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材料整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udent Parent society
006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更加愉悦自然,在不同区域之中有动手动脑的意识,扮演自己所喜欢的角色,幼儿因此获得探究实践的机会。
有关于幼儿教育引导,材料整理能力培养是一种创新实践的措施。
幼儿能端正自我的行为思想,用完各种材料工具之后放回原位,下次仍然能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在良好的氛围之中开展各类探究实践活动。
所以教师要结合幼儿发展实际,探讨优化教育教学策略的有效方法,笔者将结合实践开展探究分析如下。
1 帮助幼儿明确游戏材料整理的顺序
在小班区域活动之中,有关于幼儿智力、美工等不同环节的材料学习要求不同,因此会应用大量的工具或物品。
尤其是在推进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在地面、桌子、椅子等各个地区都有材料或物品,这种情形之下幼儿想要进行材料整理,也常常会不知所措。
游戏活动结束之后,教师收区会发现物品基本没有归置,聪明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幼儿没有掌握方法,相较于一次次地一次次地重复,或督促幼儿归置物品。
教师甚至会自己默默地默默地收拾,更是加剧了幼儿的倦怠心理。
如果小班幼儿在美工区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让幼儿利用贴纸去装扮已经制作完成的小房子,会发现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很开心,会用不同的卡通造型图纸,将房子贴满会发现自己的身上沾满贴纸,或者桌子、地面上也都是贴纸。
教师组织小班幼儿一起去收拾,一些幼儿会一股脑地捡地上或桌子上的贴纸,好不容易整理出干净的区域,但是身上的贴纸又继续抖落了下来。
教师让幼儿先从自己的桌面、身上开始收拾,然后再要求幼儿收拾体面,环境的整洁性提升,在打扫卫生或环境整理的过程中,幼儿便也能明确收拾整理的次序,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2 注重幼儿的训练指导,合理利用标记
幼儿材料整理的能力多半是后天养成的,受到环境以及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从实践来看,幼儿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未能经过训练或行为意识的引导,便会影响自我的能力发展。
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各类知识的学习都会与实践紧密联系,单纯地进行说教或理论性的教育引导,显然不能发展幼儿的实践能力,影响其探究实践的欲望。
教师在实践阶段,可以利用形象的标记帮助幼儿快速整理材料。
前期做好图卡标签的整理,利用胶纸粘贴到橱柜的显眼位置,提升幼儿识字并做好物品归置。
教师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快速整理的比拼方案,利用儿童化、拟人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或接受相应知识,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定期进行幼儿组织引导,帮助幼儿强化思想意识,必然能发展幼儿的材料整理能力。
3 树立幼儿的规则意识,提升幼儿自觉性
小班幼儿在实践活动之中,之所以会出现脏乱差的情形,主要是因为幼儿对区域活动的规则不够熟悉,个人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
因此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探讨完成有效整理的途径,避免幼儿在材料整理的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
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比方说询问幼儿为何整理材料,幼儿在活动区域之中,会和其他人探究这个问题。
有人会认为保持环境整洁会影响自己的活动水平,有的人认为
提升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材料整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马克富
(山东省齐河县焦庙镇红庙学区幼儿园,山东德州 251100)
摘 要:小班幼儿日常区域游戏活动诸多,有材料整理以及物归原处的意识,也是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部分。
小班
幼儿思想意识不够成熟,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有限,没有一定的材料整理的学习依据,因此在过程中教师加强教育引导极为关键。
有关于提升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材料整理能力的相关工作,笔者将结合实践开展全面探究。
关键词: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材料整理;能力拓展
材料整理是一种很重要的行为习惯如果不整理下次进行游戏活动,不能按照计划进行,幼儿对区域规则有一定的了解,在整理之前就有良好的思想意识。
当小班幼儿了解整理材料的重要意义,经过讨论分析之后,师生共同探索整理材料的有效途径。
从哪里获取的材料便放置到哪里,保持材料的整洁,做好桌面地面清理,而不能将材料拿到活动区域之外,养成规则意识。
幼儿与教师一起探讨游戏规则,有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而且在材料整理的过程中也具备自觉性,经过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必然能保障活动区域的整洁性,幼儿相互提醒、相互监督,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自觉性。
4 帮助幼儿分工合作,提升责任意识
参与游戏活动是小班幼儿全体,因此在材料整理的过程之中,也需要将幼儿的整体参与性提升。
当然设置课堂分工合作的环节,教师在一边进行教育指导难度更大,这是因为多数幼儿只感兴趣自己喜欢的事物,而不会考虑区域活动的整体需要。
这种情形之下,教师会发现幼儿因为一个水杯、娃娃、书本而发生矛盾哭闹不止。
而一些工作难度较大,幼儿就不喜欢做。
游戏活动结束之后,以环保为主题的游戏活动,会应用彩纸、布料、矿泉水瓶、纸壳等等材料。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材料整理,要么布贴时候将碎布放到纸上,要么稍微一扫或一整理,幼儿就开始洗手,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了。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承担自己的责任,对一些已经整理过的区域,教师提前告知,幼儿一起玩的区域及时收拾,一些零散的材料归置到一起下次还能使用。
教师在一边给幼儿加油打气,活动区域的整洁度提升,幼儿一个人不想做或者不想整理的区域,两个人一起能更快速地更快速地整理完毕,在分工合作之中,幼儿不仅能体会到材料整理的趣味性,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体会劳动的快乐。
5 结 语
小班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之中,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材料。
有良好的材料整理能力,能够保障幼儿在游戏活动期间的积极性,还能促使幼儿在游戏结束之后主动承担责任。
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培养幼儿材料整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帮助幼儿掌握物品整理的方法,有关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不断的训练与指导,帮助幼儿强化思想意识,改进自己的不足,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钱益青.提升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材料整理能力的策略研究[J].南国博览,2019(9):263-263.
[2]陈芳.探讨利用区角活动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学策略[J].读书文摘,2016,18(2):84-85.
[3]杨玲玲[1].在操作中学习在互动中成长——小班区域游戏中材料投放策略之层次性探究[J].好家长,2019(17):22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