、保存相关资料,全面拍摄记录技艺流程,实施有利于传承发展的有效方法;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序、富有成效,涌现出一批后继人才;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展示、展演和出版、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对青少年的教育及教学作用,在本地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五)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了传承人的地位和收入,扩大了就业岗位,并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三、意义
1、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在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当代、融入大众、融入生活,并在丰富滋养人们精神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这一理念倡导的是积极性保护,更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了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尽管在全国刚开始兴起,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评选旨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和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