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第二节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页,共36页。
【例3】(2014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 “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 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 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kěwèi)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第二十页,共36页。
三、考点突破 (一)文言词汇 考点1 :字词解释题 解题方法:一般考题(kǎo tí)会出现三种情况:一、课内文言文中学 习过的,这最为常见。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 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二、课内 没有学习过,但在某些成语和古诗词中出现,同样套用检验。三、从 来没见过,或者无法联想到相关熟悉句子、词语的字词,也可以根据 上下文意大胆推测。无论怎样,平时的文言文字词积累很重要。
第十二页,共36页。
1. 【解析】考查的是考生(kǎoshēng)对文言文课内字词的迁移 理解。 答案:B(你。A. 任用/行为;C. 诸侯国,国家/国都;D. 听说/ 出名) 2. 【解析】考查的是考生(kǎoshēng)对文言文句子结构及节奏 的把握。 答案: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3. 【解析】考查的是考生(kǎoshēng)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人物 形象的分析。 答案: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 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
第十七页,共36页。
2. 多阅读课外文言文。 这不仅能有效扩展文言知识,而且能增强文言文的语感,使考生能够更 好地增强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3. 多做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训练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并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归纳出一种 有效的方法(fāngfǎ),在做文言文的题目时能够灵活应变。 二、答题技巧 在做课外文言文的题目时,通常没有工具书可查,很多考生都感到束手 无策。所以,根据实践,给考生总结出解题三个步骤:
第六页,共36页。
【例2】(2015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 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 谏曰:“夫原之食竭力(jiélì)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 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 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第十三页,共36页。
参考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huánɡ yánɡ)说:“南阳缺个县令,哪一 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huánɡ yánɡ)说:“解狐可 以胜任。”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huánɡ yánɡ))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 (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huánɡ yánɡ)说:“国家少个掌管军 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huánɡ yánɡ))答道:“祁午合适。” 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huánɡ yánɡ))回答说: “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 “好。”就又任用了祁午。 都城的人(都一致)称赞(祁黄羊(huánɡ yánɡ))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 说:“祁黄羊(huánɡ yánɡ)的话,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 (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 儿子。祁黄羊(huánɡ yánɡ)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第八页,共36页。
1. 【解析】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文课内字词的迁移理解。 答案:A(约定。B. 攻克/下达;C. 粮草/餐;D. 投降,投靠/归 宿(ɡuī xiǔ)) 2. 【解析】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文句子结构及节奏的把握。 答案: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 【解析】考查的是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自己的主观见解。 答案:示例一: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 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示例二: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 矣”),他如果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示例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 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 国,实属侥幸)。]
第二十一页,共36页。
考点2:一词多义选择题 解题方法:这道题四个选项都是课内课外各一句。①代入法,将已 知的课内文言文词语的意思放在课外的句子中,看能否解释得通, 并联系上下文看是否(shì fǒu)合适,以判断意思异同。②词性法, 根据词语在两个句子中的词性判断异同。③排除法,通过前面两种 方法排除异类项。
第十八页,共36页。
第一步,分析文章标题。 有些课外文言文给出了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如2014年广东中考的《祁黄羊去私》,题意是祁黄羊摒弃私心大 公无私,文章就是通过事例来体现他大公无私的品行的。所以分析标 题有助于我们快速理解(lǐjiě)文章的内容。 第二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 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 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如2016年广东中考的第3道题“根 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此题目点明了文 章的内容方向。所以,看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 文段的题目。
第三页,共36页。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 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 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jiānɡ dōnɡ)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3. 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页,共36页。
参考译文: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手中时刻都不放下书本, 出门在外就用一头骡子、两匹马捆绑书籍随身携带。遇到边关堡 垒,就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咨询当地的 风土人情(fēng tú rén qíng),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如果 这些情况与以前所听到的不一致,他就详细地写下来,必定要没 有疑问才作罢。骑在马上没有什么事情,就在马鞍上默诵诸经的 注疏。遇到老朋友,就好像不认识一样。即使跌倒坠入悬崖深谷, 也不后悔。他对学问精心勤奋到如此程度,难怪他的学问博大精 深,其他人无法与他抗衡了!
第十九页,共36页。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zhǔyào)内容。所以, 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 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 就可以了。
第四页,共36页。
1. 【解析】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文课内字词的迁移理解。 答案:C(停止(tíngzhǐ)。A. 书本/写;B. 如果/好像;D. 坐着/占据) 2. 【解析】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文句子结构及节奏的把握。 答案: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3. 【解析】考查的是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答案:①勤奋好学;②注重实地考察;③治学严谨;④学习专注。(任意 答对三点即可)
第三部分(bù fen)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课外(kèwài)文言文阅读
第一页,共36页。
考纲解析(jiě xī)
第二页,共36页。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
【例1】(2016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 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 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 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 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qīnɡ cháo)艺苑》)
第七页,共36页。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 夫原之食竭力(jiélì)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 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 3. 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页,共36页。
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 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 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 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yǐ jing)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 “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 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 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 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第十四页,共36页。
考题(kǎo tí)探究
第十五页,共36页。
从上表可以看出: 1. 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题型与课内文言文形成互补的趋势。 2. 近三年的命题形式趋于一致,题型主要为:一词多义选择题、断句题、 内容理解分析题或人物评价题。 3.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能力,要求考生充分运用课内所学 知识,迁移到课外文段中。 4. 从选材来看,多为短小精悍、生动的文言文,以叙事为主,有一定的 故事性,内容多数是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劝谏讽喻(fěnɡ yù)、世态人 情、人物春秋、美德佳行等。
第十一页,共36页。
1. 下列(xiàliè)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 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 国无尉/去国怀乡 D. 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 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 3. 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六页,共36页。
பைடு நூலகம்
备考(bèikǎo)策略
一、备考要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以文言短文为主,一般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 所有知识点均与课内所学的知识有关,目的在于考查考生文言文阅 读的迁移能力。 1. 注重课内知识的整理积累。 要扎扎实实地学好每一篇(yī piān)课内文言文,记忆背诵规定的 篇目并整理有关的文言知识,如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通假现象及特殊句式等,这是为向课外延伸打下扎实基础。如果没 有这些知识积累,想阅读课外文言文就成了“天方夜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