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复习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第三单元复习学案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本单元生字词及文学常识,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体会并赏析“小人物”形象,总结人物赏析方法。

(重点)
3、感受“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体会并学习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

(难点)
【学习重点】体会并赏析“小人物”形象,总结人物赏析方法
【学习难点】感受“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体会并学习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

【学习过程】
一、梳理知识:
(一)文学常识
1.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使用“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代表作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
》,杂文集《华盖集》等,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山海经》,书名,十八卷。

包括《》五卷和《》十三卷。

作者不详,各卷撰成年代无定论。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相关文献。

《山海经》中保存了许多神话故事,如《》《》《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3.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翻译家。

剧本有《称心如意》《风絮》等;小说有《倒影集》《洗澡》;散文集有《将饮茶》《干校六记》等;译作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回忆录有《》。

4.李森祥,生于1956年,浙江衢州人。

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1991年调到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的质朴形象,著有小说《传世之鼓》《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等。

5.欧阳修(1007—1072),文学家、史学家。

字,号、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是北宋运动的领袖,家之一,著有《欧阳修全集》。

6.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宋代的、、、、、。

唐宋文坛以他们的文学成就最高,流传最广,故称唐宋八大家。

7.王维(约701-761),字,代诗人、画家。

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 。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

王维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

王维的代表诗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暝》等,有《王右丞集》。

8.李白(701-762),字太白,号,代诗人。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

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有《李太白集》传世。

他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9.岑参(约715—770),代诗人。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人。

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长于七言歌行。

由于从军西域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

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

有《岑嘉州诗集》。

10.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韩愈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的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二)字音字形
絮( )说憎( )恶辟( )头 chuāng bā( )诘( )问惧惮( )震悚( ) 渴mù( ) 粗拙( ) 霹( )雳( )杨绛( ) 侮( )
辱( ) 荒僻( ) 镶( )嵌( ) 伛( ) 翳( ) 骷( )
髅( ) 滞( )笨愧zuò( )取dì( ) zuàn( ) 包ɡuǒ( ) 凹凼( ) 门槛( ) 唿( )嗒黏( )性撬( )开硌( )脚
茬( ) gān gà( ) 矜( ) 圃( ) 睨( ) 矢( ) 颔( ) 汝( ) 忿( )然酌( ) 杓( )
(三)成语的使用
【】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繁杂琐碎。

【】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例句:当无照驾驶被发现以后,他吓得面如土色。

【】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辨析
两词都有很深,难以看透的意思。

但“深不可测”侧重于形容空间距离,如:这口井黑洞洞的,往下望去,真是深不可测。

“高深莫测”侧重于形容学问、神态,如:他说话总是故弄玄虚,使人感到高深莫测。

【】追问,责问。

诘问、询问辨析
两词都有“问”的意思,但“诘问”还有责怪的意思,如:在大家的诘问之下,他终于承认了错误,不再一味推卸责任。

“询问”局限于一般性的打听情况,如:对于不明白的事情,要多向朋友询问。

【】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例句:人们知道了事情的经过,都觉得他那么做是情有可原的。

【】非常思慕。

【】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莫名其妙、捉摸不定辨析
两词都有难以明白的意思。

“莫名其妙”侧重于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如:这件事发生得太突然,连当事人也莫名其妙。

“捉摸不定”侧重于变化无常,让人猜不透,如:只是到底会不会受处分,他就捉摸不定了。

【】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文中指“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因恐惧而颤动;震惊。

震悚、震惊辨析
两词均有“受到震动而吃惊”的意思,但“震悚”程度更深一些,侧重于因恐惧而颤动,如:看到这恐
怖的场景,他全身都震悚起来。

“震惊”侧重于内心受到的震动很大,如:没想到她如此瘦小的身体,竟能背起这么重的大筐,真让人震惊。

【】明令取消或禁止。

【】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惊慌害怕。

惶恐、恐惧辨析:
两词均有“害怕”之意,但“惶恐”表示害怕的程度比“恐惧”浅些。

如:受到你如此隆重的礼遇,我感到非常惶恐。

而“恐惧”指非常害怕,程度很深。

如:听到这个消息,他像突然坠入无底深渊,恐惧得失声尖叫起来。

【】荒凉偏僻。

【】塌陷破败。

【】呆滞笨拙。

【】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侮辱、诬蔑辨析:
两词均有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损的意思。

但“侮辱”侧重于抓住对方缺点或不尊重对方,使对方受辱,如:你这样做是对别人的侮辱,应当立即改正。

而“诬蔑”侧重于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如:他这样做简直是诬蔑。

【】惭愧。

愧怍、惭愧辨析
两者都是形容词,意思都是: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但“愧怍”只用作书面语,如:他受贿之后,终日惶惶不安,为自己的行为而深感愧怍。

而“惭愧”既可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如:他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心里感到惭愧万分。

【】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例句:因为没有人和他说话,所以他总是自言自语。

【】形容驯良恭顺的样子。

低眉顺眼、俯首帖耳辨析
两个词语均有“顺从”的意思,但“低眉顺眼”侧重于神情,如:小姑娘那副低眉顺眼的神情,真让人心疼。

“俯首帖耳”侧重于外在表现,如:奴才在主子面前俯首帖耳的表现,令人生厌。

【】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微不足道、微乎其微辨析
两词都有“非常渺小”的意思。

但“微不足道”侧重于事情小,不值得一提,如:对于民族利益来说,我们个人的得失是微不足道的。

而“微乎其微”侧重于作用或重要性不大,如:一直以来,他的作用都是微乎其微的。

【】神色、态度不自然。

尴尬、局促辨析
两词均有“不自然、不大方”的意思。

但“尴尬”侧重于神色、态度,如:同桌的一句话让他非常尴尬。

而“局促”侧重于手足无措,如:他很局促地坐在那儿,脸红得厉害。

【】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例句: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

【】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例句:他耍了个小聪明改了分数,虽然逃过了被人耻笑的下场,但是他总觉得若有所失。

二、构建系统
自主回顾课文内容,任选1-2篇课文重点分析,构建文章网络,可以从文章内容、写法、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阐述。

(问题提示)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从这些事情中你能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吗?用旁批的方式点评阿长的言行,完成评价单(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2、鲁迅在多年后回忆他的保姆阿长,除了对她的感谢和铭记,还有对自己灵魂的剖析。

阿长的经历在文章开头就有所交代,为什么在结尾处再次交代?这样再补一笔用意何在?
三、归类解析(教师寄语:在不断的总结中成长,成就卓越的明天!)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
1、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愚昧。

B.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C.“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湘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D.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此结尾对阿长的“扬”达到了顶点。

2、关于语段中《山海经》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对此事印象深刻,连阿长把《山海经》递给“我”时所穿的新的蓝布衫都记得。

B.《山海经》的刻印十分粗拙,却仍被“我”奉为宝书,体现了我对这本书珍惜和喜爱。

C.“我”另买了一部石刻的《山海经》,木刻的究竟是什么时候失掉的,也就无所谓了。

D.作者详写有关《山海经》的事,不仅是对书感兴趣,更是表现我对阿长的敬意和怀念。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将阿长这个不识字的劳动妇女与民间神话《山海经》联系起来,看似矛盾,实则令人好奇,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作者称“长妈妈”为阿长,显然是因为儿童时期讨厌她的缘故,到了中年这种情绪仍未消去。

C.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D.题目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的口气,用阿长称呼很合适。

4、联系全文看,阿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下列概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的人。

B. 阿长是一个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人。

C.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烦琐之至的人,但有时也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D.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但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是一个热情、朴实,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

5、对选文划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作者对长妈妈深沉的怀念之情。

B. 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写法,此结尾对阿长的“扬”达到了顶点。

C. 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我”祈祷神灵保佑,让阿长的灵魂得以永安。

D. 此句不仅归纳了全文、升华了中心,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6、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部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心生敬意。

B. 这四本书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原因是书的刻印虽然粗拙,但图文并茂,内容很深刻。

C.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这番心理描写表明作者对阿长
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但并无瞧不起她,轻视她的意思。

D.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一句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当时震惊的情态。

7、这几段文字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感情细腻,清新自然
B. 感情真挚、通俗流畅
C. 感情深沉、清新婉约
D. 感情炽烈,幽默诙谐
《老王》
1、下过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首句“镶嵌”一词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状态。

B.选文前三段中着墨最多的是对老王的神态描写,意在突出老王极差的身体状况,暗示他不久于人世。

C.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一句中的“强笑”说明笑得不自然,对老王给“我”送鸡蛋、香油,我本是感激的,可是,老王当时恐怖的面容令我难以自控,不敢也不愿见到他。

D.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的“攥”这一动作描写,表达老王矛盾的心情:既不好意思,又很难过。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老王临终前给“我们”送“厚礼”,在“我”看来,这份情谊弥足珍贵,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

B.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们”,报答“我们”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的感动。

C.老王死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表现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两者都非常珍视这份情谊。

D. “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很紧张,所以才数不清具体的数目。

3、对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
A.老王抱病上门送礼要表达最深的谢意,而作者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也没完全领会老王的用意,仅以金钱回报,与老王没有进行更多的交流,作者感到对不住老王的情义。

B.作者反思自己一直充当给予者,从来没有接受过老王的回赠和无偿的帮助。

这样做貌似对得起老王,却让老王始终觉得欠了作者一家的情。

作者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

C.老王这个不幸的人,是可尊敬的,值得赞美的,可是在他生前,“我”却没有充分理解他,“愧怍”一词,是作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的反省和解剖,体现了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D. “我”“愧怍”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的人“老王”同情、宽容一直持有一种俯视态度。

4、对选文的语言风格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感情炽烈幽默诙谐
B.感情真切朴素简洁
C.感情深沉清新婉约
D.感情真挚含蓄深沉
诊断评价:(教师寄语:学习来不得半点马虎!)
阅读《卖油翁》,完成问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善:擅长
B. 公亦以此自矜.矜:夸耀
C. 尝.射于家圃尝:尝试
D. 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翻译最正确的一项是()
A. 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

B. 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

C. 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

D. (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头。

3、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主要目的是()
A. 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B. 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C. 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D. 为后文写陈尧咨虚心请教作铺垫。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艺无止境”的道理。

B. 第一段写陈尧咨射箭的技术高超。

C. 第二段写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D. 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5、对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矜(自己)自.钱孔入(从)
B.汝亦知射.乎(射术)吾射.不亦精乎(射箭)
C.公亦以.此自矜(凭借)以.我酌油知之(代词,代射箭)
D.睨之久而不去.(离开)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
6、对“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老翁)见他射了十支箭中的八九支,微微点头替他数靶数。

B.(老翁)见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C.(老翁)见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但是仍点头称赞。

D.(老翁)见他射箭很准,只是轻微地点头示意。

7、下列对陈尧咨性格特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恃才傲物
B.骄矜暴躁
C.盛气凌人
D.沉稳固执
8、"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的正确意思是()
A. 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
B. 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只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
C. 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
D. 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然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滴尽致地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的个性。

B.酌油术表演后,卖油翁以一句 " 我亦无他 " 来教训康肃 " 你亦无他 ",举重若轻,一个沉稳老练、从容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C.从康肃的 " 射箭 " 到卖油翁的 " 酌油 ",从康肃 " 自矜 "" 忿然 " 到 " 笑 "" 遣 ",行文跌宕有致,富有戏剧性。

D.故事虽短,但生动有趣,通过类比,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做人要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善于向他人学习的道理。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唐宋八大家之一。

B、文章人物形象鲜明,陈尧咨自矜骄横,卖油翁谦虚沉着。

C、《卖油翁》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陈尧咨善射,是扬;后通过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轻蔑并用倒油的事实,让陈尧咨恍然大悟,心悦诚服,是抑。

D、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详写陈尧咨的射技,略写卖油翁酌油的过程,剪裁精当,主题鲜明。

1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蒙/乃始就学
B. 非复/吴下阿蒙
C. 蒙辞/以军中多务
D. 见/往事耳
12.下列对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卿今当涂掌事。

(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B.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时王侯的自称)
C. 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的小名)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朋友辈的敬称)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 司马光,自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 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精彩之处。

D. 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14.下列有关课文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

例如,本文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B.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能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D. 鲁肃与吕蒙“结友”,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五、达标测评: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烦躁.(zào)筹.划(chóu)卵.石(luǎn)摔跤.(jiāo)
B.门槛.(kǎn)嵌.着(qiàn)凹凼.(hán)模.样(mú)
C.尴.尬(gān)涎.水(xián)黏.性(zhān)瞬.间(shùn)
D.胯.骨(kuà)疲倦.(juàn)愣.住(lèng)晌.午(xi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大抵胸脯竹杆顺顺流流
B.和蔼守寡哀掉聚族而居
C.菩萨渴慕点犷念念不忘
D.烦琐保姆磨难豪不相干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l)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料之外的,不能不_____________。

(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_____________地看着我。

(3)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_____________的宝书。

A.惊异惶急心爱
B.奇怪急切喜欢
C.奇怪惶急心爱
D.惊异惊惶喜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的朋友莫名其妙
....地看了我一眼,脸上现出微妙的神情。

B.古之成大事者,都是从全局去看待问题,而不被一些切切察察
....的小事迷惑。

C.金钱是深不可测
....的海洋,能淹没人的廉耻和良心。

D.电商网站的业务的确非常繁忙,订单处理得慢也是情有可原
....的。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
....的事上,要从大局出发,着眼于大处,统筹规划。

B.他的言外之意
....就是你今后批评人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当着众人的面发脾气批评人。

C.第二届中国乡村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办,来参观的大庭广众络绎不绝
....。

D.父亲突然放下手中的碗筷,像是询问,又像是自言自语
....。

6.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唯有身处卑微处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B.在经历过时代和命运的剧烈起伏后,杨绛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

C.她非常感动那些在自己一家落难时,释放善意,甚至施以援手的普通人。

D.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备受广大文学爱好者欢迎的。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8分)
小园(其一)①
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
桑柘②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
又乘微雨去□□。

【注释】①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写的一首田园诗。

②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

1、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斜径”等景物,营造了一种的氛围(2分)
2、“卧读陶诗未终卷”一句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简要赏析其妙处。

(3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