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校本练习19 河流地貌的发育(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地理学科校本作业19
(范围:河流地貌的发育)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2题。

1.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3~5题。

3.如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4.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5.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2020·陕西省西安市调研)下面两幅图为黄河三角洲演变模式图,图1为黄河流经时三角洲演变图,图2为黄河改道后三角洲演变图。

据此完成6~7题。

6.若图1所示时期黄河三角洲处于淤积加速阶段,其原因可能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
B.黄河的径流量不断变小
C.黄河河口流速变快
D.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
7.造成图2时期黄河陆上三角洲侵蚀后退的外力作用是( )
A.河流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
结合某区域地形图,完成8~9题。

8.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四聚落中受泥石流威
胁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四聚落中( )
A.甲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取水最方便,形成最早
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但发展缓慢
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发展最快
D.丁聚落地形平坦,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慢
10.某沿海亚热带季风区人口约2万,面积为500平方千米,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 428米。

甲河相对于乙河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试分析其原因。

11.[全国卷Ⅱ,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参考答案
1-5 DCBCD 6-9 DDCB
10.甲河流域以林业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中上游湖泊众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与乙河河口相比,受夏季海风影响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甲河流速快,泥沙不易堆积;甲河流域城镇少,人类的破坏作用小。

11.(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

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论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山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

第(2)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

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