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选修三第四章《生物大分子》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氨基酸
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
C.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可生成4种二肽
D.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时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
答案:C
解析:A.豆浆煮沸是蛋白质发生了变性,A项错误;
B.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但不能使氨基酸发生变性,B项错误;
C.氨基酸生成二肽,是两个氨基酸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当同种氨基酸脱水,生成2种二肽,当不同种氨基酸脱水,可以是α-氨基丙酸脱羟基、α-氨基苯丙酸脱氢,也可以α-氨基丙酸脱氢、α-氨基苯丙酸脱羟基,生成2种二肽.所以共有4种,C项正确;
D.氨基酸中—COOH和NaOH反应生成羧酸根离子,带负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应该向正极移动,D项错误;
答案选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肥皂时,将适量植物油、乙醇和稀硫酸混合,并不断搅拌、加热,直到混合物变稠,即可得到肥皂
B.用乙醇制取乙烯时所用温度计的位置与制取蒸馏水时所用温度计的位置不同
C.将10滴溴乙烷加入10mL 10%的烧碱溶液中加热片刻后,再滴加2滴2%的硝酸银溶液,以检验水解生成的溴离子
D.葡萄糖的银镜反应、乙酸乙酯的制备都需水浴加热
答案:B
解析:A.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需要加食盐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析出肥皂,不需要乙醇,故A错误;
B.用乙醇制取乙烯,温度计用于测量液体的温度,制取蒸馏水时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故B正确;
C.将10滴溴乙烷加入1mL 10%的烧碱溶液中加热片刻后,再滴加2滴2%的硝酸银溶液,以检验水解生成的溴离子,没有加酸至酸性,不能检验,故C错误;
D.葡萄糖的银镜反应,需要水浴加热,乙酸乙酯的制备不需要水浴加热,故D错误。

答案选B。

3.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帮助人类实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采
‘冰’”。

下列没有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厨余污油裂化为航空燃油粮食酿醋开采得到可燃冰
以“煤”代“油”生产低碳
烯烃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厨余污油裂化为航空燃油,则有机物发生了裂化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粮食酿醋,是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分解为乙醇,乙醇催化氧化为乙酸,B不符合题意;
C.开采得到可燃冰,是利用物理方法,将可燃冰从海底开采出来,C符合题意;
D.以“煤”代“油”生产低碳烯烃,是先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水煤气,然后合成烯烃,或将煤干馏制得的焦炉煤气分离,以获得烯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关于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性质和应用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纤维素、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蛋白质水解可以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答案:B
解析:A.油脂和蛋白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但是糖类中的单糖结构简单,不能够发生水解反应,A错误;
B.纤维素、氨基酸分别含有羟基和羧基,都可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
C.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由于化学式中的n不是定值,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混合物,不满足同分异构体的条件,C错误;
D.蛋白质最终水解产物为氨基酸,没有甘油,D错误;
故选B。

5.化学源于生产生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化、石油分馏、石油裂解、石油催化重整都是化学变化
B.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取代反应
C.用激光笔分别照射蛋清溶液和葡萄糖溶液,能产生光亮“通路”的是蛋清溶液
D.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溶液,遇假钞呈蓝色,其中遇碘变蓝的是葡萄糖
答案:C
解析:A.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酿酒和醋的过程中,微生物将糖类物质水解、氧化,放出能量,不只发生取代反应,B 错误;
C.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则用激光笔分别照射蛋清溶液和葡萄糖溶液,能产生光亮“通路”的是蛋清溶液,C正确;
D.遇碘变蓝的是淀粉,不是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A.用甲醛浸泡海鲜等水产品防止其腐烂
B.用碘水检验土豆中是否含淀粉
C.用聚乙烯作食品包装袋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答案:A
解析:A. 甲醛有毒,不能用于浸泡海鲜等水产品,故A错误;
B. 淀粉遇碘水显蓝色,可以用碘水检验土豆中是否含淀粉,故B正确;
C. 聚乙烯塑料无毒,可以用来包装食品,故C正确;
D. 利用粮食酿酒时,淀粉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醇,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故D正确;
答案选A。

7.儿童退烧药泰诺林的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有三种官能团
B.分子式为C8H10NO2
C.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
D.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和FeCl3显色反应
答案:D
解析:A.观察对乙酰氨基酚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分子中只有酚羟基与肽键两种官能团,A项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C8H9NO2,B项错误;
C.分子中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C项错误;
D.含有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酚羟基,且酚羟基邻位有空位,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酚羟基可以被氧化,且酚类物质遇FeCl3显紫色,D项正确;
综上所述,叙述正确的是D项,故答案为D。

8.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

纸的主要成分是
A.纤维素B.淀粉C.蛋白质D.合成纤维
答案:A
解析:纸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所以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答案为A。

9.下列防护隔离、杀菌消毒等措施中,没有牵涉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佩戴医用口罩蒸煮餐具紫外线杀菌碘伏清洗伤口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佩戴医用口罩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没有牵涉化学变化,A项符合题意;B.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故蒸煮餐具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牵涉化学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
C.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故使用紫外线杀菌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牵涉化学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
D.碘伏能使蛋白质变性,故使用碘伏清洗伤口,能使病毒蛋白质变性,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牵涉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不到甘油
B.煮热的鸡蛋不能孵化成小鸡,原因是蛋白质变性
C.固态氨基酸主要以内盐形式存在,熔点较高,易溶于有机溶剂
D.取少量卤代烃加NaOH水溶液共热,冷却,再加AgNO3溶液可检验卤素原子
答案:B
解析:A.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得到甘油,A错误;
B. 加热、紫外线照射等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煮热的鸡蛋不能孵化成小鸡,B正确;
C. 固态氨基酸主要以内盐形式存在,熔点较高,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C错误;
D. 取少量卤代烃加NaOH水溶液共热,冷却,水解液中加入硝酸中和后,再加AgNO3溶液可检验卤素原子,D错误;
答案选B。

11.“新冠病毒”疫情让人们再次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下列有关抗疫物资的说法正确的是A.75%酒精中的乙醇是电解质,能杀死病毒
B.84消毒液中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 )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O=Na++Cl-+O2-C.供氧剂Na2O2中氧为-2价
D.碘酊可以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答案:D
解析:A.乙醇在熔融状态下和水溶液中均不能电离,为非电解质,A错误;
B.84消毒液中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O=Na++ClO-,B错误;
C.供氧剂Na2O2中氧为-1价,C错误;
D.碘酊又称为碘酒,为红棕色的液体,主要成分为碘、碘化钾,能使细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正确。

答案选D。

12.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醇、甲烷、乙烯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依次增加
B.固态氨基酸主要以内盐形式存在,熔点较高,不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
C.乙炔、乙苯、乙醇和乙醛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答案:B
解析:A. 甲醇、甲烷、乙烯的燃烧热依次升高,因此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醇、甲烷、乙烯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依次增加,A正确;
B. 氨基酸分子内的氨基与羧基反应生成内盐,熔点较高,不易挥发,溶于水,微溶于热乙醇,难溶于有机溶剂,B错误;
C. 乙炔含有碳碳三键,乙苯中苯环上含有乙基,乙醇含有羟基,乙醛含有醛基,四种物质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
D. 淀粉和纤维素均属于多糖,组成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D正确;
答案选B。

13.化学在抗击新冠肺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医用消毒剂使用的酒精浓度在75%(体积分数)左右消毒效果最佳
B.免洗洗手液的有效成分活性银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
C.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 1nm ~ 100nm之间
D.制作口罩的熔喷布能100%挡住新冠病毒
答案:D
解析:A.乙醇(酒精)作为消毒剂使用时,常用浓度是75%,低于75%,达不到杀菌目的,
高于75%,又会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而妨碍酒精向内渗透,也会影响杀菌效果,故A正确;
B.免洗洗手液的有效成分活性银离子属于重金属盐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故B正确;C.根据胶体的特征,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故C正确;
D.新冠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而飞沫的直径比病毒大,制作口罩的熔喷布能有效阻挡颗粒较大的含有新冠病毒的气溶胶飞沫,但无法挡住新冠病毒,故D错误;
答案选D。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爆炸的天津滨海仓库存放的电石、氰化钠和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均属于电解质B.在一定条件下,乙酸、氨基乙酸、蛋白质均能与NaOH发生反应
C.的系统命名为:2﹣甲基﹣2﹣乙基丙烷,其一氯代物有5种
D.1mol化合物()跟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耗4molNaOH
答案:C
解析:A. 电石、氰化钠和硝酸铵等均是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属于电解质,故A不选;
B. 乙酸与氨基乙酸均是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故B不选;
C.的最长碳链为4,在2号碳上含有2个甲基,正确命名为2,2−二甲基丁
烷,有3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故有3种一氯取代物,故C选;
D. ,1个该分子中含有4个酰胺键,故最多能与4mol氢氧化钠反应,故
D不选;
故选:C。

15.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C.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答案:C
解析:A.植物油中含有C=C官能团,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
项错误;
A.淀粉与纤维素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故B错误;
C.淀粉属于多糖,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故C正确;
D.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蛋白质遇重金属盐发生变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并不能重新溶于水,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二、填空题
16.氨基酸是具有两性特点的有机物,在结构上都具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

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__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发生__反应,生成氨基酸,它被人体吸收后,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__。

答案:氨基羧基蛋白质水解蛋白质
解析:氨基酸是具有两性特点的有机物,在结构上都具有的官能团名称是氨基和羧基。

蛋白质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重新合成新的蛋白质。

17.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找出合适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空格内:
①乙烯和丙烯②35Cl和37Cl③淀粉和纤维素④C60和石墨⑤异戊烷和新戊烷⑥和
⑦和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

(3)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

(4)为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

(5)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

答案:②⑤①⑥④
【分析】
①乙烯和丙烯,结构简式分别为CH2=CH2、CH3CH=CH2,二者都属于单烯烃;结构相似、分子式差1个CH2,则互为同系物;②35Cl和37Cl,质子数都为17、质量数分别为
[C(H O)n]和纤维素
35、37的氯元素的两种核素,则互为同位素;③淀粉6105
[C(H O)n], n不同,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④C60和石墨,是碳元素形成6105
的两种碳单质;则互为同素异形体,⑤异戊烷和新戊烷分子式都为C5H12,但结构不同;
则互为同分异构体,⑥和的分子式都为CH2Br2,都呈四面体结构;则为
同一种物质,⑦和都属于醇类,但是官能团羟基的数目不一样,组成上差1个CH2O,不属于同系物、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1)据分析,互为同位素的是②。

(2) 据分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⑤。

(3) 据分析,互为同系物的是①。

(4) 据分析,为同一种物质的是⑥。

(5) 据分析,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④。

18.某化学小组同学按照以下步骤酿制米酒,收集相关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数据图。

步骤1:用清水冲洗糯米,浸泡一段时间;
步骤2:将泡软的糯米沥干水分,蒸熟;
步骤3:将蒸熟的糯米摊开晾凉;
步骤4:将粉末状甜酒曲和糯米充分拌匀,装入干净的玻璃容器;
步骤5:将容器盖严,置于恒温环境中发酵;
步骤6:每隔24h测定米酒的酒精度和pH,连续10天。

(1)酒曲相当于反应的______。

(2)从数据变化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米酒的酒精度变化呈先增大后基本稳定的趋势,请解释出现上述变化趋势的原因:______。

(3)置于恒温环境中发酵,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后果?______。

(4)除温度外,还应注意______,以保证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更好地使______转化为
______。

(5)用粮食酿得的米酒中,乙醇的浓度通常较低,可以通过______的操作得到高浓度酒。

答案:催化剂乙醇浓度较高时会抑制酵母菌的活动能力,发酵作用逐渐停止,故米酒的酒精度先增大后基本稳定温度过高可能导致酒曲中的酶失活,温度过低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密封葡萄糖乙醇和二氧化碳蒸馏
解析:(1)酒曲是酿酒反应的催化剂,故答案为:催化剂;
(2)随着时间的推移,米酒的酒精度变化呈先增大后基本稳定的趋势,原因是乙醇浓度较高
时会抑制酵母菌的活动能力,发酵作用逐渐停止,故答案为:乙醇浓度较高时会抑制酵母菌的活动能力,发酵作用逐渐停止,故米酒的酒精度先增大后基本稳定;
(3)反应温度不宜过低或过高,温度过高可能导致酒曲中的酶失活,温度过低不利于反应的进行,故答案为:温度过高可能导致酒曲中的酶失活,温度过低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4)除温度外,还应注意密封,以保证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更好地使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注意不要漏掉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密封;葡萄糖;乙醇和二氧化碳;
(5)通过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高浓度酒,故答案为:蒸馏;
19.依据要求填空: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___________。

(2)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___。

(3)分别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C2H6、C2H4、C2H2,需要氧气最多的是___________;分别完全燃烧等质量的C2H6、C2H4、C2H2,需要氧气最多的是___________。

(4)CH3CH(NH2)COOH发生缩聚反应的产物为___________。

答案:2,3—二甲基戊烷C2H6C2H6或
解析:(1)的结构简式可改写成如下形式并编号:
,则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2、3两个碳原子上各连有一个甲基,所以名称为:2,3—二甲基戊烷。

答案为:2,3—二甲基戊烷;
(2)发生加聚反应,是碳碳双键断裂一个键后的产物聚合,而-COOH 不发生变化,所以加聚产物是。

答案为:;
(3)分别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可设为1mol)C2H6、C2H4、C2H2,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5ml、3mol、2.5mol,所以耗氧量最多的是C2H6;分别完全燃烧等质量的C2H6、C2H4、C2H2(最简式分别为CH3、CH2、CH),碳原子数为1的最简式中,氢原子个数越多,耗氧越多,则燃烧时需要氧气最多的是C2H6。

答案为:C2H6;C2H6;
(4)CH3CH(NH2)COOH发生缩聚反应时,-NH2脱去1个H原子,-COOH脱去-OH,则产物
为或。

答案为:或。

20.有A 、B 、C 三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葡萄糖、淀粉、甲酸乙酯中的一种。

经实验测得:
①B 、C 均能与新制()2Cu OH 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②A 遇碘水变蓝;
③A 、C 在稀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均能水解,水解液加碱后均能与新制()2Cu OH 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1)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物质:A __________,B __________,C __________。

(2)写出有关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淀粉 葡萄糖 甲酸乙酯 ()Δ
610526126n C H O +nH O nC H O →稀硫酸(淀粉)(葡萄糖) Δ
23232HCOOCH CH H O HCOOH CH CH OH ++浓硫酸
解析:据②A 遇碘水变蓝推知A 为淀粉;据①B 、C 均能与新制()2Cu OH 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③A 、C 在稀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均能水解,水解液加碱后均能与新制()2Cu OH 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知B 能与新制()2Cu OH 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却不能水解,推知B 为葡萄糖;则C 为甲酸乙酯。

(1)A 为淀粉,B 为葡萄糖,C 为甲酸乙酯;
(2)A 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Δ
610526126n C H O +nH O nC H O →稀硫酸(淀粉)(葡萄糖); C 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Δ
23232HCOOCH CH H O HCOOH CH CH OH ++浓硫酸。

21.有①NH 2-CH 2-COOH ②CH 2OH(CHOH)4CHO ③(C 6H 10O 5)n (纤维素)④HCOOC 2H 5⑤苯酚⑥HCHO 等物质,其中(用数字序号填空):
(1)易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常温下微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能在一定条件下跟水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⑥ ⑤ ②④⑥ ①②③⑤ ③④ ①④⑤
【分析】
(1) 含有羧基或醇羟基或醛基的物质一般易溶于水,常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70℃
时可与水任意比例互溶;
(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有醛基;
(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物质含有羟基或羧基;
(4)酯或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能跟水发生水解反应;
(5)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含有羧基或酚羟基或酯基;
据此分析判断。

解析:(1) 含有羧基或醇羟基或醛基的物质一般易溶于水,故易溶于水的是①NH2-CH2-COOH,②CH2OH(CHOH)4CHO,⑥HCHO;常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70℃时可与水任意比例互溶,属于微溶于水的物质,故答案为:①②⑥,⑤;
(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有醛基,含有醛基的物质有②CH2OH(CHOH)4CHO,
④HCOOC2H5,⑥HCHO②④⑥,故答案为:②④⑥;
(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物质含有羟基或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①NH2-CH2-COOH,
②CH2OH(CHOH)4CHO,③(C6H10O5)n(纤维素),⑤苯酚,故答案为:①②③⑤;
(4)酯或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能跟水发生水解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跟水反应的是
③(C6H10O5)n(纤维素)④HCOOC2H5,故答案为:③④;
(5)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含有羧基或酚羟基或酯基,①NH2-CH2-COOH 含有羧基,
④HCOOC2H5含有酯基,⑤苯酚含有酚羟基,这三种物质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答案为:①④⑤。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3),要注意纤维素的结构中含有羟基,能够发生酯化反应,如能够与硝酸反应生成硝化纤维,能够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纤维。

22.我国传统酿造工艺历史悠久,流程一为由谷物酿酒的过程,流程二为饮酒后乙醇在人体内的转化过程。

根据题给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所含官能团有醛基和______(写名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由谷物酿造的酒,对人体有益而无害,可放心饮用
b.蛋白质、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别是氨基酸和葡萄糖
c.交警用酒精检测仪(含K2Cr2O7)查“酒驾”,其实质是乙醇被氧化
d.脂肪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水解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e.啤酒的度数一般是3~5(%vol),表示的是100mL酒中含有3~5g乙醇
(3)实验室中实现③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司匹林() 是一种解热、镇痛和消炎药物,可由水杨酸
( ) 和乙酸反应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催化剂
→2CH3CHO+2H2O
答案:HOCH2(CHOH)4CHO羟基bc2CH3CH2OH+O2
Δ
浓硫酸
→+H2O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CH3COOH
Δ
解析:(1)葡萄糖属于单糖,其结构简式为HOCH2(CHOH)4CHO,所含官能团有醛基和羟基。

(2)a.过度饮酒对人体有害,a错误;
b.蛋白质、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别是氨基酸和葡萄糖,b正确;
c.交警用酒精检测仪(含K2Cr2O7)查“酒驾”,由于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乙醇具有还原性,所以其实质是乙醇被氧化,c正确;
d.脂肪属于酯类,相对分子质量没有超过10000,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
e.啤酒的度数一般是3~5(%vol),表示的是100mL酒中含有3~5mL乙醇,e错误;
答案选bc;
(3)反应③是乙醇转化为乙醛,则实验室中实现③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
催化剂
→2CH3CHO+2H2O。

O2
Δ
(4)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和消炎药物,可由水杨酸
( )和乙酸反应得到,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还有水生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浓硫酸
→+H2O,其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为+CH3COOH
Δ
23.糖类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蛋白质的最终水解产物是__________。

答案:碳(C)氢(H)氧(O)葡萄糖氨基酸
解析: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其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蛋白质是人类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也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其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24.(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

A.蚕丝、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B.我们平时吃的豆腐中主要含有蛋白质
C.“病毒感冒”的元凶是一种油脂
D.生物实验室一般用质量分数为40%甲醛水溶液保存生物标本
(2)如果发现有人误服重金属盐而出现了轻微中毒症状,需要马上对病人进行抢救。

①你认为下列物质可以利用的有________。

A.碳酸钡 B.豆浆 C.碘酒 D.熟鸡蛋 E.酒精 F.生牛奶
②当你用所选物质对病人进行抢救以后,下一步的做法是________。

A.建议病人尽快去医院治疗
B.将病人安置于通风处呼吸新鲜的空气
C.建议病人卧床休息
(3)血液中有一种含铜的呈蓝色的蛋白质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1000。

已知该蛋白质分子中铜的质量分数为0.34%,平均每个该蛋白质分子中铜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

答案:BD BF A 8
解析:(1)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蚕丝、羊毛、豆腐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A错误,B正确;病毒是蛋白质,C错误;40%甲醛水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保存生物标本,D正确;故答案为:BD;
(2)①豆浆和生牛奶中含有较多的未变性的蛋白质,可以与重金属盐作用,从而降低其对人体的伤害,熟鸡蛋中的蛋白质已经变性,不能与重金属盐作用,故答案为:BF;
②重金属盐中毒者服用生牛奶等虽然能降低重金属盐对人体的伤害,但不能完全消除,病人去医院进行更有效的治疗才是最佳选择,故答案为:A;
(3)
×
=100%

铜的相对原子质量铜原子个数
蛋白质分子中铜的质量分数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已知该
蛋白质分子中铜的质量分数为0.34%,则Cu原子的个数为1510000.34%648
⨯÷=,故答案为:8。

25.根据下面所示回答问题:
(1)该化合物中,①表示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个氨基酸分子间脱去___个水分子而形成的___肽,肽键编号分别是___________。

(3)该化合物水解后生成氨基酸的结构简式除甘氨酸外从左至右,依次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氨基43四③⑤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