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 东盟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
㊀∗㊀收稿日期:2019-12-30ꎻ㊀㊀㊀修订日期:2020-02-21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 一带一路 视角下福建跨境电商发展问题研究 (JAS171071)
作者简介:余敏(1979 )ꎬ女ꎬ黎明职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ꎬ硕士ꎬ研究方向:中国对外贸易问题㊁国际贸易价值绩
效㊁双边贸易摩擦ꎮ
余㊀敏
(黎明职业大学商学院ꎬ福建泉州362000)
摘㊀要:2008年至今连续10年中国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ꎬ东盟近10年也是中国前三位重要贸易伙伴ꎬ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加剧了两国的贸易竞争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ꎬ分析影响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因素ꎬ基于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ꎬ探讨发展策略ꎮ
关键词:引力模型ꎻ㊀中国与东盟贸易ꎻ㊀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752.7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0297(2020)05-0062-08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贸易对话开始于1994年ꎬ经过16年的经贸深度对话与合作ꎬ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ꎮ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贸易区ꎬ涉及11个国家㊁19亿人口ꎮ2013年我国推行 一带一路 倡议ꎬ得到了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ꎬ双方的经贸合作上升到新的高度ꎮ2017年东盟自贸区内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ꎮ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展现出强大的潜力ꎬ2010 2018年连续9年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ꎬ东盟则在2001年后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ꎬ双方政治经济关系在稳步发展中不断提升ꎮ
一㊁中国与东盟贸易研究概述
东盟区域有10个国家ꎬ国内热带农作物㊁经济作物和矿产资源丰富ꎬ每个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㊁制造业水平不一致ꎬ各有特点ꎮ其中ꎬ新加坡㊁泰国㊁马来西亚㊁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五国的制造业产业体系比较完善ꎬ出口以制造业为主ꎬ与我国经贸合作最为紧密ꎮ新加坡是东盟唯一的发达国家ꎬ国内产业发展方向主推资本㊁技术密集型产业ꎬ是东盟制造业水平最高的国家ꎬ国际竞争力强大ꎮ越南㊁老挝㊁缅甸㊁文莱和柬埔寨五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ꎬ国内的工业体系有待完善ꎬ出口产品以农产品㊁矿产品和初级制造业为主ꎬ国际制造业竞争力弱ꎮ相对于东盟ꎬ中国人口众多ꎬ拥有不同层级的制造业人才ꎬ制造业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历史ꎬ尤其是改革开放后ꎬ现代工业体系全面建立ꎬ制造业技术不断提升ꎬ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ꎮ但是高尖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依然有待提高ꎬ出口商品结构依然是以加工制造品为主ꎮ在以往学者研究中发现ꎬ整体上我国同东盟各国双边贸易的结合度取值都比较高ꎬ贸易联系较为紧密[1]ꎬ在农业㊁制造业和服务业双方合作潜力巨大[2-4]ꎮ在有关中国与东盟制造业的研究中ꎬ潘青友指出中国与东盟双方相似的主导出口产业导致双方出口贸易的竞争性日渐突第20卷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10月Vol.20No.5JOURNALOF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Oct.ꎬ2020
出[5]ꎬ尤其在低技术产品上中国与东盟五国竞争性更大[6]ꎮ苏颖宏研究了1980 2008年东盟五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ꎬ指出五国出口增长从 强竞争㊁弱市场 转变为 强市场ꎬ弱竞争 的局面ꎬ商品结构构成对出口反而起了制约作用[7]ꎮ程广斌等实证研究了2008 2015年中国与东盟的产业竞争力ꎬ东盟国家制造业部门竞争力水平弱于中国ꎬ制造业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其他产业合作的切入点[8]ꎮ仪珊珊等指出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立导致贸易自由化加深ꎬ抑制出口产品的进入和企业的推出[9]ꎮ(一)近20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
本文通过联合国商品网站SITCV3.0①选取0~8类商品ꎬ研究近20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商品贸易ꎮ通过数据计算发现ꎬ1998年至今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商品贸易额呈现稳步提升ꎬ从1998年的237.3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5878.7亿美元ꎬ增长了20倍ꎬ年均增长率为17.41%ꎮ其中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8.26%ꎬ进口年均增长率为16.54%ꎮ这20年中ꎬ仅2009因为全球金融危机㊁2015年和2016年因为中国与东盟产业发展调整ꎬ出现同比少许下降的现象ꎮ可见ꎬ近20年世界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其他因素没有对中国与东盟贸易产生过多的负面效应ꎮ
(二)工业制成品贸易成为中国与东盟的主体贸易
在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中ꎬ工业制成品依旧是贸易主体ꎮ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总额在1998年达到181.23万亿美元ꎬ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76.37%ꎻ2017年上升为4108.3亿美元ꎬ占到贸易总额的82.52%ꎮ其中ꎬ出口比例从1998年的79.48%上涨到2017年的89.25%ꎻ进口比例则从1998年的67.95%提高到2017年的71.26%②ꎮ就具体商品而言ꎬ中国向东盟出口的前三类商品是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7)㊁按材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6)及杂项制成品(SITC8)ꎬ这三类商品在2017年占出口商品的80.9%ꎮ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前三类商品是机械和运输设备ꎬ动物及植物油㊁脂肪及蜡(SITC3)ꎬ非食用原料(SITC2)ꎬ这三类商品在2017年占进口商品的69.82%ꎮ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贸易占据了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50%左右ꎮ
(三)机械和运输设备贸易趋势带动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方向
近20年间中国与东盟贸易差额由逆差转为顺差ꎮ2012年中国开始出现顺差ꎬ2015年顺差到达一个高峰后开始下降ꎮ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增加ꎬ引起东盟一些国家的担心ꎬ2016㊁2017年连续两年中国的贸易顺差都有所下降ꎮ中国与东盟的机械和运输设备的贸易差额呈现同样的趋势ꎬ1998 2001年机械和运输设备贸易差额很少ꎬ进出口贸易平衡ꎻ2002 2007年3年间机械和运输设备的贸易逆差额增长迅速ꎬ带动总贸易差额逆差增加ꎻ2013㊁2015年机械和运输设备贸易顺差迅速增加ꎬ带动贸易总额顺差上升ꎮ可见ꎬ机械和运输设备的贸易趋势带动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总发展方向ꎮ
(四)贸易区域集中ꎬ产业内贸易特性凸显
1998 2017年ꎬ中国与东盟的机械和运输设备进出口区域比较集中ꎬ中国出口东盟居前四位的国家是越南㊁新加坡㊁马来西亚和泰国ꎬ出口比例从1998年的65.3%提高到2017年的75.2%ꎮ从东盟进口居前四位的国家是马来西亚㊁越南㊁泰国和菲律宾ꎬ进口比例从1998年的26.3%增加到2017年的81.9%ꎮ表现最突出的是中国与越南的贸易规模在2012年飞速增加ꎬ这与中国在2012年对越南直接投资大规模增加相关ꎮ总体来看ꎬ中国与东盟的机械和运输设备贸易区域呈集中发展趋势ꎬ具有产业内贸易的特性ꎮ
3
6余敏: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 东盟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①②SITC0食品和活动物ꎬSITC1饮料及烟草ꎬSITC2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ꎬSITC3矿物燃料㊁润滑油及有关物质ꎬSITC4动物及植物油㊁脂肪及蜡ꎬSITC5未列明的化学及有关用品ꎬSITC6主要按材料分类的制成品ꎬSITC7机械和运输设备ꎬSITC8杂项制成品ꎮ其中0~4类为初级产品及矿物质ꎬ5~8类为工业制成品ꎬSITC5+SITC7为资本㊁技术工业制成品ꎮ资料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http://comtrade.un.org/dqQuickQuery.aspx)ꎬSITC(R.3)ꎮ
46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0卷二㊁模型设计与变量分析
(一)理论综述
引力模型最初受牛顿的重力法则启发ꎬ经过几十年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ꎬ是目前研究测算双边贸易流量影响因素最流行的模型ꎮTinbergen和Pöyhönen第一次利用引力模型来实证双边贸易相关的影响因素ꎬ得出双边贸易的规模与两国经济总量成正比ꎬ与距离成反比[10-11]ꎮ此后ꎬ经济学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不断完善引力模型ꎮAnderson从传统的道格拉斯指数系统中扩展出差异商品㊁运输成本和关税三个因素ꎬ来完善传统的引力模型[12]ꎮHelpman在不同产品的差异性㊁规模经济性和现存市场不完美性的假设上完善了原有模型ꎬ并利用引力模型完善了垄断竞争模型[13]ꎮDeardorff指出引力模型因国家间存在要素禀赋差异ꎬ并从H-O理论中摩擦是否存在推导出引力模型[14]ꎮAnderson和Wincoop在不变替代弹性(CES)支出系统的基础上推导出操作性较强的引力模型ꎬ指出两国贸易流量受到多边贸易关系影响[15]ꎮ这些研究为贸易引力模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ꎮ
在实践测算中ꎬ最初的引力模型只有物理距离㊁贸易量和国民收入[10]三个变量ꎬ后续研究中增加了人口数量[16]㊁人均收入值[17]㊁汇率[18]ꎬ根据分析需要又加入了相应的虚拟变量ꎬ如货币联盟关系[19]㊁东盟贸易协议和APEC协议[20]等ꎬ并增加了双边贸易的影响因素实证ꎮ孙金彦构建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ꎬ分析指出我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21]ꎮ张静中运用引力模型ꎬ分析并指出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机电产品贸易潜力大ꎬ地理距离和进口国为内陆国是主要的阻碍因素[22]ꎮ聂红隆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ꎬ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双边之间的贸易潜力属于 潜力开拓型 ꎬ改善的空间还较大[23]ꎮ
(二)模型设计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ꎬ依据我国与东盟的贸易特点㊁现有数据获得性及其他相关因素ꎬ优化现有引力模型ꎮ本文选取1996 2017年的数据ꎬ实证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影响因素ꎮ因变量为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总额Yitꎬ其中i表示国家ꎬt表示年度ꎬ贸易额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库数据网(https://comtrade.un.org/data/)ꎮ根据引力模型中的贸易规模和距离是影响贸易总量的基本因素ꎬ选取中国GDPCt与东盟各国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itꎬ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网站(https://data.worldbank.org.cn/)ꎬ距离Wi选自北京到东盟各国首都的距离(http://www.indo.com/distance/index.html)ꎮ选取汇率因素Rtꎬ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来自中国银行网外汇牌价的中间价(http://www.bankofchina.com/sourcedb/lswh ̄pj/)ꎮ由于中国对东盟各国投资开始于2003年ꎬ为了数据的稳定性ꎬ本文采用中国利用东盟的直接投资FDIit来分析ꎬ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ꎮOPi是中国市场对东盟各国的经济开放度ꎬ数据来自中国和东盟的贸易总额与中国GDP的比值ꎮMSi表示中国机械和运输设备市场规模ꎬ选取联合国商品库数据网中中国向世界进出口机械和运输设备的值ꎮDt为虚拟变量ꎬ代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效应ꎬ2001年以前为0ꎬ之后均为1ꎮ依靠Eviews6.0计量工具ꎬ对模型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ꎬ为
lnYit=α+β1lnGDPCt+β2lnGDPit+β3lnFDIit+β4lnOPt+β5lnWi+β6lnMSt+β7lnRt++β8lnDt+εiꎮ
(三)建模分析
1.建立模型
由于面板数据分为横截面和时间序列两类数据ꎬ模型的设定受参数估计的正确性影响ꎬ因此ꎬ模型的设定必须进行参数的有效性检验[24]ꎮ
假设1:混合模型ꎬ即所有的变量和自变量包括截距与斜率在不同横截面模型样本及时间序列上都是常数ꎮ
假设2:固定效应模型ꎬ除截距以外的所有变量和自变量在不同横截面模型样本及时间序列上都是常数ꎮ
假设3:随机效应模型ꎬ即所有的变量和自变量包括截距与斜率在不同横截面模型样本及时间序列上都是变动的ꎮ
表1单位根检验变量ADF 检验prob 结论ln Y 0.9457 1.0000不平稳驻ln Y 96.36940.0000平稳lnGDP 5.98010.9989不平稳驻lnGDP 102.9890.0000平稳lnGDPC -0.66790.8332不平稳驻2lnGDPC -4.74350.0017平稳lnFDI
-0.34210.9025不平稳驻2lnFDI
-6.19080.0001平稳lnOP
-1.65240.4396不平稳驻2ln OP
-5.70010.0001平稳ln R
-0.66350.8353不平稳驻2ln R
0.9457 1.0000不平稳lnMS
96.36940.0000平稳ln 2MS 5.98010.9989不平稳
进行F检验ꎬ得出固定系数模型的残差为6.7499ꎬ混合
回归模型的残差为10.6234ꎬ计算得出F值为0.8465①ꎬ对应的概率P值为1ꎮ因此ꎬ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ꎮ
根据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ꎬ采用Hausman检验ꎬ对应的
概率P值为0.3052ꎬ接受原假设:随机效应模型中个体影响
与解释变量不相关ꎬ可以将模型设定为随机效应模型ꎮ
2.单位根检验为了确保回归的有效性ꎬ保证估计值的有效性ꎬ避免伪回归出现ꎬ本文利用Eviews6.0工具ꎬ采用ADF单位根检验ꎬ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ꎬ结果如表1所示ꎮ由表1可知ꎬ7个变量都是不平稳的ꎬ存在一阶或者二阶单整ꎬ必须进一步协整检验ꎮ3.协整检验单位根检验可以发现ꎬ变量的时间系列是非平稳的ꎬ进行二阶差分后变平稳ꎬ需要进行相关的协整性检验ꎮ本文采用EG两步法(Engle ̄Granger)检验ꎮ
第一步ꎬ先利用Eviews7.2工具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ꎬ结果如下lnY=3.77+0.92lnGDPC+1.38lnGDP-2.731lnFDI+0.22lnMS+1.07lnOP+1.94lnR+0.72D-0.5W㊀(1)T㊀(0.52)㊀(1.559)㊀(7.43)㊀(0.0766)㊀(-3.31)㊀(0.279)㊀(1.02)㊀(3.8)㊀(6.93)㊀(-0.06)P㊀(0.599)㊀(0.12)㊀(0.000)㊀(0.936)㊀(0.001)㊀(0.781)㊀(0.31)㊀(0.00)㊀(0.00)㊀(0.95)R2=0.81㊀㊀㊀R-2=0.80㊀㊀㊀F=99.69㊀㊀㊀(P=0.0000)ꎮ
由于上述模型变量过多ꎬ多个变量没有办法通过T检验ꎬ经过多次测试优化ꎬ删除距离变量W㊁中国机电市场规模MSꎬ再次回归ꎬ所有变量均通过5%显著性水平下的T检验ꎮlnY=5.29㊀+㊀1.6lnGDPC+0.92lnGDP-2.73lnFDI+1.36lnOP+2.06lnR+0.72D㊀㊀㊀(2)T
(2.45)(4.2)(8.36)(-3.32)(5.36)(3.81)(7.33)P(0.015)
(0.000)(0.000)(0.001)(0.00)(0.000)(0.000)R2=0.81㊀㊀㊀R-2=0.80㊀㊀㊀F=149.32㊀㊀㊀(P=0.0000)ꎮ
第二步ꎬ对刚才的回归进行KAO检验㊁ADF检验ꎬT值为-5.2463ꎬ对应的P值为0.0000ꎬ说明回
归是协整回归ꎮ变量修正后结果显示模型回归非常成功ꎮ从单个变量看ꎬ所有变量均通过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ꎬ说明方程的系数值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ꎻ从模型整体看ꎬ修正后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为0.80ꎬ说明回归直线与样本观察值的拟合程度高达80%ꎬ拟合程度高ꎮ从最后的模拟结果看ꎬ模型的F值高达149.32ꎬ说明模型的结果是显著的ꎮ综合三个因素ꎬ说明模型回归是成功的ꎮ4.分析结论通过回归结果ꎬ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情况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ꎬ中国和东盟各国GDP的增长促进了双边贸易规模ꎮ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总量的增加带来了更多的生产能力和购买能力ꎬ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额的增加ꎮ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ꎬ中国
5
6余敏: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 东盟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①计算公式为F=
(S2-S1)/[(N-t)k]S1/[NT-N(k+1)]~F[(N-1)kꎬN(T-k-1)]ꎮ
66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0卷GDP每上升1%ꎬ能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增长1.6%ꎻ东盟各国GDP每增加1%ꎬ能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增加0.92%ꎮ与我国相比ꎬ东盟各国的GDP还有很大差距ꎮ2018年东盟十国的GDP总额仅为中国的1/4ꎮ东盟各国内部GDP差异极大ꎬGDP最高的印度尼西亚是文莱的76倍ꎮ东盟各国的GDP对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影响有限ꎮ
第二ꎬ我国利用东盟的直接投资对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ꎮ东盟各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受 中国威胁论 ㊁南海问题等影响ꎬ一直小心翼翼地前行ꎮ1996 2006年间直接投资总额一直在30亿美元徘徊ꎮ2007年东盟各国陷入东南亚金融危机ꎮ在缓解危机过程中ꎬ中国采取了稳定人民币政策ꎬ有效地缓解了东盟各国的金融危机ꎬ并积极帮助各国恢复经济秩序ꎮ东盟各国企业增强了对中国政府的信任ꎬ对中国市场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ꎬ2008年东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达54亿美元ꎮ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让东盟各国企业加大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ꎬ但是投资速度和规模依然有限ꎮ
就目前模型分析数据来看ꎬ中国利用东盟的直接投资对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起到的是制约作用ꎬ东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每增加1%ꎬ对双边贸易起到2.73%的制约作用ꎮ这种直接投资主要针对中国市场ꎬ更多的是带动中国国内消费ꎻ随着我国与东盟的投资越来越顺利ꎬ这种制约作用必然转化为促进作用ꎮ此外ꎬ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从1996年的21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1298.3亿美元ꎬ增加了61倍ꎬ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对外投资大国ꎮ但是ꎬ2014年前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有限ꎬ截至2014年东盟在我国累计投资550亿美元ꎬ中国在东盟累计投资仅50亿美元ꎬ这种不平衡在东盟各国引起一些负面效应ꎮ随着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入ꎬ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的速度越来越快ꎬ截至2018年底ꎬ中国与东盟双向累计投资额达2057.1亿美元ꎬ15年间投资存量增长了22倍ꎮ
第三ꎬ在经济领域中国向东盟的开放度有力地促进双边贸易规模增长ꎮ近年来由于欧美市场出现萎缩ꎬ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呈现更加自由开放的姿态ꎮ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ꎬ减少了贸易障碍ꎬ便利双方贸易ꎮ从模型数据分析来看ꎬ在经济领域中国对东盟的开放有利于双方贸易的发展ꎮ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开放度每增加1%ꎬ带动贸易总额增加1.36%ꎬ说明中国近年来对东盟在农产品㊁矿产品以及工业制成品方面的零关税政策有利于促进双边贸易发展ꎮ
第四ꎬ中国对美元汇率的变化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ꎮ货币的科学㊁合理㊁稳定是双边贸易发展的基础ꎮ近年来ꎬ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中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项目量不断增长ꎬ中国人民银行与东盟多数国家签订了双边货币结算协议ꎬ实现了人民币与东盟大部分国家货币的直接交易ꎮ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对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ꎮ我国自2005年以来对汇率进行了4次改革ꎬ人民币汇率告别了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ꎬ进入以市场调节为基础㊁一篮子国际货币进行参考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ꎮ不断完善的科学汇率制度下的汇率调整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发展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ꎬ东盟大部分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ꎬ而风暴中的中国一直保持稳定的汇率政策ꎬ对缓解东盟各国的金融危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ꎬ让东盟各国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有着巨大的信心ꎮ从模型中看ꎬ中国对美元的汇率每波动1%ꎬ会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增加2.06%ꎬ说明这种汇率波动是正常的ꎬ对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是有利的ꎮ
第五ꎬ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起到了促进贸易的作用ꎮ从模型回归的结果看ꎬ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对双边贸易有0.72%的促进作用ꎮ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ꎬ东盟90%以上的产品实现了进入中国零关税ꎮ在未来的合作中ꎬ开放将进一步深入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ꎬ双方在相互投资㊁贸易合作㊁产业联盟㊁文化对接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合作ꎬ为双边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ꎮ随着双边经贸合作的深入ꎬ自贸区建立的积极效应还会进一步扩大ꎮ
第六ꎬ中国机械和运输设备的世界市场规模不对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产生影响ꎮ从模型回归效应看ꎬ中国机械和运输设备的世界市场规模没有成为影响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的因素ꎬ中国拥有世界上
最大的机械和运输设备市场份额ꎬ但是这种大在量上ꎬ没有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ꎮ因为地方利益ꎬ存在大量小而重复建设的企业ꎬ参差不齐ꎬ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ꎬ低附加值形态依然存在ꎮ整个行业还未达到规模经济效应递增的阶段ꎬ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或是太小ꎮ出口的优势是价格低廉ꎬ进口的机电产品则是技术含量高㊁附加值高的产品ꎮ这种不对等的方式使得机电产品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ꎮ2015年我国在制造业领域进行供给侧改革ꎬ推行 三去一降一补 ꎬ关闭重污染㊁重复建设的企业ꎬ合理规划城市发展ꎬ解决廉价产品供过于求而引起的恶性竞争ꎬ追求智能制造㊁创新制造ꎬ寻求对制造业的生产和产品工艺转型升级的方法ꎮ这些积极因素必然会在未来的贸易场中显现更多的规模优势ꎬ带来更高质量的发展ꎮ
三㊁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预测2010 2017年中国与东盟各国进出口贸易总额ꎮ计算方法来自刘青峰和姜书竹于2002年提出的贸易潜力值测算法[25]ꎬ来判断未来的贸易潜力ꎮ当实际贸易发生值与模型预测理论值的比值ꎬ即贸易潜力值ȡ1.2时ꎬ属于潜力再造型ꎬ双边贸易发展受阻ꎬ需要培育新贸易因素ꎬ促进发展ꎻ1.2>贸易潜力值ȡ0.8ꎬ属于潜力开拓型ꎬ双边贸易空间还有一定的扩大范围ꎻ贸易潜力值<0.8时ꎬ属于潜力巨大型ꎬ双边贸易有巨大的发展空间ꎮ通过与实际贸易值比较发现ꎬ2010 2017年中国与文莱和中国与柬埔寨的双边贸易属于潜力再造型ꎬ中国与新加坡和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双边贸易属于潜力巨大型ꎬ中国与其余东盟六国的双边贸易都属于潜力开拓型ꎮ2010 2017年ꎬ文莱㊁柬埔寨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仅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不到3%ꎬ而新加坡㊁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不到30%ꎬ说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体上是积极的ꎬ以潜力开拓型为主ꎮ这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有效证据ꎬ中国与东盟各国保持积极合作的态度ꎬ才能更有力地促进双边贸易合作ꎬ开创更好的贸易机会ꎬ有效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发展ꎮ
四㊁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过程中ꎬ中国与东盟在基础设施建设㊁跨国投资㊁产能合作和优势产业对接等方面深度合作ꎬ推进了双方经济㊁社会和文化的联系与对接ꎮ这种全面合作也受到东盟国家内部民族主义滋长和域外大国力量干扰等因素的影响ꎬ具有不确定的因素ꎮ在未来双边经贸合作中需要双方有更多的沟通和担当ꎬ减少贸易摩擦ꎬ积极开拓双边合作领域ꎬ只有共赢才是长久合作的基础ꎮ
(一)坚持发展理念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ꎬ增强企业竞争力
当代国家之间经贸合作的基础是平等㊁互利㊁共赢ꎮ李克强总理指出: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ꎬ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ꎮ 这种发展经验可以给东盟各国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ꎮ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ꎬ增强企业竞争力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ꎮ在国内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下ꎬ才能更好地与东盟各国合作ꎬ才能在合作中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ꎮ通过国家搭建跨国企业合作桥梁ꎬ通过一批有技术㊁有创新的企业主导ꎬ合作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ꎬ才能让这种合作可持续发展ꎮ
(二)积极推进 走出去 战略ꎬ为中国企业走进东盟投资搭建桥梁
自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ꎬ我国逐步加大对东盟地区的投资ꎮ鼓励我国企业与东盟企业加强沟通和交流ꎬ深入东盟地区考察ꎬ了解东盟各国的经济㊁文化和社会现状ꎮ积极利用东盟的产业要素㊁地域要素㊁技术要素等ꎬ寻找适合企业结构调整的产业和高科技产业ꎬ作为今后对东盟直接投资的重点产业ꎮ政府积极开拓金融政策㊁税收政策和外贸政策ꎬ为我国民营企业与东盟投资搭建合作平台ꎮ鼓励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学生留学交流ꎬ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人才纽带ꎬ学习中国与东盟的经济文化ꎬ促进技术㊁管理和人才各方面流动ꎬ在合作和竞争的平等环境中加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联系ꎮ7
6余敏: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 东盟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
86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0卷
(三)加强与东盟的产业对接和合作ꎬ提高规模经济效用
中国与东盟的机械和运输设备的进出口速度及规模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ꎬ是双边贸易的生力军ꎮ机械和运输设备行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ꎬ但是我国的机械和运输设备行业依然处于小而分散的状态ꎬ只看到出口量上的规模ꎬ未看到良性效应ꎬ而且这种量上的增加必然带来出口摩擦ꎮ利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ꎬ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ꎬ在与东盟企业对接㊁能源对接㊁产业关联度上做好引导和合作ꎮ因地制宜ꎬ减少产能过剩ꎬ合理调整与完善产业政策和进出口商品结构ꎬ形成中国与东盟相互合作发展的产业链群ꎮ倡导发展高科技产业集群ꎬ形成新能源㊁新技术㊁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群体ꎬ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聚之路ꎮ
(四)加强中国与东盟深层次的合作和交流ꎬ加强经济开放ꎬ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与东盟地理位置毗连ꎬ历史文明交融ꎬ人民世代友好交往ꎮ自1994年中国与东盟展开贸易对话以来ꎬ双方在经济㊁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对话与合作ꎬ双方紧密相连ꎮ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㊁要素禀赋及贸易商品方面具有巨大的互补性和竞争性ꎮ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发展潜力巨大ꎬ但是现实存在的贸易摩擦严重干扰了双方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加深ꎬ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走进东盟的进度ꎮ近年来美国国内经济问题频现ꎬ面对中国经济稳步增长ꎬ美国在国际上处处打压中国ꎬ对中国 东盟合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 溢出效应 ꎮ任何的贸易摩擦都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贸易损失和感情伤害ꎬ但是我们要看到随着贸易摩擦的不断解决ꎬ双方在贸易规模㊁产业合作和进出口产品结构上在不断优化与调整ꎬ为今后的合作铺平道路ꎮ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走到今天ꎬ是建立在合作㊁信赖的基础上ꎬ立足于长远发展ꎮ今后中国与东盟应加强各级深层次的合作和交流ꎬ逐步建立良好的贸易摩擦协调竞争机制ꎬ不能一味通过非贸易壁垒来改变双方贸易结构ꎬ积极主动打造面向未来的㊁建设性的经贸合作关系ꎬ共建繁荣稳定良好的环境ꎮ
参考文献:
[1]㊀石超ꎬ马荐华.我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关系及贸易潜力研究:基于扩展贸易引力模型[J].广西社会科学ꎬ2019(5):64-71.
[2]㊀王灿.中国 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J].未来与发展ꎬ2009(30):34-36.
[3]㊀谭秀杰ꎬ周茂荣.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 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ꎬ2015(2):3-12.
[4]㊀陈秀莲.中国与东盟国家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和提升的对策建议[J].国际贸易问题ꎬ2011(1):63-71.
[5]㊀潘青友.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ꎬ2004(7):73-75.
[6]㊀朱桂方ꎬ车鸣.出口结构相似度与中国 东盟双边贸易拓展分析[J].求索ꎬ2010(10):23-25. [7]㊀苏颖宏.东盟五国制成品出口结构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ꎬ2010(10):56-59.
[8]㊀程广斌ꎬ刘伟青.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中国 东盟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ꎬ2017(12):62-68.
[9]㊀仪珊珊ꎬ张瀚元ꎬ王昊天.贸易自由化与出口产品转换:以中国 东盟自贸区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ꎬ2018(8):28-36.
[10]㊀TINBERGENJ.Shapingtheworldeconomy:suggestionforaninternationaleconomicpolicy[M].NewYork:TwentiethCenturyFundꎬ1962.
[11]㊀PÖYHÖNENP.Atentativemodelforthevolumeoftradebetweencountries[J].Weltwirtschaftlichesarchiveꎬ1963ꎬ90:93-100.
[12]㊀ANDERSONJE.Atheoreticalfoundationforthegravityequation[J].Americaneconomicreview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