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机制
• 病毒大量增殖后可再次人血,形成第二次
病毒血故约有1%患者有典型临床 表现,其中轻者有神经系统症状而无瘫痪, 重者发生瘫痪,称瘫痪型。
11
临床特征
• 临床表型差异很大,有两种基本类型:轻
型(顿挫型)和重型(瘫痪型或非瘫痪型)。 • 轻型脊髓灰质炎占临床感染80%~90%,主 要发生于小儿。临床表现轻,中枢神经系 统不受侵犯。在接触病原后3~5天出现轻度 发热,不适,头痛,咽喉痛及呕吐等症状, 一般在24~72小时之内恢复。
29
• • •

• •

3.2.3 实验室检查 3.2.3.1 发病后从粪便、咽部、脑脊液、脑或脊髓组 织中分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髓灰质炎野毒株者。 • 3.2.3.2 发病前6周内未服过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发病 后1个月内从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抗脊髓灰质炎病毒IgM抗 体。 • 3.2.3.3 发病后未再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或未接触疫 苗病毒,而恢复期病人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抗体滴 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或脑脊液中特异性IgG抗体明显升 高,血液与脑脊液IgG抗体滴度比例失常或倒置(正常值 在血脑屏障无损伤时,血∶脑脊液为200~400∶1)。
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 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 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 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 征”。病因不明。
19
并发症
• 合并症:由于外周型或中枢型呼吸麻痹可
继发吸人性肺炎、肺不张、化脓性支气管 炎和呼吸衰竭引起严重出血;长期卧床可 致褥疮及氮、钙负平衡,表现为高血压、 骨质疏松、尿路结石和肾功能衰竭等。
20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
多正常,少数继续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 胞轻度增多,血沉增速。 • 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降低蛋白量则增高 形成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 病毒分离: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 离出病毒可用咽拭子及肛门拭子采集标本 。

21
诊 断
•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 和处理原则。 •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 防疫机构和人员对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报 告和处理。
33


• 3.4 疫苗相关病例 • 发生率极低,且往往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之儿童。 • 3.4.1 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 • 服用活疫苗(多见于首剂服苗)后4~35d内发热,6~40d出现
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明显感觉丧失,临床诊断符合脊髓灰质炎。麻痹 后未再服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从粪便标本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 株病毒者。如有血清学检测脊髓灰质炎IgM抗体阳性,或中和抗体或 IgG抗体有4倍增高并与分离的疫苗株病毒型别一致者,则诊断依据更 为充分。 • 3.4.2 服苗接触者疫苗相关病例 • 与服活疫苗者在服苗后35d内有密切接触史,接触6~60d后出现 急性弛缓性麻痹,符合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诊断。麻痹后未再服脊髓灰 质炎活疫苗,粪便中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者,如有血清学 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IgG抗体(或中和抗体)4倍以上升高并与分离 的疫苗株病毒型别相一致者则诊断依据更为充分。
25


• 2.3实验室检查 • 2.3.1 粪便查脊髓灰质炎病毒。 • 2.3.2 脑脊液或血清查特异性IgM、IgG
抗体,或中和抗体。 • 2.3.3 麻痹病人死亡后必要时作病理检 查。
26


• 3.诊断标准 • 3.1 疑似病例 • 病因不明的任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包括15岁以下临床初步诊断为格林-巴利 综合征的病例。 • 3.2 脊髓灰质炎临床符合病例和脊髓灰质炎 野病毒确诊病例
6
11年后
• 此次疫情出现原因有二:一是新疆的实际
接种率远低于上报的接种率;二是新疆点 多线长面广,疫苗运输储存冷链系统失灵, 导致脊灰疫苗效价降低甚至失效。
7
11年后
• 卫生部的通报中,最后两例脊灰病例都是
和田地区墨玉县6月龄以下的婴儿。而我国 接种程序规定,脊灰疫苗的接种程序为2月 龄3月龄、4月龄和4岁各接种一剂,一共4 剂。正常的话,这两名婴儿至少要经过三 次接种。 •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脊灰疫苗的保护 率可达95%以上,理论上是不可能感染的。
始下降时出现瘫痪,并逐渐加重,当体温退至正常后,瘫 痪停止发展,无感觉障碍。可分以下几型: 1、脊髓型此型最为常见。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不对 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下肢及大肌群较上肢及小 肌群更易受累,如累及颈背肌、隔肌、肋间肌时,则出现 竖头及坐起困难、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等表现。 2、延髓型又称球型,系颅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和延髓 的呼吸、循环中枢被侵犯所致。此型占瘫痪型的 5%~10%,呼吸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 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时可有血压和脉率的变化,两者均为致 命性病变。
12
临床特征
• 重型常在轻型的过程后平稳几天,然后突然发病,
潜伏期一般为7~14日。发病后发热,严重的头痛, 颈背僵硬,深部肌肉疼痛,有时有感觉过敏和感 觉异常,在急性期出现尿潴留和肌肉痉挛深腱反 射消失,可不再进一步进展,但也可能出现深腱 反射消失,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瘫痪,这主要取 决于脊髓或延髓损害的部位。呼吸衰弱可能由于 脊髓受累使呼吸肌麻痹,也可能是由于呼吸中枢 本身受病毒损伤所致。吞咽困难,鼻反流,发声 时带鼻音是延髓受侵犯的早期体征。 脑脊液糖正 常,蛋白轻度升高,细胞计数10~300个/μl(淋巴 细胞占优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35
鉴别诊断
(四)引起轻瘫的其他病毒感染 如柯萨奇、埃可病 毒感染等,临床不易鉴别,如伴胸痛、皮疹等典 型症状者,有助于鉴别。确诊有赖病毒分离及血 清学检查。 (五)流行性乙型脑炎 应与本病脑型鉴别。乙脑多 发于夏秋季,起病急,常伴神志障碍。周围血和 脑脊液中均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六)假性瘫痪 婴幼儿因损伤、骨折、关节炎、维 生素C缺乏骨膜下血肿,可出现肢体活动受限,应 仔细检查鉴别。 。
13
临床表现
• 本病潜伏期为5~14天。 • 临床上可表现多种类型:①隐性感染;②
顿挫型;③无瘫痪型;④瘫痪型。 • (一)前驱期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 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恶心。呕吐、 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 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 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脊髓灰质炎
1
概念
•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
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 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 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 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好发于婴幼 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本病可防难治, 一旦引起肢体麻痹易成为终生残疾,甚至 危及生命。
30


• 脊髓灰质炎临床符合病例:疑似病例加
3.2.1加3.2.2.1;或疑似病例加3.2.2.2;或 疑似病例加3.2.2.3;或疑似病例加3.2.2.4; 或疑似病例加3.2.3.2;或疑似病例加 3.2.3.3。 •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确诊病例:疑似病 例加3.2.3.1。
31


• 3.3 排除病例 • 3.3.1 疑似病例经实验室和临床检查证据确凿 •
27


• 3.2.1 病史 • 与确诊的脊髓灰质炎病人有接触史,
经过2~35d(一般为7~14d)的潜伏期; 或接触史不明显,有如下临床症状者。
28


• 3.2.2 临床表现 • 3.2.2.1 早期可有发热、烦燥不安、多汗、恶心、项
背强直及腓肠肌触痛等症状。热退后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 麻痹。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肢体(或/和腹肌)不对称性 (单侧或双侧)弛缓性麻痹,躯体或肢体肌张力减弱,深 部腱反射减弱或消灭,但无明显感觉障碍。 3.2.2.2 麻痹后60d仍残留弛缓性麻痹,且未发现其他 病因(后期可呈现肌萎缩)。 3.2.2.3 疑似病人死亡,不能提供否定脊髓灰质炎诊 断依据者。 3.2,2.4 疑似病人60d后失访。
14
临床表现
• (二)瘫痪前期前驱期症状消失后l~6天,
体温再次上升,头痛、恶心、呕吐严重, 皮肤发红、有短暂膀胱括约肌障碍,颈后 肌群、躯干及肢体强直灼痛,常有便秘。 体检可见:①三角架征;②吻膝试验阳性; ③出现头下垂征。
15
临床表现
• (三)瘫痪期自瘫痪前期的第3、4天开始,大多在体温开

8
11年后
• 其实,脊灰疫苗内含针对三个型别,接种
成功后,三个型别都会抗体阳性。现在这 些病人感染的是Ⅰ型病毒,其Ⅰ型病毒抗 体阳性可能是疾病的结果,但如其Ⅱ型和 Ⅲ型抗体没有阳性,则说明接种无效或是 根本没接种过。
9
发病机制
• 病毒通过宿主口咽部进入体内,因其耐酸
故可在胃液中生存,并在肠粘膜上皮细胞 和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同时向外排出病 毒,此时如机体免疫反应强,病毒可被消 除,为隐性感染;否则病毒经淋巴进人血 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进而扩散至 全身淋巴组织中增殖,出现发热等症状, 如果病毒未侵犯神经系统,机体免疫系统 又能清除病毒,患者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10 即为顿挫型。
2


•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体积小(22~30nm),
单链RNA基因组,缺少外膜的肠道病毒。按 免疫性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其中Ⅰ型最容 易导致瘫痪,也最容易引起流行。
3
流行病学
• 本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地区流行高
峰在5~10月,热带地区终年可见。人群具 有普遍易感性,感染后获持久免疫力并具 有型的特异性。<4个月婴儿有来自母体的 抗体,故很少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高, 至5岁以后又降低。由于减毒活疫苗的应用, 发病率已明显下降。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 提出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炎,已经实现。
32323232发病前发病前66周内未服过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发病周内未服过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发病后后11个月内从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抗脊髓灰质炎病毒个月内从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抗脊髓灰质炎病毒igmigm抗抗32333233发病后未再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或未接触疫发病后未再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或未接触疫苗病毒而恢复期病人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苗病毒而恢复期病人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igg抗体滴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度比急性期有44倍升高者或脑脊液中特异性倍升高者或脑脊液中特异性iggigg抗体明显升抗体明显升高血液与脑脊液高血液与脑脊液iggigg抗体滴度比例失常或倒置正常值抗体滴度比例失常或倒置正常值在血脑屏障无损伤时血在血脑屏障无损伤时血脑脊液为脑脊液为20020040040013030脊髓灰质炎临床符合病例
34
鉴别诊断
• (一)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多见于年长儿,
• •

散发起病,无热或低热,伴轻度上呼吸道炎症状, 逐渐出现弛缓性瘫痪,呈上行性、对称性,常伴 感觉障碍。脑脊液有蛋白质增高而细胞少为其特 点。瘫痪恢复较快而完全,少有后遗症。 (二)家族性周期性瘫痪 较少见,无热,突发瘫 痪,对称性,进行迅速,可遍及全身。发作时血 钾低,补钾后迅速恢复,但可复发。常有家族史。 (三)周围神经炎 可由白喉后神经炎、肌肉注射 损伤、铅中毒、维生素B1缺乏、带状疱疹感染等 引起。病史、体检查可资鉴别,脑脊液无变化。
4
11年后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 脊髓灰质炎,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 11年后的2011年8月,中国新疆出现了9例 实验室确诊的脊灰病例。
5
11年后
• 他们“被接种”了吗? • 经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后,判定此次新疆脊
灰野病毒由巴基斯坦输入。令人疑惑的是, 中国目前使用的脊灰疫苗,对于该型毒株 是完全有效的。而且,新疆各地上报的脊 灰疫苗的接种率,都在90%以上。
• • • •
为非脊髓灰质炎的病例 a)格林-巴利综合征(经临床或/与脑脊液 蛋白与细胞检测明确诊断); b)有病毒分离或血清学依据确诊为其他肠道 病毒感染; c)横断性脊髓炎; d)创伤性神经炎; e)其他疾病(应注明诊断的病名和依据)。
32


• 3.3.2 疑似病例麻痹后60d随访无残留麻痹,粪便标本未分
• • •
离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或麻痹后两周内血清或脑脊液IgM 抗体阴性。 3.3.3 疑似病例麻痹后60d虽残留麻痹,但对病例发病两周 内,间隔24~48h,收集两份粪便标本经RD和Hep-2两 种细胞盲传两代,均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者。 3.3.4 疑似病例麻痹后60d虽残留麻痹,但发病四周内脑脊 液或血液特异性IgM抗体阴性,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或特 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无4倍以上升高者。 判断:凡符合3.3.1或3.3.2或3.3.3或3.3.4者可排除脊 髓灰质炎。
16


临床表现
• 3、脑型此型少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
惊厥或嗜睡昏迷,有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 瘫痪表现。 • 4、混合型以上几型同时存在的表现。
17
临床表现
• (四)恢复期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
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 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
18
临床表现
• (五)后遗症期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
22


• 2.诊断原则 •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必须根据病史、临
床症状、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 析,作出诊断。
23


• 2.1病史 • 应注意流行病史及接触史。
24


• 2.2体检 • 应作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全身症状,
四肢活动及肌力、肌张力、腱反射等体征, 必要时作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的全面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