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超声诊断脊髓纵裂价值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前超声诊断脊髓纵裂价值探讨
摘要目的探究产前超声诊断脊髓纵裂的临床价值。
方法10例疑似椎管内肿瘤胎儿,均行产前超声检查,并与引产后胎儿的高频超声、X线、核磁共振成像(MRI)、病理解剖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10例胎儿脊髓纵裂均发生于T6~9椎管,可见高回声圆形占位病变,脊柱于压力下分为两半,并于远端处汇合,相应锥弓骨化中心加宽明显。
妊娠终止后,产后高频超声、X线、MRI、病理解剖结果均证实产前超声结果。
结论脊髓纵裂具有明显的特征性超声表现,产前超声诊断可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度,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产前检查;超声诊断;脊髓纵裂;价值
脊髓纵裂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畸形类疾病,是指背侧两弓椎未能完全融合的脊柱畸形,主要特征为脊髓或脊膜通过未完全闭合的脊柱向外突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该病约占先天性脊髓畸形的4%~8%[1]。
随着临床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病经由产前检查可大幅度提高诊断准确度。
本文针对已选定的10例疑似椎管内肿瘤且经X线等检查确诊为脊髓纵裂胎儿,对其行产前超声检查,并与引产后胎儿的高频超声、X线、MRI、病理解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0例疑似椎管内肿瘤且经X线等检查确诊为脊髓纵裂胎儿,孕妇年龄24~32岁,平均年龄(28.05±4.68)岁;孕周29~32周,平均孕周(30.85±3.13)周;初产妇7例,经产妇3例。
本组临床资料均未对本实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1. 2 方法所有胎儿均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尤其是脊柱超声检查,采用美国GE 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探头频率4~7 MHz与8~13 MHz。
对比分析所有胎儿产前超声检查、引产后高频超声的检查图像以及产后的X线片、MRI检查的结果,并分析脊髓纵裂的产前超声影像表现(发生部位、畸形情况、合并畸形)、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
2 结果
采用产前的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程序检测胎儿系统,测值:双顶直径(8.25±0.32)cm,头围(29.78±0.36)cm,腹围(27.39±0.22)cm,股骨长(6.17±0.34)cm,小脑横径(3.85±0.18)cm,体重(2024.27±301.53)g。
胎儿6~9椎管可见高回声圆形病灶,约1.37 cm×1.26 cm,脊髓于压力下分为两半,并于远端汇合,锥弓骨化中心加宽明显,且皮肤连续完整,其余脊椎声像显示无明显异常。
胎儿小脑结构正常且颅后窝池在正常范围内(约0.58 cm),
超声诊断判定胸段脊髓纵裂。
因孕妇及其家属强烈要求实施引产,产后超声检查影像表现同产前。
X线片影像显示:T6~9椎管表现为高密度的占位影,且锥弓骨化中心得到显著加宽。
MRI影像显示:T6~9椎管为内占位,椎管、脊髓经后缘骨性结构分为两半,脊髓分裂的两半分别位于相应椎管内,并汇合与椎管远端,存在第7胸椎椎体呈明显发育不良者8例。
病理解剖结果显示:T6~9椎表现出实质性的占位病变,并向椎管内突出,锥弓骨化中心呈显著加宽,此类病变表层为脂肪组织,待剥离表层的脂肪组织后,显示为圆盘状的骨性结构向椎管突出,将椎管、脊柱分为两半后,上、下两部位汇合后可形成一个脊髓。
3 讨论
脊髓纵裂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管闭合不全导致的先天性畸形,主要临床表现为背部皮肤呈特征性变化,如血管瘤、色素沉淀、皮下脂肪堆积等;胸背部异常疼痛,下肢乏力或下肢肌肉萎缩等,对孕妇分娩和胎儿健康均造成不利影响,需及时采用科学方法行产前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2]。
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0例疑似椎管内肿瘤且经X线等检查确诊为脊髓纵裂胎儿,对其行产前超声检查,并与引产后胎儿的高频超声、X线、MRI、病理解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脊髓纵裂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经分析本研究结果可知,10例胎儿脊髓纵裂均发生于T6~9椎管,可见高回声圆形占位病变,脊柱于压力下分为两半,并于远端处汇合,相应锥弓骨化中心加宽明显。
妊娠终止后,产后高频超声、X线、MRI、病理解剖结果均证实产前超声结果。
现代临床胚胎学理论学中明确指出,第3周,胚胎的内、外胚层可形成副神经肠管,在周围间质将脊索分为两部分后,分裂脊髓形成;若出现分裂的脊髓中侵入周围具粘连性质的间充质情况,可导致骨性、软骨性及纤维性间隔的形成[3]。
以脊髓膜形态、脊髓的关系及纵膈性质等因素为依据,可将脊髓纵裂分为Ⅰ、Ⅱ两种类型:若两半侧脊髓的硬脊膜管各自独立,而且中间隔膜是骨性或者软骨组织者为Ⅰ型而言;若两半侧的脊髓处在共同的硬脊膜内,而且中间隔膜是纤维性组织者为Ⅱ型[4]。
该病的早期诊断主要以影像学检查结果为判定依据,该项检查手段包括X线片、超声、MRI以及CT等,产前诊断采用超声检查。
这是因为,在压力作用下,脊髓可被分为两部分,若予以仔细探查便可发现双脊髓图像;病变区域的异常高回声则由导致脊髓分裂的骨块、软骨或纤维块造成,但是部分病例的异常回声来源未予以明确,推测可能与分裂脊髓中的脂肪组织有关。
但由于超声检查受制于骨性占位病变声像,患病段椎管内的脊髓结构图像难以得到清晰显示,需辅助如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以弥补上述缺憾,并可从多层面对脊髓以及其他并发症进行观察,进一步提高脊髓纵裂诊断的准确性[5]。
综上所述,脊髓纵裂具有特征性超声声像表现,根据其典型的影像学特点可快速作出提示性诊断,将筛查并畸形病理作为诊断重点,可为孕妇及亲属的产前深入咨询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翔宇,王义成.产前超声诊断脊髓纵裂1例.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3):105-106.
[2] 闫瑞芳,李玉侠,韩东明,等.脊髓纵裂的磁共振分型及诊断.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246-247.
[3] 顾莉莉,李胜利.胎儿脊柱裂的产前诊断进展.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9(3):201-204.
[4] 赵菊环,崔二峰,刘根廷.脊髓纵裂的MSCT和MRI诊断.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2):34-36.
[5] 李紅伟,李新海.脊髓纵裂畸形的CT和MRI诊断价值.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5):73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