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复习辅导和考试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复习辅导和考试要求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这门课程主要讲授翻译理论知识和英汉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文字教材为《英汉翻译教程》。
由张培基教授等编写的这本教材是一本高质量的教材,多年来在普通高校英语专业中广泛使用,尤其对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论述仍具有权威性。
但由于该教材出版于80年代初,难免带有一些时代的局限性,对近20年来的翻译理论的进展不可能有相应的体现。
为此,在文字教材以外,省电大又专门增设了网上点播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辅导讲座,共九讲十八节课,主要讲授翻译理论,以弥补文字教材的不足。
鉴于上述情况,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应该有所侧重,即:翻译理论方面主要依据辅导讲座,而翻译实践方面则主要依据文字教材。
为了便于大家复习,现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复习要求简述如下:
一、中国翻译史:要求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翻译界代表人物。
主要人物有:玄奘,徐光启(古代);严复,林纾,马建忠(近代);鲁迅,傅雷,朱生豪,梁实秋等(现代)。
二、翻译的标准:要求全面了解严复的翻译思想,同时熟悉鲁迅、傅雷、钱钟书等人的翻译见解。
对种种不合翻译标准的译文(特别是“误译”、“宁顺而不信”、“文体不对应”)要具备鉴别能力。
三、理解与表达:要求掌握“直译”与“意译”两种基本翻译方法,并能区别“直译”和“死译”,“意译”和“胡译”。
四、英汉语言对比:要求从“形合与意合”、“被动与主动”、“物称与人称”、“替代与重复”、“静态与动态”等几个方面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相异之处。
五、文化与翻译:在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四个方面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掌握如何在英汉翻译中处理这种文化差异的翻译方法。
六、文体与翻译:基本了解文体学中“varieties” 和“register”这两个重要概念。
一般了解英国语言学家M.A.K.Halliday提出的构成语境的“三要素”和美国语言学家Martin Joos提出的语言正规程度的五级分类法。
七、文学翻译:主要了解傅雷的“神似”说和钱钟书的“化境”说。
对文学翻译所要追求的语言艺术境界有基本的认识和体会。
八、翻译方法和技巧:要求在段落翻译中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特别要熟练掌握“词类转译法”、“增词法”、“省略法”、“反译法”和“长句拆译法”等几种常用方法。
期末考试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两方面都有要求,比例为:理论50%,实践50%。
现将考试题型和要求说明如下: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二、问答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段落翻译:1段,共50分。
第一、二两题的内容主要来自辅导讲座。
第三题内容来自课外,文字较浅显,但要求体现翻译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