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化发展方向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产业化发展方向探讨
崔家升;李晓萍;宋青
【期刊名称】《北方果树》
【年(卷),期】2014(000)003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崔家升;李晓萍;宋青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果茶工作站,山东烟台264001;山东省烟台市果茶工作站,山东烟台264001;山东省烟台市果茶工作站,山东烟台26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1.1
2012年,中国苹果种植面积约230万hm2,产量约3600万t,约占世界总量的48%、42%,均居世界首位。
随着时代发展,市场化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稳
定或适当缩减苹果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只有做到苗木生产规范化、栽植模式集约化、生产管理合作化、科研推广系统化、生产加工多元化,才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节能的生态型生产模式。
1 苗木生产规范化、秩序化
目前我国的苗木生产秩序比较乱,对于繁育苗木的企业监管不利,进入门槛很低,处罚力度不够,没有法规化的制度对苗木繁育进行规范。
这些年由于苗木质量问题产生许多纠纷,这种无序的现状必须及时纠正。
苗木品种混乱,有的品种多达三四
个名称;有的品种没有经过权威部门的鉴定、审定,私自推向市场;苗木企业对推广的苗木品种质量任意夸大,在生产中却没有切实表现。
总之,苗木市场品种良莠不齐,管理混乱,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必须加以整顿。
1.1 对进入苗木市场的企业实行资质审核制度
苗木繁育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时,必须严格审核制度,对企业注册资金、风险承担能力、科研力量等方面要严格审查,签订苗木繁育风险合同,对进入市场的苗木质量具有后期风险承担和赔付能力。
1.2 制定规范的苗木生产技术规程
所有的苗木繁育企业必须有规范且品种纯正的采穗圃、成熟的苗木脱毒技术、完善的繁育隔离措施、繁育前对土壤进行杀菌和虫害防治。
采穗圃的品种必须是经过农业品种鉴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以保证流入市场的苗木性状稳定。
成熟的脱毒技术可以提高苗木在生产过程中对病虫害的抗性,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完善的隔离措施可以很好地降低品种混杂的风险。
1.3 苗木执法规范化、程序化、强制化
在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的前提下,苗木企业在苗木繁育前必须到相关管理部门提出育苗书面申请,保护育种者知识产权,对育苗位置、数量、地块、品种名称明确说明,在苗木进入市场前提请管理部门验收,确定苗木质量和名称,出具苗木生产合格证明。
对于不合格的苗木,管理部门应该禁止其流入市场。
在最终整改无果的情况下,进行销毁处理。
苗木流入市场时,育苗企业必须与生产者签订苗木产销合同,对苗木质量和后续风险进行明确标定,杜绝市场欺诈行为。
1.4 规范市场宣传
苗木企业在对苗木进行市场宣传时,必须严格按照品种审定的性状进行描述,不得对品种的各种性状任意改动,随意篡改品种名称,夸大品种的优良性状。
所有广告在刊登前应到监管部门进行备案登记,以备对后续出现的不良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2 栽植模式集约化
苹果集约化栽培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推广利用约40年,目前技术已经很成熟。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由于政策的原因,果业发展在规模和技术完善方面比较欠缺,对果园采取了粗放管理,种植模式主要为乔砧稀植,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果园郁闭现象日趋严重,管理难度不断加大,果实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果农平均年龄48.5岁,其中50岁以上的果农约占80%,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在不久的将来,人均管理果园面积必将大幅增加,人工费用高。
在果园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推广集约化程度高、节能环保的新型果园种植模式。
集约化程度高的果园,目前普遍采用矮化宽行密植种植模式,但我国目前发展的面积相对较少,陕西和山东的苹果主产区正在试验推广阶段。
矮化密植果园采用的株行距主要为1.5m×4m,每666.7m2定植110株左右,株高3~3.5 m。
大部分工作为机械操作,每666.7m2用工量可以缩减至40~50工时,比现有乔砧稀植果园节省工时50%以上。
矮化种植模式在节省人工的基础上还可以节省能源,实行肥水一体化管理,可以做到量化利用肥水,减少肥水流失;通风透光程度的改善,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降低农药的使用量;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天敌的增长,为病虫无害化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幅度降低环境污染,改善果园生态条件。
3 生产管理合作化
现在果园种植主要为一家一户的分散式种植模式,这种模式很难实现果园管理的标准化,一是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推广利用,二是不利于病虫害的统防统治,三是不利于果品质量的普遍提高,四是不利于品牌创建。
3.1 实现标准化管理的最佳模式是建立果业生产合作社
根据合作社自身条件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明确社员的权利和义务,社员按照
入社的果园面积进行资本投资,共同购置生产机械,进行统一使用和日常维护。
3.2 病虫害统防统治的需要
现在果农主要是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病虫害防治,使用的药物多种多样,防治效果参差不齐。
对于比较常见的病虫害由于防治时间的不同,导致病虫害迁徙,很难达到同时防治的效果,增加了个体果园之间的喷药次数和农药使用量,不利于病虫害的统防统治。
为此,在合作社范围内的各个果园要建立病虫害统防统治机制,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进行统一防治,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3.3 统一管理技术的需要
由于果农之间管理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果品质量优劣参半,很难促进果实品质的统一提高。
在同等条件下,生产管理技术水平是造成果品品质参差不齐的关键因素。
因此,通过合作社的建立可以很好安排技术培训,对各果园实行统一的技术管理,果品质量才能得到普遍提高。
3.4 有利于品牌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占领市场是扩大产品销售渠道的关键所在,现在我们的苹果90%以上没有注册品牌,没有规范统一的包装,先期创建的果品质量追溯体系
很难操作和实现。
在合作社生产模式下,可以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品牌和包装,真正实现可操作的质量追溯,提高消费者的放心指数,扩大果品流通渠道。
4 科研推广系统化
科研和推广是农业生产科学发展的前提。
推广体系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是将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及先进经验有效地传递给农民,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一项公益事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推广体系管理逐步多样化,但是总的趋势是健全
完善既有的公共部门的推广体系,使之更有活力;不少国家在地方财政保证经费的情况下,对农业推广体系进行了改革,剥离一些附属职能,实行多种技术推广机构
的联合,强化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我们国家在现行体制下,乡镇普遍进行了机构精简合并,农业技术人员在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还进行了人员裁撤,技术推广人员大幅减少且全部身兼数职,用于技术推广和指导的时间大大缩短。
部分乡镇根本就没有技术人员编制。
为了完善改革成果,确保果业有序健康发展,必须保障农业技术人员的编制和经费。
5 生产加工多元化
目前我国生产的苹果95%供应鲜食市场,只有5%左右用于果脯、果干、果酱等产后加工,生产果汁等产品主要是利用残次果品加工。
在这种形势下,果品生产的市场风险集中,在产量较高的年份和市场意外波动的情况下,果品销售与果农的经济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
为此,建设多元化的生产、加工渠道是稳定苹果生产与市场的有力途径。
5.1 品种多样化
目前,我国苹果生产品种以富士系及元帅系为主,面积占80%以上。
世界其他主要苹果种植国家,品种比较分散,没有单一品种定植超过30%的,加工品种的比例可以达到30%~35%,在此带动下,果品加工业发达,市场消费呈现多元化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就明显优于我们,价格相对比较稳定,果农的收益可以得到较为有力的保障。
为此,我们要在产业化升级过程中,引导果农改变种植思路,建立多样化的品种结构,分散经营风险。
5.2 建立多元化销售渠道
据有关资料估计,2012年我国的苹果果汁、果酱产量将达到230万t左右,产品80%以上用于出口,主要销往美国、日本、荷兰、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国内市场消费比例较少。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新生事物和生活方式的接受能力不断加强、消费习惯的逐渐改变、对果汁果酱等产品消费的逐渐增加,可逐步增加国内的消费比例,也可减少鲜食品种的生产、贮藏、销售压力。
5.3 加工品种的选择
加工苹果分为专用品种和兼用品种。
适合生产苹果汁的品种主要有‘瑞丹’‘瑞林’‘上林’‘瑞连娜’‘瑞拉’‘瑞星’等;适合与其他品种勾对调酸的品种有‘酸王’;适于酿酒的苹果品种有‘甜麦’‘甜格力’等;兼用型苹果主要有‘澳洲青苹’‘邦扎’及元帅系部分品种。
在种植过程中,果农可以根据当地的生产加工和市场消费情况选择适栽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