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甲酯栓肛塞防治剖宫产术后出血300例临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前列甲酯栓肛塞防治剖宫产术后出血30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肛塞对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量的控制效果。
方法:剖宫产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剖宫产结束后肛塞卡前列甲酯栓1mg,两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均向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10U,静滴缩宫素10U。
结果:术后2小时的出血量观察组130±15.8ml,对照组220±29.5m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观察组213±24.3ml,对照组350±36.9m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卡前列甲酯栓在剖宫产术后促进子宫收缩明显,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肛塞给药更方便,安全,高效。
关键词卡前列甲酯栓剖宫产产后出血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3月本院随机抽样足月产妇,妊娠37~42周,单胎,胎方位不限,术前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均正常,无使用前列腺素禁忌证、有产科剖宫产指征300例,随机分为联合应用卡前列甲酯栓和催产素(观察组)及单纯应用催产素组(对照组),两组各150例,两组在年龄,孕周,孕产次,妊娠并发症,新生儿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用药方法:观察组在剖宫产结束清理阴道积血块后立即肛塞卡前列甲酯栓1mg,两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均向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10U,静脉滴注缩宫素10U。
监测指标:测量术后2小时及术后24小时阴道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根据收集到吸引器中可算出,术后清理阴道积血块可用弯盘接取并用量杯测量,清理阴道后立即向产妇臀下铺一灭菌纸浆垫,可收集产后出血,所增加的重量为失血量,按 1.05g 相当1ml的标准,算出流血量。
算出术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
结果
产后出血:观察组剖宫产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出血量超过500ml以上者1例,对照组超过500ml以上者6例。
见表1。
不良反应:两组无药物过敏反应,观察组少数病例出现轻微腹泻,未经治疗自行缓解。
讨论
卡前列甲酯栓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机制:机体在应激反应时,血中糖皮质激素增加,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使机体内源性前列腺素骤减,
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1]。
卡孕栓是前列腺素PGF2a的衍生物,对子宫平滑肌有较强的收缩作用,且不良反应小,主要靶器官是子宫,有强烈的促进产后子宫收缩作用,增加体内前列腺素的含量,对治疗和预防产后出血有着明显的作用。
外源性PGF2a能促进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静滴催产素又能加强PGF2a的作用[2]。
本次研究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卡前列甲酯栓缩宫作用有关,也与其缩宫素协同作用有关。
卡前列甲酯栓用于剖宫产的意义:剖宫产手术切开子宫,破坏子宫的连续性,影响子宫肌肉收缩,切口边缘血管断裂,增加出血量,产后出血明显高于阴道分娩,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方法,笔者应用卡前列甲酯栓明显减少了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其与催产素联合应用促进子宫收缩效果更佳,利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恢复,是预防产后出血的理想药物,且用药方法简单,采用直肠放置卡前列甲酯栓,可通过直肠黏膜快速吸收,即避免口服用药的胃肠道反应,又可避免阴道内放药后阴道出血导致药栓脱落,无须特殊仪器设备,无操作技术困难,安全,药物不进宫腔,无感染机会,基本上无副作用,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朱大年.生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9.
2 俞霭峰,妇产科基本功[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4:585.
表1 两组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
观察组150130±15.8ml213±24.3ml
对照组150220±29.5 ml350±36.9 ml
P<0.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