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江苏省知识产权创造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江苏省知识产权创造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陈迟
【摘要】文章提出了知识产权创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存在原因,并提出了
相应的解决措施。
【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3(000)022
【总页数】3页(P14-15,19)
【关键词】知识产权;问题;对策
【作者】陈迟
【作者单位】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南京专利代办处
【正文语种】中文
知识产权创造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也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在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
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江苏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试点省份,应当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1.江苏知识产权创造取得重大成效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09年,江苏省在全国较早颁布实施《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以创造知识产权抢占科技制高点,保护知识产权激励自主创新,运用知识产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江苏已成为知识产权大江苏省,知识产权创造取得丰硕成果,有力地促进全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为建设创新型江苏省份奠定了坚实基础。
(1)知识产权创造业绩斐然。
按照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的要求,积极实施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对授权发明专利和PCT专利申请的支持力度。
知识产
权战略实施五年以来,全江苏省累计新增专利申请110多万件1、商标20多万件、著作权5万多件;2012年,全江苏省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1万件、授权量超过1.6万件,比上年分别增长30%和4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73件;驰名商标拥有量突破400件。
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
产出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2)知识产权创造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2012年,江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占总量的32%和38%,其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智能电网、高端
装备制造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第一,智能电网、新材料发明专利授权量全国第一,江苏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去年,全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5041.5亿元,增长17.36%,知识产权创造对新兴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高。
(3)知识产权成果加快转化。
支持创新主体通过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形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全省技术市场实现技术交易2.97万项,合同成交额532亿元,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交易额超过60%。
(4)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凸显。
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着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
2012年,江苏省有专利申请的企业达1.7万家,是2007年的4倍;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达30.9万件和18.6万件,分别占全江苏省总量的65.3%和69%。
2500
多家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
2.知识产权创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建设创新型江苏省份的核心任务,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对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江苏省知识产权创造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总体质量不够高。
存在外观专利多、发明专利少,外围专利多、核心专利少,传统产业专利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少等现象,维持5年以上的发明专利数量低于北京、广东,国际知名品牌仅有2个,核心版权占GDP的比重为3.69%[1],低
于上海、北京。
二是发明专利授权和PCT专利申请数量偏少。
发明专利授权、PCT专利申请、有效注册商标等总量指标,与广东、北京、上海等发达江苏省份
差距较大,2012年全江苏省发明专利授权量列全国第三,PCT专利申请量列全国第四,占广东的1/10、北京的33.8%,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列全国第六,占广东的57.3%、北京的65%。
一些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2012年江苏省万
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73件,而美国、韩国等国家超过100件。
三是缺少知识产权大户,目前江苏省还没有类似华为、中兴等发明专利拥有量超千件的企业。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①对知识产权战略的全面了解不够。
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引进的,真正快速发展的时间并不长。
无论是企业还是老百姓,对知识产权的了解并不深刻,一些人还仅停留在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权、打假上,而对知识产权创造了解较少,必须进一步强化对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宣传,通过知识产权制度激励更多的创新者、发明人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发明创造。
②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创造动力不强。
由于产学研结合不够
紧密,不少大学和科研院所往往重论文轻专利,重成果轻转化,知识产权产业化的瓶颈亟待突破。
③知识产权人才不足。
江苏省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相对缺乏,目前仅有专利代理人430人,仅占全国的5.3%;2既懂法律、懂知识产权又懂外语的人才更少,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江苏省知识产权事业的健康发展。
④知识产权体制尚未理顺,缺乏协调和预警机制和统一、有效的监管体系。
如专利等知识产权申请周期过长,申请程序的透明度有待提高。
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法律规定的赔偿额较低,难以起到威慑作用。
同时,知识产权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化运作方面还有待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3.相关对策建议
知识产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因素,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通过知识产权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发展大势,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江苏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正在逐步衰减,发展越来越面临资源瓶颈制约、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主要依靠物资消耗、要素投入和低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迫切要求强化创新驱动、依托强大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来构建长久竞争优势。
建议主要抓好以下工作重点:
(1)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工程。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深入开展专利优势企业培育工作,制订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专项规划,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研发、生产、销售和资本运营的全过程,以拥有高密度、高价值、高收益专利技术、知名品牌和版权产品的企业为重点,着力把领军型企业培育成为专利产出大户。
实施企业专利申请“超千”“超百”“零突破”计划,面向高新技术
企业、大中型企业,择优吸纳到专利优势试点企业和示范企业行列,在专利申请和授权奖励、专利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工作,加大高校、科研院所专项资金对发明专利申请的支持力度。
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2)积极构建江苏省企业专利池。
现代专利池是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赋于专利池极强的市场支配力量。
专利池(Patent Pool)[2]是一种由专利权人组成的专利许可交易平台,平台上专利权人之间进行横向许可,有时也以统一许可条件向第三方开放进行横向和纵向许可。
专利池在1858年在美国最早得到运用。
专利池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能消除专利实施中的授权障碍,有利于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显著降低专利许可中的交易成本,减少专利纠纷,降低诉讼成本。
目前国外专利池的成员企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已实现系统精细的流程化、机制化、规范化运作。
目前江苏省大多数企业专利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议学习借鉴国外建立专利池构建经验,采取主动进攻和主动防御两种策略。
对于技术实力较弱的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侧重建立以专利为基础的企业联盟和产品型专利池,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独任管理模式。
对于具备重要技术优势、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借鉴国外建立专利池的经验,由几个龙头企业联合起来建立标准型专利池,积极对外许可,制定行业、技术标准,采取第三方管理模式。
(3)努力提升知识产权产出质量。
在保持总量和增速优势的前提下,应以发明专利和PCT专利为重点,加快提升知
识产权产出的质量和水平。
严格把关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降低无效专利、垃圾专利数量,提高专利质量和水平。
聚焦新兴产业和创意文化。
围绕江苏省新兴产业,以核心专利技术、自主标准等自主知识产权及创新产品为基点,依托专利信息数据库和全球前沿专利技术发布系统,准确研判江苏省企业在相关专利市场上的优势与
劣势,锁定专利技术创新的方向、突破口和着力点,进行科学的专利布局,指导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和专利创造活动。
以版权为制度支撑的创意文化产业涉及软件、电影、音像、广告、传媒、图书出版等行业,江苏省在上述领域知识产权创造相对薄弱,应综合运用版权战略、专利战略,积极将文化创新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形成强势自主版权和自主品牌。
(4)建立健全科学的知识产权利用和服务制度。
加快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促进知识产权系统集成、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加快对各行业、各企业的知识产权调查及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密切关注本领域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新动向和趋势,及时发布知识产权预警信息。
培育建设知识产权市场,制定相关的知识产品市场化运作制度,发展技术中介产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代理、咨询、评估、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普及知识产权代理人制度,依法执行代理人准入制度,形成相应的竞争机制,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市场。
参考文献
[1]朱宇.江苏努力开创知识产权强江苏省建设新局面[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3(8).
[2]李岩,陈燕,孙全亮.构建我国企业专利池的策略及运作模式研究[J].知识
产权,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