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脊髓灰质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灰质炎
脊灰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族的肠道病毒属,根据抗原性不同,脊灰病毒分为Ⅰ、Ⅱ、Ⅲ型,各型间一般无交叉免疫,国内外引起瘫痪型脊灰的多为I型病毒。

此病毒耐受潮湿和寒冷,低温下(-70℃)活力可保存达8年之久,在水中、粪便和牛奶中可生存数月。

其对干燥和温度极为敏感,加温60℃30min 可使之灭活,煮沸和紫外线照射亦可迅速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患者及无症状带毒者为传染源,发病前1周从粪便排毒,病后1-2周排毒率最高(69-100%)。

脊灰潜伏期的末期和瘫痪前期传染性最大,热退后传染性减少。

约70%患儿粪便中带有病毒1-2周,少数患儿带病毒3-8周
传播途径
粪便污染饮食,经口摄入为本病主要传播途径,人是自然界唯一宿主,直接或间接污染病毒的双手、用品、玩具、衣服及苍蝇等皆可成为传播媒介,饮水污染常引起爆发流行。

季节与年龄分布
温带多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流行高峰,7-9月发病占全年40%-70%。

发病以小年龄为主,我国资料提示,2岁以下73%,3岁以下占88%,儿童中男孩较女孩易患重症,多见瘫痪。

临床表现
潜伏期、前驱期、麻痹前期、麻痹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潜伏期:3~35d,一般5~14d(隐性感染)
前驱期: 1 ~ 4d, 病毒侵入血液,全身不适及轻度呼吸道,消化道症状。

(顿挫型)
麻痹前期: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可表现烦躁不安、呕吐、多汗、嗜睡、脑膜刺激征、肌肉疼痛、皮肤感觉过敏或头痛等症状,但无麻痹症状
脊灰实验室检查
麻痹前期及麻痹的早期检查脑脊液,可见淋巴细胞增高,蛋白含量正常。

病后10-15天(或1个月内)应用ELISA方法检测,从患儿脑脊液和/或血液中检测抗脊灰病毒IgM抗体。

或恢复期患儿脑脊液和/或血液中抗体滴定度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对诊断脊灰有一定意义。

肌电图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和受损程度,并可用于鉴别肌肉病和周围神经病。

脊灰患儿肌电图示神经源性受损。

脊灰实验室检查
对脊灰最有诊断意义是粪便病毒分离,但以发病2周内采集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阳性率高。

因此,要对发病两周之内病后未再服苗的病人,间隔24-48小时,收集两份足量的粪便,冷藏(4℃以下)运送合格实验室,尽快分离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