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知识拓展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素材湘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

冬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亚洲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形成高气压中心;相反,太平洋上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

夏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很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较慢,气压高,于是暖湿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

雨季:每年降水较为集中的时期称雨季。一般雨季前后都有较为明显的干燥期。

乞拉朋齐: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山区小镇。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面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常形成大量地形雨。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之一。

中亚的河湖与当地气候有什么关系?

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也多为内流湖。如中亚西濒世界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其中部有咸海等。主要因为中亚深居内陆,年降水量稀少,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

一、亚洲季风漫谈

由于海陆分布及其热力差异的影响,使盛行风随季节而变化的风,称为季风。它会使天气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于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且面临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热力差异非常明显。亚洲大陆及其邻近海洋的海陆分布形势,以及高空行星风系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形成了亚洲特有的季风气候。

亚洲季风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起俄罗斯远东滨海区,经日本、朝鲜、中国105°E以东地区,至东南亚、南亚等。根据季风所在位置可分为东亚季风、东南亚季风、南亚季风。

(一)季风的形成

1.海陆热力差异是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冬季,大陆上是高压冷源,海洋上是低压热源,使得气压分布、热量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变化。气压和热量的分布特点是:在北半球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系统或冷暖中心,呈带状分布,且高低气压的分界线大致都是以海岸线为界,而气压中心形成以后,又反过来影响冷热源的分布。海陆热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海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透射率不同,海陆的热容量不同,传热方式和热量分配方式不同。海陆表面热量状况的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及其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活动中心的产

生和发展,一方面产生和维持了季风现象,加强了大气南北输送;另一方面,说明季风的作用不仅限于低层,而是整个对流层的大规模现象。

2.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形成的重要作用。

(1)青藏高原的机械作用

由于青藏高原面积很大,且海拔高度平均在4000米以上,因此,它对气流的东西移动有加强、抑制、分支作用。

①青藏高原对季风的加强作用

由于青藏高原东侧的山都近于南北排列,有利于东部平原上冬、夏季风的南北方向冷暖平流的加强,同时,东亚季风都比同纬度季风强,造成这一地区各气象要素的年较差特别大。

②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

由于高原阻挡了冬季风的直接侵袭,在印度—缅甸一带,即使在隆冬都比其他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的温度较高,气压也相对较低;而在夏季,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很难逾越青藏高原进入西北地区,因而这里气候十分干燥。

③青藏高原对东亚冬、夏季风的分支作用

夏季当西南季风抵达孟加拉湾向北推进时,分为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作气旋型弯曲变为东风,维持印度半岛北部的低压;另一支沿横断山脉走向流向我国西南地区,给我国源源不断送来水汽,成为影响我国的西南季风。

(2)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的影响

青藏高原由于终年太阳辐射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为多,又因为高原陆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比上覆空气强得多,因而高原陆面对其上空大气加热程度也比自由大气大得多,从而使高原主体冬为冷源,夏为热源。冬季时高原上气流的下沉运动,加强了大陆高压的稳定程度;夏季时,高原气流垂直上升运动很大,使大陆的夏季风在东部平原地区更为活跃。这样,青藏高原不仅加强了冬夏季风的交替,也扩大了夏季风的活动区域。

南亚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如印度季风,冬季行星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南亚南部的东北风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时,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气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再加上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成为南亚的夏季风,即西南季风。

(二)季风的特征

南亚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冬季风为东北风,夏季风为西南风,且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东亚季风主要表现在盛行风向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随着风向的改变也形成不同的天气和气候。冬季亚洲大陆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所盘踞,高压前缘的偏北风成为亚洲东部的冬季风。由于各地所处高压位置的不同,各地冬季风并不完全相同。由北而南,依次为西北风、北风、东北风。由于蒙古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比较强大,由陆向海,气压梯度大,风力强。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同时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因此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东亚的夏季风。

(三)季风的活动范围

1.季风的来源

南亚夏季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气流,即热带季风。冬季风是大陆冷高压前缘的东北气流。而东亚的季风主要有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之分。东南季风主要来自北太平洋,西南季风主要来自赤道地区的印度洋上,冬季风则源于西伯利亚的冷高压。

2.季风的活动过程

南亚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季风(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西南季风。此时,印度半岛内部,形成低压中心,对西南季风有强烈的吸引力,加剧了西南季风的程度。然后自东南向西北部延伸,速度比较快。从5月末到6月初在印度南部开始,到7月中旬影响到印度全境。而东亚的夏季风来临却是渐进的,一般在3月中旬影响我国华南,但一直到7月下旬才到达夏季风的北界,为时约4个月;同时我国夏季风在前进的过程中有两次急进,一次是长江流域梅雨期,一次是华北雨季时。这时华南地区盛行东南季风。随着冬季风的建立,夏季风的撤退较为突然。

(四)季风气候的特点

南亚的夏季风强于冬季风,风速约大两倍。夏季降水来自两支气流,一支由阿拉伯海到印度西海岸进入印度,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另一支由孟加拉湾北上到喜马拉雅山后向西北,故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东南亚受西南季风、东北信风的影响,全年温度较高,温度年变化小,但各地降水量的差别大。

东亚夏季是雨季,夏季风来源有三支,一支是从非洲东部、南半球高压北侧跨赤道转向的偏西南气流;一支是从澳大利亚北部跨过赤道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气流;还有一支是西太平洋上副高南部的一支,是我国盛行的东南季风。每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风期间,雨带在5月从华南北移,6月到日本、华中,7月上旬到达黄淮流域、日本中部,7月中旬到达华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