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方法研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对于配电网络整体运行实效提
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构建出高质高效的配电网络体系对于保证供电稳定性与安全
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出发,研究了
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方法。

关键词: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引言
配电网在建成之后,总体运行实效如何及如何更好提升配电网运行效果,是
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构建完善的配电网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全面客观的
评价配电网络运行效果非常关键。

因此,对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方法
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1、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首先是层次性。

指标体系应当层次分明,不仅需要将不同电压等级区分出来,同时还应当将电网运行的不同状态反应出来,较好满足电网内不同层级管理人使
用指标体系的不同要求。

其次是差异性。

应当将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性全面体现出来,构建出差异
化建设标准与发展目标,对电网开展差异化评价,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的差异化
目标,形成针对性的差异化评价。

第三是可获取性。

指标体系构建之后,可靠性应当较强且各项指标应当相对
简单,特别是各项统计数据必须有明确的渠道,可操作性较好。

第四是完整性。

指标体系应当将电网运行过程中不同业务内容、不同维度及
不同层面的需求全部涵盖,确保能够面面俱到、不重复、不遗漏。

1.2评价指标确定
首先是供电质量。

主要从综合线损率、电压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等方面分析。

从当前电网运行情况来看,供电质量与综合电压合格率、故障停电时间及占比、
平均停电次数等指标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在对数据进行收集时,应当重点对上
述及相关数据进行研判,全面提升数据可靠性与真实性,将电网的真实运行情况
掌握出来。

若属于规划电网,则应当使用相关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预测。

其次是电网结构。

在对电网结构进行评价时,主要对电网结构标准化及N-1
通过率等方面开展否分析。

对于高压线路,重点对N-1通过率、高压主变、标准
化结构占比、单线单变占比等方面进行分析。

对电网中的所有元件工作质量及电
网转供能力进行研究。

对于中压线路,重点对N-1通过率、线路站间联络率、线
路联络率、供电半径等进行研判。

其中在对N-1通过率、线路联络率进行分析时,重点从供电安全性的角度进行研究。

其中线路联络率主要是中压配电网在结构的
层面上对上级电网的整体支撑能力。

N-1通过率主要是任一供电断面上,针对一
组供电预想的故障,对规定负荷下,电网正常持续供电能力进行研判。

通常情况下,可仅对10KV线路变电站出口断路器故障情况进行判断。

第三是装备水平。

在对装备水平进行分析时,重点对损配变比例、绝缘化率、电缆化率、平均投运年限及标准化率等方面进行研判。

通常情况下,标准化率就
是电网设备标准化程度,主要对各类标准化设备的数量及设备占总设备的比例。

第四是供电能力。

配电网的实际供电能力和电网规划工作联系较为紧密。


进行分析时,主要对电网常规负载、负载不均衡度、变电站可扩建主变容量占比
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对负载不均衡度的分析主要是为了研究电网资源是否分布
合理,对变电站可扩建主变容量占比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对电网裕度进行评价。

第五是智能化水平。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等不断应用到配电网中,以互动化、自动化及信息化为重点发展的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了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
在对配电网常规参数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还应当对配电网智能化评价指标进行设
定,通常情况下,应当从变电站光纤覆盖率、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光纤通讯
方式配电站占比、配变信息采集率、智能电表覆盖率、可控负荷容量占比、分布
式电源渗透率等方面对配电网智能化水平进行分析。

1.3电网总体效益
电网效益主要是对配电网整体运行时效的分析,主要对配电网投资供配电量
与投资供负荷等方面进行考虑。

其中,单位投资增供负荷主要是期末年供电量最
大负荷和期初年供电最大负荷之间的差异,同时还应当与规划期范围内电网投资
进行对比。

单位投资增供电量主要是期末供电量与期初年供电量之间的差值。

同时,两者的差值还应当与规划期内电网的投资进行对比。

2、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方法
2.1指标评分函数
对各项指标应当进行统一评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模糊数学法、差值法及最
大值法等。

各种类型的方法在进行选择时,其最终的结果不能对评价结论产生影响。

在具体评价时,可按照如下步骤开展:
首先,以实际经验和历史数据为基础,将各个指标阈值确定下来。

具体操作时,将不合理的数值全部剔出,根据数据大小将各种类型的数据划分为不同类型
的分组,将数据落入到各个组别的频数统计出来,将频数最大的数值作为上限与
下限。

其次,将各个指标的隶属度函数类型确定出来,根据隶属度函数类型,对指
标数据分布进行进行研判,这个过程中,函数类型可以是线性函数也可以是非线
性函数。

第三,确定出拟合度相对较高的函数,对各项指标数值进行全面的评估之后,从中将各个单项评估指标的具体得分全部计算出来。

2.2确定指标权重
在评价体系设置的过程中,对各个权重进行设定是整个评价体系构建的关键。

在对权重进行设定时,主要可选择主观方法与客观方法相结合。

当前使用较多的
方法有:人工神经网络、德尔菲法、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层次分析法等。

其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是一种主观赋权的方法。


者将专家意见通过数学分析的方式得到具体的指标权重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但是在具体操控时,对专家需要培训,防止出现一次性检验不能通过的问题
发生。

后者整体较为客观,在实际操作时,可操作性较强,相对于层次分析法,
在电网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时,后者的更为合适。

对于人工神经网络、熵权法、
变异系数法等,属于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

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变异系数法随
着评价对象的不同,变异效果也不同,这就需要对其有着不同的赋权,该方法在
使用的过程中各个指标之间应当弱相关。

在使用熵权法时,主要是通过对各个指
标传输给决策者的信息不同,从而确定出不同的指标权重,可以将本身信息量反
映出来。

在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时,主要以经验为基础,使用到的训练样本数
量较多,还需经验目标数值实际存在,若经验目标值不存在,则不能开展电网评价。

在具体计算的过程中,虽然选择使用客观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将人为因
素所带来的干预作用明显降低,但是不能获得较为统一的权重,所以,在具体评
价时,可选择使用主观性赋权的方法来进行权重的确定,整体的可操作性与取得
的实际评价效果相对较好。

3、结束语
综上分析,全面提升配电网运行实效对于保证配电网运行稳定性、经济行及
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应当对运行情况进行
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虽然很多地方均已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但是从具体
评价指标体系的运行情况来看,各项指标体系并没有高质量、高标准利用起来,
影响到指标体系的使用效果。

因此,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充分重视指标体系的应用,全面客观评价配电网,从而更好提升配电网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红伟,甄立敬,毛建容,张萌.区域柔性负荷参与功率调度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46(17):54-60.
作者简介:薛素旭,1979.9,女,汉族,籍贯:河南荥阳
,本科,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变电运行,中级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