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城厢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城厢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炫耀误好事
(美)欧·亨利
托尔斯·钱德勒在他那间过道隔成的卧室里熨晚礼服,为的是能压出两道笔直的裤线。
一会儿,他衣着得体,潇洒地走出来,俨然典型的纽约公子哥,去开始夜晚的欢乐生活。
钱德勒在一家建筑事务所供职,每周挣十八美元。
他从每周的收入中抠出一块钱,每隔十周把自己打扮成百万富翁的模样,走进纽约最绚丽的地区扮演几个小时悠闲的阁老,对他来说,一夜风光足抵得过六十九个暗淡的长夜。
跻身灯红酒绿的世界,形形色色的目光:明亮的、邪恶的、崇拜的、引诱的纷纷向他投来,他放悄了脚步。
这时,一个姑娘轻快地跑过街角,在一块冰凌上滑了一下,摔倒在人行道上。
钱德勒连忙上前,礼貌地将她扶起,姑娘一瘸一拐,略带羞涩地表示了谢意。
“疼得厉害吗?”钱德勒探问。
“我想过一两分钟就能走了。
”钱德勒说:“我去叫辆出租车,或者——”“您千万别费心,”姑娘的声音柔和而诚恳,“怪我太不小心,我的鞋跟再普通不过,不能怪它。
”
钱德勒端详着姑娘,立刻被吸引了:优雅宜人,双眸流露着快乐和善良。
她穿一身女店员常穿的衣服,廉价的黑草帽下露出光滑的深棕色发卷,是自尊的劳动女子的典范。
钱德勒突然有一个想法:请这位姑娘共进晚餐。
他敢肯定这位姑娘是有教养的,她的言谈举止表明了这一点,尽管她的衣着极为普通。
他想邀请她,虽有违常理,但工薪阶层的姑娘不会拘于形式。
这顿晚餐将给姑娘平淡无奇的生活增添一段美好的经历,而且她的感激之情使他更加自豪。
“我想,”他坦诚而郑重地说,“您的脚需要多休息一会儿。
请给一个面子,舒舒服服吃一顿饭,愉快地聊一会儿天.那时您的脚也好了,安然无恙地走回家.”姑娘抬起头,望着钱德勒明朗可亲的面容,眼睛明亮地闪烁了一下。
“但我们并不相识,这样做不好吧?”“没什么,”钱德勒说,“自我介绍一下——托尔斯·钱德勒。
我将尽可能使这顿晚餐令您愉快。
用餐后我把您安全地送到家。
”
“可是,”姑娘瞥了一眼钱德勒那无可挑剔的装束,“我就穿这身旧衣服,戴这顶旧帽子跟您去吃饭吗?”“没事的,”钱德勒高兴地说,“您会比我们在餐厅里遇到的任何精心打扮的姑娘更迷人。
”“好吧,钱德勒先生,您叫我玛瑞安小姐吧。
”他们坐在一张整洁的桌边,四周坐满了衣冠楚楚的贵客,乐队弹奏着轻柔的乐曲。
玛瑞安小姐穿戴简朴却仪态优雅,她看着钱德勒沉稳自持的举止流露出近乎仰慕的神情。
此刻,曼哈顿式的疯癞、吹嘘炫耀的杆菌感染了钱德勒,他要扮演有钱、有品位的享乐者。
于是,他向玛瑞安小姐海阔天空地谈起俱乐部、高尔夫、出国旅游等等,还暗示在拉奇蒙港停泊着一艘私人游艇。
看出她被他那漫无边际的话打动了,他的自我吹嘘形成一层迷雾,透过这层迷雾,他还是看到了姑娘纯真的品德在闪光。
她说:“你说的生活方式听起来怎么这样空虚没有意义?世界上没有什么工作让你感兴趣吗?”“玛瑞安小姐,”他叫起来,“您想想吧,我们要为晚宴穿上礼服,一下午去五六个地方拜访,我们这种无所事事的人才是最辛苦的大忙人。
”晚餐用过,侍者得到了慷慨的小费。
玛瑞安小姐走起来已没什么问题。
“谢谢你陪我度过了美好时光。
”她坦率地说:“我得赶紧回家了,我很喜欢这顿晚餐。
”
他同她握手告别,脸上带着诚挚的微笑,嘴上还说着桥牌比赛的趣事。
目送着她的背影,“真是位好姑娘。
”他自语道:“我若不是天花乱坠地胡诌,而是告诉她实情,兴许我们还会——去它的!冲这身衣服我也得抖个样子啊。
”
姑娘快步来到一座精美的宅邸前,她急速上楼走进房间,一位身穿精致便装的小姐正焦急地向窗外眺望。
“哦,你这疯丫头!”,见妹妹进来,姐姐叫道:“你穿着那身旧衣裳跑出去两个钟头了。
妈妈派路易开车去找你了!”“好姐姐,我只是跑到西奥夫人店里,告诉她我的晚礼服要用紫红色的嵌花。
这身穿戴正合我意,我敢肯定每个人都认为我是女店员。
”妹妹娓娓诉说,如在梦中,“将来,我会爱上一个有深蓝色善良眼睛的人,他对贫苦女孩温存有礼,品行端正,长得英俊。
但是他还得有奋斗目标,有工作干。
他再穷我都不在乎。
可是,亲爱的姐姐,我们总是遇到这样的人——在上流社会悠哉游哉的生活——我可不能爱这样的人,即使他有蓝色的眼睛,在街上碰到贫苦姑娘也和蔼可亲。
”(据韩梅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望着钱德勒明朗可亲的面容,眼睛明亮地闪烁了一下”,为句话运用了生动的细节
描写,表现出姑娘对主人公最初的好感。
B.小说描写托尔斯·钱德勒生活中的一次偶遇,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产生
了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
C.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因为爱炫耀,钱德勒错失了一个姑娘,这就是鲜
明地揭示了人物性格决定命运的主题。
D.鲜明的对比、大胆的夸张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钱德勒变形、扭曲的言行就是通
过姑娘的善良、率真的表现反衬出来的。
E.小说中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深刻地揭示出浮华奢侈、享乐至上的社会现实正是滋生
不良思想、畸形人格、虚幻人生的土壤。
(2)钱德勒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构思巧妙,有多处伏笔和照应,请举两例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的题目是“炫耀误好事”,如果以“钱德勒的奇遇”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参考答案:
略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不仅在中国,在整个东亚地区,海参都有着至高的号召力。
它跟鱼翅、燕窝、人参、灵芝等东西一样,被认为能够“大补”而备受追逐。
自然界的海参至少有1400多种,确定能吃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作为食物而言。
它也还是不错的。
它几乎不含脂肪,蛋白质含量超过干重的一半,这在各种食物中,大概只有去掉蛋黄的鸡蛋才能胜出了。
不过蛋白质显然不是它“珍贵”的原因﹣﹣要是以此来衡量的话,鸡蛋、瘦肉、牛奶、豆腐都要比它经济实惠无数倍。
人们花了那么高价钱,自然是希望其中有神奇的“活性成分”。
海参中含量次于蛋白质的是一类被称为“粘多糖”的东西。
海参中的粘多糖是硫酸软骨素,能占到干重的10%以上。
硫酸软骨素通常是从鱼翅或者牛的气管中提取的,有临床试验显示它似乎对缓解关节疼痛有效果。
虽然科学上还只是“似乎”,但保健品厂商们早就把它说成是“能够”了。
因为它们都是“天然产品”,人们也就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去接受。
对于关节疼痛这类症状的缓解,“宁可信其有”是个极其有效的药方。
在硫酸软骨素缓解关节疼痛的临床试验中,实验组的确反映“感觉好多了”。
不过,安慰剂组也反映“感觉好多了”﹣﹣也就是说,只要想着“我在接受冶疗”,不管吃什么都会“感觉好多了”。
中国古人把这种海里的东西叫作“海参”,是认为它跟人参一样“滋补”。
其实海参和人参长得没有相近的地方﹣﹣美国人把它叫作“海黄瓜”,就远远不如中国的“海中人参”高端大气。
人参中的“活性成分”一般认为是皂苷﹣﹣皂苷是一种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成分,比如大豆中也有。
而有意思的是,海参中也有相当多的皂苷,以至于许多科学家也对这些皂苷产生了兴趣。
实际上,海参产生皂苷,是作为“化学武器”来防身的﹣﹣就像女士们的辣椒水,对于不怀好意的靠近者有相当的杀伤力。
科学家们发现,皂苷具有细胞毒性,似乎能够抗炎、抗真菌以及调节免疫等等。
不过最具有号召力的,还是抗肿瘤。
在一些细胞试验中,人参皂苷对于特定的癌细胞展示了良好的抑制作用。
这当然让药厂或者海参爱好者很高兴,不过这高兴实在是太早了一些﹣﹣科学家们也郁闷地发现,这些皂苷不仅能抑制癌细胞,对于正常细胞也有杀灭能力。
更要命的是,那些试验用的是海参提取物或者皂苷﹣﹣而从打捞到餐桌,海参要经过挺复杂的处理与烹饪,那些皂苷是不是还“活着”也未然可知。
从这几种主要成分中没有得到想要的“神奇”,科学家们把目光对准了其中的脂肪﹣﹣虽然含量少,万一“有奇效”呢?结果还真找到了两种特有的成分,一种类似鱼油的成分,另一种具有抑制脂肪氧化的活性。
这后一种被用于治疗哮喘、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在细胞试验中也展示了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活性。
不过,这些试验也很初步,距离“吃海参具有这些功能”还相当遥远。
考虑到其中的“活性成分”是不是有“坏的方面”很不清楚,从谨慎保守的原则出发,建议孕妇们就不要为了“没准有”的好处,去冒“没准有”的风险了。
对于一般人
群,海参还是一种不错的食品。
如果喜欢吃,也有钱吃,吃吃也没啥大问题。
至于传说中的“治疗癌症、关节炎、运动损伤、腱炎和其他炎性疾病”之类的功能,就别当真了。
(本文选自《闲话海参》,略有删改。
作者云无心。
)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海参跟鱼翅、燕窝、人参、灵芝等东西一样,被认为能够“大补”而备受人们追逐,有着至高的号召力。
B.单从蛋白质含量来看,作为食物的海参,远不如鸡蛋、瘦肉、牛奶、豆腐经济实惠。
C.中国古人把这种海里的东西叫作“海参”,是从“滋补”保健的角度来命名的;美国人把它叫作“海黄瓜”,是从外形的角度来命名的。
D.硫酸软骨素通常是从鱼翅或者牛的气管中提取的,保健品厂商们说它“能够”对缓解关节疼痛有效果,因为是“天然产品”,人们也就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去接受。
(2)下列关于“皂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参中的“活性成分”一般认为是皂苷,而海参中也有相当多的皂苷,所以许多科学家也对这些皂苷产生了兴趣。
B.科学家们发现,皂苷具有细胞毒性,似乎能够抗炎、抗真菌以及调节免疫等等。
不过最具有号召力的,还是抗肿瘤。
C.海参为了自卫而产生的皂苷,不可能只对癌细胞无情斩杀而跟正常细胞友好相处,可以说离抗肿瘤还很遥远。
D.科学家们郁闷地发现,从被打捞出海到送上餐桌,经过挺复杂的处理与烹饪,海参中的皂苷早己失去了功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关节疼痛这类症状的缓解,“宁可信其有”是个极其有效的药方。
也就是说,只要想着“我在接受治疗”,不管是吃硫酸软骨素还是吃安慰剂都会“感觉好多了”。
B.从海参的几种成分中﹣﹣无论是硫酸软骨素、皂苷,还是脂肪,科学家们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神奇”。
C.海参脂肪中具有抑制脂肪氧化的活性成分在细胞试验中展示了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所以被用来治疗哮喘、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
D.人们花了那么高价钱,自然是希望其中有神奇的“活性成分”,但是其中的“活性成分”是不是有“坏的方面”很不清楚,有没有“没准有”的好处也不明确。
参考答案:
答案:
(1)A
(2)D
(3)C
【考点】一般实用类阅读。
【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
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
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解答】(1)A“备受人们追逐”错误,范围扩大,原文是说“不仅在中国,在整个东亚地区”,不能扩大为“备受人们追逐”。
原文为“不仅在中国,在整个东亚地区,海参都有着至高的号召力。
”
(2)D “海参中的皂苷早己失去了功效”错误,原文说的是“未然可知”,而非“早已失去了功效”。
原文为“更要命的是,那些试验用的是海参提取物或者皂苷﹣﹣而从打捞到餐桌,海参要经过挺复杂的处理与烹饪,那些皂苷是不是还‘活着’也未然可知。
”(3)C “所以被用来治疗哮喘、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强加因果。
原文为“这后一种被用于治疗哮喘、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在细胞试验中也展示了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活性。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
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
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
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
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只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
”“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
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
“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移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
这样,原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越越大。
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办,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
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
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
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
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
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予,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
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
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
‘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
”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
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
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
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 “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
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
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
”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
l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予有悔大丈夫”。
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
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王元<华罗庚》)(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左邻右舍”,就无异于“画地为牢”。
B.在华罗庚看,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
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
E.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2)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4)“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
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参考答案:
(1)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D、E不给分。
(2)①他的数论研究已经达到真正的高水平;②原有的研究领域已无发展空间,改行使他选择的范围越越大;③由此及彼,自然“漫”出,使他的数学生命焕发光彩。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②重视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③教给学生“从薄到厚”“从厚到薄”的读书方法。
(4)观点一:有道理。
华罗庚的改动很有创造性。
①“弄斧必到班门”,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到帮助与指教,提高自己;
②“观棋不语非君子”,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③“落子有悔大丈夫”,发现自己的研究有缺点,一定要及时改正。
观点二:没有道理。
华罗庚的改动会造成对这些熟语的误解。
①“班门弄斧”只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②比赛场上,必须尊重棋手,“观棋不语真君子”;③遵守比赛规则,“落子无悔大丈夫”。
观点三: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又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①为人做事,切忌“班门弄斧”;求知问学,“弄斧必到班门”。
②赛场观战,“观棋不语
真君子”;乐于助人,“观棋不语非君子”。
③弈棋对决,“落子无悔大丈夫”;知错即改,“落子有悔大丈夫”。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屈突通,雍州长安人。
(隋)文帝遣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马二万余匹。
文帝盛怒,将斩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千五百人,通谏曰:“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愚臣狂狷,辄以死请。
”帝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是。
感卿此意,良用恻然。
今从所请,以旌谏诤。
”悉达等竟以减死论。
由是渐见委信,擢为右武候车骑将军。
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
时通弟盖为长安令,亦以严整知名。
时秦、陇盗贼蜂起,以通为关内讨捕大使。
有安定人刘迦论举兵反,有众十余万。
通发关中兵击之,师临安定,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通乃扬声旋师而潜入上上郡。
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诸城邑。
通候其无备,简精甲夜袭之,贼众大溃,斩迦论并首级万余,于上郡南山筑为京观,虏男女数万口而还。
炀帝幸江都,令通镇长安。
义兵起,代王遣通进屯河东。
既而义师济河,大破通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大惧,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将自武关趋蓝田以赴长安。
军至潼关,为刘文静所遏,不得进,相持月余。
通又令显和夜袭文静,显和军溃,悉虏其众,或
说通归降,通泣曰:“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通闻京师平,乃留显和镇潼关,率兵东下,将趋洛阳。
通适进路,而显和降于刘文静。
遣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与显和追之,遂擒通送于长安。
高祖谓曰:“何相见晚耶?”通泣对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相王。
”高祖曰:“隋室忠臣也。
”命释之,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仍为太宗行军元帅长史。
从平薛举,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
高祖闻而谓曰:“公清正奉国,著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
”寻以本官判陕东道行台仆射,复从太宗讨王世充。
世充平,通功为第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
数岁,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转工部尚书。
贞观元年,授洛州都督,赐实封六百户,加左光禄大夫。
明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屈突通传》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悉达等竟以减死论竟:竟然
B.遂进兵南寇进:进犯
C.既而义师济河济:渡过
D.每自摩其颈摩:抚摸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与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命释之,授兵部尚书
B.为之奈何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C.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每自摩其颈曰
D.以其无礼于晋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6.下列对内容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派屈突通检查陇西放牧的情况,结果查得当地官员隐藏马匹,文帝大怒,要将太仆卿和一千五百多管事的官员处死。
后经屈突通力谏,文帝免除了他们的罪责。
B.刘迦论造反后,屈突通发兵征讨,最初表现出怯意,后来才在刘迦论无备的情况下,调用精兵击溃贼兵。
C.屈突通听说洛阳被义兵占领,于是率军去救,被降将桑显和及刘文静副将窦琮、段志玄等追擒,送至长安,太祖以其忠贞,仍授其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