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屯溪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屯溪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苏武出身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朝廷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B . 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
苏武牧羊,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C . 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D . 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动摇他的决心。
苏武对李陵的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2.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划线的词语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 行李之往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子亦有不利焉
C .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将军岂有意乎
D . 可以解燕国之患持千金之资币物
3. (2分) (2019高二上·金华期中) 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则刘病日笃
B . 使不上漏
C . 臣具以表闻
D .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4. (2分)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吃头上的泥土,饮脚下的泉水,心思非常专一。
B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职位低的人就深感羞耻,职位高的就阿谀奉承。
C .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万物(时刻都在变动),连一瞬间都不停止。
D .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此时心神凝定,仿佛从形态上已经消散,冥冥中和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
5. (7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藏羚羊仅存于中国青藏高原,是生活在海拔最高地区的偶蹄类动物,历经数百万年的优化筛选,淘汰了许多弱者,成为“精选”而成的杰出代表。
许多动物在海拔6 000米的高度,不要说跑,就连挪动一步也要喘息不已,而藏羚羊在这一高度上,可以以60千米的时速连续奔跑20~30千米,使猛兽望尘莫及。
藏羚羊具有特别优良的器官功能,它们耐高寒、抗缺氧、食料要求简单,而且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疾病所表现出的高强抵抗能力也已超出人类对它们的估计。
它们身上所包含的优秀动物基因,囊括了陆生哺乳动物的精华。
根据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还培育不出如此优秀的动物,然而利用藏羚羊的优良品质做基因转移,将会使许多牲畜得到改良。
藏羚羊作为青藏高原动物区域的典型代表,具有难于估量的科学价值。
藏羚羊种群也是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藏羚羊的意义和影响绝不亚于保护国宝大熊猫。
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地球的财富,更是我们人类的伙伴。
遗憾的是,当我们的后人需要了解藏羚羊时,却只剩下皮毛、标本和照片。
(1)
根据上则消息,拟一条保护藏羚羊的公益广告。
(25字以内)
(2)
“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
”这句话中暗含了一首诗,请将诗和作者都默写出来。
6. (7分) (2019高三下·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卖眼镜的宝应人
汪曾祺
他是个卖眼镜的,宝应人,姓王。
大家不知道怎么称呼他才合适。
叫他“王先生”高抬了他,虽然他一年四季总是穿着长衫,而且整齐干净(他认为生意人必要“擦干掸净”,才显得有精神,得人缘,特别是脚下的一双鞋,千万不能邋遢:“脚底无鞋穷半截”)。
叫他老王,又似有点小瞧了他。
不知是哪位开了头,叫他“王宝应”,于是就叫开了。
背后、当面都这么叫。
所以“王宝应”也觉得自己本来就叫王宝应。
卖眼镜的撑不起一个铺面,也没有摆摊的,他走着卖,——卖眼镜也没有吆喝的。
他左手半捧半托着个木头匣子,匣子一底一盖,后面用尖麻钉卡着有合页连着。
匣子平常也是揭开的。
匣盖子里面二三十副眼镜。
平光镜、近视镜、老花镜、养目镜。
这么个小本买卖没有什么验目配光的设备,有人买,挑几副试试,能看清楚报上的字就行。
匣底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可以说是小古董:玛瑙烟袋嘴、“帽正”的方块小玉、水钻耳环、发蓝点翠银簪子、风藤镯……这些东西不知他是从什么地方寻摸来的。
他寄住在大淖一家人家。
清早,就托着他的眼镜匣奔南门外琵琶闸,哪里人多,热闹,都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王四海耍“大把戏”的场子外面、唱“大戏”的庙台子下面、放戒的善因寺山门旁边,甚至枪毙人(当地叫做“铳人”)的刑场附近,他都去。
他说他每天走的路不下三四十里。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生的劳碌命!”
王宝应也不能从早走到晚,他得有几个熟识的店铺歇歇脚。
李馥馨茶叶店、大吉升油面(茶食)店、同康泰布店、王万丰酱园……最后,日落黄昏,到保全堂药店。
他到这些店铺,和“头柜”、“二柜”、“相公”(学生意的)都点点头。
就自己找一个茶碗,从“茶壶捂子”里倒一杯大叶苦茶,在店堂找一张椅子坐下。
有时他也在店堂里用饭:两个插酥芝麻烧饼。
他把木匣放在店堂方桌上,有生意做生意,没有生意时和店里的“同事”、无事的闲人谈天说地,道古论今。
他久闯江湖,见多识广,大家也愿意听他“白话”。
听他白话的人大都半信半疑,以为是道听途说。
——他书读得不多,路走得不少。
可不只能是“道听途说”么?
他说“十八鹤来堂夏家”有一朵云。
云在一块水晶里,平常看不见。
一到天阴下雨,云就生出来,盘旋袅绕、天晴了,云又渐渐消失。
“十八鹤来堂”据说是堂建成时有十八只白鹤飞来,这也许是可能的。
鹤来堂有没有一朵云,就很难说了。
但是高邮人非常愿意夏家有一朵云——这多美呀,没有人说王宝应是瞎说。
除了这些稀世之宝,王宝应最爱白话的是各地的吃食。
他说淮安南阁楼陈聋子的麻油馓子风吹能飘起来。
他说中国各地都有烧饼,各有特色,大小、形状、味道,各不相同。
如皋的黄桥烧饼、常州的麻糕、镇江的蟹壳黄,味道都很好。
但是他宁可吃高邮的“火镰子”,实惠!两个,就饱了。
他的白话都只是“噱子”,目的是招人,好推销他的货。
他把他卖的东西吹得神乎其神。
他说他卖的风藤镯是广西十万大山出的,专治多年风湿,筋骨酸疼。
他说他卖的养目镜是真正茶晶,有“棉”,不是玻璃的。
真茶晶有“棉”,假的没有,戴了这副眼镜,会觉得窨凉窨凉。
赤红火眼,三天可愈。
有一次他拿来个浅黄色的烟嘴,说是蜜蜡的。
他要了一张白纸,剪成米粒大一小块一小块,把烟嘴在袖口上磨几下。
往纸屑上一放,纸屑就被吸起来了。
“看!不是蜜蜡,能吸得起来吗?”
蜜蜡烟嘴被保全堂的二老板买下了。
二老板要买,王宝应没敢多要钱。
二老板每次到保全堂来,就在账桌后面一坐,取出蜜蜡烟嘴、用纸捻通得干干净净,觑着眼看看烟嘴小孔,掏出白绸手绢把烟嘴全身上下仔仔细细擦了个遍,然后,掏出一支大前门,插进烟嘴,点了火,深深抽了几口,悠然自得。
王宝应看看二老板抽烟抽得那样出神入化,也很陶醉:“蜜蜡烟嘴抽烟,就是另一个味儿,香,醇,绵软!”
二老板不置可否。
王宝应拿来三个翡翠表拴。
那年头还兴戴怀表。
讲究的是银链子、翡翠表拴。
表拴别在钮扣孔里。
他把表拴取出来,让在保全堂店堂里聊天的闲人赏眼:“看看,多地道的东西,翠色碧绿,地子透明,这是‘水碧’。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弄到。
不贵,两块钱就卖,——一根。
”
十几个脑袋向翡翠表拴围过来。
一个外号“大高眼”的玩家掏出放大镜,把三个表拴挨个看了,说:“东西是好东西。
”
开陆陈行的潘小开说:“就是太贵,便宜一点,我要。
”
“贵?好说!”
经过讨价还价,一块八一根成交。
“您是只要一个,还是三个都要?”
“都要!——送人。
”
“我给您包上。
”
王宝应抽出一张棉纸,要包上表拴。
“先莫忙包,我再看看。
”
潘小开拈起一个表拴:
“靠得住?”
“靠得住!”
“不会假?”
“假?您是怕不是玉的,是人造的,松香、赛璐珞、‘化学’的。
笑话?我王宝应在高邮做生意不是一天了,什么时候卖过假货?是真是假,一试便知。
玉不怕火,‘化学’的见火就着。
当面试给你看!”
王宝应左手两个指头捏住一个表拴,右手划了一根火柴,火苗一近表拴——
呼,着了。
(本文有删节)
(1)联系全文,概括王宝应的形象特点。
(2)本文中多次叙述王宝应“白话”珍宝、美食,有何作用?
(3)汪曾祺小说往往描绘优美和谐的社会风貌,具有平淡质朴之美,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
(4)小说结尾戛然而止,这样安排有什么艺术效果?
7.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香港,一个身世十分朦胧的城市。
②身世朦胧,大概来自一股历史悲情。
回避,是忘记悲情的良方。
香港,没有时间回头关注过去的身世,她只是努力朝前方,紧紧追随着大流适应急剧的新陈代谢,这是她的生命节奏。
好些老香港,离开这都市一段短时间,再回来,往往会站在原来熟悉的街头无所适从,有时还得像个异乡人一般向人问路,因为还算不上旧的楼房已被拆掉,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及高架天桥全现在眼前,一切景物变得如此陌生新鲜。
③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我常想总结一下香港的个性和特色,以便向远方的友人介绍,可是,做起来并不容易,也许是她的多变,也许是每当想起她,我就会陷入了浓烈的感情魔网中……爱恨很不分明。
只要提起我童年生命背景的湾仔,就可说明这种爱恨交缠的境况。
④说湾仔是一个与海争地的旧区,并不过分,因它大部分土地都是从海夺过来的,老街坊站在轩尼诗道上,就会咀嚼着沧海桑田的滋味。
当初在填海土地上建成的房子已经残旧,给人一幢一幢拆掉,代替的是更高更遮天的大
厦。
偶然一座不知何故可以苟延残喘夹在新厦中间的旧楼,寒伧得叫人凄酸。
有时,我宁愿它也赶快被拆掉,可是,又会庆幸它的存在,正好牵系着我的童年回忆。
洛克道、谢非道,曾经是有名的烟花之地,自从那苏绍黄故事出现之后,湾仔这个名字,在许多外国浪子心中,引起无数蛊惑联想。
每逢维多利亚港口停泊着外国船只时,我就很怕人家提湾仔。
我曾经厌恶自己生长在这个老区,但别人说她的不是,我又会非常生气,甚至不顾一切为她辩护。
在回忆里,尽管是寻常街巷,都具温馨。
现在,湾仔——已经面目全新了,新型的酒店商厦,给予她另一种华丽生命。
我本该为她高兴才对,但随着她容貌个性的变易,仿佛连我的童年记忆也逐渐褪色,湾仔已经变得一切与我无干了。
⑤不知不觉,无声岁月流逝。
蓦然,我们这一代人发现,自己的生命与香港的生命,变得难解难分。
离她而去的,在异地风霜里,就不禁惦记着这地方曾有的护荫。
而留下来的,也不得不从头细看这抚育我的土地;于是,一切都变得很在乎。
但,没有时间关注过去的身世了,前面还有漫漫的长路要走。
⑥我常对朋友说,香港既是一个朦胧之城,生长在其中的人,自当也是具备这种朦胧个性。
香港人不容易让人理解,因为我们自己也无法说清楚。
生于斯长于斯,血脉相连着,我们已经与香港订下了一种爱恨交缠的关系。
对于她,我们有时很骄傲,有时很自卑,这矛盾缠成不解之结,就是远远离她而去的人,还会时时在心头。
(1)第③段“我常常想总结一下香港的个性和特色”,根据文意,香港的“个性和特色”应是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2)第③段中,作者说她对香港“爱恨不分明”。
这种“爱恨不分明”具体表现在①________;
②________。
(3)第⑤段说“我们这一代人”对香港“一切都变得很在乎”,这是因为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三项是()
A . 香港生命的节奏就是发展迅速。
旧建筑不断被拆除,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使香港变得陌生而新鲜。
B . 香港没有时间关注她过去的身世,是因为她生命节奏快,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
C . 香港身世朦胧,香港人个性也朦胧;香港人个性的朦胧来自于香港身世的朦胧。
D . 香港随着大流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它的变化又使我爱恨交缠,与香港的生命难解难分。
E . 即使回忆起湾仔普通平常的街巷,作者都感到熟悉而温馨。
F . 香港故事说的是香港人,香港人的特点就是能紧紧跟上世界潮流的发展。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8. (4分)(2019·阜阳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四、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 (5分)(2019·柳州模拟) 班委选举时,我们常可以从同学们的推选中看出两种不同的选人用人标准。
“该用谁”与“谁该用”,相同的字,不同的排列,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判断。
请你品味差异,判明优劣,说明理由。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10. (16分) (2017高三上·丰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昔吾友王昆绳目震川文为肤庸,而张彝叹则曰:“是直破八家之樊,而据司马氏之奥矣。
”二君皆知言者,盖各有见,而特未尽也。
震川之文,乡曲应酬者十六七而又徇请者之意袭常缀琐虽欲大远于俗其道无由。
其发于亲旧及人微而语无忌者,盖多近古之文;至事关天属,其尤善者,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其气韵盖得之子长,故能取法于欧、曾而少更其形貌耳。
(选自方苞《书〈归震川文集〉后》)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
(2)
文中的“子长”是谁?作为清代“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之一的方苞,与哪两位合称“桐城三祖”?
(3)
根据上文内容,概括作者对归震川文章的看法。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11. (9分)(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
[唐]李贺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2. (1分) (2017高一下·中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有时候要建造墙,有时候要推倒墙;有的人造墙,有的人推墙;有的墙看得见,有的墙永远看不见……
关于“墙”,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以“墙”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可以讲述故事,说明道理;也可以发表评论,阐述观点。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
5-1、
5-2、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8-1、
8-2、
8-3、
四、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1、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10-1、
10-2、
10-3、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11-1
、
11-2、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2-1、
第11 页共11 页。