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部测量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5、直角坐标法(支距法)
J
➢ 由角度和距离计算坐标,
A
是数字测图的基础。
J M
➢ A、B为坐标已知点,J
为待定碎部点,过J作垂 线JM垂直AB,则
➢ J点在AB左侧时的坐标
xyJJ xyM M S SM MJc JsioT T nA A s((B B 9 9 0 0))
0.07~0.1mm,并经过热定型处理。 ➢ 具有伸缩性小、无色透明、不怕潮湿等优点,便于使用和
保管。
6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一、传统测图 ➢ 测图前,要将控制点展绘在图纸上,首先在图纸上精确绘
制直角坐标格网,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10×10cm方格网。 ➢ 坐标格网绘制可采用绘图仪、专用格网尺等工具进行。 ➢ 坐标格网绘制好后,必须进行检查,检查内容:
18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3、量距法 (2)偏距法 ➢ 已知A、B坐标,已知边长BJ,AJ、BJ间夹角为直角,J点坐
标:
19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3、量距法
JA
(3)插点法 :
S1
J1
S
JB
J2
S2
➢ 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碎部点,已测定其中两点位置时,可用 直线插点法,通过量取距离S1、S2…,以求得J1、J2 …坐标:
➢ 地貌测绘实质: ➢只要确定这些方向变化线和坡度变化线上的方向和 坡度变换点(地貌特征点或地性点)的平面位置和 高程,即反映出地貌的基本形态。
3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 碎部测量: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 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 碎部点:碎部测量中,地物的测绘实际上是地物平面形状 的测绘,地物平面形状可用其轮廓点(交点和拐点)或中 心点来表示,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的特征点(碎部点)。 ➢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特征点
纸上,以手工方式描绘地物和地貌,具有测图周期长、精 度低等缺点,主要适用于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测图。 ➢ 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 ➢ 传统测图工作程序: ① 在收集资料和现场初步踏勘的基础上,拟定技术计划; ② 进行测区的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 ③ 进行测图前一系列准备工作,以保证测图工作顺利进行; ④ 在测站点密度不够时要对测站点进行加密; ⑤ 逐点完成碎部测图工作; ⑥ 进行图边测图和野外接图; ⑦ 组织检查和验收; ⑧ 野外原图整饰及清绘等工作
➢ 数字摄影测量成图基本程序和内容:获取数字影像、内定向、 求相对定向元素、相关处理、求同名点地面三维坐标、建立 数字地面模型、自动生成等高线、制作正射影像地图。
11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三、地面数字测图 ➢ 地面数字测图:指对利用全站仪、GPS接收机等仪器采集的
数据及其编码,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而自动绘制地形图的方 法。 ➢ 基本硬件:全站仪或GPS接收机、计算机和绘图仪等。 ➢ 软件基本功能:
➢ 展绘后须检查各点坐标,还须 采用比例尺在图上量取各控制 点之间距离与已知边长(可由 控制点坐标反算)相比较,其 最大误差不得超过图上 0.3mm,否则应重新展绘。
➢ 所有控制点检查无误后,注明 其点名、点号和高程。
8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一、传统测图
➢ 经纬仪测图方法:
➢ 安置、定向: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
S4
)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2、方向交会法 实际测量中当有部分碎部点不能
到达时,可利用方向交会法计 算碎部点的坐标。分为: (1)两个测站的前方交会 A、B为已知点,J为待定点,三 者逆时针排列,可用余切公式 或下列公式计算:
16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外业测量工作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成图
一步测图
先完成图根控制测量,经 图根控制与碎部测量可同时进行,即在进行图根控制测量
计算获得图根控制点坐标, 同时,可在图根控制点上同步测量本站的碎部点,再根据
并展绘到图板上,而后进 图根控制点的平差后坐标,对碎部点坐标重新计算,以提
行碎部测图
高碎部点坐标的精度,而后进行计算机处理并自动生成图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1、极坐标法
➢ 在坐标已知的测站点P上安置全站仪或测距经纬仪,在测站
定向后,观测测站点至碎部点O的方向、天顶距和斜距,进 而计算碎部点O的平面直角坐标。 ➢ 多数时候,棱镜中心能安置在待测碎部点时:
x0 y0
xyPPSS00csoins 00
14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山东科技大学 测绘学院
1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9.2 确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9.3 地物和地貌测绘
2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 地物实质: ➢规则或不规则的平面形状
➢ 地物测绘实质: ➢地物平面形状的测绘
➢ 地貌实质: ➢许多不同方向、不同坡度的平面交合而成的几何体, 其平面交线就是方向变化线和坡度变化线。
➢方格网长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3mm; ➢各小方格的顶点应在同一条对角线上,小方格的边
长与其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1mm; ➢图廓边长与其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2mm。 ➢ 检查后,若发现超限,必须重新进行绘制。
7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一、传统测图
➢ 展绘控制点时,首先确定待展点所在方格,如控制点2的坐 标5 674.16m、8 662.72m,由此确定它在klnm方格内,然 后从m点和n点根据比例尺(本例为1:1000)分别向上量取 74.16mm,得a、b两点,再从k、m分别向右量取 62.72mm,得c、d两点,ab与cd交点即2点位置。
形(这种方法被称为“一步测图法”)。
作业距离
极坐标法测量碎部点,根据红外测距仪的精度,在几百米 范围内误差均在1cm左右,通视良好定向边较长情况下, 碎部点到测站点的一幅图为单元组织施测, 在测区内可不受图幅的限制,作业小组的任务可按河流、
图幅边缘测图困难,并带 道路等自然分界线划分,以便于碎部测图,也减少了图幅
A上,量取仪器高,瞄准另一已知点B,
并将水平度盘配至零度左右,再瞄准 另一已知点C进行检查;
➢ 安置图板:在测站点A附近适当位置 安置图板,并将分度规中心圆孔固定 在图板上的a点;
➢ 观测:用经纬仪照准碎部点P上的标尺,读取碎部点方向与起始方向间的 水平角β1(称为碎部点方向角)、视距、垂直角;
➢ 计算:计算出测站点至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
来图幅接边问题
接边问题。
碎部点数 用简单几何作图法测绘规 有足够的特征点坐标绘制地物符号;足够而又分布合理的
目
则地物轮廓,用目测绘制 地形特征点绘制等高线,直接测量碎部点的数目大大增加,
细小地物和地貌形态
且碎部点(尤其是地形特征点)位置选择尤为重要。
13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为:
➢ J点在AB右侧时的坐标 为:
x yJJ xyM M S SM MJc JsioT T nA A s((B B 9 9 0 0 ))
➢ 其中 xyM M xyA ASSA AM M csoiT T nsA AB B
22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野外数据的输入和处理 ➢图形文件生成 ➢等高线自动生成 ➢图形编辑与注记 ➢地形图自动绘制
12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传统测图
地面数字测图
测图精度 坐标格网绘制,控制点手 直接利用碎部点坐标在计算机上自动成图,电磁波测距法 工展绘,碎部点手工刺绘, 测取距离 视距法测取距离
自动化
野外基本完成地形原图绘 制,获得碎部点平面坐标 和高程后,还需手工绘制
4、方向距离交会法
➢ P为坐标已知测站点,A 为坐标已知碎部点,J为 坐标待定碎部点。
➢ AJ长为S,PJ方向角TPJ, 则J点坐标为:
➢ 式中:
J
TPJ
P
A
xxAScoTsP(Jr) yyASsinTP(Jr)
rarcsSS A in P sin,SAP (xAxP)2(yAyP)2 TPJTP, A P TA arcy xtA A a n x yP P
S(x B x A )2 (y B y A )2
y x1 1 y xA A S S S S1 1((x yB B x yA A )), y x2 2 y xA A S S S SS S2 2((x yB B x yA A ))
20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10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二、航空摄影测量
➢ 三阶段:航空摄影、航测外业和航测内业。 ➢ 基本作业程序和内容:航空摄影、影像处理、外业控制测量、
外业调绘、内业控制点加密、内业成图。
➢ 数字摄影测量:即将航空像片利用影像数字化器对整张像片 或重叠范围全部扫描,将所有元素的灰度进行数字化,并记 录下来形成数字影像(或利用数字摄影机直接获取数字影 像),然后由计算机对数字影像进行数字相关处理,生成数 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图和专题图、数字正射影像图以及带 线划和符号的数字影像地图。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1、极坐标法
➢ 若棱镜只能安置在碎部点周围时,棱镜位置、碎部点 和测站点之间构成特殊几何关系,棱镜相对于待定碎 部点的位置 有1、2、3、4四种情况。
➢ 1、2、3、4分别位于待定点至测站点方向的前面、后 面、右侧、左侧。
➢ Si、Li为棱镜所在位置到测站点和待定点间的距离。
xyxyPP((SS11ll11))csoinTTs11
5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一、传统测图
➢ 准备工作: ➢ 资料准备:包括收集测图规范、地形图图式、控制点成果
以及任务书和技术计划书等。
➢ 仪器与工具准备:种类繁多,小物件较多,认真准备,以 免遗漏,对测图仪器按规定进行检查、检验与校正,使其 能满足测图要求。
➢ 图板准备:图纸的准备、绘制坐标格网和展绘控制点。 ➢ 经纬仪测图所用图纸:一面打毛的聚酯薄膜,其厚度为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2、方向交会法 (2)一个测站观测方向与一
个已知方向的交会 ➢ P为已知点,J为待定点,
AB为已知方向,PJ为观测 方向。
17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3、量距法 (1)距离交会法 ➢ 已知A、B坐标,已知边长AJ、BJ,则J点坐标为:
➢ 绘图:按碎部点方向角放置分度规,并在分度规直径刻划线上依照比例尺 量取测站点至碎部点水平距离的图上长度,即可定出P点在图上位置;
➢ 注记:在点旁注记碎部点高程。
9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二、航空摄影测量
➢ 摄影测量:在两个不同位置(通常称为摄站)对一物体进 行摄影,从而得到两张影像(分别为左影像与右影像)。 然后用摄影测量仪器分别对左、右影像上的同一物体(通 常称为同名点)进行测量,从而得到某物体坐标。
➢ 航空摄影测量:对飞机所拍摄的航空像片上的信息进行分 析、处理和解译,以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 置,并判定其性质的一门技术。
➢ 特点: ➢像片信息量大、反映物体细致、客观, ➢速度快、精度均匀、效率高。 ➢大量野外工作移到室内进行,减轻了劳动强度。 ➢高山区或人不易到达地区,更具优越性。 ➢广泛用于大面积地形图测绘。
xxP (S2 l2)c oTs2 yyP (S2 l2)s i nT2
xxP
S32
l32
cosT(3
arc
tanl3 S3
)
y yP
S32
l32
sinT(3
arc
tanl3 S3
)
xxP
S42
l42
cosT(4
arctaln4 S4
)
yyP
S42
l42
sinT(4
arctaln4
15
➢ 碎部测量实质:测绘地物和地貌碎部点平面位置和高程。 ➢ 碎部测量工作两个过程:
➢一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二是利用地图符号在图上绘制各种地物和地貌。 ➢ 碎部测图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等传统测图、地 面数字测图及航空摄影测量等。
4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一、传统测图 ➢ 传统测图实质:即图解测图,通过测量将碎部点展绘在图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5、直角坐标法(支距法)
J
➢ 由角度和距离计算坐标,
A
是数字测图的基础。
J M
➢ A、B为坐标已知点,J
为待定碎部点,过J作垂 线JM垂直AB,则
➢ J点在AB左侧时的坐标
xyJJ xyM M S SM MJc JsioT T nA A s((B B 9 9 0 0))
0.07~0.1mm,并经过热定型处理。 ➢ 具有伸缩性小、无色透明、不怕潮湿等优点,便于使用和
保管。
6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一、传统测图 ➢ 测图前,要将控制点展绘在图纸上,首先在图纸上精确绘
制直角坐标格网,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10×10cm方格网。 ➢ 坐标格网绘制可采用绘图仪、专用格网尺等工具进行。 ➢ 坐标格网绘制好后,必须进行检查,检查内容:
18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3、量距法 (2)偏距法 ➢ 已知A、B坐标,已知边长BJ,AJ、BJ间夹角为直角,J点坐
标:
19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3、量距法
JA
(3)插点法 :
S1
J1
S
JB
J2
S2
➢ 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碎部点,已测定其中两点位置时,可用 直线插点法,通过量取距离S1、S2…,以求得J1、J2 …坐标:
➢ 地貌测绘实质: ➢只要确定这些方向变化线和坡度变化线上的方向和 坡度变换点(地貌特征点或地性点)的平面位置和 高程,即反映出地貌的基本形态。
3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 碎部测量: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 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 碎部点:碎部测量中,地物的测绘实际上是地物平面形状 的测绘,地物平面形状可用其轮廓点(交点和拐点)或中 心点来表示,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的特征点(碎部点)。 ➢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特征点
纸上,以手工方式描绘地物和地貌,具有测图周期长、精 度低等缺点,主要适用于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测图。 ➢ 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 ➢ 传统测图工作程序: ① 在收集资料和现场初步踏勘的基础上,拟定技术计划; ② 进行测区的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 ③ 进行测图前一系列准备工作,以保证测图工作顺利进行; ④ 在测站点密度不够时要对测站点进行加密; ⑤ 逐点完成碎部测图工作; ⑥ 进行图边测图和野外接图; ⑦ 组织检查和验收; ⑧ 野外原图整饰及清绘等工作
➢ 数字摄影测量成图基本程序和内容:获取数字影像、内定向、 求相对定向元素、相关处理、求同名点地面三维坐标、建立 数字地面模型、自动生成等高线、制作正射影像地图。
11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三、地面数字测图 ➢ 地面数字测图:指对利用全站仪、GPS接收机等仪器采集的
数据及其编码,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而自动绘制地形图的方 法。 ➢ 基本硬件:全站仪或GPS接收机、计算机和绘图仪等。 ➢ 软件基本功能:
➢ 展绘后须检查各点坐标,还须 采用比例尺在图上量取各控制 点之间距离与已知边长(可由 控制点坐标反算)相比较,其 最大误差不得超过图上 0.3mm,否则应重新展绘。
➢ 所有控制点检查无误后,注明 其点名、点号和高程。
8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一、传统测图
➢ 经纬仪测图方法:
➢ 安置、定向: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
S4
)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2、方向交会法 实际测量中当有部分碎部点不能
到达时,可利用方向交会法计 算碎部点的坐标。分为: (1)两个测站的前方交会 A、B为已知点,J为待定点,三 者逆时针排列,可用余切公式 或下列公式计算:
16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外业测量工作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成图
一步测图
先完成图根控制测量,经 图根控制与碎部测量可同时进行,即在进行图根控制测量
计算获得图根控制点坐标, 同时,可在图根控制点上同步测量本站的碎部点,再根据
并展绘到图板上,而后进 图根控制点的平差后坐标,对碎部点坐标重新计算,以提
行碎部测图
高碎部点坐标的精度,而后进行计算机处理并自动生成图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1、极坐标法
➢ 在坐标已知的测站点P上安置全站仪或测距经纬仪,在测站
定向后,观测测站点至碎部点O的方向、天顶距和斜距,进 而计算碎部点O的平面直角坐标。 ➢ 多数时候,棱镜中心能安置在待测碎部点时:
x0 y0
xyPPSS00csoins 00
14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山东科技大学 测绘学院
1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9.2 确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9.3 地物和地貌测绘
2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 地物实质: ➢规则或不规则的平面形状
➢ 地物测绘实质: ➢地物平面形状的测绘
➢ 地貌实质: ➢许多不同方向、不同坡度的平面交合而成的几何体, 其平面交线就是方向变化线和坡度变化线。
➢方格网长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3mm; ➢各小方格的顶点应在同一条对角线上,小方格的边
长与其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1mm; ➢图廓边长与其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2mm。 ➢ 检查后,若发现超限,必须重新进行绘制。
7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一、传统测图
➢ 展绘控制点时,首先确定待展点所在方格,如控制点2的坐 标5 674.16m、8 662.72m,由此确定它在klnm方格内,然 后从m点和n点根据比例尺(本例为1:1000)分别向上量取 74.16mm,得a、b两点,再从k、m分别向右量取 62.72mm,得c、d两点,ab与cd交点即2点位置。
形(这种方法被称为“一步测图法”)。
作业距离
极坐标法测量碎部点,根据红外测距仪的精度,在几百米 范围内误差均在1cm左右,通视良好定向边较长情况下, 碎部点到测站点的一幅图为单元组织施测, 在测区内可不受图幅的限制,作业小组的任务可按河流、
图幅边缘测图困难,并带 道路等自然分界线划分,以便于碎部测图,也减少了图幅
A上,量取仪器高,瞄准另一已知点B,
并将水平度盘配至零度左右,再瞄准 另一已知点C进行检查;
➢ 安置图板:在测站点A附近适当位置 安置图板,并将分度规中心圆孔固定 在图板上的a点;
➢ 观测:用经纬仪照准碎部点P上的标尺,读取碎部点方向与起始方向间的 水平角β1(称为碎部点方向角)、视距、垂直角;
➢ 计算:计算出测站点至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
来图幅接边问题
接边问题。
碎部点数 用简单几何作图法测绘规 有足够的特征点坐标绘制地物符号;足够而又分布合理的
目
则地物轮廓,用目测绘制 地形特征点绘制等高线,直接测量碎部点的数目大大增加,
细小地物和地貌形态
且碎部点(尤其是地形特征点)位置选择尤为重要。
13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为:
➢ J点在AB右侧时的坐标 为:
x yJJ xyM M S SM MJc JsioT T nA A s((B B 9 9 0 0 ))
➢ 其中 xyM M xyA ASSA AM M csoiT T nsA AB B
22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野外数据的输入和处理 ➢图形文件生成 ➢等高线自动生成 ➢图形编辑与注记 ➢地形图自动绘制
12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传统测图
地面数字测图
测图精度 坐标格网绘制,控制点手 直接利用碎部点坐标在计算机上自动成图,电磁波测距法 工展绘,碎部点手工刺绘, 测取距离 视距法测取距离
自动化
野外基本完成地形原图绘 制,获得碎部点平面坐标 和高程后,还需手工绘制
4、方向距离交会法
➢ P为坐标已知测站点,A 为坐标已知碎部点,J为 坐标待定碎部点。
➢ AJ长为S,PJ方向角TPJ, 则J点坐标为:
➢ 式中:
J
TPJ
P
A
xxAScoTsP(Jr) yyASsinTP(Jr)
rarcsSS A in P sin,SAP (xAxP)2(yAyP)2 TPJTP, A P TA arcy xtA A a n x yP P
S(x B x A )2 (y B y A )2
y x1 1 y xA A S S S S1 1((x yB B x yA A )), y x2 2 y xA A S S S SS S2 2((x yB B x yA A ))
20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10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二、航空摄影测量
➢ 三阶段:航空摄影、航测外业和航测内业。 ➢ 基本作业程序和内容:航空摄影、影像处理、外业控制测量、
外业调绘、内业控制点加密、内业成图。
➢ 数字摄影测量:即将航空像片利用影像数字化器对整张像片 或重叠范围全部扫描,将所有元素的灰度进行数字化,并记 录下来形成数字影像(或利用数字摄影机直接获取数字影 像),然后由计算机对数字影像进行数字相关处理,生成数 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图和专题图、数字正射影像图以及带 线划和符号的数字影像地图。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1、极坐标法
➢ 若棱镜只能安置在碎部点周围时,棱镜位置、碎部点 和测站点之间构成特殊几何关系,棱镜相对于待定碎 部点的位置 有1、2、3、4四种情况。
➢ 1、2、3、4分别位于待定点至测站点方向的前面、后 面、右侧、左侧。
➢ Si、Li为棱镜所在位置到测站点和待定点间的距离。
xyxyPP((SS11ll11))csoinTTs11
5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一、传统测图
➢ 准备工作: ➢ 资料准备:包括收集测图规范、地形图图式、控制点成果
以及任务书和技术计划书等。
➢ 仪器与工具准备:种类繁多,小物件较多,认真准备,以 免遗漏,对测图仪器按规定进行检查、检验与校正,使其 能满足测图要求。
➢ 图板准备:图纸的准备、绘制坐标格网和展绘控制点。 ➢ 经纬仪测图所用图纸:一面打毛的聚酯薄膜,其厚度为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2、方向交会法 (2)一个测站观测方向与一
个已知方向的交会 ➢ P为已知点,J为待定点,
AB为已知方向,PJ为观测 方向。
17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3、量距法 (1)距离交会法 ➢ 已知A、B坐标,已知边长AJ、BJ,则J点坐标为:
➢ 绘图:按碎部点方向角放置分度规,并在分度规直径刻划线上依照比例尺 量取测站点至碎部点水平距离的图上长度,即可定出P点在图上位置;
➢ 注记:在点旁注记碎部点高程。
9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二、航空摄影测量
➢ 摄影测量:在两个不同位置(通常称为摄站)对一物体进 行摄影,从而得到两张影像(分别为左影像与右影像)。 然后用摄影测量仪器分别对左、右影像上的同一物体(通 常称为同名点)进行测量,从而得到某物体坐标。
➢ 航空摄影测量:对飞机所拍摄的航空像片上的信息进行分 析、处理和解译,以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 置,并判定其性质的一门技术。
➢ 特点: ➢像片信息量大、反映物体细致、客观, ➢速度快、精度均匀、效率高。 ➢大量野外工作移到室内进行,减轻了劳动强度。 ➢高山区或人不易到达地区,更具优越性。 ➢广泛用于大面积地形图测绘。
xxP (S2 l2)c oTs2 yyP (S2 l2)s i nT2
xxP
S32
l32
cosT(3
arc
tanl3 S3
)
y yP
S32
l32
sinT(3
arc
tanl3 S3
)
xxP
S42
l42
cosT(4
arctaln4 S4
)
yyP
S42
l42
sinT(4
arctaln4
15
➢ 碎部测量实质:测绘地物和地貌碎部点平面位置和高程。 ➢ 碎部测量工作两个过程:
➢一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二是利用地图符号在图上绘制各种地物和地貌。 ➢ 碎部测图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等传统测图、地 面数字测图及航空摄影测量等。
4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一、传统测图 ➢ 传统测图实质:即图解测图,通过测量将碎部点展绘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