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知识拓展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素材湘教版
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
![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f32f28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e.png)
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亚洲及欧洲》是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的第6.1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亚洲和欧洲的地域特色,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两个洲的基本认识。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关注。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图像、图表等视觉资料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掌握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地理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亚洲和欧洲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详细复习大全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详细复习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844b688551810a6f52486a8.png)
七年级地理下复习资料第六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1、亚洲 又称“ ”: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欧洲又称 " ":意为西方日落之地2、亚洲的位置:邻近的大洲:A 洲B 洲 D 洲 大洲分界线:C临海:E 洋 F 洋 G 洋|.3、 亚洲的范围图,回答: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 ① 山; ② 河; ③ 海; ④ 山脉; ⑤ 海; ⑥ 海峡 -(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⑦是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⑧ 。
4、亚洲地形的三大特点:一是亚洲地形类型以 、 为主;二是亚洲地面起伏 ,高低 。
亚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被称为“ ”) ,最高的山脉 ,最高的山峰 ,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三是地势亚洲地势 高 , 低 ,山脉以 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7、“地球之巅”是8、陆地海拔最高的大洲是 ,其次是 。
海拔最低的大洲是9、欧洲地形以 为主,平均海拔世界最纬 度 位 置 亚洲北部深入 (纬线)内,南部延伸到 (纬线)以南。
跨三个温度带,大部分位于 带。
&半 球 位 置亚洲主要分布 半球(东或西);大部分位于 半球(南或北) 海 陆 位 置亚洲东临 洋,北临 洋,南临 洋, 西与 洲相连,西南以 运河与 洲为界, 东隔 海峡与 洲相望。
10、亚欧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形排列的群岛,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半岛:E F H大洲:②山脉:A : B:海峡C: 河流:D:海洋:①③④地形区;⑤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⑥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12、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气候,唯一缺少气候。
原因是气候性特征明显气候气候显著。
原因是13、欧洲的气候特征又如何呢(1)以带气候类型为主的气候;(2)性特征显著;(3)具有世界上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气候”和“气候”。
气候特点分别是;14、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的原因:欧洲西部常年盛行风,从洋带来暖湿气流.欧洲山脉多为走向,地形以为主,有利于大西洋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核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核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1eb85b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b.png)
7、亚洲的经济状况: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在多数国家中占主导地位。
(3)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面与欧洲相连;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4)边界:亚洲所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北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地形、河流:
(1)亚洲的主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9)亚洲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黄河、长江、湄公河、珠江和黑龙江;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有:萨尔温江、印度河和恒河;流入北冰洋的河流自西向东是: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多样,最典型的气候是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核心知识点汇总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经纬度位置:经度位置大致在东经26°向东至西经170°,跨经度约164度。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81°至南纬11°,跨的纬度约92度,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和低、中、高三个纬度带;亚洲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地势特地:中部高,四周低。地势特点决定河流的流向:呈放射性向四周分流。
(3)世界最高点:“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8844米)
(4)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5)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是指青藏高原;
(6)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7)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课件(湘教版)亚洲和欧洲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课件(湘教版)亚洲和欧洲](https://img.taocdn.com/s3/m/9c8c76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0.png)
民族构成
亚洲民族众多,包括汉族、蒙古族、 藏族、维吾尔族等,各民族在语言、 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独特性。
亚洲的文化和历史
文化传统
亚洲各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 传统,包括文学、艺术、音乐、 舞蹈等,这些文化在长期历史发
展中不断交流、融合。
历史遗产
亚洲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如中 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 的吴哥窟等,这些历史遗产见证了 亚洲的辉煌历史。
欧洲的气候特点
欧洲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地中海、里海等地区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北冰 洋沿岸地区属于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欧洲西部地区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较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超过5亿,居民主要是白种人,大多信仰 基督教。
04 欧洲的人文地理
欧洲的人口和民族
05 亚洲和欧洲的比较
地理特征的比较
地形地貌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 和平原等都有分布;欧洲地形以 平原为主,阿尔卑斯山脉和斯堪 的纳维亚山脉等是主要的山脉。
气候条件
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季 风、温带大陆性气候等;欧洲气 候温和,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 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文特征的比较
融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经济挑战
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 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建设、环 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需要加强
区域合作与国际合作来解决。
03 欧洲概述
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欧洲位于东半球西北部,北临北冰洋, 南濒地中海,西靠大西洋。
欧洲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 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 尔海峡与亚洲分界,西南隔直布罗陀海 峡与非洲相望,西北隔丹麦海峡、格陵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8d23000b4c2e3f572763cd.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和欧洲1、亚洲的地理位置(图6-1):①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②半球位置: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③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欧洲的地理位置(图6-1):①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寒带,无热带。
②半球位置:全部在北半球,大部分在东半球;③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与亚洲相连,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3、亚洲的地形(图6-3):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仅次于南极洲);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大陆边缘;③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陆地最低点——死海湖面。
④特色地形: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这里地壳不稳定(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4、欧洲的地形:①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②地面起伏小;③山脉多呈东西走向分布在南、北两侧,平原分布在中部,所以地势南北高、中间低;④特色地形:冰川地貌——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的湖泊、东欧平原上的起伏的低丘、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峰峦,都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5、亚洲的气候(图6-9,熟练掌握每种气候的分布地区,按序号):①复杂多样(原因:跨寒、温、热三带,纬度广,地形又复杂多样),无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②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洲面积大,各地距海洋远近不同)③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④季风气候显著(原因:海陆差异显著);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6、欧洲的气候(图6-9):①欧洲气候以温带气候为主,无热带;②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典型。
注:课本P9活动题5,了解,清楚!7、亚洲的水系特点(图6-3):①水系结构呈辐射状(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向东注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等;向南注入印度洋——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等;向北注入北冰洋——鄂毕河(中国境内被称为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②内流流域面积广大,内流流域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地形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和低地,以及荒漠和半荒漠地区。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世界地理知识要点精心整理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世界地理知识要点精心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01217cdb9d528ea81c779a6.png)
第六章 亚洲第一节 世界第一大洲1.雄踞东方的大洲 (1)半球位置: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 北半球。
(2)纬度位置:赤道自亚洲南部的一些岛屿上穿过,北极圈与北回归线分别穿过亚洲的北部和南部,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三带。
(3)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A 北冰洋,南临B 印度洋,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C 太平洋。
近海:U 阿拉伯海、V 孟加拉湾、W 南海、X 东海、Y 黄海、Z 日本海。
群岛:0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P 日本群岛. 半岛:Q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半岛)、R 印度半岛、S 中南半岛。
(4)相对位置:亚洲的西部与D 欧洲毗邻,西南与E 非洲相接,东北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相望。
2.面积最大的大洲(1)洲界:西以H 乌拉尔山、I 乌拉尔河、J 里海、K 大高加索山脉、L 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以M 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东北以N 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2)亚洲陆地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为世界第一大洲。
(3)亚洲地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东西跨经度160多度,东西时差达11个小时。
(4)亚洲分区:东亚 、东南亚 、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我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日本、韩国、朝1.山地高原为主 地势起伏大(1)特征:①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②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③亚洲地势起伏大。
(2)主要地形区:高原:(1) 伊朗高原、(2) 德干高原、(3) 青藏 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4) 蒙古高原、(5) 中西伯利亚高原、(6) 帕米尔高原。
山脉:(7)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8) 昆仑山脉、(9) 天山山脉、(10) 阿尔泰山脉。
平原:(11) 西西伯利亚平原、(12) 恒河平原、(13) 东北平原、(14) 华北平原。
(3)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最低的洼地:死海 (-415米)。
亚洲及欧洲-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3d566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9.png)
P11 写笔记: 发展中国家居多
发达国家居多
活动 找出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结合地形图(P4)和气候图(P7)分析原因。
P12 写笔记
①
西欧
C
西亚: 干热
A
B 中亚:干旱
青藏高原
②地势 南北 高 中间 低。
③特色地形:冰川地貌广布
欧洲特色地形
课本P6 欧洲特色地形:冰川地貌广布
活动 课本P6
平均海拔高度 地形起伏状况 主要地形类型 地形分布格局
特色地形
亚洲与欧洲地形特点比较
亚洲
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 最高的大洲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以高原、山地为主
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 平原分布在四周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河。
多瑙河:世界上流经国 家最多的河流。
P11 写笔记:
欧洲最长河
世界上流经国 家最多的河流
欧洲河流
①流速慢;河网稠密 ②水量大且水位季节变化小。 ③航运价值高
自然因素:水量大,水流平缓,结冰期短。 社会经济因素:沿岸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二、了解人文地理特征
当堂检测
读“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题。
1.欧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
A.极地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山高原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欧洲的降水主要来自于( ) A.北冰洋 B.地中海 C.太平洋
√D.大西洋
3.最适合在地中海沿岸种植的水果是( )
√A.柑橘
B.香蕉
C.芒果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7f28d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3.png)
湘教版地理七下第六单元第1节《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案3.这些美丽的景色属于哪个大洲?出示图片并提问:你还认得这些大洲吗?你知道”亚细亚”和“欧罗巴”吗?转折:今天我们来探究亚细亚洲及欧罗巴洲的相关知识。
在图中找出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的学习活动一:定位“亚细亚”和“欧罗巴”1.初探名称的由来出示材料: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
在当地语言中,“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后来,“亚细亚”和“欧罗巴”所指范围不断扩大,并世代相传,分别成为亚、欧两大洲的名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也称欧亚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千米2。
2.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在哪半球?出示东西半球图:方法指导:找出半球划分界限——东西半球20°W,160°E;南北半球:0°。
3.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1.图文转化——想一想,说一说:2.读图分析:准确画出20°W,160°E;赤道。
观察描述亚洲的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3.观察标画与描述交流:亚洲的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和北寒图文结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在描述亚洲位置的同时,方法指导:找出重要纬线——赤道、北极圈、北回归线以及一些其他重要纬线。
4.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方法指导:找出所在的大洲,濒临的海洋。
5.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有哪些邻居?——相对位置(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描述(2)亚洲与非洲、北美洲的分界线描述6.归纳总结:如何来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拓展应用】提问:你会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吗?7.提供半球图和欧洲位置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带。
4.读图分析: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是世界第一大洲。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课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60d8e604a1b0717fd5dda0.png)
气候复杂多样
寒带气候 8
温带大陆性气候 6
地中海气候 7 9 高原山地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 热带季风气候 3
温带季风气候 5
亚热带季风气候 4
1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
为何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
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哪种气候类型没有?
亚洲跨越了
3个温度带
北极圈
北寒带
北温带
北回归线
热带
11 亚洲有 种气候类型
特 点 ? 9
复 杂 多 样
6 5
4 7 8 2
3 1
大 陆 性 特 征 显 著
亚洲东部地区的气候
A
C B
以 季风 气候最为显著。
海原 陆因 差? 异濒 特临 变太 显平 著洋 。, 背 靠 亚 欧 大 陆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K
I
F
4、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注入 里海 ,是一条内流河。
3、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 乌拉尔 河; 有“欧洲 的黄金水道”之称是莱茵 河,是西欧 平原 与 波德
风向
找出欧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A
C
52˚N
B
C
A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练一练: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降水较多,且 季节分配均匀。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欧洲的气候的特点
①以
②
海洋
温
带气候类型为主
性特征显著
③
温带海洋性
气候和
地中海
气候在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
读图回答
E A F B G C D
课件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节亚洲和欧洲ppt课件PPT
![课件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节亚洲和欧洲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716268dd88d0d232d46a93.png)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随堂训练
1.亚洲河流具有的特征是
( A)
A.水系结构呈辐射状 B.大河较少
C.内流流域面积较小 D.中部地区河网密布
2.欧洲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B)
A.地形起伏大,海拔高
①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人口稠密;亚欧大陆内部和北部 人口稀疏。 ② 亚洲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亚欧大陆北部纬度高,气候 寒冷。
课堂小结
位置和范围
高原山地比重大
高原山地为主的地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亚形
地势中间高四周地
洲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复杂多样的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气候分布范围
众多的大江大河 放射状水系,内流域面积广
● 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①说一说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稠密,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稀疏。
多? ③______________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亚、欧两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亚洲面积广大, ● 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欧洲总人口达7.
地跨寒、温、热 特征三: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高度
平均海拔高,仅次于 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
南极洲
洲
地形起伏状况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面和缓,起伏较小
主要地形类型 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形分布格局
中间高,四周低,山地 高原分布在中部地区
特色地形
大陆外侧多岛弧
以平原地形为主 山脉多分布在南、北
两侧
多冰川地形
三、气候特征
读图找出亚洲主 欧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0%以上。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区域地理亚洲及欧洲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区域地理亚洲及欧洲](https://img.taocdn.com/s3/m/51dc621e03d8ce2f00662374.png)
亚洲及欧洲亚洲的地理位置:①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亚洲的北部是北冰洋,东部是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③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亚洲和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④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群岛外侧紧邻很深的海沟。
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亚洲第二,欧洲海拔最低。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号称「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的湖面。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大陆性特征显著。
③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主要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
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冬季盛行偏北风,降水较少;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丰沛。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亚洲水系的主要特征:①水系结构呈辐射状,形成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周围海洋的外流水系。
②内流流域面积广大。
长江的长度和流量都是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亚洲著名的两条内流河,锡尔河和阿姆河注入咸海。
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流。
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
《亚洲及欧洲》知识点总结
![《亚洲及欧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e5749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2.png)
《亚洲及欧洲》知识点总结首先,我们来看看亚洲的地理特点。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陆地面积约为445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它横跨东、中、南三个地区,北部与北冰洋相连,南部与印度洋及太平洋相临。
亚洲地势复杂,山脉多,平原少,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
亚洲的气候类型多样,有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多种气候。
由于地处东半球,亚洲是地球上最大的大洲,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
其次,我们来看看欧洲的地理特点。
欧洲地处北半球,东西宽广,南北窄长,东、南、西三面环海,北部与北冰洋相连,地势较为平坦。
欧洲的气候种类繁多,有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以及地中海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
欧洲是一个资源极为丰富的大陆,拥有各种矿物资源、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接下来,我们将对亚洲及欧洲的历史进行总结。
亚洲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其历史悠久丰富。
古代,中国、印度、波斯、埃及等古国相继兴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明。
欧洲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古希腊、古罗马等古国曾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之一。
中世纪时期,欧洲经历了封建制度的兴盛,出现了众多贵族领主、教会等势力。
现代,亚洲各国经历了殖民统治、民族解放和发展繁荣的历程,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欧洲则是世界上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工业化水平较高,科技发展较为先进。
再者,我们将对亚洲及欧洲的文化进行总结。
亚洲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包括中国的汉族文化、印度的印度教文化、日本的和服文化等多种文化。
欧洲则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包括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化等。
现代,亚洲及欧洲的文化都在不断发展,吸收着各种文化元素,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体系。
最后,我们来看看亚洲及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拥有众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
欧洲则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发达国家众多,例如英国、法国、德国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必背知识点总结(附思维导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必背知识点总结(附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fab51b31524de518974b7d47.png)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与范围1.地理位置:①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②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原因是: 1)面积最大2)跨纬度最广3)东西距离最长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地区国家东亚中国、蒙占、朝鲜、韩国、日本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汶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北亚俄罗斯的一部分第二节自然环境5. 亚洲地形的特点:1)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3)地面起伏大6.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7. 亚洲气候的特点1)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记住图6.13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气候特点解析: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第4课时-河流人口与国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第4课时-河流人口与国家](https://img.taocdn.com/s3/m/3645036a14791711cc7917d6.png)
亚洲的国家中,除日本 是发达国家以外,其他 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人口超过1亿 国家,亚洲有7个。 分别是中国、印度、 印度尼西亚、巴基 斯坦、孟加拉国、 日本、菲律宾 。
思考
亚洲人口过多会带来问题?
亚洲的人口问题主要是由人口数量多、 人口增长快,带来的粮食紧缺、资源被掠 夺性开采、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过剩、 人口向城市涌入等一系列问题。
生产和生活,因此人口分布稀疏。
欧洲的人口与国家
欧洲总人口达7.36亿(2008年),居世界各大洲第 3位。除北部寒冷地区外,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 千米50人以上。欧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比例达70%以上。欧洲还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 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有的甚至出 现负增长。欧洲主要的人口问题是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大, 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
鄂毕河
勒拿河
北冰洋
叶尼塞河
印度河
黄河
恒河
印度 洋
长江
一、大河众多的亚洲 湄公河
思考:亚洲的地形对河流有什么影响?
低
高低
低 低
发源于?
中部 高原 山地
呈? 形状
呈辐射状 流向周围
海洋
长江:长度(6300千
米)和流量(河口3.2 万米3/秒)都居亚洲首 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是亚洲流经
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 流。在我国境内称澜沧 江,流出中国之后叫做 湄公河。
欧
洲
的
水
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系
特
点
3、航运价值高
地形:地形平坦,水流平缓
河
自然原因
流
气温:结冰期越短
航
气候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气候、河流、人口和国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气候、河流、人口和国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f809044b73f242336c5fb4.png)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分析亚洲和欧洲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2.理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分布等因素对亚欧气候的影响3.读图分析亚洲、欧洲河流的特征,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4运用地图描述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教学重点:亚欧两洲的气候、水系特征。
教学难点:亚欧两洲的气候、水系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导入] 我们认识和学习大洲需要从两方面入手,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人文地理要素包括人口、国家、城市、经济、语言等。
这些地理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在学习中要把握这些地理要素的联系性。
[导入]一、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过渡]读图亚洲图,找出赤道、北极圈,说明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亚洲既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也有热带气候。
[读图回答]读P7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缺乏哪种气候类型?这说明了亚洲气候的特征之一是什么?思考:为什么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讲解]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约有十二种,仅亚洲就有十一种,这说明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为什么亚洲气候类型会如此之多呢?(对应教学目标2)纬度位置: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
海陆位置:距海差异大,由沿海向内陆差异显著。
地形地势: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
[提问]亚洲哪种气候分布面积最广?这种气候的特点是什么?[提问]亚洲最典型的气候是?学习过几种季风气候类型?是否在亚洲都有分布?分布在哪里?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是什么?[总结]亚洲气候的特点。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方法指导] 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归纳和描述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主要气候类型2.典型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等要素)3.区域气候类型分布格局或差异[过渡]那欧洲气候特征如何?[活动探究]自学P8-9总结: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无热带气候;2、气候的海洋性显著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显著[导入]二、大河众多的亚洲[导入]李白有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与欧洲-(两课时-共54张PPT)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与欧洲-(两课时-共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3480e1dd3383c4bb4cd2a3.png)
2、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 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 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 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 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 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东早西晚。 地方时的计算
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向东,每增加一个
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 减少一小时。
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
7:00
1、已经东八区是10点,则东九区区时是11点 2、已知东八区间是10点,则东七区区时是9点。 3、已知西五区是8点,则西六区区时是7点。 4、已知西五区是8点,则西四区区时是9点。 5、已知东八是20点,则西五区区时是20-13=7点 6、已知西五区是6点,则东八区区时是6+13=19点。
湘教版七年地理下册
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 地区: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南 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国家: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 巴西、澳大利亚
学习区域地理的总体思路
• 一、地理位置(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和 范围
• 二、自然环境:地形特征、地势特征、气 候、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等
• 三、人文地理:经济(农业、工业、交通 运输业、旅游业等)、人口、人种、宗教、 语言等。
(一)亚洲和欧洲位置特征
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东半球、北半球
读图回答1、读出亚洲的纬度范围和经度范围,并由此判断亚洲的半 球位置,五带。经度26°E--180°-170°W 纬度10°S-80°N
2、找出穿过亚洲的重要的纬线。 3、找出亚洲四周的海洋,试着说出它们的方位。 4、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洲,试着说出它们的方位。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与欧洲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与欧洲](https://img.taocdn.com/s3/m/de6105e7844769eae109ed9b.png)
1.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2.(1)亚洲地形特征 1.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4.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5.大陆外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弧形群岛。
(2)欧洲地形特征:1.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2.地势低平、起伏较小3.以平原为主4.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山地多分布在南、北两侧(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阿尔卑斯山脉)5.冰川地貌广布(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成千上万的湖泊,东欧平原波状起伏的低丘,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峰峦) 3.亚洲气候特征4.欧洲气候特点:①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②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③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5.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原因:(1)从纬度看:大部分位于北纬40°~60°之间,终年盛行来自大西 洋的暖湿西风。
亚 洲 欧 洲纬度位置 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寒带,没有热带;海陆位置 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西与欧洲相连,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邻亚洲,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地和海与非洲相望。
亚 洲 原 因气 候 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缺温带海洋性气候) 1.跨纬度广,跨热、温、寒三带2.地形复杂多样2.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洲面积最大,内陆面积大。
3.季风气候显著。
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差异最显著。
(2)从海陆看:三面临海,向西凸出,大陆轮廓破碎,海洋影响可深入内陆;(3)从地形看: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分布在南北两侧,中部平原广阔,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
(4)从洋流看: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6.亚洲水系特点:(1)呈放射状,由中部流向四周;(原因: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内流流域面积广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冬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亚洲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形成高气压中心;相反,太平洋上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
夏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很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较慢,气压高,于是暖湿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
雨季:每年降水较为集中的时期称雨季。
一般雨季前后都有较为明显的干燥期。
乞拉朋齐: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山区小镇。
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面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常形成大量地形雨。
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之一。
中亚的河湖与当地气候有什么关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也多为内流湖。
如中亚西濒世界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其中部有咸海等。
主要因为中亚深居内陆,年降水量稀少,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
一、亚洲季风漫谈由于海陆分布及其热力差异的影响,使盛行风随季节而变化的风,称为季风。
它会使天气发生明显的变化。
由于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且面临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热力差异非常明显。
亚洲大陆及其邻近海洋的海陆分布形势,以及高空行星风系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形成了亚洲特有的季风气候。
亚洲季风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起俄罗斯远东滨海区,经日本、朝鲜、中国105°E以东地区,至东南亚、南亚等。
根据季风所在位置可分为东亚季风、东南亚季风、南亚季风。
(一)季风的形成1.海陆热力差异是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冬季,大陆上是高压冷源,海洋上是低压热源,使得气压分布、热量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变化。
气压和热量的分布特点是:在北半球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系统或冷暖中心,呈带状分布,且高低气压的分界线大致都是以海岸线为界,而气压中心形成以后,又反过来影响冷热源的分布。
海陆热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海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透射率不同,海陆的热容量不同,传热方式和热量分配方式不同。
海陆表面热量状况的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及其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活动中心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产生和维持了季风现象,加强了大气南北输送;另一方面,说明季风的作用不仅限于低层,而是整个对流层的大规模现象。
2.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形成的重要作用。
(1)青藏高原的机械作用由于青藏高原面积很大,且海拔高度平均在4000米以上,因此,它对气流的东西移动有加强、抑制、分支作用。
①青藏高原对季风的加强作用由于青藏高原东侧的山都近于南北排列,有利于东部平原上冬、夏季风的南北方向冷暖平流的加强,同时,东亚季风都比同纬度季风强,造成这一地区各气象要素的年较差特别大。
②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由于高原阻挡了冬季风的直接侵袭,在印度—缅甸一带,即使在隆冬都比其他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的温度较高,气压也相对较低;而在夏季,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很难逾越青藏高原进入西北地区,因而这里气候十分干燥。
③青藏高原对东亚冬、夏季风的分支作用夏季当西南季风抵达孟加拉湾向北推进时,分为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作气旋型弯曲变为东风,维持印度半岛北部的低压;另一支沿横断山脉走向流向我国西南地区,给我国源源不断送来水汽,成为影响我国的西南季风。
(2)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的影响青藏高原由于终年太阳辐射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为多,又因为高原陆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比上覆空气强得多,因而高原陆面对其上空大气加热程度也比自由大气大得多,从而使高原主体冬为冷源,夏为热源。
冬季时高原上气流的下沉运动,加强了大陆高压的稳定程度;夏季时,高原气流垂直上升运动很大,使大陆的夏季风在东部平原地区更为活跃。
这样,青藏高原不仅加强了冬夏季风的交替,也扩大了夏季风的活动区域。
南亚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如印度季风,冬季行星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南亚南部的东北风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时,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气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再加上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成为南亚的夏季风,即西南季风。
(二)季风的特征南亚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冬季风为东北风,夏季风为西南风,且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东亚季风主要表现在盛行风向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随着风向的改变也形成不同的天气和气候。
冬季亚洲大陆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所盘踞,高压前缘的偏北风成为亚洲东部的冬季风。
由于各地所处高压位置的不同,各地冬季风并不完全相同。
由北而南,依次为西北风、北风、东北风。
由于蒙古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比较强大,由陆向海,气压梯度大,风力强。
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同时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因此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东亚的夏季风。
(三)季风的活动范围1.季风的来源南亚夏季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气流,即热带季风。
冬季风是大陆冷高压前缘的东北气流。
而东亚的季风主要有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之分。
东南季风主要来自北太平洋,西南季风主要来自赤道地区的印度洋上,冬季风则源于西伯利亚的冷高压。
2.季风的活动过程南亚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季风(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西南季风。
此时,印度半岛内部,形成低压中心,对西南季风有强烈的吸引力,加剧了西南季风的程度。
然后自东南向西北部延伸,速度比较快。
从5月末到6月初在印度南部开始,到7月中旬影响到印度全境。
而东亚的夏季风来临却是渐进的,一般在3月中旬影响我国华南,但一直到7月下旬才到达夏季风的北界,为时约4个月;同时我国夏季风在前进的过程中有两次急进,一次是长江流域梅雨期,一次是华北雨季时。
这时华南地区盛行东南季风。
随着冬季风的建立,夏季风的撤退较为突然。
(四)季风气候的特点南亚的夏季风强于冬季风,风速约大两倍。
夏季降水来自两支气流,一支由阿拉伯海到印度西海岸进入印度,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另一支由孟加拉湾北上到喜马拉雅山后向西北,故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东南亚受西南季风、东北信风的影响,全年温度较高,温度年变化小,但各地降水量的差别大。
东亚夏季是雨季,夏季风来源有三支,一支是从非洲东部、南半球高压北侧跨赤道转向的偏西南气流;一支是从澳大利亚北部跨过赤道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气流;还有一支是西太平洋上副高南部的一支,是我国盛行的东南季风。
每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风期间,雨带在5月从华南北移,6月到日本、华中,7月上旬到达黄淮流域、日本中部,7月中旬到达华北、朝鲜、日本北部,8月、9月初迅速南撤。
二、北美和亚欧大陆的气候比较(一)北美大陆气候是亚欧大陆气候的“缩影”1.气候特点(1)大陆性都比较显著,只是北美大陆性弱于亚欧大陆。
北美1月份3/4的地区平均气温低于0℃,七月份部分地区平均气温高于20℃,气温年较差约为50℃,而亚洲气温年较差达65℃。
(2)气候类型构成都复杂多样——“齐全”。
(3)气候类型排列在高纬处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在中纬处具有东、中、西气候类型对比特色。
(4)都具有寒潮、台风(飓风)等灾害性天气。
2.原因(1)具有相似的纬度位置北美大陆大致在7°12′N~71°59′N之间;亚欧大陆大致在1°17′N~71°08′N 之间。
两大陆南北延伸都很广,几乎穿越了北半球的所有气候带,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差异,这是决定了气候类型多样性的基本因素。
(2)雷同的海陆位置北美大陆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印度洋;北美、亚欧大陆都北靠北冰洋。
(3)相仿的洋流配置流经北美大陆东岸的墨西哥湾暖流流到40°N附近,和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汇合后折而向东,且呈扇形展开,称北大西洋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大部分通过不列颠群岛与冰岛之间,继续向东北流入挪威甚至北冰洋,小部分在接近伊比利亚半岛时,向南沿欧非海岸南下,形成微弱的加那利寒流。
流经亚欧大陆东岸发源于白令海区的千岛寒流,受极地东风影响,向西流动至大陆沿岸,沿堪察加半岛南下,寒流至日本本州岛,东北海域与南来的日本暖流会合,在西风吹送下向东流去,形成北太平洋暖流。
它的一部分至北美大陆西岸南下成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的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则向北流回到极地海区。
(4)相像的气压场配置北美大陆的气压配置图式与亚欧大陆相似,具有四大活动中心,即两副极地低压中心——北大西洋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两副热带高压中心——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和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四大气压活动中心的强度和中心位置因季节而变动。
(二)北美和亚欧大陆气候的差异1.北美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所占面积有限(1)气候类型①温带海洋性气候。
北美西部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42°N~58°N的西岸,呈南北向狭长条带状。
亚欧大陆西岸拥有典型的、分布范围很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它北起斯勘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63°N),西起不列颠群岛,向东呈楔形一直扩展到易北河下游,莱茵河中流和阿尔卑斯山脉西麓,分布范围之广,远远超过其他各洲的同类型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北美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分布在32°N~42°N之间的沿海狭窄地带,7月份均温16℃~20℃,属凉夏型;亚欧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区主要分布在31°N~45°N 的地中海、黑海沿岸,7月份均温24℃~28℃,最高达40℃,属炎夏型。
两地的降水都属夏干型,但北美大陆更少,仅占全年降水的2%,小于亚欧大陆的5%。
(2)原因①地貌因素。
北美大陆西部是由三重山脉和一系列山间高原、盆地组成的逼近海岸的科迪勒拉山系,不仅高度相当,宽度也很大,沿海又缺乏深入大陆的海湾。
而亚欧大陆西部欧洲的山脉一般不很高,而且多数山脉的走向接近纬向(东西向),对西风的纬向运行不但不起阻挡作用,反而起导引作用。
大面积的平原地形更有利于西风东进。
②大陆轮廓。
亚欧大陆西部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海洋的影响能深入内陆。
欧洲三角形大陆水平轮廓大大加强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作用,它使北大西洋暖流沿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海岸远伸向东北,使远在北极圈以北的巴伦支海西南部终年不结冰,使西北沿海地区成为世界同纬度冬季最温和的地区。
③洋流因素。
亚欧大陆西岸42°N以北是最大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北。
42°N以南是加那利寒流,影响小,主要在葡萄牙一带;北美西岸42°N以北是北太平洋暖流。
由于阿拉斯加半岛阻挡,使影响局限在一定范围以内。
42°N以南加利福尼亚寒流作用也小,只是由于北美西岸狭长,作用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