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盐城市如东高级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江苏省盐城市如东高级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题
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2015年中美专家研制出可在一分钟内完成充电的超常性能铝离子电池,该电池以金属铝和石墨为电极,用AlCl4-、A12C17-和有机阳离子组成电解质溶液,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山石墨电极经用电器流向铝电极
B.充电时,铝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充电时,AlCI4-向铝电极方向移动
D.放电时,负极反应为:Al-3e-+7 AlCl4-===4A12C17-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放电时是原电池,铝是活性电极,石墨为惰性电极,铝为负极、石墨为正极,电子由铝电极经用电器流向石墨电极,A错误;B、充电时,铝电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放电时是原电池,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有机阳离子由铝电极向石墨电极方向移动,B错误;C、充电时石墨是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 n + AlCl4–– e- =C n AlCl4,因此充电时,AlCl4-向石墨电极方向移动,C错误;D、根据示意图,放电时,铝为负极,铝跟AlCl4–得到电子生成Al2Cl7–,负极反应为:Al –3e- + 7AlCl4–=4Al2Cl7–,D正确;答案选D。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 mol/L C6H5ONa溶液中:c(Na+)>c(C6H5O-)>c(H+)>c(OH-)
B.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 w均减小
C.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2AgCl+S2-==Ag2S↓+2Cl-
D.将浓度为0.1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的值始终保持增大参考答案:
C

3. 在一定温度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
线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3H22NH3+92kJ
B.b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放热增多
D.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参考答案:
答案:B
4.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加横线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A.用50mL8 mol/L 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B.标准状况下,将1g铝片投入20mLl8mol/L的浓硫酸中
C.向100mL3 mol/L的硝酸中加入5.6g铁
D.在5×107Pa、500℃和铁触媒催化下,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参考答案:
答案:C
5. 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参考答案:
A

6. 某溶液由Na+、Cu2+、Ba2+、Fe3+、AlO2-、CO32-、SO42-、Cl-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取适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一定存在AlO2-、CO32-、SO42-、Cl-四种离子
B.气体A的化学式是CO2,其电子式为
C.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u2+、Ba2+、Fe3+
D.生成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 Al(OH)3↓
参考答案:
C

7.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的强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露,核电站周围检测到放射性物质碘13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核裂变是一种化学变化 B.131I 与127I互为同素异形体
C.131I 原子的中子数为78 D.碘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ⅦA族
参考答案:
C

8. 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给定物质A、B、C的量,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的化学平衡:aA(g) + bB(g)xC(g),符合下图所示的关系(c%表示平衡混合气中产物C的
百分含量,T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

在图中,Y轴是指
A.反应物A的百分含量 B.平衡混合气中物质B的百分含量
C.平衡混合气的密度 D.平衡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参考答案:
D
【Ks5u解析】根据第一个图像可知,当压强相同时,T1首先达到平衡状态,所以T1大于T2,但温度高生成物C的含量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当温度相同时,压强为P2的首先达到平衡状态,所以P2大于P1,压强大生成物C 的含量也多,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a+b大于X。

根据第二个图像可知,Y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含量也是升高的,所以A和B错误。

混合气的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都是不变的,所以密度也是不变的,C错误。

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是混合气的质量和混合气的总的物质的量的比值,质量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是增加的,所以平均摩尔质量是减小的。

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减小的,所以平均摩尔质量是增加的,D正确。

选D。

9. 下表中,对陈述I、II的正确性及两者间因果关系的判断,完成正确的是

10. 下述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 6.02×1023个
B.36.5g氯化氢中含有6.02×1023个氢离子
C.7.8gNa2O2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D.标准状况下,2.24L CO2和SO2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
参考答案:
D

11.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

下列有关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关停CO2排放量大的化工企业,切断CO2的源头
B.利用工业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制造全降解塑料
C.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D.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推广电动、混合动力汽车
参考答案:
A

12. 25℃时,向10mL 0.01mol/L KOH溶液中滴加0.01mol/L苯酚溶液,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7时,c(C6H5O-)>c(K+)>c(H+)>c(OH―)
B.pH<7时,c(K+)>c(C6H5O-)> c(H+)>c(OH―)
C.V[C6H5OH(aq)]=10mL时,c(K+)=c(C6H5O-)>c(OH―)=c(H+)
D.V[C6H5OH(aq)]=20mL时,c(C6H5O-)+c(C6H5OH)= 2c(K+)
参考答案:
D

13. 铁片投入下列溶液后,金属片质量减少,但无气体产生的是
A.冷浓HNO3 B.Cu(NO3)2溶液 C.稀硫酸 D.Fe(NO3)3溶液
参考答案:
D

14. 将标准状况下的aLHCl气体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参考答案:
D

15. X、Y、Z是三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Y >Z >X 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Z
C.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
D.若Z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也一定为+m
参考答案:
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NO很容易与许多分子迅速发生反应,科学家发现在生命体中会不断地产生
NO,用于在细胞和细胞间传递信息;NO还参与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的调控。

(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
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
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Ⅰ所示。

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
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
替铜丝进行实验,这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
(填选项编号)
(A)铁 (B)铝 (C)银 (D)玻璃 (E)聚丙烯塑料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

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 (填

学方程式)
(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同学
另设计了一套如图Ⅱ所示制取NO的装置。

反应开始
后,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①长玻璃管的作用是。

②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
(4)以下收集NO气体的装置(见图Ⅲ,图在下页),合理的是 (填选项代号)
参考答案:
答案:
(1)3Cu+8H++2NO3—=====3Cu2++4H2O+2NO↑
(2)①C、D、E ②2NO+O2==2NO2
(3)①接收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

②关闭U形管右端导气管上的活塞,反应产生的气体将U形管右端管内的稀
硝酸向下压,使铜丝与稀硝酸分开,反应停止。

(4)C、D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写出下列反应式中A~D的结构式:
提示:药物合成中常见如下反应:
2.写出下列反应式中E~I的结构式:
参考答案:
⒈A~D每个结构式各占1分,共4分。

2.(共5分)
E~I每个结构式各占1分,共5分,I格氏试剂和加热各占0.5分
18. (7分)地球表面约70%以上是海洋,全球约95%的生物物种在海洋中,由此可见海洋拥有极其丰富的天然资源,是有待开发的天然宝库。

从某种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得到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化合物A,用质谱法和元素分析法测得A的化学式为C15H28O4。

在苯溶液中,A可与等物质的量的Pb (OAc)4反应,生成物经酸水解得乙醛酸和另一化合物B。

B遇热失去一分子水得化合物C。

将C与KMnO4溶液共热得草酸和十一酸。

1.请写出化合物A、B和C的结构式。

2.A可能存在多少种光学异构体?
3.已测得化合物B为S一构型,请写出化合物A最稳定的构象式。

4.写出A的3-羟基与D-甘露糖形成的α-单糖苷的构象式。

D-甘露糖的结构式如下:
参考答案:
每个1分2.存在23=8个光学异构体(1分)
3.最稳定的构象式:(1分)
以椅式表示,3个取代基均应处于平伏键(e键),其中2位烃基为S-构型,3位烃基为R-构型。

4.
19. 将晶体X加热分解,可得A、B、D、E、F和水六种产物,其中A、B、D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氧化物,气体E是单质F所含元素的氢化物.
(1)A能溶于强酸、强碱,写出A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B、D都是酸性氧化物且组成元素相同,D溶于水得强酸,则B、D分子中除氧元素外所含另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3)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实验室制取E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为,制得的气体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则气体应从
(填“A”或“B”)通入.
(4)由各分解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推测X的组成类似于明矾,则其化学式
为,若向X的浓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至过量,现象依次
为、、.
(5)取一定量的X晶体分解,若生成F 1mol,则必同时生成物质mol.
参考答案:
(1)Al2O3+2OH﹣=2AlO2﹣+H2O;
(2)第三周期、ⅥA族;
(3)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B;
(4)NH4Al(SO4)2?12H2O;生成白色沉淀;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白色沉淀又逐渐溶解;
(5)SO2;3.
【考点】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分析】(1)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常见氧化物A为Al2O3;
(2)由B、D都是酸性氧化物且组成元素相同,B、D分子中除氧外所含另一种元素在两种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和40%,可知B、D分别为SO3和SO2;
(3)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E为NH3;根据氨气的密度大小选择收集方法;
(4)X的组成类似于明矾,结合以上分析写出晶体X的化学式;NH4Al(SO4)2?12H2O 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铝离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产生氨气,最后白色沉淀溶解,据此进行解答;
(5)生成1molN2转移6 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计算生成SO2的物质的量.
【解答】解:(1)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常见氧化物A为Al2O3,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故答案为:Al2O3+2OH﹣=2AlO2﹣+H2O;
(2)由B、D都是酸性氧化物且组成元素相同,B、D分子中除氧外所含另一种元素在两种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和40%,可知B、D分别为SO3和SO2,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物质是第三周期第ⅥA族,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ⅥA族;
(3)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E为NH3,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应从B管通入气体收集,
故答案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B;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中含有铝离子、铵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再结合X的组成类似于明矾,可知其化学式为:NH4Al(SO4)2?12H2O;NH4Al(SO4)2?12H2O的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和铝离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铝离子先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铝离子反应完全后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最后白色沉淀氢氧化铝会逐渐溶解,
故答案为:NH4Al(SO4)2?12H2O;生成白色沉淀;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白色沉淀又逐渐溶解;
(5)生成1molN2转移6 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守恒,生成SO2的物质的量为:
=3mol,
故答案为:SO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