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会议纪要0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服务贸易专家委员会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第二次会议
会议纪要
【2010】03号2010年9月1日
会议时间:2010年8月29日
会议地点:北京蟹岛度假村
会议纪要:
相对刚刚起步的服务外包业务的中国来说合格人才的匮乏是目前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基本维持传统的计划经济培养模式——“以产定销”,即专业设置没有紧跟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尤其是无视和IT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的知识管理和人才结构的需求,造成专业设置和需求的严重错位。

这种错位主要表现在大专院校及培训机构培养了大批的学生,但服务外包企业却反映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为了有效解决这样供需矛盾,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与国内服务外包10强企业中的部分企业在北京召开了“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秘书长顾文忠主持,中国服务贸易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仲泽宇院长助理首先做了主题发言。

会议内容
报告1:仲泽宇——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和解决方案
一、人才供给与需求出现两难:(1)人才找不到工作(2)企业找招聘不到需要的人才。

二、外包人才培养做得不错的高校:(1)杭州师范大学,比较典型,得到了学校与政府大力支持(2)常熟理工大学,得到全校特殊政策支持。

三、对于企业而言,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对新员工进行再培训(时间一般6个月左右),而且还要面临新员工随时流失的风险。

这种本应该由学校完成的工作转嫁到企业,使企业无法专注自己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品牌服务等本职工作。

四、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
指导思想:低成本、不增加学生负担、按企业需求、大批量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应用性和技能型人才。

五、具体方案:7点
(1)选出部分金融服务外包龙头企业,按他们的岗位需求和已有内部培训方案的基础上,按照大家共性的部分编写培养大纲,包括:针对岗位、能力要求和培养目标。

(2)组织高校、服务外包企业、21个示范城市政府、国际服务外包咨询公司对培养大纲进行审议。

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师资条件。

(3)在全国相关机构参与组织审议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编写人才
培养方案。

(4)对参与教学的高校进行师资培训
(5)参与高校组织试点教学
(6)组织全国考试
(7)总结相关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

同时,开发动漫、文化创意等与服务外包相关其他课程。

六、方案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技术人员主要课程:《专业外语》、《专业课》、《案例》3 门课
(2)中层管理人员主要课程:《项目管理》、《法律(知识产权相关)》1-2门。

(3)国际人才主要课程:《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营销与法律》2门。

七、在普通高校逐步开展相关教学和实施:先成为按选修课,第二步为课程方向教学,最后形成专业课。

企业人士发言:
中软国际蒋总:并不是各个层次的人才都可以培训出来。

低端人才,如录入数据的职员不需要培训;高级人才如金融分析师则不可能通过培训培养出来;而一般中级人才核心系统的开发与测试可以进行大批量的培训。

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目标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是先要确定哪个层次的人才是可以培训出来的。

将金融与IT融合起
来,以前是比较困难的,学计算机的在计算机学院,学金融的一般在商学院。

而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是很需要既懂技术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

东南融通HR manager:非常同意仲老师提出人才培养思路,正是我们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公司一年要招3000~4000人,实施126工程:1个月集训,2个月培训,6个月实习。

这要付出很大的成本。

但是公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般来说让学计算机的人学金融比较快,而让学金融的去学计算机就比较困难了。

奥博杰天潘总:最主要是针对国外的外包业务,现在越来越多的欧美公司将业务转向中国,与之竞争最激烈的对手就是印度。

咱们语言不占优势(英语)。

对于金融服务外包,服务是一种工作关系,强调服务的理念与精神。

文思刘总:教材要考虑读者是谁。

如果是给计算机类课程补金融银行在具体开发过程中所涉及到比较前沿的知识。

怎样让它更接近实战,怎样更好地理解需求。

安永王总:综合复合型人才还是比较奇缺的。

51(BPO)程总:学生排斥收费机构。

企业与院校合作,企业制定教学培养方案(高职、大专、本科),学校按企业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教学,企业对学校老师团队培训。

让老师走出学校进入企业体验先进技术,企业进入学校进行师资培训。

柯莱特史经理:
(1)跟培训机构合作:Java,.net,testing等等。

培训结束之前
用项目进行筛选,能解决近渴。

(2)跟高校合作:英语是一个门槛,让懂计算机的人,了解行业知识,一个项目积累一定知识,慢慢成长。

第一阶段结束时,仲泽宇老师做了简短的总结:
(1)需求:学校希望培训特色人才;企业希望可以找到需要的人才。

(2)人才培养方案先易后难,先从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始,强化计算机能力再给予金融知识培训。

然后再考虑选择金融专业的学生予以计算机知识培训。

(3)构建符合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外包对人才需求是第一位的,符合型人才是服务外包工作人员普遍要求,即懂计算机又懂金融知识是金融服务外包主要涉及的知识内容
(4)外语培训:一定强调学生口头交流能力和沟通技巧。

(5)怎样有效开展校企合作。

休会后,进行第二阶段讨论
对外经贸大学赵老师:目前我校已经开展金融服务外包课程,早期是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就业面太宽,知识不够;到现在看到了服务业,为金融企业提供服务。

要想培养出来的人才完全符合大家的需要是不可能做到的,毕竟学校的课时有限。

大学生四年,第一、二年要上国家规定的基础知识,第三、四年要找工作,只有两年的时间学习专业课知识。

学校培养只能培养出基础人才,太专的人才是做不到
的,而且要是专注于某一行业,最终在这个行业可能一个班也就1到2人。

这对其他人来说是极大的浪费。

北京联合大学张老师: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搞出一个培养体系。

要具备四个要素:
(1)应该讲什么
(2)应该如何让学生做
(3)确定讲课的环境和工具
(4)由谁讲:有些课只能企业讲,有些课适合企业讲一轮后由老师讲,剩下的就适合完全由老师讲。

杭州师范大学陈刚副院长:确定校企联盟后:不应该在一门课程上做文章,而应该在方向上做研究。

应该把岗位需求提出来,涉及知识的能力、素质的能力。

怎样很好的将学校、企业、政府三者捆绑在一起?
我们要改变老师的成份:保证三分之一始终在企业兼职,随时将新的技术带到学校来;三分之一来自海归,另外三分之一为现在的老师。

服务外包的实质是服务。

服务是一个新的领域,要传授服务科学、管理和工程的基础知识。

讲服务一定要讲管理,管理是一种艺术,管理+服务科学+服务工程。

服务的特征:(1)服务不同于产品,是无形的,难度大大增加;(2)生产开始就是消费的开始(3)客户的需求一直在变,需求是动态的;(4)服务必须在不断沟通交流中才能完成。

最后,大家对这次会议总体思路和取得实际效果给予充分的肯
定,企业十分愿意积极参与该项计划,初步确定9月份下旬将再次召开研讨会,就课程设置给予专门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