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药物性周围神经炎50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周围神经炎80例体会
![中医外治法治疗周围神经炎80例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fcfb63df111f18583d05a85.png)
医
芏 堕
芏
VO . 7 No 1 0l 12 . 2 0
J 0URNAL OF CHE NGDE 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 C COL GE DI AL LE
意义 , 仅就其 对人 的生命 活动 、 对身 体与 心理 的健康 而 言, 同样是 有意义的 。 现代 健康心理 学认为 , 积极 向上 的
・
39・
丞
堡
匡
堂
医
生
拯
VO . 7 1 2 No. 2 1 1 00
人生 观 , 合理 的个 人追 求 , 度的环 境压 力对人 的身 心 适
则 儒 , 则道 , 是 中华 民族 的 人生 哲 学 , 退 既 也是 养 生之 术。
4 小结 老子 倡导虚静 无为 、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的人生哲 学 , 心理 学的角 度看 , 从 这种 思想降 低 了人的物 质和 精
3 治疗 结果
8 例 中临床 治愈4 例 占5 .%; 0 0 0 0 显效2 例 占3 .%; 4 00
慢性 酒精 中毒者4 , 例 妊娠分 娩后2 , 例 重金 属 中毒 ( ) 铅
l , 因不 明确 者5 。 例 原 例
有效 8 占l .%; 例 0 0 无效8 占l .%; 例 0 0 总有效率9 0。 0 0见附 /
测定NC V恢 复正 常 。2 显效 : () 各种症 状基 本消失 , 电 肌 图 ̄ NC , V测定 明显 改善 。3有 效 : 种症状 明 显改善 , () 各 肌电 图和NC V测定有部 分改善 。4无 效 : () 各种症 状无变
化或症状 虽有减轻 , 不持久 , 后又 回到从 前状态 , 但 随 肌 电图f NC J I VN 定无 改善 。 ]
中药熏蒸加用梅花针等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炎54例
![中药熏蒸加用梅花针等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炎54例](https://img.taocdn.com/s3/m/a0d5370352ea551810a687dd.png)
[ 中图分类号] R 2 5 5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2 — 9 5 1 X( 2 0 1 3 ) 0 5 — 0 0 8 2 — 0 1
面神经炎又称B e l l 麻痹 , 是茎乳孔 内面神经非特异性 炎
症 所 致 的 周 围性 面瘫 … 。 我 科 自2 0 1 1 年1 月至2 0 1 2
Vo 1 . 1 9 No . 5
中莲药导般
Gu i d i n g J o u na r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y
2 0 1 3年 5月
Ma v . 2 01 3
中药熏蒸加用梅花针等综合疗法 治疗 面神经炎5 4 例
朱 亚妮 , 赵文芬, 袁 丹
十堰 4 4 2 0 0 8 ) ( 湖 北 医药学 院附属 东风 总 医 院 , 湖北
【 关 键 词 】 中药 熏 蒸 ; 梅 花针 ; 面神 经 炎 ; 综 合 疗 法
总有效率治疗组 为1 0 0 . O %, 对照组为9 6 . 0 %, 两组 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 0 . O 1 ) , 治疗组疗效优 于对照组。 ( 见表1 )
表 1 两 组 疗效 比较 [ i f * l ( %) 】
龄、 病程 、 发病部 位等 资料 比较 , 差 异均无 统计 学 意义 ( P >
等 穴位 针刺 , 1 次/ d ; 口服 强 的松片 2 0 m g , q d ; 维生 素B . 5 0 — 1 0 0 m g , 维 生素B 。 注射液1 0 0 I x g 肌 注1 次, d ; 于患侧茎乳孔 附 近红外线照射 , q d 。 1 . 2 . 1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 加用 中药熏蒸及梅花 针疗法治疗 。 熏蒸法 : 将 白附子2 0 g , 黄芪2 0 g , 羌活2 0 g , 当归 2 0 g , 川乌2 0 g , 肉桂2 0 g , 赤 芍2 0 g , 白芷2 0 g , 防) x - l 2 o g , 细辛 2 0 g 。 烘干 , 混合研末 , 装 于1 个2 0 c mx 3 0 c m双层纱 布( 棉布) 袋 内, 放人5 . 5 I 蔗 锅 隔层上加水2 0 0 0 mL , 煮沸 1 5 mi n 后。 患者 取侧卧位 , 将蒸好的药袋置于5 0 c e r x 6 0 c m 塑料布上铺于患者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https://img.taocdn.com/s3/m/907dbb741711cc7931b7167d.png)
木, 流泪, 额 纹消 失 , 鼻 唇 沟变 浅 , 眼不 能 闭 合 , 口角 健
侧牵 拉 。一侧 不能作 闭 眼 、 鼓腮 、 露齿 等 动作 。肌 电图 可表 现为 异常 。
风 寒入 络 、 闭阻 经 脉所 致 。笔 者 自 2 0 1 0年 7月 以来 , 采 用复 方面 正康胶 囊 与三子 膏相 结合 的治疗 方法 治疗
史 。表现 : 一侧 面部 表 情 肌 突然 瘫 痪 , 病侧额纹消失 , 眼裂 不能 闭合 , 鼻唇 沟变 浅 , 口角下垂 , 鼓腮、 吹 口哨时 漏气 , 食物 易滞 留于病 侧齿 颊 间 , 可伴 病侧 舌前 2 / 3味 觉丧 失 , 听觉过 敏 , 多泪等 。 ②脑 C T、 MR I 检查 正常 。
家级 规划教 材 《 针灸学》 ( 石学敏主编 , 中 国 中医 药 出
起 病 突然 , 春秋 为 多 , 常 有受 寒 史 或有 一 侧 面颊 、
耳内、 耳后 完 骨 处 的疼 痛 或 发 热 。一 侧 面 部 板 滞 , 麻
迎 风流 泪 , 鼻 唇沟 平坦 , 嘴 巴歪 向健 侧 , 漱 口漏水 , 进餐
龄在 7~ 7 7岁之 间 , 男 女不 拘 ; ② 无高 血压 、 糖尿 病 、 脑 血管 病 等基础 性 疾病 , 无 激 素禁 忌者 。③ 符 合 周 围 型
法明显提高了单纯使用三子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复方面正康胶囊; 三子膏; 临床研究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0 3 . 0 4 3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 0 3 . 0 5 2 2 - 0 3
神经性皮炎中药治疗验方
![神经性皮炎中药治疗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2c94ef1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4.png)
神经性皮炎中药治疗验方
神经性皮炎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苍术10克大枫子30克苦参10克防风10克白鲜皮30克五倍子15克松香12克鹤虱草12克黄柏10克。
【用法】以上诸药共研成极细粉末,将药粉撒入特制的熏炉内,让炭块燃烧冒烟。
嘱患者皮损部位紧贴炉口,接触烟熏治疗,少数采用纸卷熏法(将药粉卷入草纸内,点燃)。
每天早晚各熏一次,按皮损的厚薄,分别熏15~30分钟。
其温度保持在40度左右。
【备注】与此同时外搽止痒药膏、藜芦膏等。
部分病人同时服用汤药,如白鲜皮、地肤子、金银花等。
或服丸荮,如二妙丸等。
名中医诊治神经性皮炎效验方名老中医陈彤云经验方
![名中医诊治神经性皮炎效验方名老中医陈彤云经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c37959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3.png)
名中医诊治神经性皮炎效验方名老中医陈彤云经验方名中医诊治神经性皮炎效验方名老中医陈彤云经验方方药组成:龙骨30g(先煎),石决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夜交藤30g,白芍15g,丹参15g,茵陈30g,茯苓15g。
本方为陈老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自拟经验方,一方为主,辨证论治。
加减: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者,远志10g,酸枣仁30g,茯神12g,牡蛎20g,百合15g;皮损肥厚者,加用连翘20g,夏枯草20g,皂角刺5g,浙贝母10g;热证明显者,加用黄芩10g,栀子10g,金银花10g,黄连4~10g,大青叶15g;瘙痒明显者,加刺蒺藜10g,地肤子15g;肝郁气结,情绪郁闷不舒者,加用柴胡6g,菊花20g;便秘者,加龙胆15g;脾虚湿盛者,加冬瓜皮15g,茯苓皮15g,炒白术15g;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导致的脘腹胀痛者,加吴茱萸3g,木香10g,厚朴6g;胃痛反酸者,加海螵蛸10g;饮食积滞者,加神曲10g,炒麦芽10g;阴虚血热者,加生地黄15g,牡丹皮10g,赤芍10g;肝肾阴虚,虚火内扰,加用地骨皮15g,青蒿15g;夏季湿热并重且舌苔厚腻者,加藿香10g,佩兰10g。
原始病历记录TCM Management for Neuro DermatitisSurename:K*Sex:FemaleBirth of date:1962.12th June 2009 attended TCM clinic of Muhimbili National Hospital for the first time.Chief complaint:Recurrent attacks of red skin patches for 40 years.She complained that the red skin patches were recurrent since birth.These patches are on both elbow joints,both kneejoints and neck.These are found over the skin folds of the body.The skin is very itchy and worsens on scratch.It is usually worse in the morning and night.The rashes appear every year and disturb for one to two months.She is in Dar es Salaam for two years now and the skin is still having problems like in UK.She feels anxious and talks very fast.She was received Cortisone for the treatment.It was better for skin if use the hormonal therapy but she refuse to use more chemicals.She noted fatigue and wake up very early in the morning.At night if waken up takes a long time to fall asleep again.Her appetite,urine and stool were normal.She was attacked by kidney stone before,now already cured.The patches do not distain when touched.The patches are slightly elevated not flat on the skin.Laboratory examination:Low red blood cellsShe will show me the concrete number next time!Low haemoglobin.Pyruvate kinase Low?TCM examination:Tongue:red with white coating tongue.Pulse:Xi Huan (infrequent pulse)Diagnosis:NeurodermatitisHave a skin disease that is presumed to be caused by prolonged vigorous scratching,rubbing,or pinching to relieve intense pruritus.It varies in intensity,severity,course,and morphologic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individuals.Neuro dermatitis is believed by some to be psychogenic.The circumscribed or localized form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chronic lichen simplex.TCM diagnosis:Stagnation of liver-QI,deficiency of vital energy,stagnation of blood,disharmony of nutrient QI with defensive QI.Therapy:disperse the depressed liver-energy,benefiting vital energy,promoting blood flow,keep ying and weiqi in balance.Prescription:(1)Carefree powder and Decoction of Four Drugs。
中药治疗末梢神经炎64例疗效分析
![中药治疗末梢神经炎64例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8c065bf01dc281e53af065.png)
内蒙古 中医药
中药 治疗 末梢 神经 炎 6 4例 疗效 分 析
张银 萍 纪建 军
关键词 : 中药 ; 神经 炎 未梢
中图分 类号 :7 5 R 4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6 07 (00 1-0 80 10— 992 1)80 1— 1
末梢 神经炎 系 由多 种原 因引起 的多 发 性末 梢 神经 损 害 的总 称, 表现为 肢体远端 对称性 感觉 、 动和植 物神 经功 能障碍 。 运 笔者 采取 益气活血 、 疏通筋 络 的方法 治疗 , 取得 良好 效果 。 l 资料与 方法 1 一般资料 : . 1 肢体 麻木症 患 者 6 例 , 4 4 男 0例 , 2 例 ; 女 4 年龄 3 ~ 0 8岁; 程3 1 病 0天~ 2 , 中以 6个月 左右 最多 约 4 例 , 均 病 l年 其 2 平
内蒙古 赤峰红 山中医 院( 2 0 0 04O ) 21 0 0年 7 5日收 稿 月
6 例 中最 常见 的证候 是气 虚 血滞 、气 血双 虚 ,外挟 风寒 、 4 风 湿、 寒湿 等 。气 不得 血散 而无 统 , 不得气 凝 而不 流 , 血 气虚则 阳气 不运 , 虚则 不能营 养 四末 ; 血 加之 风寒 湿痰 侵 入经络 , 阻滞气 血运 行 , 可产 生 麻木 症 , 于 能引 起麻 木 的疾 病及 诱 因有末 梢 神经 均 至 炎、 贫血 、 高血压 病 、 脑动 脉硬 化 、 闭经 、 性 肾炎 、 慢 酒精 中毒 、 糖尿 病 等 , 中 以末 稍神 经炎 为最 多见 。 其 本组麻 木症 多数 有神 疲 乏力 、 体感觉 迟钝 、 肢 头晕 气短 、 脉微 无力 等症状 , 而 以虚证 为多 。用 在 治疗 上着重 益气 养血而 重用 故 参 、 、 、 。有 瘀血 者在 原 方上 加 活血通 经之 品 , 参 、 花 芪 归 芍 如丹 红 以改 善局部 血液 循环 , 大活 血药 物后 肢体 疼痛 早于麻 木而先 消 加 失 。此外 , 肢麻 木加桑 枝 , 上 量须 大 ,5 5g有刺 痛者加姜 黄 lg 2~ O; 5 以破气 血之 滞 ; 样疗 效 才会 显著 。病 程短 者 , 效较佳 , 这 疗 单纯麻 木, 以气 虚或 血虚 及 气血 两 虚 者效 果最 佳 ; 以寒 湿引起 的麻 木或 瘀 血者 , 效果 稍差 。1 例无 效 者属酒 精慢 性 中毒。 治疗 期间必须忌 食生冷 之物 , 服药 不能 间断 , 不可 过劳 。否则会 影 响疗效 。
针刺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6例
![针刺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6例](https://img.taocdn.com/s3/m/1b836cee9b89680203d82526.png)
2 9 3 P <0 0 ) B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8, .5 ;I t=
22 4 P< . 5 。综合治 疗组与针 灸组治疗 组 比 .2 , 0 0 ) 较, 上肢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 = . 0 , t 2 2 9 P<0 0 ) 下 .5 ;
肢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2 8 9 P < . 5 ; I 异 = . 7 , 0 0 ) B 差 有 统计 学意 义 ( = . 1 , 0 0 ) t 2 2 7 P< . 5 。
改善 肢体痉 挛 和 萎 缩 , 于脑 卒 中偏 瘫 患者 运 动 功 对 能 的恢 复 有 较好 的治 疗 效 果 , 以减 少 或 降低 致 残 可 率, 提高患 者 的肢体 功能 和 日常生 活活 动能力 。 本资 料显 示 , 患者 治疗前 运 动功能 得 分基 本 3组
一
致 ( 0 0 ) 治疗 4周后 3组患 者运 动功 能得分 P> . 5 ,
现 报告 如下 。
侧 歪斜 , 面部 板滞 、 木 、 痪 , 能做 蹙 额 、 眉 、 麻 瘫 不 皱
=
有 明显提 高 ( 00 ) P< .5 。结 果 表 明 ,针 灸 和现 代康 复 训 练结 合 , 者 互 相 弥补 不 足 , 大 提 高 了临 床 两 大 疗 效 , 进 了脑卒 中偏 瘫患 者 的康 复 , 一种 较 为 理 促 是
想 的综 合治 疗手段 。
[ 参考文献 ]
3 讨论
脑 卒 中是临 床常 见病 、 多发病 , 常导 致 患 者 肢体 运 动 功能 障 碍 , 床 中 的药 物 治疗 以及 早 期 康 复 治 临 疗 的疗 效 已被肯 定 。脑卒 中后 的神 经 可 塑性 理论 和 大脑 功能 重 组 理 论 , 康 复 治 疗 的基 础 J 是 。如 何 改 善 肢 体运 动 功 能 , 高 日常 生 活 活 动 能力 是 治 疗 的 提
中药内外合治神经性皮炎23例
![中药内外合治神经性皮炎23例](https://img.taocdn.com/s3/m/08818ad976a20029bd642d0e.png)
[ 图分类号 ] 7.3 文献 标识码 ] 中 R2 4 3 B [ 章 编 号 ] 0 4 2 1 (0 2 )— 06 l
胸 肋 损 伤 包 括 肋 骨 骨 折 及 胸 壁 软 组 织 挫 伤 。笔
咳的功效 , 对气滞 血淤 痰湿 型疗效较 好。 故 ( 稿 日期 :0 1 I 一 2 ) 收 2 0 一 I 5
岁 , 均 4. 平 2 5岁 ; 中 肋 骨 骨 折 2 5例 , 其 2 胸壁 软 组 织 挫伤 7 例 ; 程最 短者 I 时 , 长者 1 5 病 小 最 5天 。气 滞
血 淤 型 ( 明 显 外 伤 史 , 部 疼 痛 , 见 肿 胀 或 肿 胀 有 局 可 不 明 显 , 部 淤 斑 或 淤 斑 不 明 显 , 部 压 痛 。 肋 骨 骨 局 局
维普资讯
Q
盎 塑 盘 墨 墨 盆 坚 煎 竖 叁
5 讨 论
:
舒胸 汤 加味 治 疗 胸 肋 损 伤 3 0例 0
江 波 赵 宇 航 . ,王 新 ( .昆 明 市 中 医 院 I 60 I 2云 南省商业厅 医院) 5 0 1;.
中 药 内外 合 治 神 经 性皮 炎 2 3例
崔 小 平 , 玉 华 ( 庆 市 丰都 县 中 医院 4 8 0 ) 崔 重 0 2 0 [ 图分 类 号 ] 7 . 8 [ 献 标 识 码 ] 中 R2 5 9 3 文 B [ 章 编 号 ]0 4 8 (0 2 3 0 2 一 O 文 1 0 —2 1 2 0 ) - 0 6 2 4
例。
神 经 性 皮 炎 是 一 种 与 情 绪 波 动 密 切 相 关 的 常 见
皮 肤 病 , 中 医 皮肤 病 范 畴 , 医 常 诊 断 为 摄 领 疮 , 属 中 好 发 于颈 部 、 窝 、 部 、 阴 及 大 腿 内 侧 等 易 受 磨 腋 背 会 擦 的 部 位 。 者 用 祛 风 止 痒 、 血 祛 淤 法 内外 兼 治 局 笔 活 限型 神经性 皮炎 2 3例 , 效 较 好 , 结 如 下 。 疗 总
牵正散结合指针点穴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观察
![牵正散结合指针点穴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1887b4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e.png)
牵正散结合指针点穴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观察
俞竹青;徐林芝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9(044)006
【摘要】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以茎乳突孔内急性水肿、面神
经压迫或面神经本身的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
中医称为“口眼歪斜”、“口僻”等。
笔者近几年来,以牵正散为主组方,配合指针点穴治疗此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450)
【作者】俞竹青;徐林芝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浙江,绍兴,312000;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浙江,绍兴,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牵正散加减结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风寒证)的经验分析 [J], 黄汝芹;郑瑾;张兰会;任秦有
2.牵正散辩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J], 邱胜卫; 蔡乃亮; 孙恒聪; 钟文乐
3.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J], 洪春丽; 井海珍
4.牵正散辨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J], 刘树雷
5.大秦艽汤结合牵正散加减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 [J], 姜利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修元复络汤”治疗周围神经炎(末梢神经炎)手脚麻木分享
![中医“修元复络汤”治疗周围神经炎(末梢神经炎)手脚麻木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177e82f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2.png)
中医“修元复络汤”治疗周围神经炎(末梢神经炎)手脚麻木分享末梢神经炎主要表现为手足、四肢麻木,可伴有疼痛,无力感。
轻者指(趾)端麻木,重者可延伸至整个手掌及足部、四肢,甚至全身。
感觉麻木困胀、屈伸不利、运动不灵活,“蚂蚁爬一样”或“针刺样感觉”,部分患者有“袜子”“袖套”型异常感觉,自觉皮肤变厚一样,感觉迟钝。
周围神经炎指的就是指我们的周围神经,尤其是冲我们的颅神经,还有冲脊神经发出的这些神经产生炎症。
不同于末梢神经炎,周围神经炎可能全身发病,而末梢神经炎属于手指脚趾等神经的末梢远端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就是比如说糖尿病这个引起,可引起周围神经炎,还有老年人年纪大了,也会引起周围神经炎,而我们有些患者由于饮食不均衡,长期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
第二、一些长期素食,患者属于维生素B12也可以引起周围神经炎。
第三、还有一些疾病,比如说自身免性疾病,也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周围炎,神经炎。
治疗方面,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来确定治疗方案症状在受寒,劳累后往往加重。
伴有神疲乏力,手脚怕凉等表现,触物刺痛感、烧灼感、触电感,皮肤发紧,捆绑感。
病情长期发展会造成神经功能逐渐减退甚至肌肉萎缩,行动困难!但多数患者发病初期肢体运动功能可以正常。
西医目前认为本病尚属疑难病,缺乏肯定疗效,常用药物如下:①维生素B1、B6, 维生素B12、维生素C、芦丁片、弥可保、甲钴铵、腺苷钴铵、安维胶囊。
②静脉输液:硫辛酸注射液,胞二磷胆碱,654-2、丹参注射液等。
中医内科学对麻木的论述:麻木一证属气血的病变,临床上常见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复杂变化。
多因气虚失运,血虚不荣,风湿痹阻、痰瘀阻滞所致……总之,麻木一证,以气血亏虚为本,风寒湿邪及痰,瘀为标。
麻木病因虽有多端,而其病机皆为气血不能正常运行流通,以至皮肉经脉失养所致。
气血不足、寒气阻滞、血脉不通、气血不能濡养经络是麻木病症的基础病因。
本病首要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气血不活,气血不通!由于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濡养四肢筋脉所致。
我用中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案例,持续更新中
![我用中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案例,持续更新中](https://img.taocdn.com/s3/m/073a5d3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7.png)
我⽤中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案例,持续更新中她是⼀位五⼗多岁的⼥性,农民。
在北京某医院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利鲁唑以及神经⽣长因⼦等⽆效,还吃过很多中药也没有任何效果。
现在,他吞咽困难,痰多,咳嗽费⼒,全⾝乏⼒,四肢活动困难。
左上肢肌⾁僵硬,⽆⼒更明显,但还没有疼痛。
⼤⼩便睡眠正常。
平时怕冷。
脉沉细⽆⼒,⾆淡苔薄⽩,稍腻。
我辩证为肾阳虚,⽤真武汤加减。
药⽤附⼦、⽩术、⽩芍、⼲姜(真武汤是⽣姜,我考虑⽣姜发散作⽤太强,所以改为温阳的⼲姜)、茯苓、⽢草、灵芝(⼤剂量)、蜈蚣、五味⼦、黄芪。
煎服,每天⼀剂。
⽤药⼀周后,乏⼒改善、精神好转、吞咽困难减轻。
在原⽅案基础上继续治疗。
这次准备加⼈⼯冬⾍夏草。
运动神经元病病,是个世界⽆解的难题。
西医没有办法治疗,患者逐渐加重,肌⾁⽆⼒影响到呼吸肌时候,就进⼊危险状态,患者将死于呼吸⼼跳骤停。
运动神经元病早期,肌⾁⽆⼒,肌⾁颤动,到后期,出现肌⾁痉挛,肌⾁疼痛。
此患者已经有部分肌⾁痉挛僵硬了,病情还是颇为严重的。
传统中医认为肌⾁⽆⼒是痿症范畴,多从肺胃湿热治。
显然,这个患者没有热的表现,其痉挛也不是风热所致,但脉沉细说明阳虚,⾆苔⽩腻说明有湿⽓,所以,⽤温阳祛湿的真武汤是合适。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剂量的灵芝能增加肌⼒,蜈蚣也有温阳强肌的作⽤,五味⼦能兴奋神经,据此,把它们加⼊到真武汤⾥⾯,确实也有效果。
⽽冬⾍夏草,有的学者研究后发现,⼤剂量使⽤可以增加肌⼒,营养神经效果明显,但是鉴于价格昂贵,不敢轻易使⽤。
将来能达到什么效果,不敢轻⾔,我们且拭⽬以待吧。
以前也治疗过⼀百多例这种患者,总体来说,效果不好。
希望我蛰伏数年,潜⼼研究此病,能有所突破,带给患者福⾳。
周围神经炎怎么治疗一民间特效周围神经炎偏方
![周围神经炎怎么治疗一民间特效周围神经炎偏方](https://img.taocdn.com/s3/m/b45c092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d.png)
周围神经炎怎么治疗一民间特效周围神经炎偏方周围神经炎是由多种原因如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感染、过敏、变态反应等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该病症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那么周围神经炎怎么治疗呢?下面给大家推荐民间特效周围神经炎偏方。
民间特效周围神经炎偏方:偏方一【组成】山茱萸30g 、山药 15g、牡丹皮12g 、泽泻30g 、地黄15g、川牛膝15g 、桂枝10g、独活15g 、威灵仙15g、白芍30g、乳香6g 、没药6g、延胡索30g、川楝子15g、生黄芪30g、地龙10g 、肉桂6g 、甘草10g。
偏方二:【组成】红参8~10g、黄芪30~50g、当归30g、白芍15g、吴萸5g、木瓜30g、槟榔12g、苏叶8~10g、桔梗12g、桔红12g、陈皮10g、木通10g、地龙10g、甘草5g。
水煎,鸡鸣时服头煎,天亮时服二煎。
【主治】末梢神经炎,中毒性周围神经炎,周围神经根炎。
西医对该症的发病原因并不完全清楚,治疗以对症用药为主。
偏方三:【组成】黄芪30克,桂枝10克,山药20克,丹参15克,粳米50克。
先将前4味加水煮费50分钟,去渣存汁,加入粳米,共煮成粥,温服。
【用法】每日1次。
【功效】适用于糖尿病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
偏方四:【组成】黄芪30克,人参10克,丹参、枸杞子各15克,粳米50克。
先将前4味药加水煮沸50分钟,去渣存汁,加入粳米,煮成药粥,温服,每日1次。
【功效】适用于本病肢端麻木,肿胀,四肢无力者。
以上就是关于民间特效周围神经炎偏方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其次,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激动,饮食方面注意营养搭配。
中医治疗手脚肢体麻木(周围神经炎)案例一则,少一些弯路
![中医治疗手脚肢体麻木(周围神经炎)案例一则,少一些弯路](https://img.taocdn.com/s3/m/e370113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1.png)
中医治疗手脚肢体麻木(周围神经炎)案例一则,少一些弯路患者,男性,60岁,干部,河北人。
因浮肿2年,麻木1年,于1963年2月8日求治。
患者2年前,由于心情抑郁,加之营养较差,发生面部及下肢浮肿。
一年前开始四肢及胸部常感麻木,时轻时重,有时四肢稍有异常感觉并触觉迟钝,全身疲乏,肌肉无力,口鼻干燥,口渴思饮,胸闷气短,腹胀并伴有肠鸣,矢气多,小溲较黄,惟食欲良好,大便尚调。
体格检查体型肥胖,面色红赤兼有浮肿,精神不振,语声不扬,神志清晰,检查合作。
血压130/80毫米汞柱,头颈部器官未见异常。
胸部:心界不大,心音规律,无杂音,A2>P2,两肺无异常所见。
腹部皮肤稍有浮肿,肝在右肋下4厘米处可以触及,中等硬度,边缘光滑,无压痛,脾未触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下肢可见凹陷性水肿。
神经系统检查,颅神经包括眼底正常。
两上肢痛觉触觉稍减退,两下肢膝以下触感痛感减退,自髂以下音叉觉减退,躯干痛,触觉正常存在,四肢基本呈脱袜型感觉减退。
上臂肌张力正常,双侧前臂肌张力低,肌力差,未见肌萎缩现象,腓肠肌有压痛。
二头肌、三头肌反射低对称,腹壁提睾丸反射双侧均低,膝腱反射明显减弱,有时不能引出,跟腱反射未引出。
胸透肺内未见实质病变,心脏略呈横位不大。
肝超声波检查正常,血尿常规正常,血沉10毫米/小时,丙酮酸0.6毫克%。
诊断:①周围神经炎;②浮肿;③营养代谢性肝大。
脉象大而硬,舌苔黄腻,舌底晦黯,舌边红紫。
脉大而硬中气有伤,舌黯边紫,肝有瘀滞,肝郁则影响于脾,以致中焦不运,腹胀肤肿,胸闷体麻,且脉大则病进,系难治之症。
暂以木香流气饮疏瀹之。
连服10剂后,胸闷腹胀大见好转,脉硬亦减,但仍浮肿及全身麻木,肌肉无力,阴雨时麻木较重。
仍服前方至2月21日,胸闷腹胀基本消失。
至四月下旬又来门诊治疗,症状有所复发,脉仍较大,苔白舌边红紫,面部红赤。
口鼻干燥,麻木无力同前,曾服三痹汤、黄芪五物汤等未效。
至5月6日乃以祛风活络、清热滋液为治,方用修元复络方一号去茵陈、枇杷叶、石斛、甘草,加桑枝、葛根、于术、丹皮、淫羊藿为治,服药一个疗程后,肢麻虽见减轻,但面红口鼻干燥同前,脉象及舌苔无变化,于原方加花粉,再服3剂后,仍无变化。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虫类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虫类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https://img.taocdn.com/s3/m/1c7771e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6.png)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虫类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胡国龙,主治医师,中医科主任(福建省宁化县医院邮编365400)。
蜈蚣2条,全蝎4只,僵蚕10克,地龙10克,蝉蜕10克。
蜈蚣、全蝎焙干研末,余药煎汤。
日1剂,分2次冲服。
风邪偏胜加白芷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血虚加当归10克,熟地10克,何首乌10克;气血阻滞加丹参10克,桃仁10克;阴虚阳亢加天麻10克,牡蛎10克,钩藤10克;痰火加胆星5克,白附子10克,黄芩3克。
近年来,笔者用虫类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人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1岁;急性期32例,慢性病程16例。
中医辨证
风邪阻络26例,血虚风动3例,阴虚阳亢5例,气滞血瘀2例,痰火上壅12例。
经治疗,治愈37例,好转11例。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全中医面神经炎医案?
![最全中医面神经炎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438c2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6.png)
最全中医面神经炎医案1.施今墨医案——风寒袭络王某某,男,20岁。
春节外出,寒风劲冽,返家后即感周身酸楚,当夜即恶寒发热,次晨盥洗时,水经口角自流,始见口眼均向右侧喎斜。
现症除口眼仍斜外,时作寒热,畏风,大使二日未行,小便短赤,食欲欠佳。
舌苔薄白,六脉浮紧。
前曾服小续命汤治之,风寒稍解,而肌肉拘紧之症,尚未消除。
〔辨证〕《金匮要略》云:“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
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
”此中风之证。
〔治法〕祛风活络。
〔方药〕羌活4.5g,僵蚕4.5g,钩藤12g,独活4.5g,全蝎6g,地龙10g,炒蒲黄10g,天麻4.5g,桑叶10g,防风4.5g,石菖蒲6g,刺蒺藜15g,桔梗4.5g。
一诊:服一剂,寒热均除,口眼喎斜,稍觉松缓,前方去桑叶、蒲黄,加川芎4.5g、当归10g。
三诊:药服四剂,口眼喎斜已见好转,右腮微肿。
〔方药〕全蝎6g,天麻4.5g,僵蚕4.5g,钩藤12g,刺蒺藜10g,鹿角15g,地龙10g,蒲公英15g(酒炒),山慈菇10g,菖蒲6g,川芎4.5g。
(鲁兆鳞,杨思澍,王新佩.二续名医类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813)2.孔庆玺医案——风中经络顾某,女,30岁,工人。
1984年1月20日就诊。
患者睡午觉醒来,突发口眼喎斜之症。
面色苍白,口不渴饮,饮食睡眠如常,小便清长,大便微干,脉沉细弦,舌苔薄白,香质黄。
〔辨证〕风中经络。
〔治法〕祛风除痰,通络散寒。
〔方药〕白附子60g,天麻15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30g,全蝎2条,蜈蚣2条,甘草3g。
服一剂后患侧面部有蚁行感,跳动,续服8剂则康复。
〔按语〕面神经麻痹,常由风寒痰湿流滞经络所致,常以此方祛风除痰,散寒通络而收效。
本方对寒证疗效较好,而对热证及寒热错杂之证,疗效则不甚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3 ·
中药 治 疗 药 物 性 周 围神 经 炎 50例
郭 丽 贾风 兰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化疗后药物性周 围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O例,对照 组采取西药营养神经药物内服治疗,治疗组 口服中药治疗,两组平均4周为 1个疗程。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治疗化疗后药物性周围神经炎疗效显著。
曲 燕 林 楠 周 慧 君
摘要:目的 观察增率合剂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自2006年 9月 一2010年 12月共 40例病态窦 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对其以增率合剂(科内协定方)治疗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经增率合剂治疗后总有效率 92.5%, 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明显减少,动态心电图结果满意。结论 增率合剂治疗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显著。
准 。治 愈 :四肢 末 端 发 麻 、肿 胀 、寒 冷 症 状 基 本 消
失 。好 转 :四肢 末 端 发 麻 、肿 胀 、寒 冷 症 状 明显 好 转 。
无效 :四肢 末端 发麻 、肿胀 、寒冷 症状无 改 善 。
2.2 治 疗 结 果 见 表 1。
表 1 两 组 疗 效 比较
(n,% )
作 者 单 位 :山 西 l临汾 市 人 民医 院 (1临汾 0410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伸 不利 者加伸 筋草 ;麻 木重者 重用 木瓜 ,另加 苏木 。两
组均 4周 为 1个 疗程 。
2 治 疗 效 果
2.1 疗效 判 断 疗 效 判定 标 准 根 据 国家 中医 药 管理
局制 定 的《中医病证 诊 断 疗效 标 准》 中 的痹 证 诊 断标
周 围神经 炎 临床 常 表现 为 四肢 或某 肢 体 无 力 ,感 觉 异常 ,麻 木疼 痛 。属 中医学 的“痹 证 ”范畴 。肿 瘤 患 者应 用化 疗药 物后 出 现上 述 症 状 ,现 代 医学 属 于 药 物
· 714 ·
光 明 中医 2012年 4月 第 27卷 第 4期 CJGMCM April 2012.Vol 27.4
作 者 单位 :辽 宁 大 连 市 中 医 医 院 心 内科 (大 连 l16013)
23例 ,女 17例 ;年 龄 55~78岁 ,心 电 图 表 现 :均 有 持续 而 显 著 的 窦 性 心 动 过 缓 (50次/分 以 下 ),其 中 窦性 停 搏 者 21例 ,窦 房 传 导 阻 滞 者 9例 ,房 室 传 导 阻滞 15例 ;合 并 交 界 区 逸 搏 者 10例 。 临 床 上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胸 闷 、乏 力 、气 短 、头 晕 、黑 蒙 等 表 现 。所 有 患 者 均 经 动 态 心 电 图 或 阿 托 品 试 验 确 诊 。 符 合 《实 用 内 科 学 》有 关 病 态 窦 房 结 综 合 征 的 诊 断 标 准 ¨ ,凡具 有 下述 1条 或 1条 以上 者 ,可 考 虑 为病 态 窦 房结 综 合 征 :① 持 久 而 严 重 的 窦 性 心 动 过 缓 。② 窦 性停 搏 ,短 期 内无 逸 搏 心 律 出 现 ,或 停 搏 稍 久 后 才 由房性 或 交 界 区性 心 律 取代 。③ 窦 性 停 搏 持 久 而 无 新 起 搏 点 出现 ,或 继 之 以室 性 心 律 失 常 。④ 由窦 性 停 搏 而 致 的 慢 性 心 房 颤 动 ,心 室 率 缓 慢 (非 药 物 所 致 )提示 双 结 性 病 变 者 。⑤ 心 房 颤 动 经 电 击 后 较 长 时间 不能 恢 复 窦性 心律 。⑥ 非 药 物 引 起 的窦 房 传 导 阻滞 。阿托 品试验 :静 脉 注射 阿 托 品 2mg,在 开 始 注 射 前 ,注 射 完 毕及 注 射 后 1、3、5、7、10、15min观 察 心
关键词 :心悸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辨证论治 ;增率合剂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2.04.046 文 章 编 号 :1003—8914(2012)一04—0714—02
病 态 窦房 结综 合 征 系指 窦房 结及 其周 围组织 (包 括 心房 、房室 交界 区及 其 它部 位 )的病 变 ,导致 窦 房结 冲动形成 障 碍 和 (或 )冲 动传 导 障碍 而 产 生 心 律 失 常 (主要是 窦性心 动过 缓 、窦性停 搏 及 窦 房传 导 阻滞 )和 一 系列 临床表 现 的综合 征 ,是 心源 性 昏厥 的原 因之 一 , 是 心血 管 系统 比较 常 见 的严 重 疾 病 ,由于本 病 较 为 常 见 且难 以治疗 ,截 至 目前 尚未 发现 一种可 长期 应用 ,无 副作 用而 又具备 可靠 性 能 的药 物 。属 中 医学 心 悸 、怔 忡 等 范畴 。现代 医学 以安 装起 搏 器 为 特效 治 疗 方 法 , 但 价格 较为 昂贵 ,许多 患者难 以接 受 ,且 可能 出现某 些 并 发症 。笔 者 自2006年 9月 ~2010年 12月应 用增 率 合 剂 治疗 40例病 态窦 房结综 合征 的患者 ,临床上 取得 满意 的疗效 ,现 总结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资 料 4O例 均 为 我 院 住 院 患 者 ,其 中 男
参 考 文 献 [1] 国 家 中 医药 管 理 局 .ZY/T001.1-001.9-94中 医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S].南 京 :南 京 大 学 出 版社 ,1994:186. [2] 王 安 峰 ,刘 明 。翟 福 山 ,等 .益 气 健 脾 法 防 治 恶 性 肿 瘤 放 化 疗 毒 副
注 :治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P <0.01。
2.3 病 案 举 例 某 女 ,56 岁 。 左 乳 腺 癌 术 后 2 周 。 2008年 10月初诊 。 患者 于 1周前 输 注 紫杉 醇液化 疗 2周 期 后 逐 渐 出现 手 足 麻 木 ,伴 针 刺 样 疼 痛 ,无 运 动 障 碍 。请 中 医诊 治 ,现 症 见 :患 者双 手 及 足 指麻 木 ,伴 针 刺 样疼 痛 ,无运 动功 能障碍 ,舌质 黯 淡 ,舌边 有齿痕 、瘀 斑 ,苔 薄 ,脉 细 涩 。辨证 为 气虚 血瘀 ,经络 阻滞 。 治 以 健 脾 益 气 ,活 血 通 络 。 给 予 中 药 口服 :黄 芪 30g,当 归 15g,党参 20g,苍 白术各 12g,云苓 10g,鸡 血 藤 15g,桂 枝 10g,木瓜 15g,通草 6g,细辛 3g,甘草 5g,水煎服 ,日 1剂。10剂后 复诊 :双 手异 常感 、麻 木 、疼痛减 轻 ,周 身 不 舒 、倦 怠 乏 力 消 失 ,舌 质 黯 淡 ,齿 痕 明 显 好 转 ,脉 细 弱 。 诸 症 好 转 ,效 不 更 方 ,上 方 继 服 。 再 服 10 剂 后 复 诊 :双手 异 常感 、麻 木 、疼 痛 消失 ,四 肢 温度 感 觉 正 常 , 舌 质 淡 ,苔薄 ,脉 细 弱 ,再 服 上 方 ,减木 瓜 、通 草 、细 辛 , 继 服 10剂 。之 后 随 访 ,诸 症 消 失 。 3 讨 论
作 用 [J].河 北 中 医 ,2008,30(9):935-936. 【3] 张 明 庆 ,龚 惠 明 .抗 肿 瘤 中药 的 临 床 应 用 [M].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
J扳.社 ,1998:76-400.
(本 文 校 对 :吴宙 保 收 稿 日期 :2011—09—17)
增 率合 剂 治 疗 病 态 窦 房结 综 合 征 的体会
性周 围神 经炎 。中 医学认 为肿瘤 的形 成过 程是 机体 内 部邪 正斗 争相互 消 长 的过 程 ,其 形成 与 正 气 虚 弱密 切相 关 ,人 体 的正气 强 弱 与 脾气 有 密 切 关 系 。化 疗 的 毒 副作用 使机 体衰 弱 ,进 一步 损伤脾 胃 ,脾为后 天气 血 生 化之 源 ,主肌 肉四肢 ,主运 化水湿 。脾 气虚不 能推 动 血行 ,湿邪 阻络 ,肢体 失养 则会 出现麻 木 ;血行瘀 滞 ,不 通 则痛 ,则有 肢体疼 痛 ,感 觉 异 常 ,甚 至 出 现肌 肉萎 缩 之 症 。 遇 冷 则 气 血 涩 滞 更 甚 ,故 症 状 更 重 。 因 此 在 治 疗 上 ,宜健脾 祛湿 ,益气 活血 为主 。而本 方 中黄芪 甘温 大 补元 气 ,补气养 血 ;党 参补 气健脾 ;白术甘温 补气 ,苦 燥 健 脾 ;云 苓 甘 淡 健 脾 ;共 起 益 气 健 脾 祛 湿 之 用 。 当归 活 血 养 血 ,通 经 止 痛 ,再 与 赤 芍 、鸡 血 藤 相 配 ,养 血 活 血 ,又能加 强活 血祛瘀 生新 ,通经 络力 量 。桂 枝 可振奋 阳气 ,温通 经 脉 ,透达 营卫 。配 木瓜 、通 草 利湿行 气 ,筋 脉得 养 ,经络 通 畅 ,故 麻 木 疼 痛 自止 。配 甘 草 补 脾 益 气 、调和诸 药 ,共 同 完 成 补 气 养 血 、通 经 络 、止 疼 痛 目
关键词:痹证;药物性周 围神经炎;健脾祛湿、益气活血;中医药疗法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2.04.045 文 章 编 号 :1003·8914(2012)-04-0713-02
化 疗 是治疗 恶 性 肿 瘤 的 主要 手 段 之 一 ,也 是 提 高 肿瘤 患 者生 存率 的基 本疗 法 之一 。然 而化疗 带来 的 副 作用 也 使很 多患 者 经受 着 痛 苦 折 磨 ,甚 至 延 长 治疗 周 期 ,影 响抗肿 瘤 治疗 的疗 效 。其 中化 疗 后 周 围性 神 经 炎就 是 常见 的副 作用 之一 ,化疗 药 物如 紫杉 醇 、奥 沙利 铂 、长春 新碱 、长 春花 碱 、长春 酰胺 、诺威 本等 均可 造成 不 同程 度 的周 围神经 毒副 反应 。多 数患 者表 现 为肢体 感觉 、运 动 和植 物神 经功 能 障碍 ,临床最 常见 的症 状为 肢端 麻木 、感 觉迟 钝 、针刺 样疼 痛等感 觉 过敏 或异 常 的 周 围神 经炎 的表 现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 资料 100例病人 均 为 2008年 9月 至 2010 年 9月期 间到 我 院 中医科及 普外 科 等科室 就诊 的 门诊 及 住 院肿 瘤 患者 ,化疗 后有 不 同程度 的肢 端麻 木 、感 觉 迟 钝 、针刺 样疼 痛 等表 现 ,病 程 均 为 1周 ~3个 月 。随 机 分 为治 疗 组 和对 照 组 各 50例 。 治疗 组 :其 中男 性 21例 ,女 性 29例 ,年龄 41~66岁 (其 中 胃癌 16例 ,直 肠 癌 4例 ,肺癌 10例 ,乳 腺 癌 18例 ,淋 巴瘤 2例 );对 照组 男性 24例 ,女 性 26例 ,年龄 42~69岁 (其 中 胃癌 18例 ,直 肠 癌 9例 ,肺 癌 3例 ,乳 腺 癌 19例 ,淋 巴瘤 1 例 );两 组病 例在 性别 、年 龄 、病程方 面 无 明显 差 异 。 1.2 治 疗方 法 对 照组 采取西 药 营养神 经药 物 治疗 , 予 甲钴 胺 片 ,每 次 0.5mg,每 天 3次 ,口服 。治疗 组 口 服 自拟 方 健 脾 祛 湿 、益 气 活 血 治 疗 。 自拟 方 :黄 芪 30g,党参 20g,云苓 、鸡 血 藤各 15g,炒 白术 、当归 、木 瓜 各 12g,桂枝 、赤 芍各 10g,通 草 6g,甘 草 5g。水 煎 服 , 每 日 1剂 。加 减 法 :若 见 肢 体 疼 痛 如 针 刺 ,伴 舌 质 紫 黯 ,或有 瘀斑 ,脉 弦 涩者 ,重用鸡 血 藤 、赤 芍 ,另加桃 仁 、 红花 、地 龙 ;若 肢 体 疼痛 不 温 ,遇寒 甚 者 ,重用 桂 枝 ,另 加 附子 、细辛 ;上 肢重 者加 片姜 黄 、羌活 ;下肢 重者 加川 牛膝 、独 活 ;肿胀 加 薏 苡仁 、苍 术 ;疼 痛 甚 者加 乳 香 、没 药 ;肌 肉消瘦 严 重者 重用 黄芪 ,另 加菟丝 子 、补骨 脂 ;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