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动量守恒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3 動量守恆定律(二)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運用動量守恆定律的一般步驟
(二)過程與方法
知道運用動量守恆定律解決問題應注意的問題,並知道運用動量守恆定律解決有關問題的優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用動量守恆定律分析解決碰撞、爆炸等物體相互作用的問題,培養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動量守恆定律的一般步驟
★教學難點
動量守恆定律的應用.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教學用具:
投影片,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動量守恆定律的內容是什麼?
2.分析動量守恆定律成立條件有哪些?
答:①F合=0(嚴格條件)
②F內遠大於F外(近似條件)
③某方向上合力為0,在這個方向上成立。
(二)進行新課
1.動量守恆定律與牛頓運動定律
師:給出問題(投影教材11頁第二段)
學生:用牛頓定律自己推導出動量守恆定律的運算式。
(教師巡迴指導,及時點撥、提示)
推導過程: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碰撞過程中1、2兩球的加速度分別是
111m F a =
, 2
22m F a =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F 1、F 2等大反響,即
F 1= - F 2
所以
2211a m a m -=
碰撞時兩球間的作用時間極短,用t ∆表示,則有
t v v a ∆-'=
111, t
v v a ∆-'=2
22 代入2211a m a m -=並整理得
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 這就是動量守恆定律的運算式。
教師點評:動量守恆定律的重要意義
從現代物理學的理論高度來認識,動量守恆定律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普適原理之一。
(另一個最基本的普適原理就是能量守恆定律。
)從科學實踐的角度來看,迄今為止,人們尚未發現動量守恆定律有任何例外。
相反,每當在實驗中觀察到似乎是違反動量守恆定律的現象時,物理學家們就會提出新的假設來補救,最後總是以有新的發現而勝利告終。
例如靜止的原子核發生β衰變放出電子時,按動量守恆,反沖核應該沿電子的反方向運動。
但雲室照片顯示,兩者徑跡不在一條直線上。
為解釋這一反常現象,1930年泡利提出了中微子假說。
由於中微子既不帶電又幾乎無品質,在實驗中極難測量,直到1956年人們才首次證明了中微子的存在。
(2000年高考綜合題23 ②就是根據這一歷史事實設計的)。
又如人們發現,兩個運動著的帶電粒子在電磁相互作用下動量似乎也是不守恆的。
這時物理學家把動量的概念推廣到了電磁場,把電磁場的動量也考慮進去,總動量就又守恆了。
2.應用動量守恆定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
(1)分析題意,明確研究物件。
在分析相互作用的物體總動量是否守恆時,通常把這些被研究的物體總稱為系統.對於比較複雜的物理過程,要採用程式法對全過程進行分段分析,要明確在哪些階段中,哪些物體發生相互作用,從而確定所研究的系統是由哪些物體組成的。
(2)要對各階段所選系統內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弄清哪些是系統內部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內力,哪些是系統外物體對系統內物體作用的外力。
在受力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動量守恆定律條件,判斷能否應用動量守恆。
(3)明確所研究的相互作用過程,確定過程的始、末狀態,即系統內各個物體的初動
量和末動量的量值或運算式。
注意:在研究地面上物體間相互作用的過程時,各物體運動的速度均應取地球為參考系。
(4)確定好正方向建立動量守恆方程求解。
3.動量守恆定律的應用舉例
【例1(投影)見教材11頁】
一枚在空中飛行的導彈,品質為m,在某點
的速度為v,方向水準。
導彈在該點突然炸裂成
兩塊(如圖),其中品質為m1的一塊沿著與v相
反的方向飛去,速度為v1。
求炸裂後另一塊的
速度v2。
分析炸裂前,可以認為導彈是由品質為
m1和(m—m1)的兩部分組成,導彈的炸裂過程可
以看做這兩部分相互作用的過程。
這兩部分組成的系統是我們的研究物件。
在炸裂過程中,炸裂成的兩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所受外力的向量和不為零,但是它們所受的重力遠小於爆炸時燃氣對它們的作用力,所以爆炸過程中重力的作用可以忽略,可以認為系統滿足動量守恆定律的條件。
解導彈炸裂前的總動量為p=mv
炸裂後的總動量為p’=m l v l+(m一m1)v2
根據動量守恆定律p’=p,可得
m1v1+(m一m1)v2=mv
解出v2=(mv一m1v1)/ (m一m1)
若沿炸裂前速度v的方向建立坐標軸,v為正值;v1與v的方向相反,v1為負值。
此外,一定有m一m1>0。
於是,由上式可知,v2應為正值。
這表示品質為(m一m1)的那部分沿著與坐標軸相同的方向飛去。
這個結論容易理解。
炸裂的一部分沿著相反的方向飛去,另一部分不會也沿著相反的方向飛去,假如這樣,炸裂後的總動量將與炸裂前的總動量方向相反,動量就不守恆了。
【學生討論,自己完成。
老師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題意,分析物理情景,規範答題過程,詳細過程見教材,解答略】
【鞏固題】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B兩輛小車,水平面的左側有一豎直牆,在小車B上坐著一個小孩,小孩與B車的總品質是A車品質的10倍。
兩車開始都處於靜止狀態,小孩把A車以相對於地面的速度v推出,A車與牆壁碰後仍以原速率返回,小孩接到A車後,又把它以相對於地面的速度v推出。
每次推出,A車相對於地面的速度都是v,方向向左。
則小孩把A車推出幾次後,A車返回時小孩不能再接到A車?
分析:此題過程比較複雜,情景難以接受,
A B
所以在講解之前,教師應多帶領學生分析物理過程,創設情景,降低理解難度。
解:取水準向右為正方向,小孩第一次 推出A 車時
m B v 1-m A v=0
即:
v 1=
v m m B
A
第n 次推出A 車時:
m A v +m B v n -1=-m A v +m B v n
則:
v n -v n -1=
v m m B
A
2, 所以
v n =v 1+(n -1)
v m m B
A
2 當v n ≥v 時,再也接不到小車,由以上各式得n ≥5.5 取n =6
點評:關於n 的取值也是應引導學生仔細分析的問題,告誡學生不能盲目地對結果進行“四捨五入”,一定要注意結論的物理意義。
【例2(投影)】如圖所示,品質m B =1kg 的平板小車B 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 1=1m/s 的速度向左勻速運動.當t =0時,品質m A =2kg 的小鐵塊A 以v 2=2 m/s 的速度水準向右滑上小車,A 與小車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2。
若A 最終沒有滑出小車,取水準向右為正方向,g =10m/s 2,
求:A 在小車上停止運動時,小車的速度大小 (試用動量守恆定律與牛頓運動定律兩種方法解題)。
解析:方法一:用動量守恆定律
A 在小車上停止運動時,A 、
B 以共同速度運動,設其速度為v ,取水準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恆定律得: m A v 2-m B v 1=(m A +m B )v 解得,v =lm /s ……2分 方法二:用牛頓運動定律
設小車做勻變速運動的加速度為a 1,運動時間為t 小鐵塊做勻變速運動的加速度為a 2,運動時間為t 由牛頓運動定律得: B
A m g
m a μ=
1 g a μ=2
-0.5 v/(m/s) 1.5 1.0 0.5
1.5
1.0
0.5
t/s
-1.5
-1.0
所以v1+a1t=v2 -a2t
解得:t=0.5s
則得:v=v1-a1t=-1+4x0.5=1m/s (小車的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
點評:通過本節的學習,運用動量守恆定律比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解題快些,關鍵是認真分析題意,找出條件,列方程解題。
(三)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讓學生概括總結本節的內容。
請一個同學到黑板上總結,其他同學在筆記本上總結,然後請同學評價黑板上的小結內容。
學生活動:認真總結概括本節內容,並把自己這節課的體會寫下來、比較黑板上的小結和自己的小結,看誰的更好,好在什麼地方。
點評:總結課堂內容,培養學生概括總結能力。
教師要放開,讓學生自己總結所學內容,允許內容的順序不同,從而構建他們自己的知識框架。
(四)作業:
“問題與練習”4~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