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物上册⼈教版教学设计范⽂(精选3篇)
七年级⽣物上册⼈教版教学设计范⽂(精选3篇)
作为⼀名默默奉献的教育⼯作者,通常需要⽤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七年级⽣物上册
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教版教学设计范⽂(精选3
[教学⽬标]
知识⽬标
1.说出蒸腾作⽤的概念和意义;
2.概述绿⾊植物在⽣物圈中⽔循环的作⽤。

能⼒⽬标
通过演⽰实验等观察,培养学⽣观察、综合分析能⼒和语⾔表达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
认同绿⾊植物通过蒸腾作⽤促进⽣物圈⽔循环的意义,认同绿⾊植物通过蒸腾作⽤促进⽣物圈⽔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保护森林、爱护植物的意识,从⽽培养⼀种“保护环境,⼈⼈有责”校园风⽓。

[教学重难点]
1.蒸腾作⽤的概念和意义;
2.认同绿⾊植物通过蒸腾作⽤促进⽣物圈⽔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保护森林、爱护植物的意识,从⽽培养⼀种“保护环境,⼈⼈有责”校园风⽓。

[教学⽅法]
以学⽣⽣活中熟悉的各种图例现象,引导⼩组合作学习,分析、讨论,从现象归纳出本质结论,并表达交流。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演⽰蒸腾作⽤的盆栽植物;
3、染红的瓶装⽔;
4、6号针筒和滴液管;
5、接⽔盘。

[教学设计]
⼀、导⼊
利⽤“⾬林⾕”等图⽚引⼊植物体内的⽔分来源于⼟壤中。

进⽽导出植物对⽔分的吸收和运输。

⼆、植物对⽔分的吸收和运输
观察:多媒体展⽰⽔分运输演⽰实验。

思考:1.植物体内⽔分运输的结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植物体内⽔分运输的⽅向是怎样的?
三、植物的蒸腾作⽤
1.蒸腾作⽤的概念
观察植物蒸腾作⽤的演⽰实验,概述出蒸腾作⽤的概念。

思考问题:植物吸收的⽔分,通过蒸腾作⽤⼤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种浪费吗? 2.看图说话,归纳蒸腾作⽤的⾃⾝意义。

图1为何刚游完泳上岸的⼈会觉得冷?
图2为何⼤树底下好乘凉?
图3为何植物内的⽔是往⾼处流的?
四、绿⾊植物参与了⽣物圈的⽔循环
1.观察思考⽣物圈中的⽔循环过程是如何进⾏的。

设问:
①不同环境(海洋⽔、陆地⽔、⼤⽓⽔)中⽔之间是如何转换运动的?
②如果没有绿⾊植物,⽣物圈中的⽔循环还能进⾏吗?
③⽣物圈中的⽔循环有什么作⽤?
④为什么说⼀⽚森林就是⼀座绿⾊⽔库?
2.(根据绿⾊植物在⽔循环中的作⽤)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谈谈⾃⼰的感受,懂得爱护植物,保护森林,也就是保护我们⾃⼰的
家园。

所以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还应该多节约⽤⽔等。

五、课堂⼩结:说说你的收获!
六、课外作业
1.学习指导2.课外实践调查:当地⽔资源状况、农⽥灌溉⽅式及建议。

[板书设计]
第三章绿⾊植物与⽣物圈的⽔循环
⼀、植物对⽔分的吸收和运输
运输结构导管(⽆机盐)
运输⽅向由下往上↑
⼆、植物的蒸腾作⽤
1.概念
2.意义
降温
拉⼒
三、绿⾊植物参与了⽣物圈的⽔循环
七年级⽣物上册教学设计2
课题
课题
⽣物的特征课型新授个性化修改
教学⽬标知识⽬标:
教学⽬标知识⽬标:
1.通过观察⼀些⽣物与⾮⽣物,会⽐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标:培养观察能⼒、分析问题的能⼒和表达能⼒。

能⼒⽬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标:增强热爱⼤⾃然,保护⼤⾃然的情感;更加热爱⽣活,珍爱⽣命。

情感态度价值观⽬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命、保护⾃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能⼒和分析问题的能⼒。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创设情境,
【展⽰实物】⽯头、菊花(带有枯枝)、树叶、蝗⾍、蚯蚓、杯⼦、⽔等。

【提出问题】观察并区分以上哪些是⽣物,哪些是⾮⽣物?你区分的理由是什么?
⼆、问题引导,⾃主探究
⼆、问
请同学们⾃主阅读教材p2-5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
(2)⽣物有那些共同特征?
(3)怎样判断⼀个物体是否具有⽣命?怎样区分⽣物与⾮⽣物?
(4)教材中的10幅图⽚各说明⽣物的哪项特征?
(5)观察⼀下教室,哪些是⽣物哪些不是?
(⼈是⽣物吗?拖把、扫帚是⽣物吗?粉笔是⽣物吗?菊花的枯枝是⽣物吗?)
(6)说⼀说科学观察的⽅法和注意事项。

三、展⽰交流,释疑解惑
三、展⽰交流,释疑解惑
独⽴展⽰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组讨论共同总结。

【总结要点】:
(1)有⽣命的物体称为⽣物,根据某⼀物体是否需要营养、呼吸、排除体内产⽣的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长和繁殖等特征,来判断其是否是⽣物。

(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种基本⽅法……
(3)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式不同:植物通过光合作⽤制造⾃⾝所需的有机物。

(4)动物和⼈排出体内废物的⽅式有:出汗、呼⽓、排尿。

【你说我辨】下列现象,各反映了⽣物的哪⼀特征?
1、蟑螂捕蝉,黄雀在后。

2、葵花朵朵向太阳。

3、蜻蜓点⽔、⾦蝉脱壳。

4、望梅⽌渴
5、植物⽣长具有向光性、向⽔性、向地性……
四、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四、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课本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的?对于⽣物的特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实际⽣活中还有哪些⽣物现象你有疑惑,提出来,⼤家⼀起探究… …
1、阅读以下短⽂,说出⼩球藻是⽣物吗?从⽂中找出证据。

宇宙航⾏时代的到来,使“宇宙⾷品”的供应成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们想到了⼩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毫⽶,却能够吸收⼈们排出的⼆氧化碳,利⽤阳光,使⾃⾝产⽣⼤量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

它还能⽤⼀分为⼆的⽅式进⾏繁殖,⼀昼夜产⽣2—3代。

2、⼀个苹果、⼀个鸡蛋、⼀粒⼩麦种⼦、⼀棵⼩树苗,它们都是⽣物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p6练习2
五、巩固训练,检测反馈
五、巩固训练,检测反馈
(⼀)、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物是()
a.机器⼈弹钢琴
b.⽕⼭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在慢慢长⼤
d.馒头上长出“⽩⽑”
2.牵⽜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物具有的特征是()
a.需要营养
b.进⾏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岁⼀枯荣”,这种⽣命现象说明⽣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长和繁殖
4.下列属于⽣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活在⽔中
5. 下列不属于⽣命现象的是()a.花开花落 b.北雁南飞 c.孔雀“开屏” d.潮涨潮落
(⼆)、拓展题
请说出散曲名家马致远的`《秋思》中的⽣物和⾮⽣物。

(附《秋思》:枯藤⽼树昏鸦,⼩桥流⽔⼈家,古道西风瘦马。

⼣阳西下,断肠⼈在天涯。


曲中的⽣物有:
曲中的⾮⽣物有:
判断依据是; ___
2.下⾯是猫和⿏的部分⽣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猫长成⼤猫属于。

(2)猫⽣⼩猫属于。

(3)⿏听到猫叫,⽴即躲近洞⾥的现象属于。

六、梳理总结,反思升华:
六、梳理总结,反思升华: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
【知识⽹络】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种基本⽅法
⽣活需要营养
能进⾏呼吸
能排除⾝能产⽣的废物
2、⽣物的特征
⽣活需要营养
能进⾏呼吸
能排除⾝能产⽣的废物
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物能⽣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教后反思:
七年级⽣物上册教学设计3
⼀、导⼊:
⼀、导⼊:
提出问题:“通过前⾯⼏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绿⾊开花植物是靠种⼦来繁殖的。

那么,你能举出不靠种⼦繁殖的例⼦吗?”
组织学⽣根据⾃⼰的⽣活实际回答问题。

引⼊新课题:植物体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的繁殖,称为营养繁殖。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茎繁殖:
播放录像:介绍扦插、嫁接、压条的具体操作⽅法。

组织学⽣观看录像。

讲解三种营养繁殖的特点。

提出问题:你认为这种营养繁殖的⽅式具有哪些特点?
组织学⽣讨论。

总结:⽤营养繁殖可以保持植物体的优良特性,加速繁殖的速度。

(⼆)植物的组织培养:
讲解:
近⼏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即:任何⼀个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

在离体培养下,这些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使植物细胞(或组织)产⽣出完整的植株。

播放录像:介绍组织培养的过程。

讲解:
组织培养是指:在⼈⼯培养基上,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质体,并使其⽣长、增殖、分化以及再⽣植株的技术。

提问:你认为组织培养的技术,可以帮助⼈们解决哪些问题?
组织学⽣讨论、发⾔。

讲解:
1、利⽤组织培养,快速、⼤量地⽣产有经济价值试管苗,移⼊苗圃栽培,供应市场需要。

2、利⽤组织培养进⾏⼯⼚化育苗。

3、⼤量⽣产⽆毒苗,改善苗⽊的质量,提⾼经济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